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微波介入治疗大肝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何文;杜洪涛;冯宝华;郑永才;余锋

关键词:肝肿瘤, 治疗, 微波, 超声学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大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分次多点多部位由深到浅低功率长时间分段微波凝固,对10个65斤重的猪肝和2只狗进行了实验研究;60例大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结果微波治疗后两个或多个坏死区叠加,凝固坏死区加大。离体猪肝坏死区达到6cm×6cm,狗肝坏死区为5cm×6cm。所有病例治疗后肿块缩小,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22例CT检查,肿块缩小,18例无强化;28例超声引导下活检大片坏死。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AFP和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51例存活。结论实验研究表明改进微波治疗方法,坏死区加大,超声引导微波治疗大肝癌也有较好的疗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鱼肝油酸钠-碘化油乳化剂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癌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鱼肝油酸钠-碘化油乳化剂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癌手术切除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搜集21例肾癌,以2:5鱼肝油酸钠与碘化油10~20ml,行肾动脉选择栓塞,12例接受Ⅱ期手术切除。结果所有病例全部行动脉栓塞术治疗,而对12例手术标本进行病理研究,4例肿瘤细胞完全坏死,范围达90%以上,肾小球萎缩,8例肿瘤坏死区内见鱼肝油酸钠及碘油沉积后形成胆固醇样结晶。结论鱼肝油酸钠与碘油乳化剂栓塞治疗肾癌,可造成肿瘤细胞坏死,同时可导致肿瘤包膜增厚,被结缔组织代替,从而限制了肿瘤发展及扩散。有利于外科切除,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黄福贵;祁欣;于修义;张莹;蒋莉;黄文臣;张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多层面CT技术及应用

    自70年代CT应用于临床以来,CT技术不断创新。从1985年开发的滑环CT;1989年开发的螺旋CT;1991年开发的亚毫米扫描和双螺旋CT;1993年开发的实时扫描技术和1995年开发的亚秒技术;到1998年的半秒扫描和多层面CT扫描的应用,扫描速度和成像速度明显提高,使CT的应用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作者:张爱莲;张金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脑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扩张,发病率较高,约1.7~6.7/10万人口/年[1]。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等。蛛网膜下腔出血有32%~52%为动脉瘤破裂引起,瘤体破裂出血后致死致残率很高。

    作者:刘禧;段云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60例彩色多普勒诊断分析

    1998年8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共160例,现就其诊断结果及分布情况报告如下,以探讨现今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

    作者:门永忠;王霞;李金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松果体细胞肿瘤的MR与CT诊断

    目的分析松果体细胞肿瘤的MR与CT影像。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松果体细胞肿瘤病例,共17例,均有MR影像资料,其中9例有CT影像资料。结果 17例中男7例,女10例,年龄大58岁,小9岁。包括13例松果体细胞瘤,4例松果体母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平均2.5cm;松果体母细胞瘤平均3.8cm。在CT上,二者呈等或高密度,MR信号变化较多,可为等、长T1或混杂T1信号,等或长T2信号,一般明显强化。结论松果体细胞肿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松果体细胞瘤和松果体母细胞瘤可以鉴别。

    作者:韩仰同;戴建平;王雅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心源性胸水的超声图像特征观察体会

    本文将我院1998年4月至2000年12月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导致胸腔积液的门诊及住院51例患者的B超检查观察图像特征予以分析报道。

    作者:杨全悦;王军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法洛四联症手术效果与主动脉和左室关系的彩超研究

    目的对法洛四联症患者应用超声测量肺动脉、主动脉与左室舒张期内径,借以判断肺动脉发育情况,估计手术效果。方法取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观测两者比值(AoD/LVDd)与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或伴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关系(RVOS)。结果 70例手术对照病例中,主动脉宽度与左室舒张期内径成反比例,与主动脉骑跨程度、肺动脉瓣狭窄或伴右室流出道狭窄成正比例。左室舒张期内径与手术效果成正相关。结论测量主动脉与左室舒张期内径比值,是判断肺动脉发育情况、法洛四联症严重程度、手术效果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泉水;李沿江;刘燕娜;熊奕;蔡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R系统与屏/片系统在静脉性尿路造影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CR系统与屏/片组合系统在静脉性尿路造影(IVU)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同一IVU患者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摄取CR照片及屏/片组合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R能够明显改善肾脏病变及软组织的分辨力,提高结石与微小钙化的显示能力。结论 CR成像系统对泌尿系统疾病特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屏/片系统。

    作者:陈志安;李晓非;李梅;刘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纵隔恶性淋巴瘤放疗后导致食管气管瘘1例

    患者女,23岁,颈部肿胀1年余,饮食呛咳,胸骨后疼痛2个月,加重4天。病人1年前突发双眼睑浮肿,晨起时加重,以后渐出现颈部疼痛、肿胀而入院。查体:双眼睑浮肿明显,颈部增粗,触疼,颈静脉怒胀。胸部摄片示上纵隔阴影向两侧增宽,有浅分叶,侧位于中纵隔肺门的上方见结节状致密阴影。纵隔穿刺活检为非霍奇金病Ⅱ期A,给予环磷酰胺、激素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加用放射治疗,每日1.5Gy,24天后症状消失,纵隔阴影缩小而出院。

    作者:韩广秀;徐合;王玉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异构多媒体医学影像信息共享

    在医学(特别是涉及医学影像)领域中,由于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类型众多,且具有诸如多媒体、空间数据、科学数据等复杂数据类型,形成信息异构化。而异构化的信息是不能在系统内进行共享、传递和反馈等应用的。

