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训练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疗效探讨

张华琴;周开兰;邹勇

关键词:呼吸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护理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一段时间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患者的呼吸训练,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还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剖腹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目的:通过探讨剖腹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有效护理、减少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腹产手术并出现产后出血的孕妇6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产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为(1021±120)、住院时间为7.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满意率为90.3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人性化的优质临床护理可以减少剖腹产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

    腹腔镜外科的迅速发展,取代了部分的传统手术,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部分。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完全成熟,具有痛苦小,住院期短、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胆囊炎、胆结石的首要手术方式。但由于腹腔镜的起步晚,护理人员对其操作不清,并易产生麻痹思想,故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快慢较为关键。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消化道溃疡的药物临床治疗观察

    探讨联合药物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并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丽珠得乐等药物的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则使用兰索拉唑、硫糖铝等进行药物的联合治疗。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的150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7.33%,而对照组中的患者有效率仅为82.0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丽珠得乐这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瑜;史艳英;庞微微;翼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压测量的现状

    血压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压强测量来反映其大小,即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之一。其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判断及处理。影响血压的因素除心输出量、循环血量、动脉管壁弹性、血液黏稠度及外周阻力外,还受测量方式的影响。

    作者:沈道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后造口的护理

    目的:指导帮助患者正视并参与术后造口的护理,使其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等,从此摆脱病痛的折磨。方法:通过对31例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观察,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直肠造口及其并发症的护理、人工肛门袋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指导。结果:31例直肠癌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了治疗,有效的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人工肛门袋的方法,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术后细心正确的造口护理,以及出院前后的健康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都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的关键。

    作者:杨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亦可称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因为腰椎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加之外界因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一般中老年高发,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基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及前期征兆研究和认识,可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康复的几率。

    作者:颜承祥;朱明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讨论如何有效预防压疮,防止压疮对机体的危害。方法针对骨科压疮高发人群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挖掘诱因,科学准确地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程度,除采取科学管理,有效预防护理措施外,还注意增强护患双方对压疮的防范意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行为,增强和了解压疮的相关知识。结果在收治981例患者中,除1例因大便器的使用不当和1例衣着不当致使臀部皮肤完整性受损外(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已治愈),其余患者受压皮肤均保持完好,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针对压疮诱发的原因,采取可行性预防护理措施,能大限度减少或杜绝压疮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疾病的康复。

    作者:何德英;黄福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中选取120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Qmax(大尿流率)、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QO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患者实施治疗前后Qmax、IPSS及QOL,治疗后患者Qmax、IPSS及QOL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联合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兴斌;姚超;李磊;蔡显波;毛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阑尾炎病患,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式的腹直肌外缘切口的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则给予以往常规的切口手术方法进腹。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性以(P<0.05)统计学意义进行表示。结果实验组80例病患中40例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80例患者中33例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实验组病患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式腹直肌外缘切口的手术方法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朱文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合并子宫肌瘤对孕产妇妊娠的影响,探讨剖宫术中处理子宫肌瘤的合理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但未合并子宫肌瘤的50例孕妇作为对照(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孕妇在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并探讨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剔除术的可行性。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孕妇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情况与单纯剖宫产术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孕妇妊娠具有严重影响,会大大增加剖宫产率,只要严格掌握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症,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符琼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内科治疗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运用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应当足够重视。

    作者: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的查房现状及其改进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护理查房现状,并根据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为新的护理查房方式打下基础。方法结合当前整体护理及当今医学模式中的查房新形式(包括医生参与的护理查房、应用多媒体的护理查房和新型三级护理查房)对护理查房的分类、作用以及协调组织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总结了我国现阶段护理查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改进对策,为适应整体护理的新型查房方式奠定了基础。结论不断将护理知识体系中新的元素融入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问题的高质量需求。

    作者:刘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血病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病之一,其主要通过多种药物联合在一起进行化疗,而化疗后由于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身体各部位常常会引起感染。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肛周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白血病肛周感染的护理进展从①肛周感染的诱因.②主要临床表现.③肛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发放调查问卷,对比使用排队叫号系统前后社区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程度,探讨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结果:采用排队叫号系统后,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P<0.01),减少了排队环节,没有出现插队与混乱的现象,患者的满意度较以前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应用排队叫号系统在社区门诊输液流程中,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缩短患者输液时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林雪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5例普儿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原因

    目的:了解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较为有代表性的35例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进行病因调查,并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和整理。结果在这35例儿童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在口腔的患者为7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20%,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食道部的患儿例数为0,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0%,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胃部的患儿例数为12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34.29%,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肠部的患儿例数为20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57.14%,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肝脏部的患儿例数为1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2.9%,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生在胰腺部的患儿例数为2例,占35例消化系统病例的5.71%,普儿患者内科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肠部位,胃、肠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讨论胃部及肠部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发生部位,其原因除了与儿童自身的免疫力有关,很大成程度上是和家长的喂食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幼儿的饮食应该要严格的控制。

    作者:王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湘潭市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探讨湘潭市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湘潭市2008-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婴儿死亡率为6.6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13‰,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34.69%、60.62%,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溺水、腹泻。结论湘潭市2008-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众多的死亡原因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加大宣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监护力度,减少意外及溺水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作者:韩爱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SNP的TLR9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自身免疫疾病。TLR9在自身免疫中有重要作用。TLR9基因多态性与SLE相关性研究对SLE易感基因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近年来TLR9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期对SLE易感基因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作者:王燕;唐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研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确诊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肿瘤内科治疗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15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完整临床资料,总结病理组织学和影像学表现。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大体标本为球体或类球体。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镜下可见交替排列的肿瘤细胞密集区和肿瘤细胞疏松区。肿瘤细胞大部分为梭形,胞质单薄不丰满,核仁不清晰,排列呈规则的条纹形。检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细胞CD34,15例样本均为阳性表达,S-100蛋白均无表达。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软组织肿瘤,影像学检测到孤立、界限清晰的肿块组织要高度怀疑,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验确诊。

    作者:谭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青霉素酰化酶的固定化与应用新进展

    在如今医疗体系发展的过程中,青霉素酰化酶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到了抗生素制备体系中,以及一些多肽合成体系中。高效的青霉素酰化酶使用,能够大限度的提升酶本身在PH值、溶剂极性、温度等各个方面适用效果大幅度提高,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青霉素酰化酶在如今工业体系中应用的关键。本篇文章着重针对青霉素酰化酶的固定化以及应用进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作者:万红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06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定期产检出现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56例(观察组),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fFN检查,观察其妊娠结局,并与同孕期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56例先兆早产患者中,fFN阳性27例,阳性率为48.2%,对照组50例孕妇中,fFN阳性者仅为2例,阳性率为4.0%;fFN阳性组临产时孕周<35w的发生率为78.3%,fFN阴性组临产时孕周<35w的发生率为21.2%,fFN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fFN检测在先兆早产孕妇早产预测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向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