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血液透析(HD)是一项特殊的治疗技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完成,属于医疗高风险有创性操作[1]。血液透析结束后给予患者规范化回血方法可以减少透析器和管路残血量,降低由于压迫止血不当造成渗血、皮下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范的回血方法,根据国内文献报道,临床上常用有基本式、密闭式、密闭改良式,因此我院根据以上方法进行操作研究,总结出各种回血方法护理对策和不足,报道如下。
作者:朱慧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电切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实验组按照护理路径的模式,对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是未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同诊断的择期手术患者。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缩短,平均住院费有所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满足感。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和改善护患关系,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作者:邓贡香;陈香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断层显像技术与常规二维超声进行胎儿心脏筛查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超声科就诊1000例中孕期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利用超声实时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在胎位较佳时一次性扫描捕获胎儿心脏3D 信息,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获得筛查进行胎儿心脏分析,对比两者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筛查效果。结果:共检出胎儿心脏畸形15例,总检出率1.5%,观察组500例,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畸形9例,1.80%,对照组检查出心脏畸形6例,1.20%,两组胎儿心脏畸形的超声总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超声断层法显像可以更快更直观的表现出胎儿的各方面的生长发育情况,心脏畸形筛查率与二维超声比较未有明显差异。
作者:张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目前佳、有效的治疗方案为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微创治疗,同时配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1]。但相关报道[2]指出,由于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因治疗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治疗矛盾,从而给临床抉择带来极大难度。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者:戎哲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掌握一定的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技能,把好质量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几组易混中、药饮片从植物来源、性状鉴别或功效主治方面进行辨析。结果:易混中药饮片其来源、性状特征或功能主治却相差甚远。结论:掌握一定的鉴别技能,认真区分易混中药饮片,防止混用,以保证用药有效、安全。
作者:王美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抽取本科室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出院病历130份,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原因,提出并制订整改措施。结果护理文书书写缺陷较前明显较少,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建立健全机制,加强环节控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对减少护理文书书写中的缺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雅萍;梁先红;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中医治疗与护理临床实践的研究,探讨在中医科的护理中,针灸康复护理应用在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治的100位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为 A 组和 B 两组,A 组为对照组,B 组为实验组,A 组给与常规护理的方法,B 组采取中医康复护理的方式,观察效果。结果在患者的康复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上,B 组都比 A 组的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中,采取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比较好,得到患者的广泛支持,值得在中医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何珍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21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情况。结果:2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有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风险。
作者:张彩敏;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优质护理是康复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实践工作之中不仅应当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还应当注重患者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加强调查和分析,以更好增强护理的服务效益、护理技术,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作者: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幸福是什么?就是对生活满意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因此影响医学生这种感受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例如:学习成绩,消费金额,情感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等等。
作者:沈慧;王芳;万晓晓;周晓明;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统计分析21例人体下颌骨下颌角的角度差异,探讨下颌角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完整头颅并对其下颌角进行测量,用 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组(6-14岁)下颌角(130.96±2.43)°,青年组(18-30岁)下颌角122.50°,中青年组(31-55岁)下颌角(116.39±3.13)°,中老年组(56-75岁)下颌角(125.17±0.64)°。结论人体下颌角的角度变化范围在不同年龄段具有差异性。
作者:罗浪;张慧;刘芬;刘小香;蔡巧慧;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而如何更好地控制血糖成为近年来各位医家的探讨重点,本文就生活方式干预对 GDM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王莉琳;付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肠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恶心、腹胀、排气、排便减少甚至停止,部分患者腹部可见胃肠蠕动波等。临床上通常将禁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及胃肠减压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1]。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胃肠减压方法是经鼻留置胃管,但是由于胃管的长度有限,只能吸引胃内积聚的胃液和气体,不能对梗阻部位以上的小肠充分减少压力。而肠梗阻导管可延长插至小肠远端,甚至可到达回肠末端,直接对梗阻段小肠以上的肠道进行减压,迅速减轻肠梗阻症状[2]。我院于2014年11月收治1例肠梗阻患者应用经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甘露醇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肝素抗凝血、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和血管扩张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n =35)甘露醇脱水,剂量根据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均调整;给予对照组患者(n =35)甘露醇脱水,剂量为125 ml /次,每日2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治疗有效20例,治疗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9例,治疗有效16例,治疗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1.43%,治疗效果在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甘露醇能有效降脱水低颅内压,利尿改善微循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作者:兰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的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作用愈发重要,CT 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 CT 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相比其他检查手段的优势。
作者:兰文武;曾胜;谢滔;游泳;陈珍乐;孙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辛芩颗粒和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门诊就诊的慢性鼻炎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口服氯雷他定和辛芩颗粒),对照组 A(口服辛芩颗粒)和对照组 B(口服氯雷他定),疗程20天,比较20天后治疗效果及停药一个月以后疾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联合应用辛芩颗粒和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药物的疗效。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采用本科自制问卷对我科4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源主要为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工作环境、经常上晚夜班、经常应对各种检查、人际关系冲突均占90%以上。结论: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紧张的工作环境、繁忙的工作、经常上晚夜班、频繁的检查。
作者:龚小年;魏红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有助于减少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教学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效果与成绩的评价。数码显微技术的可控性能、高清图像和互动效果,已成为新时期医学形态实践教学改革可行性的必要手段。学生通过数码显微娴熟的操作,获得了较好的直观效果,达到对组织细胞的阅片能力的提高,终取得了理想的实验形成性评价的绩效。
作者:吴长初;赵品;孙建永;杨姣;龙娟;袁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骨外科临床手术过程中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选择本院骨外科收治入院的并经过手术治疗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患者,总数为59例,分析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出现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患者出现感染的症状之后对其进行药物治疗或者是引流清理等相关措施,后观察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详细的分析,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患者的年龄、手术的时节以及手术持续的时间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采取相关措施之后,治疗的有效数是57例,治疗中出现骨髓炎的患者一共有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有1例,有效率达到了96.6%。结论:对于骨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医生应该对其在手术之前,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可能产生的感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感染降低到低的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自身的机能。
作者:闫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