学术投稿

PET/CT融合图像诊断甲状腺癌--与CT、SPECT或PET的比较研究

文明;李少林;罗天友;彭云;蒋明东;彭志平;陈刚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图像融合
摘要:目的通过与CT、SPECT或PET的对比研究,探讨PET/CT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经随访、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12例,CT检查12例,SPECT检查5例,PET检查7例,PET/CT检查12例,分别观察、记录病灶数目、位置、大小、核素分布、钙化等.结果12例共有病灶19个,CT显示病灶13个,SPECT静态显像发现病灶6个,灌注显像全部病灶血流灌注增加,PET发现放射性浓聚影9个,PET/CT见到异常高代谢区19个.结论CT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密度;核医学图像可提供病灶代谢信息;PET/CT图像可同时观察病灶解剖与功能信息,提高了定位、定性诊断能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CT和MRI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CT和MRI功能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在形态学发生变化前早期发现缺血病变,有利于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坤成;卢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活体供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活体供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活体供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情况.结果术前超声发现1例门静脉主干异常;术中超声发现1例肝动脉栓塞;术后超声诊断1例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及1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结论在活体供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燕;周琛云;张梅;彭玉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胎妊娠超声引导生理盐水胚胎心腔部位注射减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胎妊娠减胎术的改进方法.方法多胎妊娠要求减胎的孕妇6例(孕8~13周).术前超声检查确定减灭对象.3例采用经腹途径,3例采用经阴道途径.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胚胎心血管搏动处,快速注入2~3 ml生理盐水,超声监视下可见胚胎膨胀、正常形态消失,心搏停止,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抽出等量羊水,观察保留胚胎的胎心搏动良好,减胎术完成.结果6例患者均一次减胎成功,5例为3胎减至2胎,1例为5胎减至2胎.孕妇减胎术后均无子宫收缩,无阴道出血或流水.减胎后,妊娠期间活胎继续生长,1例于孕37周分娩,另5例尚在妊娠中.结论超声引导下胚胎心腔部位生理盐水快速注射减胎术操作简便,机械性创伤小,使手术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少,大程度地保持存活胚胎的微环境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庆莉;姜玉新;邓成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皮质旁骨肉瘤术后复发1例

    患者女,30岁,8月前发现左股骨下端皮质旁骨肉瘤(图1),经病理证实.因病人要求保留患侧肢体拒绝截肢,故行左股骨下段切除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近1周来发现左腘窝上方软组织内质硬肿物,触之可移动.无其它不适症状.

    作者:李林坤;张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声学造影评价动脉内-中膜厚度价值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提高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应用自制氟碳白蛋白声学造影剂,对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内膜进行视觉分析及对比IMT差异,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造影后动脉各壁内膜回声明显增强,动脉前壁内膜识别较造影前显著改善.IMT不规则增厚,造影前常规超声测量前壁IMT(0.37±0.05)mm,较造影后测值(0.43±0.04)mm低估近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病理结果一致,动脉后壁造影前后IMT无显著差异.结论声学造影可提高内膜分辨率及IMT测量准确性,对评价早期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娜;任卫东;杨欣;杨军;李玉宏;马春燕;李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一种改进的模糊核聚类算法

    针对传统模糊核聚类算法当数据类差别很大时,小数据类被误分或被大数据类吞并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核聚类算法;通过定义一个新的目标函数,为每一个类分配了一个动态权值,可改善聚类效果.文中给出的MRI图像分割算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作者:薛耿剑;王毅;赵海涛;魏梦琦;郝重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增强超声诊断小乳腺癌及评价血管生成活性的价值

    目的研究声诺维(SonoVue)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对小乳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及评价小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的价值.方法增强能量多普勒研究39例乳腺小病灶(恶性21例,良性18例),图像定量计算病灶内彩色像素密度.与术后免疫组化所测微血管密度(MVD)对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增强前彩色像素密度恶性组与良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彩色像素密度与MVD无相关性.增强后能量多普勒恶性组彩色像素密度高于良性组,与MVD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声诺维有助于小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增强能量多普勒可有效评价小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

    作者:王泓;曹铁生;乐桂容;段云友;袁丽君;杨一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CT诊断鼻石1例

    患者女,20岁.左侧鼻阻伴流脓涕半年余.鼻镜下左侧鼻腔可见一不规则的土黄色肿块,质硬,术后病理为蓝染的钙化物.