    作者:康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多发骨髓瘤38例临床影像学分析

    目的提高对多发骨髓瘤的认识与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多发骨髓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38例多发骨髓瘤中,误诊率高达78.9%。除4例X线与CT检查均阴性外,其余34例均呈不同程度及类型的骨质破坏。结论临床、X线、实验室及病理相结合是提高诊断率的主要途经。

    作者:李亚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改良注入穿刺针的实验及其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注入穿刺针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方法 (1)改良注入穿刺(EV)针与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套管针在纯水和抗凝猪血中引流速度的比较。(2)改良EV针在囊肿、脓肿、腹腔积液、PTCD等中的应用。结果 (1)改良EV针在纯水和抗凝猪血中的引流速度与PTCD套管针的引流速度经t检验无显著差异。(2)改良EV针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金属硬管针和PTCD套管针。结论改良EV针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具有使用广泛、简便、安全、引流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刘长珠;付小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直线解剖M型在心梗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直线解剖M型在心梗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直线解剖M型和传统M型检测22例心梗病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并与左室造影(Simpson法)相对照。结果直线解剖M型所测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各指标与左室造影所测值有高度相关性,而传统M型所测各指标与左室造影比较则明显高估。结论直线解剖M型弥补了传统M型的不足,不仅使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测定有了一种新方法,而且对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定量化测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金红;杜国庆;魏立亚;王慧;孙立涛;周振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子宫肌瘤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提高变性肌瘤诊断率。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①变性肌瘤瘤边及瘤内血流信号稀少或无,而未变性肌瘤瘤边及瘤内血流信号丰富或较丰富。②变性肌瘤较未变性肌瘤瘤体动脉表现为较高的收缩期峰值和较低血管阻力。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高变性肌瘤诊断率。

    作者:胡献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支气管扩张的螺旋CT动态扫描——空气潴留与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指数相互关系

    目的评价空气潴留、支气管扩张与肺功能指数相关性。方法对33例临床和HRCT检查确诊的支气管扩张的病人,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了不同呼吸时相的连续容积数据模式扫描。对支气管扩张和空气潴留分别进行评分。28例病人做了肺功能检查。结果支气管扩张和空气潴留分别在98/198和112/198个肺叶中见到,两者平均积分高度相关(r=0.94;P<0.001)。空气潴留积分与肺功能指数相关性如下:FEV1、FVC、FEV1/FVC不相关,FIF2s相关(r=-0.51;P<0.05),FIF50(r=-0.77;P<0.01)、RV(r=0.75;P<0.01)高度相关。结论在支气管扩张病人中空气潴留与支气管扩张、小气道功能指数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刘甫庚;陈起航;潘纪戍;杨明;胡小芳;周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及钼靶对照分析

    目的评估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1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超声及钼靶检查,并分别与病理对照。结果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声像图有明显差异。超声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3%,84.0%;钼靶为58.7%,72.0%。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优势。

    作者:黄建芳;杨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恶性肉芽肿的CT、MRI诊断及病理探讨

    目的探讨恶性肉芽肿的CT、MRI诊断及病理表现。方法 9例患者,男7例、女2例,均行CT、MRI检查,病理证实为恶性肉芽肿。结果发生于鼻面部8例,表现为鼻腔、鼻中隔、鼻甲、上颌窦、筛窦、蝶窦黏膜增厚,左右大致对称,不同程度骨质破坏,7例有软组织肿块,5例邻近脑组织受累。中耳病变1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所有病灶在T2WI信号强度并非很高,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病理显示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4例经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为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结论 CT、MRI均能很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观察软组织情况以MRI为佳,T2WI病灶呈略高信号,骨质破坏情况CT更可靠,二者结合更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作者:王光彬;柳澄;赵斌;于台飞;陈立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三种方法的精确度比较及误差原因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比较经腹部超声、经直肠端射式及经直肠双平面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的精确度,找出其测量误差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方法对50例病人分别用经腹部凸阵探头、经直肠端射式及经直肠双平面探头进行前列腺体积的超声测量,同时以面积容积法的测值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三种不同方法测量前列腺体积的测值与金标准测值比较,其差值绝对值均数在三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当把前列腺边界显示不清者剔除以后,其差值绝对值均数在三组之间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超声方法测量前列腺体积,其测值存在一定误差,其误差原因与前列腺边界清晰与否关系甚大。

    作者:陈亚青;周永昌;黄慕民;陈磊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红外热成像诊断增生、炎症和癌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增生性疾病、炎症和早期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红外热成像仪对5647例患者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根据其体表热辐射温度高低和图形大小,区分增生性疾病、炎症和早期癌症。结果正常人的体表温度分布均匀,增生性疾病、炎症和癌症和体表热辐射温度和热区均有独特的规律性变化。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将X线、B超、CT等器械不容易发现的人体病变清楚地显示出来,对诊断增生性疾病、炎症和早期癌症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李惠军;刘兆平;张美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T导引肿瘤内注药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

    目的研究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卡铂瘤内注射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治疗晚期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组30例Ⅲ、Ⅳ期中心型肺癌,CT导引瘤体内注入卡铂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对照组46例Ⅲ、Ⅳ期中心型肺癌单独行支气管动脉化疗。通过CT、组织学、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等指标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73%,对照组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生存期均有明显提高。结论CT引导下卡铂瘤内注射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对晚期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显著作用。

    作者:夏黎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