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初利
目的:探究普米克令舒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数均为34人,其中实验组患儿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及体征及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提高,咳嗽症状消失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显著缩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蔡建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分期康复护理。步行恢复率到80%,坐位、站位90%达到平衡,提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且康复护理开始越早效果越明显。
作者:陈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相应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我院外科病房住院患者180例,调查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并对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制定相应对策。结果: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护理风险,制订的相应对策是行之有效的。结论:实践证明,针对外科手术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与实施相应有效措施,可显著加强外科护理的安全性,使外科护理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从根本上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和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石秋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探究护理对策。方法:将3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护理效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通过护理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66.6%,观察组患者效果较优(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结果可知,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全面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其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护理方法。
作者:曾苑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症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22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其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常规、饮食、牵引和固定、心理、并发症护理几个方面,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并发症恶化和死亡。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在术后护理期间严密观察并发症并给予相应措施,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殷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通过探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档案的主要内容和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程序,分析教学档案对高等医学院校评估的作用,提出加强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使教学档案全面有效地服务于高校教学。
作者:胡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城区娱乐场所的从业女性人员其流动性非常大,多是未婚者且处于性活跃期的年龄。这群人大多缺乏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她们都是非常容易受到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性人群,也是艾滋病毒(HIV)经过性途径向健康人群传播的重要人群。为了更有效的了解目前城区娱乐场所高危女性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处理态度,以保证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依据,2013年6月,对本县城区内的15家娱乐场所的高危女性从业者进行了有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内容的调查,其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吴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选择红花注射液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128例。通过抽签法对实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设为D1组(实验组66例)与D2组(对照组62例)。D2组:常规治疗;D1组:常规治疗+红花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D1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高于D2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选择红花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在生活质量提高效果方面,意义显著。
作者:刘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院特需病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大环境下,随着医院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化及队国内外开放的扩大,在病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我院特需病房共有床位64张,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了341名住院病人,通过实施系统特色服务收到满意成效。
作者:李志春;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欲望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对个人身心健康更加重视,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健康体检逐渐成为门诊工作的重要内容,体检中也暴露出一些社会健康隐患。就2009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群众来看,从生化检验报告及测量血压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员较多,因此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及时做好健康宣教,传播卫生知识,促进群众预防疾病的能力,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文娟;孙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在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研究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未采用康复治疗,按照病人的意愿给予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人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可以帮助病人扩大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缓解其膝关节功能障碍所引发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林项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增强普外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掌握标准预防原则在临床工作职业防护中的应用,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推广使用安全的护理器具。结果:护士熟练掌握标准预防技术能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工作中提高了防患意识,大大减少了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术能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伤害,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护士身体健康。
作者:施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矽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需求选择佳护理证据,制订护理方案,加强防护管理,重视细节管理。矽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肺部感染,特别是冬春二季,气候突变时,由于矽肺患者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样病变,造成支气管狭窄,引起气道引流不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产生由细菌、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严重感染者加重矽肺的症状。如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控制感染,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义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全世界每年骨折和骨缺损的患者数以千万计,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骨移植等,但均因各种因素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自体骨移植安全性高,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因而被认为是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供体来源往往有限。而且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同种异体骨移植植入后容易吸收,而且容易感染,排斥反应重;人工骨移植原材料孔隙变异较大,成骨困难,而且来源有限。由于现行骨缺损修复方法存在以上问题和局限性,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近年来已被许多学者关注。支架作为组织细胞及细胞活性因子粘附、生长分化的载体,在组织工程骨的构建中起重要作用,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研究开展的越来越多。以往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材料,第一代惰性材料和第二代生物活性材料均以减少免疫反应、诱发生成新骨,使移植物被新形成的组织长入而与机体牢固结合为目的,其缺点是支架材料不能再体内降解,长期存留于体内。近年来修复骨缺损的生物材料集中于选用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可吸收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面,属于第三代新材料,不只是追求简单的填充骨缺损及诱发新生新骨,而是逐渐在体内被降解,从而被新骨替代,终使骨缺损处完全被组织所替代的新材料。目前研究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以下特性:(1)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自身降解率与组织替代率相匹配,随成骨细胞的生长和人体自身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支架材料逐步降解直至终完全吸收,从而避免长期的外源体反应,重要的是降解速率与组织细胞生长率相适应,降解时间应能根据组织生长特性进行认为的调控,从而保证骨缺损处拥有合适的力学性能;(2)骨诱导及骨传导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构建符合生物学特性要求的支架诱导骨组织生长;(3)安全无毒,在体内不致畸,不引起无菌性炎症。
作者:王冠勋;陈路;杨涛源;李正强;林涛;何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刚出生的婴儿生命力脆弱,需要特殊的护理,根据我国的国情实施的计划生育,新生儿越来越来珍贵,在新生儿护理方面越来越重视,对新生儿做了全方位的保护。本文简要阐述了新生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作者:石培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CT应用于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56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对其行CT平扫,5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显示,52例低密度,45例密度不均匀,;51例边缘模糊不规则,35例出现钙化,其中23例细颗粒钙化,12例混合性钙化。50例增强扫描显示,32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均匀强化,8例肿瘤边缘出现“半岛状”瘤结节强化,10例可见“强化残圈”征。38例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组织,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应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是应急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中的应用问题,尤其是应急系统的面临火灾事件等出乎意料的灾害事件的应用问题。方法对现阶段医院普遍使用的医用空气加压氧舱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现今的加压氧舱的利弊,找出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应急系统的应用问题。结果应急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火灾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事故的反应能力和延长了救援的时间。结论应急系统在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中的应用明显减少了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促使患者的治疗过程安全高效,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刘正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穿刺点出血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的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的发生,同时低温止血、明胶海绵等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病人出血后应及时评估出血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处理。
作者:王耿熙;李娟;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银川市医务工作者亚健康中医体质状态分布,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随机选取银川市医务工作者,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亚健康者中各类中医体质的发生频率、分值等,并据此分析中医体质与本病的联系强度及内在的关系。结果(1)亚健康者和健康者的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健康人群较易具有偏颇体质的倾向。偏颇体质频数以气虚体质居首位;(2)亚健康医务工作者中医体质分布以单一体质为多(30.51%),以气虚质比例(10.86%)居首位,但复合体质也不少(26.46%),复合体质以2种复合体质多见(6.4%)。从亚健康医务工作者复合体质的频数来看,各种中医体质均容易与气虚质合并。按复合体质分布由大到小排序,排前三位的复合体质为气虚兼阳虚质(2.5%),气虚兼气郁质(2.1%)和气虚兼痰湿质(1.3%)。结论对银川医务工作者进行亚健康状态中医体质状态分布研究,掌握该群体亚健康中医体质特征,为中医药诊治及养生调护提供依据。
作者:姜红;李彦明;徐胜东;刘敬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