    作者:李兵;吴新淮;冀玉杰;何茂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结肠息肉的CT结肠成像与结肠镜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16层CT结肠成像(CTC)在结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CTC和结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56例(共214个息肉),对结肠息肉病例的三维成像方法(SSD、CTVC、PE)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时间、病变检出率等的评价,并与结肠镜比较.结果CT的SSD、CTVC、PE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病变检出时间:CTVC>SSD>PE,PE用时短,3~5 min,明显快于CTVC和SSD像;病变检出率:PE>CTVC>SSD,2.0~5.0 mm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89.1%、70.3%、37.5%;5.0~10.0 mm息肉分别为100%、100%、50.8%;10.0 mm以上息肉均为100%.结论16层CT三维成像提高了结肠息肉性病变的检出能力,并将在小息肉的随访复查中发挥巨大潜能.

    作者:李智勇;王克礼;刘丹;刘晓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患者进行MSCT肝脏容积扫描,其中肝硬化组13例,5例行原位肝移植术;肝肿瘤组13例,均接受肝右叶切除术;对照组13例.比较采用阈值法及层切法两种方法进行全肝和肝右叶体积测量的结果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层切法所测全肝及肝右叶平均体积分别为(1269±345)ml、(726±199)ml;阈值法测得全肝及肝右叶体积分别为(1250±346)ml、(713±198)ml.两种方法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肝右叶切除患者MSCT测量结果与实际肝右叶体积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作为评价肝脏体积的有效方法,具有可靠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迪理木拉提·巴吾东;刘文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

    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受检者的rCBF.在第一次检查后48 h,患者口服乙酰唑胺片2克,再行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双侧上、下部额叶,双侧前、后部颞叶,双侧顶叶、左侧基底节rCBF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侧顶叶rCBF灌注比对侧更低(P<0.01).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低灌注区部位的rCBF均明显增高(P<0.01),但没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部位和程度的rCBF灌注减低区,乙酰唑胺脑试验可使原来呈低灌注状态的rCBF明显提高.

    作者:陈健;徐浩;徐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门静脉系统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对比增强MRA(3D-DCE MRA)在门静脉系统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2例和非肝硬变对照组患者20例进行研究.采用Philips Gyroscan T10-NT(1.0T)超导MR机,应用3D-DCE MRA技术进行门静脉系统成像.结果95.8%门静脉主干显示清楚或较清楚,血管边界光滑,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显示较好则分别达到91.2%和90.3%.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48例显示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非肝硬变对照组患者中,肝门静脉灌注明显好于肝硬变患者.结论3D-DCE MRA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可很好显示门静脉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秋英;许建荣;李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肾脏错构瘤伴脑结节性硬化2例

    例1:女,16岁.因右肾区疼痛2天,查体发现面部多发紫红色皮疹,鼻翼口角之间大.B超提示考虑错构瘤.肾脏CT表现:双肾多发大小不等、密度不一的占位病变,大者,有明显坏死液化,未坏死区强化非常明显,瘤内未见脂肪成分,较小病灶强化不明显.头颅CT扫描,发现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诊断:双肾多发错构瘤伴脑结节性硬化.

