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纳博特囊肿

董铄;于淑敏;包年香;陈金华;鄂占森

关键词:宫颈, 纳博特囊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宫颈纳博特囊肿的声像图表现.方法用ATL-HDI 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经腹和经阴道两种方法对比,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间妇科患者进行检查,注意观测宫颈病变.结果 182例患者中,经腹超声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7例,其边界不清,结构模糊,周边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48例,91.2%为直径≤6mm的囊性包块,其发生位置、大小、形态、结构清晰可辨,60.4%的囊肿周边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并探及低速动脉型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是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的首选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脑供血不足组(CI)、冠心病组(CAD)、对照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等,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CI和CAD的IMT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I和CAD的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MT均值和斑块阳性率在CI和CAD组之间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IMT和斑块皆阳性对诊断C I和CAD的灵敏度分别为84%、80%,特异性为66%.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德根;张象贤;王亚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纵隔结核球侵及食管肌层1例

    患者女,23岁,吞咽梗阻2月余,以吞干硬、粗糙食物时明显.体检无特殊,血沉:29mm/h,二便及肝功能均正常.食管钡餐:食管中段气管分叉平面下方见一长约4.0cm的充盈缺损,边缘光整,无分叶,黏膜皱襞向右侧偏移,无皱襞破坏,对侧食管壁柔软,X线示:食管中段占位性改变,多系平滑肌瘤,不排除纵隔占位性病变所致(图1,2).胃镜检查:距门齿约 30cm处食管左壁黏膜轻度隆起,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黏膜一致.CT检查:纵隔内气管分叉平面以下后纵隔食管左旁见一软组织块影,约4.0cm× 2.5cm×3.0cm大小,纵隔内气管前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前、主动脉结左旁见多枚肿大淋巴结影,双肺未见异常.CT示:食管中段旁软组织块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图3).手术病理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

    作者:袁军;徐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垂体MRI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垂体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证实的9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垂体矢状面及横轴面MRI表现.结果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6例,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3例.MRI矢状面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横轴位显示垂体柄增粗,其中3例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为垂体柄生殖细胞瘤.结论 MRI检查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波;戴敏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X线管倾角与照片影像密度的测试分析

    在常规X线摄影中,为了更好地显示某一组织和器官,使X线管倾斜一定的角度,是常用的摄影方法.但倾斜角度后,对照片影像密度及质量的影响,认识欠缺.为此,我们对X线管倾角后与照片影像密度的关系进行了测试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自玲;宋少娟;朱向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弓形虫病CT表现1例

    患者男,7岁,因逐渐加重头疼1周,呕吐2天来诊.体检:精神差,颈软,颈部可触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可移动,有压痛.左侧肢体巴氏征阳性,奥本汉姆征阳性,其余未见异常.家庭有养猫史.

    作者:王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邻关节性骨囊肿1例

    患者男,31岁.右小腿下端反复疼痛不适5年,加重伴跛行20天入院.查体:右小腿下端外踝内侧深压痛,右下肢明显跛行.

