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靖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程堵管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9月-2011年元月98例留置 PICC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堵管的因,总结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98例 PICC 患者中有28例出现堵管,发生率为28.6%,其中一例乳癌并胸腔积液患者45天内出现了3次全程堵管,溶栓后导管全部通畅,有效率为100%。结论:肿瘤患者 PICC 堵管的并发症已不容忽视,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和时间,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杜绝堵管的发生。
作者:韩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观察口腔根尖周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口腔根尖周病患者(104颗患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 Vi-tapex 糊剂进行根管治疗)和对照组(应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28颗,进步20颗,失败 4颗,对照组成功15颗,进步24颗,失败13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腔根尖周病患者采用 Vitapex 糊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抗菌作用时间较长,组织吸收性较好,可作为根管治疗的理想填充材料。
作者:潘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舒芬太尼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在2014年1月选取在本院行骨科下肢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毕于定位点注入0.3%罗哌卡因0.6mg/ml,对照组术毕同一部分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后48h 内均行舒芬太尼自控泵镇痛(PCA)。分别于镇痛前即刻、术后3h、术后6h、术后12h、术后48h、术后72h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术后12h、24h、36h、48h 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48h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2h、24h、36h、48h 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次髂筋膜阻滞复合舒芬太尼可提高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少术后 PICA 舒芬太尼使用量。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术后精神障碍在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本科手术治疗436例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术后精神障碍28例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原因进行了总结,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针对其因素采取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比较满意。患者均痊愈。结论:针对病因积极采取预防与治疗措施,并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老年性髋部骨折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沈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妇女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是一个个的白蛋白结合紫杉醇微粒构成,这些微粒只有人体红细胞1/100大小,外层被白蛋白包裹,内核为不溶于水的细胞毒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微粒通过 Sparc 蛋白吸附在肿瘤细胞上,并终进入肿瘤细胞释放出细胞毒药物,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1],现将我科应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顾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左氧氟沙星三联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里+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胃镜复查,观察两组溃疡愈合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Hp 根除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Hp 根除率为7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与阿莫西联三联疗法比较有效率高,Hp 根除效果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孙祖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阐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术前各相关因素对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数量、质量的影响及程度,建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前患者合理准备方案。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恶性血液病患者12例,进行生长因子与化疗联合方案动员后,应用费森尤斯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析影响其采集数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2例病人共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31次,其中动员1次病人10例(3例病人采集3次,7例病人采集2次);动员2次病人1例,第1次动员采集2次,第2次动员采集1次;动员3次病人1例,前两次动员各采集2次,第3次动员采集1次,共采集5次;采集成功者7例,采集失败者5例,采集成功组与采集失败组的MNC值、CD34+细胞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病人连续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时,第二天的造血干细胞中CD34+、MNC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第一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受患者基础疾病、并发症、血管条件、采集时间、动员效果、饮食、运动及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作者:江雪梅;马海霞;吴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通过与传统的静脉氯胺酮方法作对比,比较小儿上肢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 ASA I ~II 级上肢手术患儿,年龄6~12岁,体重15~30kg,手术时间30~120min,手术种类:手外伤33例,植皮28例,多指,并指切除19例。随机分成 A,B 两组,A 组为氯胺酮组,B 组为氯胺酮加臂丛神经阻滞组,通过监测和采集相关数据,科学合理的分析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果,比较两组麻醉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儿童上肢手术的麻醉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B 组患儿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烦躁率均较明显低于 A 组。结论:基础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方便,麻醉范围广,肌肉松弛,镇痛完善,使麻醉,手术过程更趋于平稳,间接的减少了患儿术后苏醒过程中的不良精神反应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便于术后管理,在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上优于氯胺酮麻醉。