    作者:唐光才;邱丽华;吴永娟;孙贞超;尹华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PET/CT融合图像诊断甲状腺癌--与CT、SPECT或PET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与CT、SPECT或PET的对比研究,探讨PET/CT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经随访、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12例,CT检查12例,SPECT检查5例,PET检查7例,PET/CT检查12例,分别观察、记录病灶数目、位置、大小、核素分布、钙化等.结果12例共有病灶19个,CT显示病灶13个,SPECT静态显像发现病灶6个,灌注显像全部病灶血流灌注增加,PET发现放射性浓聚影9个,PET/CT见到异常高代谢区19个.结论CT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密度;核医学图像可提供病灶代谢信息;PET/CT图像可同时观察病灶解剖与功能信息,提高了定位、定性诊断能力.

    作者:文明;李少林;罗天友;彭云;蒋明东;彭志平;陈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头颅及椎管内广泛硬膜下腔血肿1例

    患者女,73岁.因头颈胸背部疼痛十余天收住神经内科.头颅MRI平扫见后颅凹双侧小脑半球硬膜下、天幕多处丘状隆起病灶,呈短T1长T2信号,小脑未见明显受压(图1).颈椎、胸椎、腰椎MRI平扫见颈胸腰段髓外硬膜下广泛环状或节段丘状病灶(图2),病灶在颈段厚度约4 mm,胸段厚度约8 mm,腰段厚度约9 mm,主要分布在脊髓腹侧及背侧,脊髓有受压表现,信号表现同颅内病灶.MRI首诊考虑为脑脊膜广泛增厚,炎症与脑脊膜癌均有可能.经输血小板悬液治疗,14天后复查MRI见病灶明显缩小,且T1WI上病灶信号更高.

    作者:莫茵;田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慢性酒精中毒致胼胝体变性1例

    患者男,40岁,头晕无力10余天,远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大量饮酒史10余年,每天平均7~8两酒,渴了以酒代水,无高血压及中毒病史.CT示胼胝体压部密度减低,脑沟增宽,脑室无扩张.MRI示胼胝体呈T1低,T2高信号改变(图1、2),膝部、体部局限性萎缩,其余脑实质未见异常信号灶(图3).

    作者:刘长春;赵瑞华;马长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耻骨联合骨软骨炎1例

    武警战士,男,20岁,外伤致左髋部不适.行骨盆正位片X线检查发现(图1):耻骨联合间隙增宽达约0.7 cm,上下移位约0.3 cm,双侧耻骨可见局限性骨质硬化,边缘毛糙不整,有虫蚀样骨质破坏,左侧明显.诊断为耻骨联合骨软骨炎.

    作者: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104例121个乳腺癌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类型,分析血流特征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21个乳腺癌中周边型血流62个(51.2%),内部型血流31个(25.6%),穿入型血流23个(19.0%),5个(4.1%)无血流.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高、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流多位于肿块的周边;而低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以穿入和内部血流为主(P=0.010);特殊类型浸润癌以内部血流为主(P=0.009).肿瘤表现为内部血流者,多血流丰富(P=0.003).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分布部位是乳腺癌新生血管的一个重要特征.血流分布类型与乳腺癌生长、分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高、中分化的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流多位于肿块的周边,分化差的浸润性导管癌以及特殊类型浸润癌则以穿人型和内部型血流为主.血流分布类型与血流数量有一定的关系,穿入型和内部型血流往往血流比较丰富.

    作者:朱庆莉;姜玉新;孙强;周炜洵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心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正常的胎儿心脏,在显示胎儿循环的单一的二维切面基础上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结果54例均可以在多切面显示胎儿心血管连接及其比邻关系,包括下腔静脉-右房连接,脐静脉-下腔静脉连接,动脉弓,肺静脉-左房连接.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心脏及血管连接,能够改善和补充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

    作者:狄海燕;吴钟瑜;吴银莲;彭芳华;张大英;李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DOMV)的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7例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进行常规心脏检查,重点观察二尖瓣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及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观察瓣口形态、瓣膜回声、血流动力学情况及有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并与手术比较.结果7例患者完全型2例,不完全型5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2例,轻-中度反流3例,轻度狭窄伴轻度反流1例,无狭窄及反流1例.伴乳头肌发育异常1例,伴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1例.3例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诊断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并了解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唐力;马春燕;任卫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