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辉;陈祖望;周康荣;丁建国;张永康
患者男,47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中上腹部疼痛,近2个月来明显加重,伴消瘦、乏力.外院B超示腹膜后肿物,MRI提示黑色素瘤可能性大,后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学廷;李雷;毕玉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视网膜脱离是导致视力下降及失明的原因之一,我院自1998年开始至今采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出43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其中完全脱离35例,部分脱离8例.
作者:陈玫;王晓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导丝定位活检(FNL)对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28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照相可疑病变的患者,根据轴位及侧位摄片显示的病灶位置,将穿刺细针穿入,并将导丝留置于病变内,随后外科医师沿留置的导丝将病灶切除,行病理检查.结果 5例病灶病理诊断为原位癌,1例浸润癌,阳性率为23.1%,患者行局部放射治疗,一年后未见转移及复发.1例轻度非典型增生伴导管内乳头状瘤,另6例为良性病变,14例为乳腺组织增生,1例穿刺失败.结论细针穿刺定位活检不仅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协助治疗.
作者:秦乃姗;蒋学祥;杨秀芬;宛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32岁,进行性增大骶尾部肿物16年,近日出现左侧下肢后侧牵扯痛.查体:骶尾部可触及肿物,质柔韧,活动度尚可,触痛,表面较光滑.超声所见:骶尾部可探及一约185 mm×96 mm大小的异常回声区,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似有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以低回声为主,内可见多个细强光点.并向腹侧前下方突出(见图).超声提示:骶尾部实质占位性病变(表皮样囊肿可能).手术病理诊断:骶尾部表皮样囊肿.
作者:雷凯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肝静脉暂时阻断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白鼠按照四种不同剂量的碘油-优维显混合物随机分为四组.暂时阻断(10 min)鼠肝静脉汇合处右侧部分行肝动脉碘油-优维显混合物栓塞,并于栓塞后取鼠肝标本.肝静脉阻断和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优维显混合物的组织学检查采用苏丹Ⅲ染色.比较肝静脉阻断区和肝静脉非阻断区肝组织内碘油分布情况.结果暂时阻断肝静脉与未阻断肝静脉区肝组织内的碘油分布有所不同,前者较后者肝区肝小叶内碘油沉积多,且门静脉属支末梢内亦有碘油沉积.结论暂时阻断部分肝静脉行肝动脉栓塞,可增加碘油的栓塞作用,同时达到对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栓塞,此法有可能提高肝癌的化疗栓塞效果.
作者:张皓;郭顺林;赵鹏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肝移植的日益增多,免疫抑制药物的进展以及手术方法的完善使原位肝移植迅速发展,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查以其无创、简便、可重复对比观察等特点而在肝移植全过程中成为重要而且首选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黎萍;黄道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53岁,腰骶部及右下肢疼痛5年.查体:右侧骶部可扪及一约7 cm×4 cm×1 cm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清,不活动,压痛明显.骨盆挤压试验(+),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4字试验(+),其他相关试验(-).CT检查:从腰3椎体下缘至骶2椎体下缘段右侧竖脊肌内一圆形长条状软组织肿块影.骶1、2椎体右侧骨质不连,肿块与其椎管内组织及骶骨右翼相连.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5 Hu,大横径为3.5 cm,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图1).MRI平扫:骶1、2椎体平面右侧软组织内可见一7.8 cm×6 cm大小的囊状异常信号,呈长T2长T1信号显示.
作者:梁开运;廖翠薇;王文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MR血流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MR,PWI)需要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可用来反映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MR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快速成像序列的应用,利用MR血流灌注对神经系统病变进行辅助性诊断和研究已逐渐深入和普及.目前国内MR血流灌注应用得多的还是在急性或超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方面.事实上,颅内的各种实性肿瘤及性质相同而恶性程度不同的肿瘤,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各相迥异.故对其进行血流灌注的研究在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胶质瘤为例,它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富血管性,国外对其在血流灌注方面已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对MR血流灌注在胶质瘤的影像诊断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扼要的介绍.