    作者:林鹏飞;毛启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睾丸淋巴瘤2例

    患者1,男,62岁,因1个月前出现左侧阴囊坠胀感,质硬,步行加重不明显,无畏寒发热史,未引起重视,本次单位体检发现:左侧睾丸质硬,表面尚光滑,轻压痛,双肾未扪及,叩痛(-),外生殖器(-),行B超检查发现(图1,2):右侧睾丸、附睾大小如常,回声均匀,左侧睾丸增大,内见大小约2.2cm×2.1cm× 1.8cm的偏低回声团,无明显包膜,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血流不明显,腹股沟及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肾正常,超声诊断:左侧睾丸实质性占位.手术所见:左侧睾丸下方见大小约 2.5cm×2.3cm×1.9cm的实质性肿块,与周围分界清,质硬,内部呈淡黄色,病理诊断: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朱法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肺腺癌的CT征象特点及临床意义(附71例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肺腺癌CT征象特点,探讨病理基础,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中低分化腺癌71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其中65例结合首次胸片正侧位观察,以求定位准确.结果①多原发、多形态,周围型多于中央型;②病灶边缘以分叶征、星芒状毛刺、界面锯齿征为主要特征;③癌性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和结节征为主要内部表现;④病变周围以癌性卫星灶(57.7%)为特点,肺不张少见;⑤腺癌极易侵犯胸膜,叶间胸膜转移49.2%,合并胸水43.6%,远处转移以骨转移较多.结论提高和加深对特征表现的认识,仔细观察、全面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盆底形态影像学诊断进展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直肠远端、肛管及盆底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排便过程的不顺利,这些因素有时仅存在于排便时,而在非排便状态时可以不存在.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作为功能性疾病,是指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由盆底腹膜及盆腔脏器形态位置或病理生理改变等而引起的一个特殊症候群,包括排便困难、费时费力、排便不尽、便意频繁、肛门坠胀、盆底沉重感、口服泻剂或手法助排等排便障碍症状.出口梗阻性便秘包括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疝等,直肠指诊、钡灌肠或肠镜检查大多难以发现病变,临床诊断很困难,临床医师感到很困惑和束手无策.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的盆底形态及盆腔脏器可发生一系列变化,现就国内外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方仕文;刘宝华;龚水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干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方法对脑干白质束进行研究.方法 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检查,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以及扩散张量序列.结果在脑干不同解剖水平,锥体束、锥体交叉、内、外侧丘系在各向异性(FA)图像上均显示为高信号,在彩色张量图像上分别显示为红色(横向走行)、蓝色(上下走行)和绿色(前后走行)的纤维束,而这些结构在常规T1WI、T2WI上均不能得到显示.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检查脑干白质束.

    作者:洪楠;孙治国;蒋全胜;刘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与螺旋CT对肝癌非手术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目的评价比较超声造影双向脉冲谐频成像和螺旋CT在判断肝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对经多种非手术治疗后的肝癌患者72例共82个肿瘤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技术的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和间歇成像可分别显示肝肿瘤的血管影像和血流灌注情况.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增强者54.9%(45/82),负性增强者45.1%(37/82);螺旋CT显示不完全治愈者53.7%(44/82),完全治愈者40.2%(33/82),其余6.1%(5/82)因碘油沉积而不能明确判断.结论与螺旋CT相比,超声造影揭示治疗后的肿瘤内血流信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由于超声声像图较少受碘油沉积的影响以及其影像可直接引导进一步的穿刺局部治疗,超声造影更适宜于TAE术后肿瘤的疗效判断.

    作者:丁红;工藤正俊;远田弘一;王文平;徐智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患定位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85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MRCP进行分析,并与CT、US、直接胆道造影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全部病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其中48例行直接胆道造影,与MRCP对照,二者所获图像极其相似.且对ERCP或PTC显示不完全的病例MRCP可补充有价值的诊断信息.MRCP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4%,结合MRI可提高至 95.3%.结论 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及US.MRCP图像与直接胆道造影图像基本一致,方便易行无损伤,应列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术前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燕飞;鲜军舫;梁熙虹;夏峰;兰宝森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骨超声和骨矿含量的改变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OS)、髋部骨矿含量(BMC)及骨密度(BMD)变化,进一步了解COPD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测定COPD老年男性患者及对照组各30例的跟骨BUA、SOS和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粗隆的BMD、BMC以及动脉血气.结果老年COPD组的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粗隆的BMD、BMC以及跟骨的BUA、SOS均较对照组的测定值低,差异有显著性.COPD组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 COPD患者因缺氧引起各脏器受损,加速骨量丢失而易患骨质疏松症.

