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萍
食管囊肿极少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该病术前诊断困难,其后确诊有赖于手术和病理.今有我院及外院手术病理确诊的食管囊肿4例,就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期从影像学的角度提高认识,降低误诊率.
作者:雷军强;高明太;王文辉;郭顺林;杨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所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PTA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血栓全部清除,5例患者的7处髂静脉狭窄经PTA治疗后效果满意,另1例患者的2处髂静脉狭窄PTA后效果不佳,经置入1枚Wallstent(14mm×80mm)和1枚国产Z型(16mm×56mm)静脉内支架后狭窄解除.术后随访5~33.5个月,平均19.4个月,临床无复发.结论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PTA及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所致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治疗后近、中期疗效显著,但其长期疗效尚需做大样本的进一步观察.
作者:周玉斌;徐克;肖亮;冯博;苏洪英;关丽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前言随着社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影像学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影像诊断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资源库非常缺乏,无法满足教师查阅资料、编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研究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严重影响医学影像教学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建立一个方便易用,资料丰富的多媒体医学影像资源库,是解决目前医学影像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资源贫乏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作者:陈卫国;马著彬;欧阳湘莲;黄信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膀胱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膀胱肿瘤患者先经腹壁再经直肠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显示率进行比较,记录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腹壁和经直肠彩色多普勒显像肿瘤显示率分别为61%和97%,有显著差异(P<0.05).大血流速度Vmax和小血流速度Vmin在较小的肿瘤低,较大肿瘤高.阻力指数RI在较小的肿瘤高,较大肿瘤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经直肠检查方法优于经腹壁方法,特别是小于2.0cm的膀胱肿瘤.
作者:单诗山;李建国;刘月洁;张万蕾;舒京敏;张颖;甘丽云;薛利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女,17岁.查体时发现右心缘处一块影,平时无症状;查体: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胸片胸透发现右心膈角处有一约6.0cm×5.0cm大小之卵圆形阴影,密度中等、均匀,边缘光滑.侧位肿块居前心膈角区,透视下其形态随深呼吸运动而改变,可见传导性搏动,多轴位观察肿物与心脏影不能分开.随访3年肿物大小无明显改变.X线诊断:心包囊肿可能性大.
作者:赵锡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了解脐尿管癌超声表现的特征.方法本组7例患者,均有超声诊断,并被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7例中侵犯膀胱或与膀胱壁关系密切6例,占85.7%; 侵及腹壁1例.腺癌6例(包括印戒细胞癌1例)、鳞癌1例.超声声像图表现:肿瘤内为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共6例,部分内回声不均.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对脐尿管癌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肿瘤部位更为重要;超声等影像诊断均可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内部构成、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超声较CT检查具有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无放射性等优越性,因而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苏里;郝玉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在腹部快速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患者的腹部进行常规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选择性部分反转恢复(SPIR)序列 T2WI、快速场回波(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以及在保持参数不变时联合应用SENSE成像.观察应用SENSE后,扫描时间的缩短情况以及图像的对比度变化情况.结果应用SENSE成像当缩减因子为2.0时,腹部每个序列扫描时间缩短约43%~50%,而图像的对比度不变.结论联合应用SENSE技术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而保持图像对比度基本不变.SENSE技术在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梁碧玲;沈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疝囊造影术对于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为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者,行疝囊造影.结果 30例患者施行了疝囊造影术,术前诊断19例,均由手术证实.结论疝囊造影术对于隐匿性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
作者:刘志;尚培中;李庆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ICGA、B超(CDFI)、CT和MRI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术前ICGA、B超(CDFI)、CT(增强CT)和MRI检查分别为12、22(5)、20(11)和5例.诊断为眼内肿瘤:ICGA、B超(CDFI)、CT(增强CT)和MRI检查分别为3、21(4)、19(10)和1例;诊断为脉络膜源性肿瘤:ICGA、B超和CT分别为3、1和1例;与病理诊断完全吻合:ICGA、CT和MRI分别为6、1和4例.结论 ICGA有助于屈光间质清晰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B超和CT检查能够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等,可初步区分肿瘤的良恶性.MRI有特征性信号表现.
作者:秦伟;阴正勤;张长河;巫北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移植肾的监测价值.方法 25例肾移植病人行SE T1WI、FSE 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U成像,并将MRI表现与临床资料相对比,分析MRI对移植肾的监测价值.结果 25例移植肾依其MRI诊断分为三组:移植肾正常组、移植肾肾功能不全组及尿路梗阻组,MRI诊断与终的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结论 MRI可提供移植肾形态、内部结构及排泄功能等方面信息,是移植肾监测的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勤;何之彦;胡运胜;张贵祥;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30岁,无诱因右侧足下垂伴右腓骨头处压痛20天来诊.外科检查:患肢行动受限,足部下垂,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处可扪及一边界不清的包块,质略韧,体表皮肤无红肿,有压痛感.超声检查:应用Perform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于右侧小腿外侧皮下肌层内可见一3.8cm×1.7cm×1.3cm的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内回声杂乱,可见少许液性暗区,后方回声无增强(如图).超声提示:右小腿肌层内混合性包块(考虑来自神经系统肿瘤).手术所见:于皮下肌层内可见一灰白色肿块,沿肌间隙生长,并压迫腓总神经.完整剥离包块切开后,内可见灰白色胶冻样物质.术后病理诊断为右小腿肌层内囊肿(黏液性).
