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纳博特囊肿

董铄;于淑敏;包年香;陈金华;鄂占森

关键词:宫颈, 纳博特囊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摘要:目的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宫颈纳博特囊肿的声像图表现.方法用ATL-HDI 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经腹和经阴道两种方法对比,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间妇科患者进行检查,注意观测宫颈病变.结果 182例患者中,经腹超声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7例,其边界不清,结构模糊,周边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48例,91.2%为直径≤6mm的囊性包块,其发生位置、大小、形态、结构清晰可辨,60.4%的囊肿周边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并探及低速动脉型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是诊断宫颈纳博特囊肿的首选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肾细胞癌(RCC)占成人全部恶性肿瘤的2%~3%,占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85%~90%,是肾脏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RCC 术前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1],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作出正确的肿瘤分期,尤其是后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判断至关重要.

    作者:陈宏伟;王德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对偶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现和诊断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偶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发现率.方法对1667例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实质后方组织发现椭圆形、均匀低回声团块记为可疑病例,并对其进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血生化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发现可疑病例2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其中8例为甲状旁腺腺瘤(36.4%,8/22),偶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生率为0.47%( 8/1667).结论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可以发现偶发性甲状旁腺腺瘤.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超声对于预先确定甲状旁腺组织的价值较低.偶然发现的甲状腺旁腺腺瘤可伴有或不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作者:杨琰;黄福光;黄品同;吕夕明;朱世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用隔室手动推注造影剂装置

    我科自开展子宫输孵管造影以来,由于操作医师必须直接在透视下推注造影剂,使医师受照剂量大幅增加,损害了医师的身体健康。

    作者:彭主龙;张彩金;孟庆良;龚文兵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后上纵隔异位甲状腺1例报告

    患者女,58岁.咳嗽、胸闷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胸部C T及MRI检查均提示右后上纵隔肿瘤.故来我院检查.体检:一般情况尚可,精神、食欲较好.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压痛.B超检查:右侧甲状腺1cm× 1.3cm×4.9cm,左侧甲状腺 1.5cm× 1.7cm×5.0cm,颊部0.3cm.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右侧壁及后壁外压性改变,黏膜无充血、水肿.CT检查:平扫肺窗示右后上纵隔气管旁见突向肺野之肿块影,边缘光滑,邻近肺野清晰(图1).纵隔窗该肿块约3.5cm× 4.7cm×6.6cm左右,密度均匀,CT值65Hu,周围组织呈外压性改变,与之分界清楚(图2).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右后上纵隔良性肿瘤,神经源性可能性大.

    作者:李红;何宝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干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使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方法对脑干白质束进行研究.方法 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检查,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以及扩散张量序列.结果在脑干不同解剖水平,锥体束、锥体交叉、内、外侧丘系在各向异性(FA)图像上均显示为高信号,在彩色张量图像上分别显示为红色(横向走行)、蓝色(上下走行)和绿色(前后走行)的纤维束,而这些结构在常规T1WI、T2WI上均不能得到显示.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检查脑干白质束.

    作者:洪楠;孙治国;蒋全胜;刘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观察

    目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准确、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方法运用高分辨率探头观察经宫腔镜或手术证实的54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状态,并测量内膜厚度及病变处的阻力指数.结果有效地诊断了内膜息肉、黏膜下小肌瘤和内膜增生过长.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所提供的二维及血流信息能较为准确地鉴别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作者:谢晴;雷小莹;郑瑜;方镇冰;赵琳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盆底形态影像学诊断进展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直肠远端、肛管及盆底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排便过程的不顺利,这些因素有时仅存在于排便时,而在非排便状态时可以不存在.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作为功能性疾病,是指在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后,由盆底腹膜及盆腔脏器形态位置或病理生理改变等而引起的一个特殊症候群,包括排便困难、费时费力、排便不尽、便意频繁、肛门坠胀、盆底沉重感、口服泻剂或手法助排等排便障碍症状.出口梗阻性便秘包括直肠内脱垂、直肠前突、盆底痉挛综合征、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疝等,直肠指诊、钡灌肠或肠镜检查大多难以发现病变,临床诊断很困难,临床医师感到很困惑和束手无策.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人的盆底形态及盆腔脏器可发生一系列变化,现就国内外影像学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方仕文;刘宝华;龚水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病率达10%~15%,本文将我院妇产科从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住院的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前超声诊断及术后病理情况做如下分析:

