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瘤的疗效观察

俞倩;茅爱武;费民毅;蒋霆辉;高中度

关键词:阴道超声, 子宫肌瘤, 肌腺症, 栓塞术
摘要:目的经阴道超声检查以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结果.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术后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经过术后3天,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跟踪随访,瘤体缩小率为10%~70%.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测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治疗子宫肌瘤、肌腺症是十分安全有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在胃肠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胃肠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8例胃肠道梗阻性疾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对胃肠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4.4%,病因诊断符合率79.6%,肠坏死提示诊断符合率83.3%.结论超声在胃肠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较传统X线检查所获得的信息量丰富,应作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建华;杨敬英;李拴虎;王淑敏;李汇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肌腺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2例子宫肌腺病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其中9例加做经腹部超声检查,将超声结论与手术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者35例(67.3%),不符者17例(32.7%).其中误诊7例,漏诊10例.结论经阴道超声是临床诊断子宫肌腺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孙梅;陆文;申建民;陈建忠;陈苏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危孕妇胎儿心脏的系列研究

    胎儿心脏异常并非少见,严重地影响着围产新生儿生存率.胎儿心脏病主要包括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和心功不全.本文对350例高危孕妇胎儿进行系列临床研究.

    作者:田家玮;李晔;李树林;于鹏飞;窦新颖;刘海棠;陈光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微小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微小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方法学和即刻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我们应用pfm公司DUCT-OCCLUD弹簧圈为37例PDA患儿作了堵塞术.PDA平均小直径为1.1±0.2mm(0.5~1.5mm).结果 37例PDA堵塞术均获成功.堵塞后10min行升主动脉造影无一例有残余分流,即刻堵闭率为100%.平均透视时间为22min(7~32min).住院时间为5天.在平均1.3年(1月~2年)随访中,没有溶血、延迟的弹簧圈漂移、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没有左肺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狭窄.结论应用DUCT-OCCLUD弹簧圈,通过改良的操作方法,可安全有效地治愈微小动脉导管未闭.

    作者:高伟;周爱卿;余志庆;李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鼻咽癌双乳转移1例

    患者女,38岁.以鼻部不适半年,双乳肿块两周入院.查体:左面部、左颈外侧上部肿胀明显,左侧鼻部通气明显障碍,左颈部及颌下肿胀,压痛(+),说话有鼻音.诊断为鼻咽癌.乳房触诊发现.双乳内可触及多个1.0~1.5cm结节.光滑,质地较硬,无压痛,与皮肤胸肌无明显粘连,无桔皮征,乳头无凹陷,双侧腋下未及肿大的淋巴结.

    作者:张毅力;杜红文;张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热化疗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热化疗介入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48例肝癌患者,超声引导下20G穿刺针穿人肿瘤内,5-FU加热到80℃后,3min内注完5-FU 250~1500mg.与同期18例超声引导瘤内注射化疗药比较.结果治疗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境界清晰,内部回声增强.肿瘤缩小率48.6%±7.16%,同期瘤内注射化疗药肿瘤缩小率29.0%±9.2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是一种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何文;谭杰琳;姜晓红;徐利群;郑永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学龄期儿童正常肝脏各径线超声测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正常肝脏各径线超声测值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体表面积的相关情况.方法通过大样本抽样测查学龄期儿童正常肝脏右叶大斜径、肝右叶前后径、肝右叶横径、左半肝厚度、左半肝长度、呼气时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吸气时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等九个百分位值与年龄、身高、讨亍⑻逯刂甘⑻灞砻婊南喙匦?结果九个测值与年龄存在正相关,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部分测值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存在显著性相关或负相关,九个测值与体重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儿童正常肝脏超声测值范围的确立应重点考虑到年龄,而身高、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也不能忽略.

    作者:夏国园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评价该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计482髋,采用了选择性股骨头供血血管灌注具有扩张血管、溶栓、改善微循环及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按1993年北戴河髋关节评价标准评价,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股骨头区域血管数目显著增加,与疼痛缓解有直接相关;本组病例经1~3年追踪观察,有效率达94.61%.结论改善或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键,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楠;李明凯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在T1WI肿瘤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25例肿瘤有瘤内囊变:22例在肿瘤一端或两端有脊髓继发囊腔形成.增强扫描后,33例肿瘤边界不清,17例边界清楚.30例肿瘤轻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6例未强化.44例肿瘤强化不均匀,其中22例呈散在斑片状强化,15例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强化@7例呈大片状强化.结论MRI增强扫描对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非常重要,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颈胸段脊髓;多呈偏心性生长,脊髓背侧较常见;肿瘤边界多不清.增强扫描后多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

    作者:彭靖;戴建平;朱明旺;尚京伟;孙胜军;刘翔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输尿管狭窄的介入治疗(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狭窄介人治疗的插管技术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10例经IVP或逆行造影确诊的输尿管狭窄的病人,用改制的输尿管导管引入导丝、直头导管扩张狭窄段后再行球囊扩张、双J管及内支架置入,20~30天拔出双J管.结果除1例未成功外,9例均完成了球囊扩张及双J管置人术.拔出双J管后复查IVP见狭窄段明显扩张,肾盂积水明显改善.其中1例1年后又狭窄,再次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后1年未再狭窄.结论用改制的输尿管导管插管,直头导管及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狭窄,技术成功率高.而双J管及内支架置人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陈宦君;李丽云;赵晋齐;姜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在胰腺癌ras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较晚是其预后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一些与炎症难以鉴别的胰腺癌,更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在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使得胰腺癌的诊断手段日益增多,特别是介入超声学的迅猛发展,使得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更加丰富.同时,分子生物学的引入,尤其是高度敏感的ras基因的引入弥补了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法的不足使该方法更加完善.应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对有症状的病人及早诊断,缩短确诊时间,尽早得到诊治,也为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手段.本文将对介人性超声在胰腺癌早期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再次探讨.

