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平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产后随防中发现20例皮肤瘙痒患者,使产妇的生活及产后的恢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系我院产后病人,其中剖宫产18例,平产2例;初产妇19例,经产妇1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8岁。临床表现痒疹首先出现在腹部皮肤上,尤其是妊娠纹附近,起先为一些散在的红色小丘疹,慢慢融合成片状。随后遍及全身,搔抓后红疹会变得更明显,瘙痒也会更厉害。其中2例是在怀孕的后3个月发生延续到产后,18例在产后出现。检查总胆汁酸正常,排除胆汁瘀积综合症。通常在产后1-3个月可以恢复。
作者:黄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癌症是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通过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以及转移到全身各处,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此外,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终引起不可逆转的机体功能丧失,从而导致机体死亡。癌症作为世界前十位死亡因素之一,治疗后五年存活率极低,并且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承担高昂的费用以及身心的极大痛苦,因此,采取有效手段预防癌症的发生迫在眉睫。
作者:王楠楠;陈俊毅;汤志祥;周平安;郑嘉琪;吴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AChAA)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43例AChAA患者,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及手术组,根据患者术前状态、Hunt-Hess(H&H)分级、年龄、平均住院天数及出院后3月时的改良Rankin 评分等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两组患者术前H&H分级I-III级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中同年龄段的患者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手术组(P<0.05),随访中两组病例出院后3月时的预后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组病例中,介入栓塞治疗的预后不优于手术治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天数短,相对于手术夹闭治疗有优势。
作者:王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指出了邪气侵袭是癌症产生的外在条件,正气亏损是癌症产生的内在基础,癌邪内生是癌症产生的根本;病机上癌症为变异的生命体,具有阴阳双属性,非为痰浊、血瘀、水饮等阴死之邪;治疗上重抗癌邪、补五脏、调阴阳、祛痰浊水饮血瘀、调升降。
作者:周德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皆采取多层CT与超声影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阳性率情况。结果:多层CT诊断急性胰腺炎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影像检查(P<0.05);超声影像检查诊断胆源性胰腺炎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多层CT诊断(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多层CT诊断可以取得比较高的确诊率,而胆源性胰腺炎则采取超声影像检查可获得更高的阳性率,临床诊断应灵活处理。
作者:杨慧;谢章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是由于细菌侵入乳房引起的炎性反应,其主要与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有关。作为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急性乳腺炎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急性乳腺炎比较容易确诊,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乳腺炎发病率,加快疾病的痊愈。产前加强卫生宣教,产后指导产妇合理的哺乳方法及保护乳头的措施,对孕妇、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实施合理的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本病的发生。此外,排空乳汁以及控制感染等护理方法还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的发生与发展,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作者:张明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且对其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组患者GOS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锥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新理念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护理新理念与常规护理理念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新理念的效果,为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价值得出结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理念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新理念方法。两组就应用前后消毒物品的无菌合格率与供应室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无菌物品无菌合格率与工作人员满意度下进行对比,观察组总满意度99%比对照组总满意度70%结果显著要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新理念效果显著,提高无菌物品合格率同时提高消毒供应工作效率,值得于临床推广。
作者:金飞群;金利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用改良式提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是否显著,此手术与常规提肌缩短术相比优越性体现在何处。方法:从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来我院进行过提肌缩短术的上睑下垂患者有60例(共74眼),将这60名患者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平均分为两个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38眼)接受常规的上睑提肌缩短术,而观察组(30例,34眼)采用改良式提肌缩短术,即结膜面和皮肤面联合切口的手术方法。结果:手术后观察组中30例患者当中,27例矫正效果比较满意,矫正不足仅为3例,0例过矫。结论:改良后的上睑提肌缩短术是通过结膜面和皮肤面内外路联合切口进行,术后相比常规的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效果好,治愈率高,并发症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的预防、发现ICU重症患者的皮肤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通过对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108例重症患者出现的皮肤压疮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解决。结果:无1例出现压疮引发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ICU危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的及时观察,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是预防皮肤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钱曦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人工流产是妇产科门诊常见的计划手术之一。宫内手术极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危及孕妇的生命。随着现代女性对医疗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无痛人流术要求实现术中无痛、起效快、作用平稳、恢复快、副反应小。因而,无痛人流手术中采取有效的麻醉方法关系到能否成功地实施无痛人流手术。丙泊酚由于其具有见效快、作用平稳、停药后意识恢复迅速等优点,已成为首选药物广泛用于无痛人流,但其镇痛作用弱,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1]。同时人流术中使用缩宫素,孕妇术后的宫缩痛明显。因此,为了减轻人流患者的痛苦,减少人流后综合征反应,临床上常联合其他镇痛药以加强镇痛效果和减轻术后不良反应[2]。舒芬太尼在已知的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果强,是目前为强效的镇痛剂,并且其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弱[3]。本研究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以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朱春娇;朱宇红;黄建春;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牙周炎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高的一种口腔类疾病,它主要是由局部因素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本文从牙周炎的发病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牙周炎的治疗等方面来探讨牙周炎的研究进展,为牙周炎的控制与治疗提供参考,造福人类。
作者:王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不适,或伴有吞咽困难,食道和咽部异物感、甚至哮喘、咳嗽等。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和促进胃动力为主,难以解决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问题。而中医治疗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潜力。本文将从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作者:黄启婷;董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5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56例行内窥镜鼻窦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2例患者护理满意,5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护理满意,4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3.6%)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17.9%)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作者:戴旭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分析双主体教学模式在生理实训环节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名两个班级的中职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常规教学班和双主体教学班。结果:双主体教学班学生期末生理学科考试(89.35±9.34)分、实训操作技能考核成绩(88.24±8.58)分、生理实训考核成绩(86.21±8.33)、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93.75%)、实训设计参与率(96.88%)、生理实训完成率(100.00%)均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班P<0.05)。结论:将双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理实训环节的设计中,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度。
作者:胡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早产儿存活率随着围产医学的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不断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住院期限随着管理和呼吸治疗方法的进步,影响其的主要因素是喂养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比较间歇泵奶与常规鼻饲早产儿喂养效果。方法:将182例低体重早产儿(LBW)随机分为间歇泵奶组与常规鼻饲组,每组91例,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患儿体重增长、胃食管反流次数、残留次数及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次数。结果:间歇泵奶组与常规鼻饲组体重增长分别是1703.3和1576.0g,残留率分别为3.81%和6.78%,间歇泵奶组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次数及胃食管反流率明显低于常规鼻饲组(P<0.01)g。结论:间歇泵奶喂养比常规鼻饲喂养胃体重增长明显(P<0.05),食管反流率和残留率低,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少,安全可靠。
作者:刘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分娩镇痛促进母乳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初产孕妇11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孕妇各56例,给予2组孕妇行双盲对照观察,对照组孕妇分娩过程中不实施镇痛干预;观察组孕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镇痛干预,将两组孕妇分娩结束后的泌乳始动时间、72小时内泌乳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72小时内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娩镇痛方法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感,利于消除产妇疲劳与负性情绪,可早期促进泌乳素的分泌,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其为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柔软、光滑,不易打折,患者能够带管进行轻度活动,另外,穿刺技术与普通头皮针相似,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
作者:孙艳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黄褐斑,发病部位主要在面部,其中又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呈点片状散布,重者呈深褐色或浅黑色似面罩般遍布于面部联合成片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可呈蝶翅状。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少数男性也患此病但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有少数略感不适[1]。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2],现将关于本病的治疗及跟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伟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其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及心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具有针对性措施的优质护理,对照组仅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体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利于患者术后术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作者:孙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