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秋香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密切观察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生命体征及各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针对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配合.结果 6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病人护理成功58例,包括其中转外科治疗6例,2例死亡.结论 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治愈率达96.7%;胰腺炎过程中护理较重要,只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月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我国法制的日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其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法律意识仍十分淡薄.
作者:张琴;李辉;江洁;侯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心力衰竭(HF) 是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心脏原发损害,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为多种病因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
作者:李红;江泽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06年9月我科新进一台德国爱尔博电子医疗仪公司生产的电外科VIO系统,经临床使用136例手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飞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硫糖铝、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及对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4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给予兰索拉唑15mg,每日2次;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硫糖铝1000mg,每日3次;饭前服用,疗程2周.对照组70例,给予胶体果胶铋100mg,每日3次;硫糖铝1000mg,每日3次;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饭前服用,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9%、53.5%,有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7.22%、77.1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兰索拉唑、硫糖铝、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具有疗程短、疗效高、依从性好、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振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合并胸、腹水,腹水一般为漏出液,并发乳糜性腹水较为少见,至2006 年国内报道不足10 例.本院2005年6月收治1 例,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龚运兵;邓永明;次仁元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住院确诊为TTP的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病人均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肾损害、破碎红细胞、神经精神症状,发热等表现,均无PT及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等症状.作血浆置换3例治愈,未作血浆置换4例(1例治愈,2例好转后复发死亡,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TTP是多系统损伤的疾病,主要表现是五联征,一般无PT、APTT异常,无纤维蛋白原下降.血浆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传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与肿节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方法 门诊观察追踪疱疹性咽峡炎病人 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性别、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予肿节风治疗.治疗组加用康复新口服,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新肿节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退热,流涎,疱疹及溃疡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应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新;王洪;罗雪梅;谢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防范手术室发生护理危机和差错的有效管理措施,以阻断护理危机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方法 通过总结基础质量管理、强化法律知识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物品管理、职责分明以及严格手术记录等途径.结果 实施环节控制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危机的发生.结论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而且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存在着护理危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外在与内涵的水平、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
作者:张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是高校医院,一年一度的新生入校体检是校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抽血化验检查是诸多体检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高校扩招,招生量逐年增加,在工作人员少、工作时间短、采集血液标本工作量大(人均每人每天在2h内抽血110余人次)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化验室的同志是不可能完成此项工作的,需要全体护士参与采血、药房和预防保健科的同志参与收血及编号工作,医生轮流应急救护等,方能圆满地完成血液标本的采集任务.笔者结合多年校医院工作的实践,对新生批量抽血谈几点体会.
作者:冯桂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精制旱獭油配合中药穴位导入及间歇性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精制旱獭油导入点外擦,中药穴位导入及电脑间歇式牵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126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98.67%.结论 观察结果表明,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既能快速减轻患者疾苦,又能缩短治疗所需的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尤其能减缓复发率,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值得探讨的新思路.
作者:艾劼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经手术证实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76例患者均查见肛门周围异常回声区.结论 高频超声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博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8岁,汉族.因胸闷一月伴呼吸不畅一周入院,无明显胸痛,偶有轻咳咯血(仅一次约1ml),无畏寒、发热、乏力、纳差之表现.患者在院外胸部透视,见双肺纹理增粗,口服消炎药物效果不明显,因不影响正常工作未引起为重视.
作者:朱向会;张著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了解40岁以下人员的脂肪肝、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的整体情况,我们对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847名40岁以下人员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韩献华;房兴胜;姚学颖;蒋素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86例RRTI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予健脾益肺的玉屏风散加味方口服3个月,对照组予以多抗甲素片口服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半年内治疗后每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病天数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内治疗后每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病天数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脾益肺法可增强免疫,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对防治RRTI有显著疗效.
作者:郭燕;刘宁;张原;黄乐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枯否细胞的基本结构肝窦状隙内有包括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 、窦状上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SEC)和星状细胞(stellate cells SC)在内的非实质细胞群,这三种类型细胞在肝的内环境稳定和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庆;邓存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氟哌利多和地塞米松在预防妊高症剖宫产术后镇痛镇吐效果.方法 选择妇产科年龄35岁以下的妊高症产妇,ASA评分Ⅱ~Ⅲ级,急症剖宫产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A组(n=50)、B组(n=50),均采用上海怡新YX~Ⅰb型100ml,注速2ml/h镇痛泵.药物组成:A组,芬太尼0.8~1.0mg、氟哌利多5mg、咪唑安定3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术毕静注地塞米松10 mg、芬太尼0.8~1.0mg、咪唑安定3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观察并记录病人HR、RR、SpO2等生命体征情况,子痫及椎体外系症状情况,恶心呕吐情况和镇痛(VAS法)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种类、麻醉效果、用药及镇痛期间病人HR、RR、SpO2、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小时内高血压10例(20%)、子痫及椎体外系症状发作8例(16%),B组术后24小时内高血压2例(4%)、子痫及椎体外系症状发作2例(4%).结论 地塞米松除具有良好的抗炎减轻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等作用外还具有很好的抗吐作用,副作用少,且经济比更优.
作者:邹先明;李清宇;李学文;张启英;杨永斌;娄景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医学模式的深刻转变对护理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满足患者生理方面的需求,对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护理也尤为重要.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一门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提出通过提高护理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强的沟通能力等多种途径来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韩叶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高原军事训练中意外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方法 采用门诊登记,巡诊时官兵回顾填表,进行统一登记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245位官兵中,训练受伤人数达87人,为总人数的35.5%,训练伤人次达112人次,发生率45.7 %.结论 在高原地区军训中意外伤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广大官兵缺乏对高原地区的认识,以及对军训安全的教育和防护措施,身体及心理素质差,训练计划欠科学.
作者:洛桑;苏正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达到治愈标准.临床症状均在7天内消失,2周后CT复查血肿消失.结论 单孔或双孔钻颅血肿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翔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