作者:丁蓓;凌华威;陈克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流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20只,体重2.0~2.4 kg,兔龄5~6个月,以高脂饮食连续喂养12周.生化测定Tch、LDL、NO和ET-1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髂外动脉血流剪切力、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结果与基态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期NO水平明显下降(P<0.01),内皮素ET-1水平明显上升(P<0.01);EDD、EID明显受损(P<0.01,P<0.01);下降的血流剪切力与EDD、EID明显相关(r=0.67,r=0.78).结论本研究显示长期高脂饮食可导致动脉血流剪切力明显下降,低幅血流剪切力与EDD、EID呈正相关.多普勒超声在体测定血流剪切力有望为临床早期诊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一项新的手段.
作者:庄磊;曹铁生;王新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常规磁共振(MR)检查对于颅内肿瘤的发现和定性有很大价值,但在估计肿瘤的恶性程度、区分肿瘤复发与放、化疗后坏死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限制.近年来,MR灌注成像(perfusion MR,PMR)通过测量几个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观察脑的微循环灌注,用于评价急性脑梗死、脑肿瘤、脱髓鞘病变以及治疗效果等[1],较常规CT、MR有独特的优点.这些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等.其中,用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研究已有多量报道,且主要集中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在评价颅内占位性病变中,以CBV有价值[2].
作者:武洪林;季学满;陈君坤;张宗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采用双导微波发射,增大肝内凝固坏死范围,为临床一次性完全覆盖凝固较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用离体新鲜猪肝,选择三种作用条件(30 W,10 min;35 W,10 min;40 W,10 min),在超声导向下将两根微波天线按不同间距同深度植入肝脏,采用同时和分时发射微波,术后剖视固化灶大小、形态.结果同时双导在35 W,10 min 两针距1.5 cm时,凝固灶范围为5.8 cm×5.2 cm×5.0 cm,形态呈类球形,分时双导在同等条件下所形成凝固灶范围为5.5 cm×4.6 cm×4.2 cm,形态呈蝶形,融合欠佳.双导两针中间较两针外侧相对应处温度存在明显温度差,且升温迅速,高温持续时间长.结论双导微波发射,凝固坏死范围明显增大,为临床治疗较大肝肿瘤提供了支持;同时双导凝固效果好于分时双导;双导微波发射所致热场不是两个孤立热场的简单线性叠加.
作者:高志刚;贾译清;谭旭艳;刘海燕;闵龚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高原缺氧环境下进行常规和强度训练一年后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急速进藏的60名新兵进行27项心功能参数的追踪检测.结果①进藏第一周即出现多项左心收缩功能指标下降,3个月后左室收缩功能达到平稳;出现心室形态结构改变;②右室和主肺动脉内径随进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宽趋势;③进藏第1周始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前向血流速度持续加快,1年后两瓣口返流出现率由进藏时的53.3%增加到98%.结论①高原缺氧环境对心肌有直接损害;②新兵训练3个月后出现心室形态结构改变;③一年后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峰值流速仍呈加快趋势,说明缺氧对右心系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
作者:李春伶;徐书真;德姬;张耀仓;江水根;李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诊所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555名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555名患者根据诊室脉压(CPP)及24 h动态脉压(APP)水平分别分为四组,A组:PP≤40 mmHg;B组:40 mmHg60 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性>134 g/m2,女性>110 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年龄匹配的左室肥厚组和非肥厚组,其中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所或2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而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无明显影响.
作者:华琦;李梅;刘力松;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31岁,于三年零九个月前因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后自己扪及下腹手术切口处有一肿物,一年后发觉肿物有胀痛,月经来潮时加重.体检:于下腹部右腹直肌处可扪及一条形肿物,约6.5 cm×3.5 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等,无触痛,可左右活动,不能上下活动,抬头时肿物更加明显.B超检查:下腹部偏右侧腹壁内显示一个5.6 cm×3.9 cm×2.7 cm低回声团,边界欠规则,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彩色多普勒检测其内无彩色血流信号.
