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眩晕综合症的病因及治疗

王书英

关键词:眩晕综合症, 病因, 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对眩晕综合症病因的分析,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眩晕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掌握其病因,结合治疗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发现引起眩晕综合症的病因高达25多种,需要综合采取各方面的治疗方案结合治疗;结论: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在实际治疗中进行推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热敷法对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缓解

    目的:探讨热敷法对缓解静脉补钾所致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静脉滴注氯化钾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热敷法的为观察组,应用传统方法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滴注氯化钾过程中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且滴注过程中重度疼痛消失。结论观察组操作能更好减轻疼痛。

    作者:杜洪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10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采用泮托拉唑钠+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疗程4周,完成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Hp 清除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7.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的 Hp 清除率为78.43%高于对照组58.82%的清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溃疡治疗中采用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疗效相当,但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方面泮托拉唑钠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孙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阴道B超和腹部B超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比较

    目的:研究探讨经腹部 B 超和经阴道 B 超在异位妊娠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腹部 B 超、阴道 B 超诊断的影像学资料,将两种方法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其诊断的符合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结果8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输卵管妊娠70例、腹腔妊娠6例、宫角妊娠5例,间质部妊娠4例、宫颈妊娠3例。经阴道 B 超检查检出异位妊娠患者82例,检出符合率率为94.3%;经腹部 B 超检出异位妊娠患者56例,符合率为63.6%。经阴道 B 超检测的符合率显著优于经腹部 B 超,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B 超诊断异位妊娠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误诊率低,较之腹部 B 超检查有明显的优越性,且具有检查图象清晰,诊断快捷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代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低位脑干病变立体定向活检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脑干立体定向活检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为今后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1例低位脑干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护理过程中的利弊。结果:脑干病变围手术期护理中,关键在于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随时与主管医师沟通病情,同时注意加强肢体被动运动、翻身排痰等护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结论:通过与医生之间紧密沟通,加强护理措施,可以使低位脑干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王胜文;林伟娟;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式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观察组病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3.6%,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2.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后应用综合式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的作用。

    作者: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方法在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本科应用雾化吸入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采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雾化治疗效果、家属对患儿哮喘病情的知晓度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家属知晓度、家属满意度分别为72.1%、69.8%、72.1.0%,干预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家属知晓度、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5.3%、90.7%、9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雾化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提升了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行内服中药,外用熏蒸,肌注聚肌胞,局部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滴眼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76例,痊愈56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闫成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7例临床思路总结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7例肾病综合征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经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5例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症状完全缓解,肾炎型肾病综合征患儿中,一例症状完全缓解,另一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100%。结论:加强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观察,密切关注其生化指标、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低血容量休克,提高临床疗效,应予以重视。

    作者:吉格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微创治疗,其代替开腹手术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与普通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许多优点,临床护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认真做好腹腔镜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是进一步体现腹腔镜治疗模式优势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9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研究分析,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从而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护理操作程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注重心理护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操作程序有利于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陈艳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拟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0%(P <0.05)。结论:在结肠癌手术围手术期开展快速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克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麻醉深度的检测与控制的研究

    对麻醉深度的检测与控制是临床上麻醉工作的重要任务,全身麻醉时,仅监测普通的生命体征如血压、瞳孔的变化、心率、脉搏、呼吸等并不能够准确的反应麻醉的深度。所以,我们需要探寻更新的方式来检测和控制麻醉的深度,增强全身麻醉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作者:敖明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重症肺炎护理过程中应用专病专护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护理过程中应用专病专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专病专护,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人工气道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07±2.57)d,人工气道时间(5.03±1.6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且其护理满意度为(88.29±4.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专病专护在老年重症肺炎护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能显著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可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0例,对其结节的大小、钙化、回声、边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结合病理学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恶性结节中微钙化、边界欠清或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包膜、CDFI 显示血流信号增强者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结论:超声特征有助于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肖优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眼睛识健康之目诊》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虹膜是人体的气象站,通过虹膜来做健康检测,将有利于人类及早发现疾病根源,并且能针对性的及时调理,将亚健康消除在萌芽之中,达到防病、保健的高境界。通过虹膜反映的人体全息现象,可以看出体内各器官的状况,特别五脏六腑的平衡状况及精、气、神的体现,毒素沉积的部位及程度,分析器官组织细胞的损伤情况,甚至先天的遗传弱点都能发现。

    作者:董芮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诊内科快速型心房颤动中医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诊内科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中医综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共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6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和护理后,心室率下降至(80.54±4.46)次/min,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93.72±3.24)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心室率为(97.13±6.67)次/min,护理满意度得分为(81.05±4.17)分。观察组患者的心室率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从用药护理、穴位按摩护理及注射护理等方面,对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进一步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黄正容;邓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水波垫在断肢再植病人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压疮是指因患者的皮肤长期受压,阻碍局部血液的供应,形成缺血、缺氧的情形,后使得组织缺乏营养而损坏、溃疡和死亡。断指再植患者由于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需要,活动受到限制和固定,不能随意翻身,且绝对卧床时间在10~14天左右,受压部位易于发生压疮。预防压疮尤为重要,它可以在根本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但是一般气垫床对于患者是一种经济负担,且使用时间不长:减压贴一旦被污染就不能再次使用。通过近年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经验找到一种经济、适用的方法-水波垫。对此也被断肢再植患者与医务人员所接受。

    作者:王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T 管引流的护理

    目的:探讨 T 管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方法:结合2013年我科76例 T 管引流患者的资料。结果:1例术后胆漏,1例出院后 T 管滑脱,1例拔管后胆漏。结论:有效的 T 管护理措施,保证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

    作者:谢昕;康阳;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全身骨显像患者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110例,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一般性护理,干预组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心态也较为优良。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全面整体化的观点对患者实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其心理起到较好的抚慰作用。患者信心有所增强,心态放松乐观,能够以合作的态度进行检查,护理效果及水平得以增强提升。

    作者:张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0人,一组为对照组:即在治疗结束后,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即治疗结束后采取人性化护理。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指标,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几个治疗指标: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指数及沉僵时间,发现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实验组的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后,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董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重建三级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斜视术后训练组采用双眼视功能训练软件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wk 及术后12mo 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两组术后12mo 的眼位回退率。结果:术后12mo 训练组三级视功能形成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mo 训练组眼位回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恢复与重建三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回退率。

    作者:张军联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