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董吉;丁炎;吴鹏西

关键词:MEN11A, 超声诊断, 临床诊断,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肾上腺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1A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1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1A型患者分属4个家系,尿3-甲氧-4羟基杏仁酸(VMA)均升高。甲状腺髓样癌发病均早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超声声像图示:病灶多侵及甲状腺双叶(8/11),以低回声为主(15/19),并伴有钙化灶(18/19),其中粗大钙化灶居多(12/18),边界多见不规则声晕(11/19),病灶血流多为Ⅲ级(15/19)。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例(8/11);病理示其中有5例(5/11)合并甲状旁腺增生,超声确诊其中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90%(20/22),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超声对该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是对该病家族成员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炎症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广泛报道于各种外科手术之后,其导致的医疗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目前POC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学说,但大部分学说终都涉及到神经炎症。大量对动物及人体的研究也显示神经炎症与POCD高度相关,且抗炎策略对POCD的防治有效。因此,对神经炎症的深入研究或许可以有效防治POCD。

    作者:李勇(综述);唐霓;孙广运(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压力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HBO)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将75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0.20MPa高压氧组(HBO1组)和0.25MPa高压氧组(HBO2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和术后1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出院前的治愈显效率。结果(1)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月后GCS评分均提高(P<0.05)。(2)治疗后HBO1组和HBO2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BO2组评分高于HBO1组(P<0.05)。(3) HBO1组和HBO2组的治愈显效率(76%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48%)(P<0.05),但HBO1组和HBO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两种压力的HBO治疗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恢复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其中0.25MPa压力的HBO对患者的促醒作用可能更优。

    作者:何春阳;吴帆;付西;邓韩彬;蒙俊甫;刘毅;呼永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层中医卫生士官中药教学体会

    基层部队卫生员中医技能培训工作是把基层中医药普及应用作为发展中医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训真正发挥中医药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中的独特优势,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笔者就培训过程中如何提高中药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培养的中医卫生士官应用所学服务于部队。

    作者:杨璐璐;宁亚功;邓富;曹少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视对讲系统在医院ICU病房中的应用

    ICU病房探视对讲系统是专门为方便医院ICU病房住院患者与亲属之间的沟通,而设计开发的一套运用现代化科技电子技术的图像视频、音频传输系统,是现阶段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刘媛媛;李明;童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以中老年人多发,并且患病率数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率的增加而增加[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膝骨关节炎在4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中高达80%[2]。膝骨关节炎治疗中,主要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互结合,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作为非药物治疗,因其禁忌症少、副作用小、治疗方便的特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内的临床研究发现电针作为治疗手段在改善KOA症状方面有其独特疗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所肯定。但是,电针作为KOA一种有效的治疗,在穴位的选择、治疗时间、疗效评定方法、结合其他治疗时治疗组合方式、不同时期的KOA治疗组合的区别、组合中各疗法的治疗强度、频率、时间、波型、剂量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对电针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在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虞记华;张驰;胥方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根尖周炎引起鼻唇沟皮肤窦道1例

    临床上慢性根尖周炎自然排脓方式以牙龈组织窦道为常见,引起皮肤组织的窦道不多见。尤其是上颌牙则更为罕见,我科收治上颌前牙慢性根尖周炎引起鼻唇沟部皮肤组织窦道的患者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临床上慢性根尖周炎自然排脓方式以牙龈组织窦道为常见,引起皮肤组织的窦道不多见。尤其是上颌牙则更为罕见,我科收治上颌前牙慢性根尖周炎引起鼻唇沟部皮肤组织窦道的患者1例,报告如下。

    作者:罗智翔;周娜;王旭;赵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Ki67、nm23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异常有关,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Ki67与肿瘤细胞的周期、增殖密切相关,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m23在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侵袭转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现将近些年ki67、nm23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文飞(综述);徐亮(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A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1A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1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1A型患者分属4个家系,尿3-甲氧-4羟基杏仁酸(VMA)均升高。甲状腺髓样癌发病均早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超声声像图示:病灶多侵及甲状腺双叶(8/11),以低回声为主(15/19),并伴有钙化灶(18/19),其中粗大钙化灶居多(12/18),边界多见不规则声晕(11/19),病灶血流多为Ⅲ级(15/19)。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例(8/11);病理示其中有5例(5/11)合并甲状旁腺增生,超声确诊其中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90%(20/22),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超声对该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是对该病家族成员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董吉;丁炎;吴鹏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将6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降钙素原(PCT),pH,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白细胞(WBC),肌酐(CREA)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指标都有好转(P<0.01),但是治疗组指标好转更明显,有效率更高(χ2=6.297,P=0.012)。结论 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曾小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精细化管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

    目的:针对胰腺外科患者术后引流管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风险相对较多的情况,探讨外科病房精细化管理,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方法采取优化工作流程、梳理护理细节、管道名称标签化、引流颜色图谱化、责任护士分层管理等措施。结果优化了病房工作流程,从专业上细化了护理内容,体现了专科护理内涵,出院患者短信回复护理服务满意率持续大于98%。结论精细化管理运用于外科病房,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充实优质护理内涵。