    作者:郑敏;李春艳;成小松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乳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女.30岁.发现左乳腺肿块半年.生长缓慢,伴隐痛.查体:左乳腺外下象限触及一0.8cm×1.0cm大小的肿物.光滑,质韧,活动好.使用美国ATL公司的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12MHz超宽频探头检查,于左乳腺外下象限见一约0.7cm×1.0cm大小的低回声椭圆形肿块,其边界清,规整,光滑,包膜完整,内部有星状的强回声光点,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有侧方声影(图1).彩色能量图显示有纡曲的管状血流信号(图2).彩色多普勒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大流速13.0cm/s,平均流速3.0cm/s,阻力指数RI=0.77(图3).超声诊断:左乳腺实性肿块,血流丰富.手术所见:左乳外下象限切开皮肤见一乳白色肿块,部分位于腺体内,部分位于皮下软组织内,边界较清,易剥离,约0.8cm×1.0cm大小,包膜完整,质较韧.病理:灰白色瘤组织,镜检见增生的血管充满视野,毛细血管充血,间质为少量疏松结缔组织,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刘凤照;王春霞;窦发坦;周玉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多普勒超声检查腹内血管所出现的伪像及局限性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多普勒超声检测门脉系统及腹内血管时所遇到的各种伪像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包括脉冲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门脉系统及腹内血管.结果常见的伪像有镜像伪差、交替伪像、壁伪像、混迭以及闪烁伪像等.结论由于多普勒技术与B型超声的不同点,不正确使用常常会出现许多伪像;另一方面,由于多普勒超声存在着与普通超声同样的技术问题,因此也受到气体、呼吸、腹水及肥胖的影响.本文还分析了产生各种伪像的机制并介绍了避免产生的方法.

    作者:徐金锋;吴瑛;王慧芳;冯晓凤;佘志红;宋红;姜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麻醉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自1998年7月我院施行细胞刀手术治疗运动障碍以来共行此类微电极向立体定向苍白球(pallidum)及丘脑底核(STN)及vim核等部位射频毁损术29例,其中扭转痉挛(dystouic disorders)18例.全身舞蹈症(chorea)9例,秽语多动综合症(tics)2例,在不能对患者常规监测的条件下实施静脉麻醉,掌握适宜麻醉浓度,取得较好效果,为细胞刀手术创造了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肇隆;薛记秀;马挺;王克杰;李坤成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测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彩超检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速度5~25cm/s,时间大于0.5s为诊断标准.对45例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原发性35例共40条患肢,继发性10例,共12条患肢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CDFI不但能清晰显示静脉瓣返流频谱,而且可显示双向彩色血流信号.结论对本病CDFI可为临床手术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牟楠楠;梁春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和血管造影检测动脉导管未闭小直径和类型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PDA)小直径和类型的价值.方法收集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测量PDA直径的患者262例,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PDA类型的患者55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PDA小直径显著高于血管造影(P<0.01).除5例漏斗型和6例管型PDA超声心动图与血管造影所见一致外,其余44例(80%)PDA类型超声心动图所见均与血管造影不一致.结论选择经导管PDA封堵术适应证、封堵方法和封堵器型号目前应以血管造影为标准,超声心动图可起初步筛选作用.

    作者:张庆桥;蒋世良;黄连军;赵世华;徐仲英;凌坚;郑宏;谢若兰;张戈军;金敬琳;张岩;戴汝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TCD、CT与临床分析

    目的明确TCD、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诊断中的不同作用,初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TCD观察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以CT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结果 87.1%的TIA病人TCD异常;45.4%的腔隙性梗死病人TCD异常;所有阳性病人均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或高血脂.结论 TCD对TIA的诊断、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对指导早期治疗,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颖;陈俊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颅顶骨萎缩症影像学诊断(附3例报告)

    颅顶骨萎缩症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疾病,近10年来国内专业杂志未见报道,笔者在12年内遇见3例,现予以报道,旨在提高认识.

    作者:张在沛;胡兵;谢纯平;张有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85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7.5MHz,对50例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管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大动脉炎侵及血管分布:头臂动脉为主38例,其中锁骨下动脉6例;主肾动脉12例,合并血栓形成3例.表现为病变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出现盗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有确切的价值,应作为临床诊断大动脉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康卫华;赵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CT、MRI评价(附35例报告)

    目的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CT、MRI表现特点,探讨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5例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CT、MRI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在CT、MRI上显示为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顶、枕、颞叶白质区有多发病灶,CT为低密度影,MRI为长T1长T2信号,很少有占位效应.MRI的影像学诊断率明显高于CT.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论CT、MRI能为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信息,且MRI优于CT.与有相似影像表现病变的鉴别应紧密结合临床资料,仅凭CT、MRI表现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陈常勇;李刚;彭仁罗;李蜀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