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马硬化的磁共振研究现状(综述)

陶晓娟;孙波;戴建平

关键词:海马, 硬化,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难治性颞叶癫痫, 胶质细胞增生, 形态学水平, 前颞叶切除, 颗粒细胞层, 磁共振成像, 癫痫手术, 加权成像, 共振研究, 分子水平, 病理特征, 组织学, 影像学, 神经元, 理学类, 检出率, 工作者
摘要: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早由Falconer等[1]提出,其病理特征主要是CA1、CA3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CA1敏感,而CA2不受累.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痫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占颞叶癫痫手术病例的60%~80%以上,其中90%的病人可以通过海马前颞叶切除达到良好的疗效[2].术前对病变的正确评定是手术达到预期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影像学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海马硬化检出率的研究,目前对于海马硬化的磁共振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形态学水平,已能深入到分子水平及组织学水平.研究方法主要有常规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分别综述如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LEJ-1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系统对左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量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采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局部室壁的收缩功能指标,观察局部室壁的收缩功能与整体收缩功能的量变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正常组及不同心功能状态的心梗组.采用福州大学无线电系研制的LEJ-1全方向M型心动图系统,对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二维图像进行采集和定标,用手动分析法对左心室前、侧、后、下、前间隔和后间隔16个室壁节段的运动曲线测量收缩幅度(R),收缩末厚度(Ts),舒张末厚度(Td),每个测值取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计算室壁增厚率(ΔT%).结果心梗各组受累节段的局部收缩幅度R和室壁增厚率ΔT%的平均测值均较正常组小;而且各组所有节段R和ΔT%的平均测值与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ΔT%的结果来看Ⅰ组受累面积平均约10.63%(1.7段),Ⅱ组约14.38%(2.3段),Ⅲ组约26.25%(4.2段),Ⅳ组约53.75%(8.6段),说明随着局部收缩功能受累范围的扩大,整体收缩功能下降; 当明显受累室壁节段达2个(面积约12.5%)以上时,整体收缩功能指标EF才会低于正常.结论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受累范围和程度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退程度存在明显正比例量变关系.

    作者:王青;李越;温朝阳;王廉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不典型肾盂癌超声诊断1例

    患者女,76岁,2年前曾在外院行体外碎石术.我院B超检查,左肾中上极未见正常结构显示,被一7.2 cm×6.2 cm混合回声区取代,无明显包膜,以无回声为主,内间以低回声,低回声后方靠肾门处可见2.5 cm×1.0 cm强光环,后方声影不明显(见图),中下极肾盂肾盏轻度扩张.

    作者:刘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残角子宫的超声诊断1例

    患者女,27岁,因经后下腹痛,加重4年余就诊.经阴道B超检查显示:子宫前位49 mm×60 mm×34 mm大小,内膜9 mm,子宫左侧角部突出一大小约29 mm×32 mm×25 mm的光团,其回声与子宫肌层回声相似,中央可见一环绕强回声光环的小暗区(见图),左卵巢19 mm×17 mm×18 mm,右卵巢29 mm×24 mm×19 mm,诊断为左侧残角子宫.于次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于子宫的左侧宫角可见一约40 mm×30 mm×30 mm大小的残角子宫,有输卵管和卵巢附着,圆韧带自残角子宫发出,与B超所见相同.局部切除送病理进一步证实为残角子宫.

    作者:高健;楚伟;李亚丽;邹一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细针穿刺定位活检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FNL)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28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照相可疑病变的患者,根据轴位及侧位摄片显示的病灶位置,将穿刺细针穿入,并将导丝留置于病变内,随后外科医师沿留置的导丝将病灶切除,行病理检查.结果 5例病灶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癌,阳性率为23.1%,患者行局部放射治疗,一年后未见转移及复发.1例轻度非典型增生伴导管内乳头状瘤,另6例为良性病变,14例为乳腺组织增生,1例穿刺失败.结论细针穿刺定位活检不仅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协助治疗.

    作者:秦乃姗;蒋学祥;杨秀芬;宛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滑石粉肺1例报道

    患者女, 49岁,咳嗽、气短1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滑石粉接触史12年,在滑石粉制造车间工作,粉尘浓度较高,否认石棉接触史.X线检查:双侧胸壁胸膜不规则增厚,两下肺纹理增多,紊乱,呈细网格状改变.CT检查:双侧胸膜广泛胸膜斑,双下肺分布较多,右肺中叶斑片状高密度影(见图),双膈面胸膜未见胸膜斑,双下肺轻度间质纤维化,结合病史,考虑:尘肺.

