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处方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永利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处方, 护理, 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处方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处方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一年内疾病复发率比较、知识掌握优秀比较、及格比较、不及格比较、护理总满意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行健康教育处方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整体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IgA肾病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IgA肾病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07-2013年收治的134例IgA肾病患者,检测患者的血肌肝水平,按照检测结果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不全者,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分析IgA肾病患者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男性、蛋白尿、高血压发生率、尿蛋白水平、血IgA等多项参数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免疫沉积物半定量分析显示肾功能正常者的IgG的沉积高于肾功能不全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但病程长短以及IgA、IgM、C3、C4、C1q和Fg的沉积比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影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众多,以蛋白尿高,其余依次为男性、高血压、高龄、血IgA等;病程的长短以及IgA、IgM、C3、C4、C1q和Fg的沉积比不是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曲巍;王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远中舌侧分牙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牙预防舌侧骨板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常规法和远中舌侧分牙法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对舌侧骨板损伤以及相应并发症的不同。方法:选取40例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分两组用不同方法拔除阻生牙,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舌侧骨板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远中舌侧分牙法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可以明显减少舌侧骨板损伤。结论:远中舌侧法对舌侧骨板损伤更少,术后疼痛更小。

    作者:余剑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以A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满意率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小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同时还能够帮助更加了解健康知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蒙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以及预后关系分析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份-2013年3月份间80例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患者的CRP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急性脑梗死29例显效患者中C反应蛋白小于等于8mg/L的有25人,占总比的40.98%无效组及死亡组的患者C反应蛋白大于等于8mg/L。无效组及死亡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均大于等于8mg/L。急性脑出血预后显效患者中C反应蛋白小于等于8mg/L的有7人,占总比的36.84%结论:CRP与老年脑卒中的预后关系密切,CRP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病情也更加严重,因此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CRP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与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精细化管理在大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用具体的、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的、模糊的管理要求,把抽象的战略决策转化为明确、具体的发展举措的一种管理方式,从而实现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大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做好精细化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已成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转变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责任、细化管理目标、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综合能力、完善内部机制为抓手,在专科护理内涵建设、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寻求优护理方案以降低母婴致死率。方法选取高危妊娠孕妇10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组的42孕妇给予一般性产前护理;优质护理组的67例孕妇则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从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围术期内母婴存活率等多方面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应用效果。结果①优质护理组孕妇各项高危妊娠类型转阴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②优质护理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0%,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5.7%,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采用优质产前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增加高位妊娠类型转阴率,降低母婴死亡率,应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梦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日益显示出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责任重、压力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是护理工作的一大特点。这种过度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护士工作实际并参考有关文献,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探讨,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作者:张秋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到2013年6月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患者5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50例,对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常规的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心理干预、辅助康复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发生并发症人数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等临床指标。结果:患者通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发生并发症人数以及对于护理满意人数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腔黏膜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

    口腔黏膜病是指腔某一部位粘膜的正常色泽、外形、完整性与功能等发生改变的疾病。病变种类繁多,可以组合成复杂多样的损害。口腔黏膜病变后可能会造成口腔中黏膜损伤,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治疗口腔黏膜疾病,修复损伤的口腔黏膜成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给口腔黏膜损伤的修复带来一些新希望。

    作者:戴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人工膝关节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7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通过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护理,对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45 min。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是一个关键所在。

    作者:孟祥军;王子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程序化护理对咳嗽喘憋患儿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咳嗽喘憋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临床实习期间,选择有咳嗽、喘憋的患儿为观察对象,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程序化护理,即先做雾化吸入,在给予排痰机排痰,然后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吸痰。结果经过程序化护理干预后,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康复效果良好。结论程序化护理在咳嗽、喘憋换的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临床医疗效果,促进患儿及早康复。

    作者:张丹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味人参汤治疗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加味人参汤治疗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6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人参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3例患者治疗治愈,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治疗治愈,7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人参汤具有较强的药效,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新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仍较高,有近2/3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给患病家庭带来诸多不便,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

    作者:郑盛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诊药物过敏反应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急诊患者150例,分别根据用药方法不同、一般资料差异(年龄、性别)、过敏轻重程度及临床症状,观察并对所记录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过敏反应78例占52%多发生在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在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注射的92占61.3%易引起过敏,而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和中药制剂居多,分别为89例占59.3%和22例占14.7%。结论通过分析用药后过敏的一系列反应从本质上找到过敏的病因,合理指导用药,在临床有实质性意义。

    作者:吕怡;余婷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血病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病之一,其主要通过多种药物联合在一起进行化疗,而化疗后由于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身体各部位常常会引起感染。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肛周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白血病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从①肛周感染的诱因.②主要临床表现.③肛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在医务人员精心治疗下,106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一周内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病较急,确诊后需尽快制订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并立即实施手术,手术成功治愈率高。

    作者:戴东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儿童支原体肺炎32例的护理

    支原体肺炎(MP)是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常见疾病,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9.6%~66.7%[1]。其起病隐匿病程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MP感染除呼吸道受累外,心、肺、肾、脑、血液、免疫等系统亦可受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本病及防止其他器官受累的关键。

    作者:蔡丽;周燕萍;黄兵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探究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9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69例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进行健康教育,持续24个月,对比观察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神经血管病变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率、大血管病变率、微血管病变率分别为53.62%、47.83%和100%;健康教育后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率、大血管病变率、微血管病变率分别为15.94%、43.48%和44.93%。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率、微血管病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血管病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血糖控制率、降低微血管病变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诗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护士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基层医院的病人整体文化素质、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也随处可见,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多,因此提高医院护士的素质,减少医疗纠纷,是基层医院护理部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雪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耐多药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总结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结核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结核病患者中,其中有39例表现为肝功能受损、肾损害者14例、26例病人出现肠胃不适、8例病人表现关节疼痛、13例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通过调整治疗方法、对症处理之后,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有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有结核病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好转,从而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在使用时应该依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不同的抗结核药进行联合使用,从而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