    作者:段仙芝;赵玉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探讨

    目的探讨与分析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该病的佳诊断方法.方法对56例患者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行多切面扫查,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基底部及局部囊壁情况,病变是否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后方是否伴有声影.并对其中42例术前行CT检查及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和CT分别与病理对照,符合率分别为91.3%和76.51%,二者假阳性率分别为8.7%和10.12%,超声未见漏诊,CT漏诊率为13.37%.结论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为一组不同病理类型的疾病,超声诊断是早期检出本病的佳方法.

    作者:郑敏;李春艳;王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VCD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72例,根据超声所见分为未破损型或早期流产型及流产型,并对手术所见及保守治疗中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组23例(包括保守治疗中转手术的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5.7%(22/23),术中见两型间局部活动性出血情况显著不同;保守组58例,治疗成功率84.5%(49/58),其中未破损型或早期流产型及流产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9%及62.5%,两型间疗效亦显著不同.结论 TVCD能及早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做出可靠准确的诊断,并可根据超声分型协助临床对保守治疗病例的选择及疗效的监测评价.

    作者:林小影;朱才义;郝洁;吴嫦荃;李汝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肺腺癌的CT征象特点及临床意义(附71例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肺腺癌CT征象特点,探讨病理基础,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中低分化腺癌71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其中65例结合首次胸片正侧位观察,以求定位准确.结果①多原发、多形态,周围型多于中央型;②病灶边缘以分叶征、星芒状毛刺、界面锯齿征为主要特征;③癌性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和结节征为主要内部表现;④病变周围以癌性卫星灶(57.7%)为特点,肺不张少见;⑤腺癌极易侵犯胸膜,叶间胸膜转移49.2%,合并胸水43.6%,远处转移以骨转移较多.结论提高和加深对特征表现的认识,仔细观察、全面分析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眼眶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目的研究眼眶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征,提出对眼眶神经鞘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神经鞘瘤患者分别行MRI矢状位、横轴位、冠状位的TSE序列T1加权、T2加权扫描,平扫不压脂,增强扫描均压脂.结果 14例位于肌锥内;5例位于肌锥外,均呈边缘清楚锐利的椭圆形或长条状;4例位于眼眶与海绵窦,呈哑铃形,跨眶尖,为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结论 MRI的三维立体扫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与邻近组织关系以及增强表现,并能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吕剑;王春柳;王宏;马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诊断与超声等诊断方法的比较

    目的评价和比较MRI、综合超声、CT、 X线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综合诊断及其优选应用.方法 62例主动脉夹层均进行MRI的自旋回波(SE)序列、电影(Cine-MRI)和经胸超声(TTE)检查,其中3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 2D-MRA)检查,20 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 MRA)检查,23例行速度编码电影血流速度测定(VEC)检查,15例行经食道超声(TEE)检查.33例行螺旋CT检查,29例行DSA检查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RI和TTE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灵敏度分别是97%、85%,特异度分别为100%、90%.TEE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100%,CT灵敏度为90.1%,DSA灵敏度为 89.6%.结论 MRI和综合超声及CT、DSA均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良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选择,而MRI应为首选.

    作者:贾文霄;汪师贞;戴建平;张兆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α-氰丙烯酸正丁酯栓塞肝癌动静脉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α-氰丙烯酸正丁酯(NBCA)对肝癌动静脉瘘的栓塞效果.方法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和肝动脉-肝静脉瘘51例,以不同浓度的NBCA进行栓塞.结果所有瘘口均成功闭塞,无并发症.结论对于肝癌动静脉瘘,NBCA是一种有效、方便和安全的栓塞剂.