作者:王占江;寇云;王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和脑膜瘤代谢产物的氢质子波谱变化规律.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脑胶质瘤和15例脑膜瘤患者行磁共振头颅平扫、增强和二维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采用分析软件包FuncTool在代谢与解剖叠加图像上选择感兴趣区(ROI),取4个个体体素,移动像素至肿瘤实体区、肿瘤周边区及对侧正常区,在波谱图上观察波谱变化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分别计算出肿瘤实体区、瘤周区和对侧正常区的NAA/Cho、NAA/Cr及Cho/Cr比值.结果 17例脑胶质瘤中瘤体区胆碱(Cho)明显升高者15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瘤体区NAA/Cho、NAA/Cr和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瘤周区对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15例脑膜瘤中瘤体区Cho明显升高,NAA峰消失或不明显,瘤周区Cho升高不明显,NAA峰基本正常.瘤体区NAA/Cho、NAA/Cr和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区均具显著差异(P<0.05),而瘤周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与脑膜瘤的瘤体区的NAA/Cho、NAA/Cr、Cho/Cr比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于鉴别脑胶质瘤和脑膜瘤以及了解肿瘤浸润范围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尉传社;刘志军;张俊祥;张莉;陈守康;宋宏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37岁,进行性双下肢无力3年.查体:双足背屈无力,胸8~腰1,骶1,骶4,5感觉平面的痛温觉消失,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征(-).MRI平扫见腰段椎管扩大,脊髓圆锥左前方至盲囊,有髓外硬膜下占位病灶,邻近的马尾神经向周围推移,T1WI上病灶为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经静脉注入Gd-DTPA后,病灶有显著不均匀强化.印象:胸12~骶1髓外硬膜下肿瘤,考虑胆脂瘤可能性大.与3年前腰椎MRI片比较,上述MRI所见无显著变化.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胸12~骶1黏液型乳头状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图1~4).
作者:杨小平;李坤成;林珊;张海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早由Falconer等[1]提出,其病理特征主要是CA1、CA3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CA1敏感,而CA2不受累.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痫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占颞叶癫痫手术病例的60%~80%以上,其中90%的病人可以通过海马前颞叶切除达到良好的疗效[2].术前对病变的正确评定是手术达到预期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影像学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提高海马硬化检出率的研究,目前对于海马硬化的磁共振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形态学水平,已能深入到分子水平及组织学水平.研究方法主要有常规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分别综述如下.
作者:陶晓娟;孙波;戴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试验测试,设计制作出与标准固体体模等效的QCT骨密度测量液体体模.并对体模完成合格性测试.方法利用CT扫描机及测量软件,对采用不同浓度溶液制成的液体体模和采用羟磷灰石制作的固体体模进行对比,获得合适的配比,制作成等效的液体体模.然后进行均匀性,线性,重复精度和准确性检测.结果两种测量体模的各项指标基本相同.结论本项目设计制作的液体体模与固体体模是等效的.能够同样应用于QCT骨密度测量.
作者:赵文俐;陈贤志;王俊山;李声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采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局部室壁的收缩功能指标,观察局部室壁的收缩功能与整体收缩功能的量变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正常组及不同心功能状态的心梗组.采用福州大学无线电系研制的LEJ-1全方向M型心动图系统,对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二维图像进行采集和定标,用手动分析法对左心室前、侧、后、下、前间隔和后间隔16个室壁节段的运动曲线测量收缩幅度(R),收缩末厚度(Ts),舒张末厚度(Td),每个测值取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计算室壁增厚率(ΔT%).结果心梗各组受累节段的局部收缩幅度R和室壁增厚率ΔT%的平均测值均较正常组小;而且各组所有节段R和ΔT%的平均测值与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ΔT%的结果来看Ⅰ组受累面积平均约10.63%(1.7段),Ⅱ组约14.38%(2.3段),Ⅲ组约26.25%(4.2段),Ⅳ组约53.75%(8.6段),说明随着局部收缩功能受累范围的扩大,整体收缩功能下降; 当明显受累室壁节段达2个(面积约12.5%)以上时,整体收缩功能指标EF才会低于正常.结论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受累范围和程度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退程度存在明显正比例量变关系.
作者:王青;李越;温朝阳;王廉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估价在CT、MR时代胸片对胸部疾病诊断价值.方法 496例无选择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胸部疾病,分别统计胸片与胸部CT术前诊断正确率和误诊率.结果肺癌339例、肺结核33例、肺炎63例、错构瘤17例、肺囊肿10例、肺隔离症5例、其他29例.肺结核与肺炎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6%与62%,CT分别为78.8%及60%,二者诊断正确率差别较小.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胸片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2%及85%,CT分别为88.7%及93.1%,肺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癌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胸片,分别为89.6%及91.3%,胸片为79.4%及69.6%.结论本组材料表现81%的疾病胸片诊断有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胸片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铁一;冀景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