    作者:孙文萍;薛延;田巍;李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甲状腺结节声像图的诊断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声像图的共性和个性.方法对371例甲状腺结节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71例中,105例单发结节的病理结果:甲状腺腺瘤87例,恶性肿瘤18例;266例多发结节的病理结果:甲状腺瘤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7例,多源性甲状腺疾病35例,桥本氏病2例.结论用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可靠性强,是一种无创性、可重复且经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胡晓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泪腺癌合并肺、骨转移1例

    患者男,53岁.发现右眼眶肿块2个月,伴咯血、气急、左拇指肿块40天.查体:右眼眶外上缘扪及3.0cm×3.5cm×4.0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压痛不明显,与右眼眶骨壁分界不清.眼眶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见恶性肿瘤细胞.右拇指末节指骨软组织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压痛明显.CT增强见:右眼眶外上方泪腺区肿块, 2.0cm×2.0cm×3.5cm大小,形态不规则、明显增强,CT值93Hu.右眼眶顶部虫蚀样骨质吸收破坏,眼球轻度内下移(图1).CT诊断:右眼眶泪腺区恶性肿瘤.胸部CT增强扫描:右肺中间支气管旁肿块3.0cm×3.0cm,中叶多个大小不等结节影,提示右肺转移瘤(图2).左手 X线片:左拇指末节指骨大部溶骨破坏吸收,仅残留基底部少许骨质,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提示溶骨型转移(图3).

    作者:陈东;陈尚;韩福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附52例分析)

    目的分析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与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52例术前均行颌骨X线正位、侧位摄片,其中26例加照颌骨曲面体层摄影.结果 5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术前确诊44例,误诊8例,诊断准确率为84.6%.术后随访52例,24例复发,占46.1%.结论复发率高,侵蚀性强,为其临床特点.X线特点:单房、多房和多发,以多房居多.

    作者:郭爱华;唐继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早期帕金森病 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像

    目的应用 99Tcm-TRODAT-1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SPECT脑显像,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Hoehn-Yahr分级为Ⅰ级的7例偏侧帕金森病患者和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 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 ROI)技术半定量计算纹状体/小脑、尾核/小脑和壳核/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分别代表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水平,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及其组成部分的DAT功能与健康志愿者的相应区域DAT功能进行比较,并对帕金森病患者患侧肢体对侧和同侧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DAT功能均低于健康志愿者(1.55±0.16,1.46±0.14,1.80±0.04,P<0.05,P< 0.01),并以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功能降低明显(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双侧尾核DAT功能降低(2.20±0.05,1.88± 0.38,1.62±0.22,P<0.05,P<0.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双侧壳核DAT功能降低(1.92±0.10, 1.61±0.15,1.43±0.20,P<0.01,P<0.001),且以患侧肢体对侧壳核DAT功能降低明显( P<0.05).所有受检者在显像过程中及显像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99 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帕金森病.

    作者:边艳珠;冯珏;刘怀军;田瑞振;哈志远;李金福;田国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诊断与超声等诊断方法的比较

    目的评价和比较MRI、综合超声、CT、 X线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综合诊断及其优选应用.方法 62例主动脉夹层均进行MRI的自旋回波(SE)序列、电影(Cine-MRI)和经胸超声(TTE)检查,其中3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 2D-MRA)检查,20 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 MRA)检查,23例行速度编码电影血流速度测定(VEC)检查,15例行经食道超声(TEE)检查.33例行螺旋CT检查,29例行DSA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RI和TTE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灵敏度分别是97%、85%,特异度分别为100%、90%.TEE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100%,CT灵敏度为90.1%,DSA灵敏度为 89.6%.结论 MRI和综合超声及CT、DSA均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良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选择,而MRI应为首选.

    作者:贾文霄;汪师贞;戴建平;张兆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病率达10%~15%,本文将我院妇产科从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住院的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前超声诊断及术后病理情况做如下分析:

    作者:段仙芝;赵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观察

    目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准确、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方法运用高分辨率探头观察经宫腔镜或手术证实的54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状态,并测量内膜厚度及病变处的阻力指数.结果有效地诊断了内膜息肉、黏膜下小肌瘤和内膜增生过长.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所提供的二维及血流信息能较为准确地鉴别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作者:谢晴;雷小莹;郑瑜;方镇冰;赵琳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