作者:曹永进;刘道祯;张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膀胱癌侵袭性及局部侵袭范围判断的价值.方法 50例膀胱癌患者术前一周内行盆腔CT平扫与螺旋CT增强扫描,CT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绝大多数膀胱癌出现不同程度强化.I级、I~Ⅱ级癌灶的强化均值为13Hu、17.8Hu,Ⅱ级、Ⅱ~Ⅲ级、Ⅲ级癌灶强化均值大于30Hu.螺旋CT增强早期,癌组织未侵犯肌层时,病变处增厚的膀胱壁见2~3层结构,对癌组织局部侵犯范围(T分期)分为Tis~T1、T2、T3a、T3b、T4组,总准确率为85.7%.结论膀胱癌的强化程度与其病理组织分级有一定关联.螺旋CT增强早期在膀胱癌T分期上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谢琦;陈胜利;吴沛宏;刘璋;张静;刘兵;江新青;陈明旺;陈国东;古杰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应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不同观察者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MRI诊断的一致性.方法由一位有经验的骨关节放射科医生回顾分析139例半月板MRI图像,所得结果与原始MRI报告结果进行Kappa统计分析.结果对内侧半月板,MRI初诊和MRI再诊具有极好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79;对外侧半月板,两者具有好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70.结论 MRI初诊和MRI再诊对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的诊断一致性良好.
作者:郑卓肇;孙忠强;范家栋;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60%泛影葡胺、碘海醇和优维显-300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好的效能价格比选择对比剂.方法分别观察60%泛影葡胺、碘海醇及优维显-300于螺旋CT增强扫描106例、120例和230例,比较其不良反应和图像质量.结果 60%泛影葡胺、碘海醇与优维显-300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7%和2.6 %.三种对比剂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用三种对比剂所获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60%泛影葡胺应用于非高危人群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杨学华;高剑波;郭华;李荫太;陈学军;管生;郝桂玲;谢静;杨晓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组三尖瓣闭锁病例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个月至2.5岁.患儿出生后即出现紫绀,并进行性加重,气促.
作者:何小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其中输尿管肿瘤11例,输尿管结石5例,输尿管炎性纤维性狭窄4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行MRU检查,并与B超、CT、MR平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U能清晰显示输尿管的梗阻部位,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梗阻病因确诊率90%,优于B超和CT检查.结论 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是可以替代创伤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对儿童及不能耐受静脉肾盂造影者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陈立光;刘柏;史浩;赵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肝癌集束电极射频(RFA)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术前后1周肿块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射频治疗术后1周,12例患者23个肿块中,14个肿块体积缩小,6个肿块大小变化不明显,3个肿块较术前增大.低回声肿块变成高回声,强回声肿块不变或变成不均质强回声.术前18个肿块可测及血流信号,术后8个肿块血流信号减少,6个肿块血流信号完全消失,4个无明显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射频治疗前后肿块大小及血流变化的观察可以为预后判断和重复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朱张茜;裘持家;陈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对寰枢椎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寰枢椎病变的三维CT重建图像,并与常规CT比较.结果 18例寰枢椎病变中,骨折8例,旋转性脱位7例,其中2例伴齿状突发育不良,先天性畸形5例.结论三维CT重建对诊断多发和复杂骨折有较大帮助,与常规CT结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维CT重建能发现轻微旋转脱位及伴发的齿状突畸形,是诊断寰枢椎旋转性脱位的佳方法;三维CT重建诊断寰枢椎先天性畸形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刘新;梁立华;刘亦明;李锦;刘为平;陈耀强;陈丽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白大衣高血压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h动态血压监测将患者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比较每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组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均低于持续高血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舒张功能较对照组下降.结论白大衣高血压可能造成心脏损害,但是危险性低于持续高血压.
作者:李静;华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HM)CT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例CHM CT表现,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前、中、后纵隔各1例,纵隔多区域累及2例.肿块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1例,静脉石并钙化1例.4例边缘光滑锐利,1例边缘模糊;2例动脉期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另1例动脉期不均匀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均匀强化.结论 CHM多发生在前、后纵隔,点状钙化和静脉石具特征性,增强扫描可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作者:王耀程;魏经国;白建军;孔新;郭炜;孙巧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