    作者:高江峰;李云霄;王新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一氧化氮、内皮素与血流剪切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探讨一氧化氮、内皮素与血流剪切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生化测定NO、ET及TC、TG、HDL、LDL水平,计算大剪切率.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颈动脉内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峰值流速及大剪切率均低于无斑块组.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ET呈正相关(r= 0.54),与NO呈负相关(r=-0.56).结论 ET上升,NO下降促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大剪切率减低及年龄的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杨锦茹;刘华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Alzheimer病患者大脑磁化转移率测量研究

    目的评价阿尔茲海默病(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脑结构磁化转移率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对20例AD患者和20名健康老年人的海马结构、海马旁回、梭状回、丘脑和胼胝体的磁化转移率(MTR)进行测量,应用统计学方法检验AD患者与对照组间各脑结构MTR的差异,评价各结构测量值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D患者海马结构和海马旁回的MTR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t海马=2.818,t海马旁回=1.096,P<0.05),而梭状回、胼胝体及丘脑的MTR虽较对照组略有减低,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0.409~0.565,P>0.05).海马的MTR判别AD患者与正常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85%和80%,高于海马旁回.结论海马MTR 鉴别AD与正常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而且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AD诊断的一项影像学指标.

    作者:王蕊;李坤成;卢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四脑室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2例四脑室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脑MRI全部采用德国Siemens 1.0T Impact 超导型MRI机,选用SE序列.21例有脑CT对照.结果 32例四脑室囊虫病中,单纯性四脑室囊虫17例(53.1%),混合型15例(46.9%).四脑室内单发囊虫30例,多发2例.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CSF信号,而在T2WI上等于或稍低于CSF信号.囊虫壁在T1WI上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而在T2WI上低于CSF信号.囊虫头节在矢状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其中有24例附着于囊泡内壁的前下壁上;其在T1WI上与脑实质信号相近,而在T2WI上信号复杂,可表现为低于、等于或高于CSF的信号.CT难以显示四脑室囊虫头节或囊壁.结论 MRI是诊断四脑室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四脑室囊虫的诊断MRI优于CT.

    作者:程敬亮;杨运俊;张勇;吕涵青;任翠萍;张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纤维蛋白胶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隧道内释放对急性缺血心肌重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胶(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对犬急性缺血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缺血心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即单纯冠脉结扎组(AMI组)、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组(TMLR组)和冠脉结扎加激光心肌打孔隧道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组(bFGF组).术后2个月用超声和显微病理技术观察缺血心肌形态及结构的变化.结果左房室腔内径三个实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有2只犬、TMLR组有1只犬存在心尖部室壁瘤,bFGF组无室壁瘤现象.左室前壁及前室间隔厚度(TLVAW、TAIVS)在bFGF组、TMLR组和AMI组依次减小,其中bFGF组TLVAW与AMI和TMLR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MI组缺血区存在大量的坏死心肌细胞,TMLR组部分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结构正常,bFGF组大部分心肌细胞结构正常,小部分变性坏死.结论用FG控制bFGF在激光心肌打孔隧道内释放,能够减轻或阻止心肌缺血性损害以及缺血心肌的重构.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谢明星;杨娅;吕清;陈立新;卢晓芳;杨亚利;聂绍平;曾秋棠;曹林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MRI对骨样骨瘤诊断准确率为86%,T2加权STIR像可较准确地显示瘤巢(准确率94%).结论 MRI可精确地显示瘤巢并敏感地显示髓腔和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水肿.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赵天平;张伟;杜红;杨雷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神经节细胞瘤的MRI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所有肿瘤的组织学检查均有被膜存在,其中5例肿瘤被膜在MR增强后的T1WI上也可被显示.这5例肿瘤T1和T2WI上涡漩状征象与组织学标本上成束的雪旺细胞及胶原蛋白相互交织的现象相对应.在T2WI上呈高信号的肿瘤在组织学上含有大量黏液样基质而细胞和纤维成分相对较少.中到高信号的瘤体含有大量的细胞和纤维成分而黏液样基质较少.在动态增强MR上除一例肿瘤呈早期增强外,其余均呈现逐渐增强影像.结论神经节细胞瘤的MR特征与组织学特点密切相关.

    作者:黄东;张岩;韩鸿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综述)

    常规磁共振(MR)检查对于颅内肿瘤的发现和定性有很大价值,但在估计肿瘤的恶性程度、区分肿瘤复发与放、化疗后坏死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限制.近年来,MR灌注成像(perfusion MR,PMR)通过测量几个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观察脑的微循环灌注,用于评价急性脑梗死、脑肿瘤、脱髓鞘病变以及治疗效果等[1],较常规CT、MR有独特的优点.这些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等.其中,用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研究已有多量报道,且主要集中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在评价颅内占位性病变中,以CBV有价值[2].