    作者:李向东;王伟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学龄儿童中文认知任务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

    目的使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学龄儿童中进行脑认知科学研究.方法使用单次激励平面回波梯度扫描序列和组块设计,对8名小学在读学生(年龄10~12岁)进行了中文同音字和真假字判断任务的血氧水平依赖对比成像.结果 8名小学生均能配合完成扫描.其中1名在扫描过程中有显著头动,所获图像因运动伪影不能使用.其余7名能保持头部位置稳定,图像资料经后处理获清晰脑激活图.结论该年龄组儿童已形成语言优势半球,在完成中文认知任务时显示出与成人相似的激活脑区.多数儿童可很好配合完成实验.鉴于儿童好动的特点,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增加被试者人数并注意避免扫描时间过长.

    作者:金真;徐世勇;张磊;薛贵;曾亚伟;费军;王宗烨;谭力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报告

    急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又称Hamman-Rich综合征,其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现将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2例作一报道.

    作者:王华明;赵峰;朱明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纵隔结核球侵及食管肌层1例

    患者女,23岁,吞咽梗阻2月余,以吞干硬、粗糙食物时明显.体检无特殊,血沉:29mm/h,二便及肝功能均正常.食管钡餐:食管中段气管分叉平面下方见一长约4.0cm的充盈缺损,边缘光整,无分叶,黏膜皱襞向右侧偏移,无皱襞破坏,对侧食管壁柔软,X线示:食管中段占位性改变,多系平滑肌瘤,不排除纵隔占位性病变所致(图1,2).胃镜检查:距门齿约 30cm处食管左壁黏膜轻度隆起,表面光滑,色泽与周围黏膜一致.CT检查:纵隔内气管分叉平面以下后纵隔食管左旁见一软组织块影,约4.0cm× 2.5cm×3.0cm大小,纵隔内气管前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前、主动脉结左旁见多枚肿大淋巴结影,双肺未见异常.CT示:食管中段旁软组织块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图3).手术病理诊断:纵隔淋巴结结核.

    作者:袁军;徐彬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在床边胸部X线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CR系统在床边胸部X线摄影中若干技术要素的研究,提高床边X线胸片质量.方法①设置佳的床边胸部曝光条件表和影像后处理技术参数表;②运用影像工作站窗宽(s-shift)、窗位(c-shift)实施对影像密度和对比度的调节.③运用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技术实施影像细节的调节.结果易于给定曝光条件,曝光剂量减少了18%,100%地保证了胸片的质量,废片率为零.结论掌握好床边X线摄影和CR系统各项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和胸部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吴南洲;陈波;张金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鼻腔鼻窦颅前窝颅腔贯通性巨大神经纤维瘤

    患者男,33岁.两年来鼻腔反复呈持续性鼻塞,渐进性加重,伴嗅觉减退,无流涕,无涕血及流黄水,亦无鼻出血史.两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鼻腔有肿物,到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左侧后组筛窦占位,黏液囊肿可能,双侧上颌窦,蝶窦慢性炎症.查体:鼻外观无畸型,黏膜色白,鼻下甲不大,左鼻腔充满灰白色新生物,表面欠光整,无菜花状,触之易出血,鼻中隔偏右.

    作者:高兴汉;陈晓平;任明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与螺旋CT对肝癌非手术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目的评价比较超声造影双向脉冲谐频成像和螺旋CT在判断肝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方法对经多种非手术治疗后的肝癌患者72例共82个肿瘤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技术的结果.结果超声造影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和间歇成像可分别显示肝肿瘤的血管影像和血流灌注情况.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增强者54.9%(45/82),负性增强者45.1%(37/82);螺旋CT显示不完全治愈者53.7%(44/82),完全治愈者40.2%(33/82),其余6.1%(5/82)因碘油沉积而不能明确判断.结论与螺旋CT相比,超声造影揭示治疗后的肿瘤内血流信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由于超声声像图较少受碘油沉积的影响以及其影像可直接引导进一步的穿刺局部治疗,超声造影更适宜于TAE术后肿瘤的疗效判断.

    作者:丁红;工藤正俊;远田弘一;王文平;徐智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