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李静;华琦

关键词:白大衣高血压, 左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了解白大衣高血压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h动态血压监测将患者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比较每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组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均低于持续高血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舒张功能较对照组下降.结论白大衣高血压可能造成心脏损害,但是危险性低于持续高血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纵隔海绵状血管瘤(CHM)CT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例CHM CT表现,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位于前、中、后纵隔各1例,纵隔多区域累及2例.肿块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1例,静脉石并钙化1例.4例边缘光滑锐利,1例边缘模糊;2例动脉期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另1例动脉期不均匀中度强化,延迟扫描均匀强化.结论 CHM多发生在前、后纵隔,点状钙化和静脉石具特征性,增强扫描可提供重要诊断信息.

    作者:王耀程;魏经国;白建军;孔新;郭炜;孙巧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发现胸腺瘤1例

    患者女,55岁.因间歇性心悸2周入院.病人有高血压病30余年,入院体检:BP:18/12kPa,HR:72次/min.心电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房性早搏呈三联律,阵发性房颤.入院诊断:①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②高血压病Ⅰ期.住院期间,给患者行 99Tcm-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腈)运动+静态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发现动静态断层原始投影图中纵隔右前下方有一明显椭圆形放射性分布浓聚区(见图1),大小约8.5cm×5.1cm,与右肺放射性分布强度的比值为3.21,与左心室放射性分布强度的比值为0.

    作者:陈江林;何竞;唐淑萍;林兆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对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冠脉血流储备(CFR)减少是冠心病的早期表现.以往研究表明,有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基础的患者,冠脉造影政党而冠脉血流储备却可异常.

    作者:丁萍;童鸿;陈婉斐;吕国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移植肾磁共振检查与临床资料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移植肾的监测价值.方法 25例肾移植病人行SE T1WI、FSE 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U成像,并将MRI表现与临床资料相对比,分析MRI对移植肾的监测价值.结果 25例移植肾依其MRI诊断分为三组:移植肾正常组、移植肾肾功能不全组及尿路梗阻组,MRI诊断与终的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结论 MRI可提供移植肾形态、内部结构及排泄功能等方面信息,是移植肾监测的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勤;何之彦;胡运胜;张贵祥;刘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000例乳腺B超检查结果分析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趋年轻化.尤其乳腺癌,由于无症状,不少病人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因此,定期做健康体检是必要的.本文报告1000例乳腺B超检测结果,探讨其普查意义.

    作者:郑云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维CT在测量小儿股骨颈前倾角的应用及方法比较

    目的研究比较螺旋CT二维法和三维法在小儿股骨颈前倾角(FNA)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及1例正常小儿共计82髋,分别采用二维法和三维法进行FNA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维法总平均值为(31.28±12.63)°,三维法总平均值为(37.72±12.06)°,平均相差约6.5°,经配对t检验分析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经相关性分析,r=0.906,P<0.001,二者呈显著相关.结论三维CT测量法是一种新的更准确、直观、方便的FNA测量方法,与二维测量值有相关性;同时结合三维图像,能对相关手术设计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作者:张劲松;赵黎;孙晶;龚雪鹏;黄耀添;宦怡;郑敏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Kappa统计量评价半月板MRI诊断

    目的应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不同观察者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MRI诊断的一致性.方法由一位有经验的骨关节放射科医生回顾分析139例半月板MRI图像,所得结果与原始MRI报告结果进行Kappa统计分析.结果对内侧半月板,MRI初诊和MRI再诊具有极好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79;对外侧半月板,两者具有好的诊断一致性,Kappa值为0.70.结论 MRI初诊和MRI再诊对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的诊断一致性良好.

    作者:郑卓肇;孙忠强;范家栋;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血管造影之时相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血管造影和光镜下血管直径的时相变化.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两次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诱导迟发性脑血管痉挛,8只对照组大鼠则注入生理盐水.在设定时间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血管造影后,光镜下测量左侧大脑中动脉(MCA)直径.结果血管造影表明脑血管痉挛在第2天出现,第8天达到高峰.高峰期持续至第12天,第14天可见MCA痉挛有一定程度缓解.除第12天外,光镜下MCA的时相变化与血管造影结果相似.结论大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血管造影的时相变化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研究提供了完整可靠的资料和方法.

    作者:吴惺;柯勇;袁先厚;马廉亭;袁忠惠;文志华;刘琴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方法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对腋窝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病理证实的39例转移淋巴结形态更接近圆形,多呈融合状态.血流信号多位于周边,并随淋巴结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多发性肿大淋巴结较单发性血流丰富.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上各有其特征性表现,二者结合可提高检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作者:张龙方;李群;段云友;张铁山;袁丽君;王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ICGA、B超(CDFI)、CT和MRI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术前ICGA、B超(CDFI)、CT(增强CT)和MRI检查分别为12、22(5)、20(11)和5例.诊断为眼内肿瘤:ICGA、B超(CDFI)、CT(增强CT)和MRI检查分别为3、21(4)、19(10)和1例;诊断为脉络膜源性肿瘤:ICGA、B超和CT分别为3、1和1例;与病理诊断完全吻合:ICGA、CT和MRI分别为6、1和4例.结论 ICGA有助于屈光间质清晰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B超和CT检查能够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等,可初步区分肿瘤的良恶性.MRI有特征性信号表现.