    作者:杨亚英;李春梅;邓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06~2012年西藏林芝地区疟疾发病分析

    目的:探讨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的发病流行地域及治疗方案。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2006年1月~2012年12月207例疟疾发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207例疟疾病例中采用氯喹+伯氨喹治疗178例,治愈168例;用青篙素、氯喹或奎宁单一药物治疗29例,治愈24例。结论林芝地区是西藏唯一有疟疾发生并流行的地区,发病者多为青壮年,一旦确诊,建议采用氯喹+伯氨喹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作者:耿涛;赵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科病房开展延续护理的体会

    在骨科开展延续护理后,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医院发展,医院应加强延续护理的开展,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卞德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46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感染控制与护理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对2012年我院手术室完成的146例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67%。结论手术室应用系统规范的感染控制对策,积极预防院内感染,降低手术感染率,保证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

    作者:李宁;陶虹;张建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后鼻孔息肉研究的新进展

    后鼻孔息肉(Choanal Ployp,CP)由Killian于1906年首次报告,经过一个多世纪,后鼻孔息肉一直被认为是来自上颌窦内囊肿或息肉的增大,经自然口或鼻囟门突出上颌窦外,再沿中鼻道向后延伸到后鼻孔甚至鼻咽部,因此也称其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但随着近年来对后鼻孔息肉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并非来源于上颌窦的后鼻孔息肉,因此,后鼻孔息肉不单纯指上颌窦后鼻孔息肉。CP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组织病理学方面均不同于普通鼻息肉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关于后鼻孔息肉的发病机制,现在还未研究清楚,CP的诊断不难,一般术前通过CT及鼻内窥镜检查,多能确定息肉的来源及范围,通过鼻内镜手术,取得满意疗效。但目前国内文献未对后鼻孔息肉的研究现状作一归纳,本文对现有后鼻孔息肉的来源及病因、组织病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龙盈(综述);黄定强(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和谐护理在医院健康体检中的运用。方法以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44名军、地干部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对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所有时间、体检相关满意度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体检环境舒适、体检流程便捷、体检项目的宣教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检所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健康体检中采用程序化和谐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体检满意度、缩短体检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心理负面情绪。

    作者:蔡羚琴;王晓湘;张一洁;白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成人水痘性肺炎1例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特征性表现是躯干部散在水疱。儿童的系统性表现轻微,但在成人、新生儿及免疫抑制者,系统性表现严重[1]。笔者曾收治1例成人水痘继发肺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杰;许长坤;丁前列;张家旭;朱荣欣;赵帅;李宏彬;陶延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美式助产新理念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引进美式助产新理念及相关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1000例,采取传统助产法和美式助产法各500例,对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和会阴疼痛进行比较。结果美式助产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疼痛明显低于传统助产组。结论美式助产法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周玥;杜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进展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婴幼儿期多为隐性感染,并且这种感染状态可能持续终生[1],一般对机体是无害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可致病。若感染延迟至学龄儿童或少年时期则可能表现为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约占此种病例的20%~50%[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学者推测急性IM可能会永久的改变或减弱宿主机体的免疫应答[3],更可能是部分EBV相关疾病的主要发病起源[4]。大部分IM病例发生于EBV原发感染期间,而慢性IM病例主要见于T细胞功能障碍的患者[5]。国外文献报道IM发病率为5‰,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15~24岁的青少年[6]。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见于2~6岁儿童。I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通常其病程呈自限性,但也可发生相应的并发症,包括肝炎、心肌炎、脾破裂、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疾病,甚至可引起爆发性感染。Aki等[7]报道了1例因EBV感染伴有肉芽肿样肺损伤的病例,推测可能与EB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紊乱有关。IM患儿若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伴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则称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重症传单)。其病情重,预后差,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92.3%[8]。有文献报道存在2个以上器官功能受损的重症传单病例发生率超过20%[9]。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10]。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IM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杨佳(综述);刘文君(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煤矿矿区高血压患者383例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对煤矿矿区高血压病控制效果。方法对丰矿八一社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现该社区高血压患者383例,将3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建档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管理、干预前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1.02%、80.15%、33.15%。管理干预一年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6.08%。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等手段,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从而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肖新明;江勇;罗义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西北地区武警某部实施医学干预前后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医学干预对降低西北地区武警擒敌术训练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西北地区武警某部954名官兵实施医学干预;一年后,问卷调查干预前后一年内训练伤发生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的训练伤发生率(4.6人次/100人/年)与干预前训练伤发生率(8.2人次/100人/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动作要领掌握不当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比,干预后(22.7%)与干预前(42.3%)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干预对擒敌术训练伤的发生率与发生原因均有显著影响,实施科学的医学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作者:任仲一;任高印;张建辉;史娜;谢荣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