作者:包煜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 B 超检查在诊断胎儿异常状况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胎儿状况异常的产妇50例,对其行经腹及经阴道 B超检查,观察产妇的羊水、胎盘与胎儿状况。结果:在我院接受 B 超检查的产妇共4587例,同时期内经过分娩证实为胎儿状况异常者共50例,发生率为1.09%,其中在产前 B 超检查中确诊者共47例,漏诊3例,诊断正确率为94.0%。结论:产科胎儿异常状况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B 超检查作为超声图像诊断方法之一,诊断正确率高,对于胚胎早期异常、胎儿脐带绕颈、卵巢妊娠等胎儿异常状况均能够做出有效诊断,为制定分娩方案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曹博;孟盎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A、B、C组,分别口服100、200、400 mg 米非司酮,1次/d,连用3 d,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同剂量与患者血β-HCG 的关系。结果 A、B、C 组有效率分别为40.0%、66.7%、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血β-HCG 值在300~2000 U /L 时用100~2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 3个疗程时有效;当血β-HCG 值在2001~5000 U /L 时用200~4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 3个疗程时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血β-HCG 的浓度越大,米非司酮的剂量越高就越有效。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 HyperCVAD 方案和 CHOP 方案治疗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例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患者,按照化疗方案分为 HyperCVAD 组和 CHOP 组,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HyperCVAD16例中,完全或部分缓解为93.75%,CHOP15例中,完全或部分缓解率为53.33%(P <0.05),HyperCVAD 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均高于 CHOP 组(P <0.01)。白细胞减少的比例、肺部感染的比例均为 HyperCVAD 组高于 CHOP 组(P <0.01)。结论:Hy-perCVAD 方案治疗外周 T 细胞淋巴瘤较 CHOP 方案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谷敏;梁欣荃;祝平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考核指标。但是,由于医疗体制等种种原因,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这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医院管理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广大医疗工作者除了要有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理念,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严重阻碍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仍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因此,完善医院的政治思想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刻不容缓。
作者:肖同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城市小型综合医院主要是指为周边社区的人口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服务的卫生院、基层医院,一般为一级综合医院。根据其整体功能总体布置,该类医院—般分医疗区、后勤供应保障区和生活区等,其中,医疗区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部等[1]。根据其服务功能和特点,小型综合性医院一般规模较小,但选址周边人口大多比较稠密,环境敏感点较多。由于医院排放污染物的特殊性,其排放的污染物中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该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一定要抓住其特点和要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核算,并结合周边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作者:马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高血压病现在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如不及时控制治疗会引起多个靶器官的损害,降低生存质量,甚至可威胁生命。社区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不良行为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促使患者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而要做好健康宣教,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曹亚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将住院139例患者在出院时分为试验组77例,对照组62例,试验组实行定期随访,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6个月后按事先设计的调查表所获分析遵医行为效果。结果试验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随访对糖尿病患者的院后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
作者:冯梦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凝胶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的聚合物的方法。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 SephadexG -10柱(16mm ×33cm),流动相:A:0.01mol /L 磷酸盐缓冲液(pH7.0),B:0.0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流速为1.0mol /min;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0uL。结果:头孢唑林钠在6.696~29.54mg/mL 范围内,浓度与聚合物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86),可精确对高分子杂质峰进行定量。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孙翠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典瑶医方案对荨麻疹患者皮肤症状改善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患者,观察组在进行经典的瑶医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IL -2和 IL -4水平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典瑶医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皮肤的症状,对于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显著的疗效,对患者的康复以及预后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云亮;黄照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作为一个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对于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症状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用多巴胺前体补充剂、抗胆碱能药物、促多巴胺释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COMT 抑制剂,等多种药物的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未来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中,我仍然会继续尽自己的为绵薄之力,以造福广大 PD 患者。
作者:侯宝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胆囊摘除术在围术期间的护理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进行胆囊结石摘除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主要方法: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情绪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1.29%,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 <0.05。两组患者比较护理前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 P >0.05。但是干预组护理后的抑郁及焦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 <0.05。结论:在胆囊摘除术围术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沈明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速度输入,观察组给予减慢速度输入,比较两组输入阿奇霉素速度对胃肠道、皮肤、局部及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胃肠道、局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皮肤及其他方面的反应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受到滴入的浓度和速度的影响,适当减慢其滴入速度,可以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保障输液的安全。
作者:倪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