    作者:秦伟;阴正勤;张长河;巫北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报告

    患者男,37岁,因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无规律低热40天入院,无盗汗、咯血,曾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胸部X线平片:双肺弥漫分布小粟粒影,CT检查:两肺弥漫分布粟粒样小结节,边缘清晰,直径2~4mm,同时伴有细网状影,小叶中轴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见图).CT诊断: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李云霄;王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学影像教学多媒体资源库的研制

    1 前言随着社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影像学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影像诊断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的医学影像资源库非常缺乏,无法满足教师查阅资料、编制教学课件和教学研究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严重影响医学影像教学的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互动式教学的进程.建立一个方便易用,资料丰富的多媒体医学影像资源库,是解决目前医学影像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资源贫乏的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作者:陈卫国;马著彬;欧阳湘莲;黄信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包囊肿1例

    患者女,17岁.查体时发现右心缘处一块影,平时无症状;查体: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胸片胸透发现右心膈角处有一约6.0cm×5.0cm大小之卵圆形阴影,密度中等、均匀,边缘光滑.侧位肿块居前心膈角区,透视下其形态随深呼吸运动而改变,可见传导性搏动,多轴位观察肿物与心脏影不能分开.随访3年肿物大小无明显改变.X线诊断:心包囊肿可能性大.

    作者:赵锡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布-加综合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具备完整诊断资料的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表现,分别采用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或穿刺破膜后球囊扩张满意后再植入支架治疗.结果 42例植入支架成功40例,共植入腔静脉支架44枚、肝静脉支架4枚.植入支架后造影证实原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征象消失,造影剂回流通畅.2例因操作不当而失败.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万勤;李云东;陈登庭;张灿斌;史海军;韦京华;方新历;张朝文;侯民聚;吴江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底静脉曲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底贲门静脉曲张的表现和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用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底贲门静脉曲张做观察分析.结果 113例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了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胃底贲门静脉曲张46例,超声假阴性病例25例.超声诊断正确率:77.9%(88/113);超声诊断敏感性64.8%(46/71);特异性:100%(42/42).频谱多普勒测定的静脉血流为(15.95±2.78)cm/s.曲张的静脉直径0.8~1.4cm.结论胃充盈下的超声检查能显示扩张的静脉的范围和程度;二维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能帮助了解病变血流的流速.肝脏左叶萎缩,胃底位置偏高、扩张的静脉轻微是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建国;宋奕宁;强沁晨;甘丽云;刘月洁;张万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评价

    目的探讨和评价影像检查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治疗和手术病理证实的135例上尿路梗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B超、X线和CT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定位和病因的诊断.结果上尿路梗阻的检出率:B超明显高于X线和CT(P<0.01).定位正确率:X线、CT明显高于B超(P<0.01).三项联合检查定位正确率高达100%.病因确诊率:CT明显高于B超、X线(P<0.01),三者联合检查的确诊率97.8%.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上尿路梗阻诊断起决定性作用.三种检查方法各有所长,三项联合检查佳,临床应注意联合检查方法的应用.

    作者:周庆为;刘灿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误诊右小腿肌层内囊肿1例

    患者男,30岁,无诱因右侧足下垂伴右腓骨头处压痛20天来诊.外科检查:患肢行动受限,足部下垂,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处可扪及一边界不清的包块,质略韧,体表皮肤无红肿,有压痛感.超声检查:应用Perform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于右侧小腿外侧皮下肌层内可见一3.8cm×1.7cm×1.3cm的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内回声杂乱,可见少许液性暗区,后方回声无增强(如图).超声提示:右小腿肌层内混合性包块(考虑来自神经系统肿瘤).手术所见:于皮下肌层内可见一灰白色肿块,沿肌间隙生长,并压迫腓总神经.完整剥离包块切开后,内可见灰白色胶冻样物质.术后病理诊断为右小腿肌层内囊肿(黏液性).

    作者:曹永进;刘道祯;张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B超诊断胎儿膈肌缺如并胸腹腔积液1例

    孕妇,20岁,妊娠30周,行B超检查示:胎心规律,心率140次/分,胎儿心脏周围见液性暗区与胎儿腹腔相通及未膨胀之肺组织,未见膈肌回声(见图1,2),胎盘位于右侧壁,羊水大暗区4.9cm.超声提示:胎儿膈肌缺如,胸腹腔相通、积液.妊娠38 周娩出,呼吸困难,26min后死亡.尸检结果与超声相符.

    作者:郑俊平;张一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局部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附6例报告)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6例体表血管瘤病人,采用直接穿刺瘤体造影观察病变范围、大小,确诊后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瘤体内注射,观察体表血管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疗效优者3例,良者3例,未见表面皮肤坏死和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体表血管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操作方便、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郭元星;伍山;刘晓红;汤建荣;印建国;李彦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肝移植术后行多层螺旋CT腹部5~7.5mm平扫,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2.5mm薄层重建及血管重建.结果发现腹部各种并发症15种,胆道并发症11例,位于非血管源性并发症首位.肝动脉狭窄闭塞3例,门静脉血栓2例,肝缺血梗死3例,右肾上腺血肿4例,另外还有肝脓肿,转移瘤,脾梗塞等.18人多种并发症同时存在.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能够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

    作者:刘慧君;杜湘珂;武靖;孙治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