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澜;况利;艾明;陈建梅;牛雅娟;费立鹏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护理过程中,观察组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1±1.05)d、(9.87±1.15)d,对照组分别为(9.56±1.13)d、(14.63±1.49)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用药护理、巡房的满意度分别为94.44%、93.33%、94.44%、9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结核病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快速且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院管理水平决定了医院发展的状况,在抓医疗服务质量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对环节质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环节质量督查小组,推行院、科两级电子交班系统,查找和发现环节质量缺陷,坚持环节质量的持续改进,用环节质量来保证终末质量,用环节质量管理来改进基础质量管理。
作者:周晓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和可靠的方法是无痛胃肠镜技术。由于其准确性高,在消化内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普通的胃肠镜检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使用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导致患者对其产生畏惧心理,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致力于研究无痛胃肠镜的可行、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笔者就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余吉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作用。方法:对选取的84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时间为两年。其中4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另外42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引导式教育与传统方法想结合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智力,记忆力以及表达能力做针对性的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从智力水平,表达力水平等各方面均比较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61.9%相对于对照组的19.0%有明显的效果(P <0.05)。结论:对于脑瘫儿童的治疗,应该将传统治疗与引导式教育治疗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蔡燕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阿奇霉素实施治疗,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70例患儿为参照对象,给予其红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4.29%、72.8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2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阿奇霉素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施治,具有较高疗效及安全度。
作者:苏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医院的党建工作也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以及任务,所以对医院党建工作中的核心进行有效的把握,了解在党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这样才可以使党建工作具有的真正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肖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我科自从启用医院信息系统以来,经过不断的磨合,系统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现将我们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作一小结,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麦小凤;梁银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其中36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纳入肠内营养支持组,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纳入肠外营养组,对比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入院时、入院第4周,两组患者 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PACHEⅡ、Ranson、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第4周两组患者 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PACHEⅡ、Ranson、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内营养组人均住院时间(25.5±10.6)d 低于肠外营养组(28.3±14.5),肠内营养组不良事件例次率33.33%低于肠外营养组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均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病情进展;早期肠内营养相较于肠外营养治疗 SAP 更有助于降低患者感染、并发发生率,促患者转归,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作者:肖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护理措施观察。方法:抽样选取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正常化的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给予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结果本文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状况等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如若结合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对于患者治疗与预后都是极具意义的,值得推广。
作者:钟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50mg/d 首次使用剂量,静脉滴注10min 后,将滴速调整为1.0mg/min,静脉滴注6h 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可减至0.5mg/min。结果60例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中,32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胺碘酮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值得推广。
作者:杨春光;高三亮;袁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医疗问题成为21世纪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医务工作,从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再到患者用药,药品的安全保障无疑是倍受关注的环节。本文通过阐述质量互变规律与药物耐受之间的关系,从质量互变规律角度分析解释药物耐受性的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剂量调整,人群针对性,为用药患者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等解决意见,有望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宋新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量也有所增加。在体检护理过程中,沟通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才能不断优化体检流程,实现与体检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发生纠纷。本文结合健康体检护理的实际情况,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作者:郑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名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5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并且把这5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4人,实验组26人;对照组只单独的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阿莫西林结合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显著效果的人数为16名,所占的比率为66.67%,有效果的人数为4人,所占的比率为16.67%,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4人,所占的比率为16.67%;实验组治疗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19人,所占的比率为73.08%,治疗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7人,所占的比率为26.92%,资料没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0人,所占比率为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任建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对终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终有效将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进行提高。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血液细胞检验标本总计300份进行具体的研究。根据有关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标本的放置温度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终检查结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放置的温度没有达到要求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都会对终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比各个组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会对终的检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标本放置的温度、采血的部位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许福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在临床护理护理中,熟练掌握无菌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于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必备职业技能,同时也是护士必须掌握且必须要非常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作者从评估环境;入手并逐一对操作和使用物品等做了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唐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并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陆启霞;岳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2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60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以68例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高心率、低心率及24h 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联合放化疗时心率明显加快,患者容易出现 ST 段改变、传导异常及心律不齐现象,对患者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加重。
作者:李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弹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晚期肿瘤癌患者50例,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I,Q -C30),分析对比在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弹性后,50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在给予心理弹性后,肺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而症状及特异性项目减轻。结论: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及时发现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心理弹性措施,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唐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疗风险评估制度,是医疗改革后基层医院执行的一项医疗核心制度,随着制度的逐步落实,杜绝了医疗事故,保障了医患双方的利益,现将我院的具体做法及指导意义作粗略的探讨。
作者:顾英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保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高征产妇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50例妊高征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母婴均安全康复出院。结论: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吴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