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诊断中常规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

石丽萍

关键词:冠心病,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摘要:多年以来,由于常规静息心电图的经济、方便、实用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冠心病的诊断。但随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这一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在临床上的应用,人们又不难看出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局限性。由此给临床,特别是门诊首诊工作不免要带来误诊、漏诊情况。本文现就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的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人性化管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的探讨

    目的:针对人性化护理工作对于外科患者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影响加以探讨。方法:利用某医院从2013年1月直到2013年2月中外科病房新入住的12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在护理的过程中依然采取常规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人性化护理措施加以应用。针对两组终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个方面的比较结果来看,其中的差异具有着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极大的提升护理效果、质量,提升患者对于医院的满意度,对于缩短住院时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上建议大范围推广。

    作者:佟立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129例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观察。结果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准确用药,指导功能锻炼,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显著。结论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术后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作者:杨文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治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雷贝拉唑钠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痊愈率上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Hp根治率比较中,试验组的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钠的三联疗法在提高临床痊愈率和Hp根治率方面,较其他临床药物有更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光眼患者失眠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睡眠能对人体起到生理性保护作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睡眠应保持7~8 h,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生活和学习。但是,当机体患有疾病住院时,患者至少患有1种或以上疾病,疾病的症状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对青光眼患者相当有害,失眠能刺激丘脑的植物神经中枢发生功能紊乱,从而诱发或加重青光眼的病情[1]。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的身心疾病,除先天解剖因素外,心理精神因素、情绪变化、神经衰弱及失眠是导致该病的诱发因素[2]。若青光眼患者同时伴有失眠,无疑会加重病情,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了解患者的失眠情况,分析影响失眠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分析86例青光眼患者住院前的失眠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便在住院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改善和提高患者睡眠状况,对控制患者病情及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种实用新型约束床在精神科病人中的应用

    一种精神病人约束床具有折页,旋转轴,网状顶盖,网状护栏,便于折叠,方便运输,方便存放,方便观察。方便约束,将人体做为一个整体约束,使人体肢体处于功能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安全高效。

    作者:屈冬;姚海燕;王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种途径子宫全切除术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因子宫病变、子宫大小<12孕周的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腹部手术组、经阴道手术组、经腹腔镜手术组,对比每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住院费用腹腔镜组明显多于经阴道组及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阴道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及开腹组(P<0.05);术后镇痛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高于经阴道组及腹腔镜组(P<0.05),经阴道组及腹腔镜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宫切除方式各有利弊,相互之间不能完全替代,应根据医患双方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再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本文总结两年来我科7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分析探讨利用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主要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以及指导性的康复训练,术后强化基础护理,前期进行功能锻炼,对并发症积极预防,促进术后老年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吴巧红;张立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术式很多,但颈椎前路手术是自个世纪5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被认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颈前路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对手术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解剖要求及实践能力。前路钉板系统的出现更促进了以上术式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音华;孙波;刘世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学生美容心理动机研究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美容心理动机。方法自编大学生美容心理动机调查问卷,抽取150名已接受美容手术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美容心理动机主要有四种:恋爱动机、求职动机、从众攀比动机、自卑与虚荣动机。

    作者:于洋;谭佳男;隋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6S 法在创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泌尿外科病房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6S法在创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1年以来收治的泌尿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运用“6S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护理组(简称观察组),及常规护理质量管理的护理组(简称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护患矛盾发生例数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护患矛盾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S法运用于我科护理实践之中,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矛盾,为我科室创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病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林琳;黄慧权;覃志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肺癌呼吸困难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对于肺癌呼吸困难的患者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术后情绪、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改变。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呼吸困难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患者对其施行常规的护理方式,设为对照组。一组对其施行综合护理干预,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绪状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患者在治疗后心理状态的快速调整。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医从性,值得在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宋青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的护理体会。方法:选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气管切开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3~12岁2例,20~60岁51例,61~79岁10例;病程2 d~5个月。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经过我们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切开护理,63例患者中治愈39例,好转12例,死亡12例。结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结了气道护理的方法与经验。如病房管理、管道的护理及预防感染等等。可有效地防止感染、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有效、细致地气道护理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

    作者:申厚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法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对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疼痛感觉和皮下瘀血发生的影响。方法:此研究为应用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皮下注射方法组(36例)和改良皮下注射方法组(31例)。研究中用药为低分子量肝素钠(克赛)。观察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疼痛感觉的反应和皮下瘀血发生的情况。结果: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组,其疼痛的感觉和皮下瘀血发生的程度均比传统方法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可以改善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和程度。

    作者:朱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这样才能带出临床检验的好徒弟

    临床检验是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从而为医生、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不完全独立的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强、涉及学科覆盖面广等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正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是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者步入正式岗位的准备环节,也是一位合格临床检验工作者必经之路,它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实习过程中,检验实习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地结合,使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专业知识会得到有效的巩固与提高。近年来,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对从事检验医学的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即将步入临床检验工作的实习学生,在刚接触实践操作时,就要提出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增强操作技能,提高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其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临床检验工作实习生的老师,要引领好学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妥善有效的方法,高尚的人格情操。

    作者:李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于呼吸衰竭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者40例,对其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动脉气血分析,检查结果中 PaO2<60mmHg,不伴有 PaCO2升高患者15例,为Ⅰ型呼吸衰竭;25例患者动脉气血分析PaO2<60mmHg,且PaCO2>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18例患者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迅速,致病因素影响通气换气功能严重,为急性呼吸衰竭;另22例病情缓慢进展,为慢性呼吸衰竭。结论:呼吸衰竭的诊断依赖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应依呼衰的类型和病因个性化治疗。

    作者:经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对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多种类别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进行临床表现、诊断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肠系膜种瘤临床表现不一,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判别依据;穿刺,CT和 MRI等手段可以加强诊断。囊性肿瘤大多是良性,手术切除率高;实性肿瘤多是恶性,手术方面切除率低。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恶性肿瘤预后差,早发现并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期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海云;李冬斌;许香梅;康书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加强产科的安全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改变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产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陈环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其严重困扰中老年男性的睡眠、起居等日常生活。在各种手术方法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1]。本文通过对BPH及 TURP的阐述,进而深入分析TURP术前、术后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总结出其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以保证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吴秀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 气管管患者非计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 ICU 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2例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作者:黄烯;徐小欣;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对机体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对机体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妊娠期梅毒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孕妇24例为对照组,全部孕妇均采集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CD3+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梅毒活动期患者 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梅毒活动期患者CD4+、CD4+/CD8+明显低于恢复期,CD8+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CD4+、CD4+/CD8+略低于对照组,CD8+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梅毒活动期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抑制,恢复期细胞免疫接近或恢复正常。

    作者:袁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