    作者:武洪林;季学满;陈君坤;张宗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

    随着肝移植的日益增多,免疫抑制药物的进展以及手术方法的完善使原位肝移植迅速发展,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查以其无创、简便、可重复对比观察等特点而在肝移植全过程中成为重要而且首选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萍;黄道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心肌梗死过程MRI征象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演变过程中MRI征象变化规律.方法同时低位结扎兔心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左旋支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前及结扎后30 min、1 h、2 h、4 h、8 h、1天、3天、1周、2周、4周分别行常规T1、PD、T2、增强、电影及标记MRI扫描,测量各区信号强度及室壁厚度.结果缺血30 min缺血区即有心室壁变薄,以收缩期明显,心室壁增厚率降低,并逐渐加重;缺血1 h,梗死区开始出现PD及T2高信号,逐渐升高,1周后开始降低,4周呈低信号,T1在4周时出现低信号;急性梗死期增强可见,注射Gd-DTPA后5 min内正常心肌有强化,15~20 min梗死边缘区环形强化,30 min梗死中央区均匀强化.结论 MRI可以发现大面积早期心肌缺血,也可对各期心肌梗死进行鉴别.

    作者:赵江民;王乐民;杨振燕;于德华;徐文俊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患者女,31岁,于三年零九个月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后自己扪及下腹手术切口处有一肿物,一年后发觉肿物有胀痛,月经来潮时加重.体检:于下腹部右腹直肌处可扪及一条形肿物,约6.5 cm×3.5 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无触痛,可左右活动,不能上下活动,抬头时肿物更加明显.B超检查:下腹部偏右侧腹壁内显示一个5.6 cm×3.9 cm×2.7 cm低回声团,边界欠规则,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彩色多普勒检测其内无彩色血流信号.

    作者:王占江;寇云;王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伴胆总管结石1例

    患者女,44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痛5年,再发伴加重1周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肝区叩痛明显.实验室检查:TBIL:95.8 μmol/L,DBIL:79.1 μmol/L,ALT:175 U/L,AST:242 U/L.临床初步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超声显示:肝脏切面形态大小正常,回声不均,可见多个沿胆管分布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并互相连通,以肝左叶为明显,其中的一个6.5 cm×5.6 cm(图1).胆囊切面内径8.9 cm×3.8 cm,壁厚0.4 cm,毛糙,囊腔内可见一0.6 cm×0.4 cm强光团回声,后方伴声影.胆总管中上段明显扩张,呈囊柱状,大径3.6 cm,内可见一1.6 cm×0.8 cm的强光团回声,后方伴声影(图2).下段未见明显扩张.胰腺形态大小正常,未见局限性异常回声,主胰管未见扩张.

    作者:张俊;董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海马硬化的磁共振研究现状(综述)

    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早由Falconer等[1]提出,其病理特征主要是CA1、CA3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CA1敏感,而CA2不受累.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痫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占颞叶癫痫手术病例的60%~80%以上,其中90%的病人可以通过海马前颞叶切除达到良好的疗效[2].术前对病变的正确评定是手术达到预期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影像学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海马硬化检出率的研究,目前对于海马硬化的磁共振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形态学水平,已能深入到分子水平及组织学水平.研究方法主要有常规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分别综述如下.

    作者:陶晓娟;孙波;戴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肾癌MRI动态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对肾癌的MRI检查技术作初步探讨.方法 51例肾实质内占位,包括肾细胞癌38例,少或无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复杂囊肿8例,肾嗜酸性细胞瘤1例,均经1.5 T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动态增强包括4个回合的扫描,其中皮质期根据注射对比剂开始后的时间分别界定为皮质早期(20~30 s)和皮质晚期(40~50 s).结果肾癌以皮质早期相对强化百分比(CNR)>1和≤1分为富血供肾癌和少血供肾癌两组,两者动态增强特征不同,MRI动态增强有助于正确分析肿瘤的强化特征,结合MRI平扫,对肾癌的检出和定性有较大价值(敏感性为97.4%,准确性为90.2%),尤其皮质早期能较好反映大多数肾癌(84.2%)的异常血供特点.结论高场强MRI动态增强扫描有利于肾癌的检出、定性.大多数肾癌增强皮质早期与实质期结合即能显示肿瘤的异常强化特点.

    作者:赵炳辉;陈祖望;周康荣;丁建国;张永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

    实体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依赖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许多实验模型及临床病理研究均证实,实体瘤在无自身血供的情况下可以自行生长到1~2 mm3,继续生长则需要新生血管[1].

    作者:吕玉波;李传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的几种数学模型

    本文主要描述了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的几种数学模型.主要是唯象方法:宏观唯象演化模型;微观方法:分析微观作用建立模型;统计物理方法:统计静态模型;随机层次方法:随机层次演化模型.这几种数学模型为研究数字人体简单巨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