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96例正常胎盘超声分级与孕周关系

刘智;常才

关键词:胎盘, 胎盘成熟, 超声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孕周胎盘超声分级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妊娠结果选取1296例正常妊娠胎盘图像,从孕13~41周,计数不同孕周胎盘分级的频率。结果胎盘分级与孕周密切相关,足月妊娠时83%为Ⅱ级胎盘,17%为Ⅲ及胎盘。结论正常妊娠成熟胎盘多出现在35周以后,在35周前出现Ⅲ级胎盘图像,应警惕各种病理妊娠出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巨大假性冠状动脉瘤

    目的探讨假性冠状动脉瘤(FCAAn)的超声特征。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假性冠状动脉瘤瘤体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二维超声结合CDFI能清楚地显示FCAAn瘤体及冠状动脉的关系,与动脉造影、手术及病理报告结果一致。结论二维及CDFI联合应用对FCAAn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凌苓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肝癌继发门脉癌栓者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26~73岁。所有病例均经CT、核磁及CDFI确诊,其中3例经肝穿细胞学确诊。 应用泰索尼—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患者空腹、平卧或侧卧,检查肝癌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内部及周边异常血流情况。门脉癌栓大小、形态、回声强度及门脉内径。彩超检测门静脉及周围、肝动脉及分枝血流形态、特点。

    作者:陈若岩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经纤支镜超声对支气管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腔内超声对支气管黏膜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支气管黏膜下病变患者用微型超声探头(USP)以水囊法和/或直接接触法进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超声检查,并行针吸活检。结果 4例患者支气管黏膜表面正常,常规活检无异常,经USP明确病灶范围、性质,针吸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结论选择性应用USP诊断支气管黏膜后病变,尤其对小病灶和正确引导穿刺具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白冲;李强;王琴;金震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声像图特征探讨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肾小管分泌H+和重吸收HCO-3障碍造成尿液酸化异常,进而引起慢性酸中毒及水盐调节紊乱的一种疾病。超声对其诊断有一定特异性,现我们就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自1998年8月至2000年4月,收集我院门诊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6例,女4例,男2例,年龄8~45岁,其中2例为儿童。儿童患者均有佝偻病症状和体征,发育不良;成人患者表现为软骨病。

    作者:陈云超;张青萍;乐桂蓉;陈九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对稽留流产声像图的再认识——滋养细胞疾患的早期诊断

    本文总结B超诊断临床疑及稽留流产病例34例,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本院妇科门诊疑及稽留流产34例,年龄19~47岁,临床均表现有少量阴道出血。使用仪器为美国Acuson 128XP/10及SEQUOIA512电脑声像仪,探头频率经腹部3.5MHz,经阴道5~10MHz。全部病例均先充盈膀胱经腹部超声(TAS)观察子宫大小、孕囊形态及大小、孕囊内容物(胚芽、胎心)、胎盘回声的改变、卵巢黄体及黄素囊肿,对可疑者嘱病人排空尿,改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ransvaginal sonography color Doppler;TVS-CD)重点观察。

    作者:凌毅;陈欣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双侧异位睾1例

    患者男,24岁。因左下腹部腹股沟处不适,以腹股沟斜疝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体查外观见,双侧阴囊扁平,空虚。经彩超7.5MHz探头向两侧腹股沟处探察,探及紧邻皮下两侧各见一个类睾丸组织声像团块。右侧团块大小为3.3cm×1.8cm(图1);左侧团块大小为:3.3cm×2.4cm(图2)。团块边界清晰,饱满,包膜完整。形态规则,呈卵圆形,内部回声光点细小并呈实质性。B超诊断为:双侧异位睾(图1,2)。后经手术证实为双侧异位睾丸于腹股沟管外侧皮下。

    作者:冯晓凤;郑溪园;杨亚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1例

    患者女,30岁,因右乳疼痛并发现包块1月余来诊。查体:双乳等大,乳头无内陷、溢液,皮肤无红肿,右乳外下象限可扪及一约6.0cm×6.0cm×5.0cm的包块,表面不光滑,质硬,有轻度压痛,活动尚好。彩超示:右乳外下象限一大小4.0cm×3.8cm×3.7cm不规则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呈“蟹足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轻度衰减(图1);右腋窝未探及肿大的淋巴结回声。CDFI:肿块内未探及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乳癌。术中见:肿块无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块内有多个小囊腔,并有肉芽组织。术中快检报告为炎性包块。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5.0cm×4.0cm×3.0cm,切面灰红灰白色,质韧,有1.5cm×1.5cm的坏死区。镜检见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右乳腺浆细胞性乳腺炎。

    作者:黄月红;隋向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超声引导下注射氨甲蝶呤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侧穹窿注射氨甲蝶呤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对30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进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侧穹窿胚囊内或胚囊周围穿刺注射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20~35mg,杀胚治疗。结果超声引导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肿块穿刺注射药物准确率100%,胚囊大小7.5±5.38mm,胚囊内注射成功率40%,胚囊周围注射成功率60%;总治疗成功率96.7%。注射MTX后,超声表现为胚囊变形、缩小、后消失,胚囊周围滋养层血流显著减少、直至消失,约3~6周后宫外孕肿块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侧穹窿穿刺注射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操作较简便,损伤较小,局部给药浓度高,疗效较好,疗程较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农;王联欢;顾江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颅内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改良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新鲜冻存的78例颅内常见肿瘤和5例正常人脑组织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颅内常见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为79%(42/53),良性肿瘤的表达率则为8%(2/2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脑组织标本均为阴性。星形细胞瘤的端粒酶表达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高,I~II级(65%)和III~IV级(100%)的星形细胞瘤端粒酶表达阳性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在颅内常见良、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但阳性率不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杨波;宋来君;关方霞;刘婉华;刘书君;陈喜中;唐艳花;李芳;孟静;薛秀花;苗沛谦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对急性主动脉瓣返流时冠脉血流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探讨急性主动脉瓣返流对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轻、中、重度急性主动脉瓣返流时的冠脉血流的速度峰值、加速时间、减速时间、速度时间积分及动脉舒张压,分析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随着返流程度的增加,冠脉血流的速度峰值、速度时间积分均逐渐降低,加速时间延长、而减速时间缩短,舒张压降低。结论随着返流程度的增加,冠脉血供逐渐减少。

    作者:冯玉红;谢明星;王新房;吕清;李治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1296例正常胎盘超声分级与孕周关系

    目的评价不同孕周胎盘超声分级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妊娠结果选取1296例正常妊娠胎盘图像,从孕13~41周,计数不同孕周胎盘分级的频率。结果胎盘分级与孕周密切相关,足月妊娠时83%为Ⅱ级胎盘,17%为Ⅲ及胎盘。结论正常妊娠成熟胎盘多出现在35周以后,在35周前出现Ⅲ级胎盘图像,应警惕各种病理妊娠出现。

    作者:刘智;常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领域,其中在滋养细胞肿瘤诊疗方面,已进行了较多、较深入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供子宫血循环的生理状态图像。滋养细胞肿瘤侵蚀子宫肌壁,破坏血管壁,形成出血结节,肿瘤新生血管扩张,动静脉瘘形成使肌层血流明显增加,局部血管变得丰富,滋养细胞肿瘤的这一病理特征为这一技术提供了病理学基础。

    作者:陶国伟;刘韶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输精管逆流1例

    患者男,50岁,间断性尿频,排尿不畅10余年。排尿后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质韧,中间沟消失。膀胱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按无菌操作插入导尿管至尿道前列腺部时插入困难,缓慢推注滤过空气200ml,150% W/V无菌混悬液25ml,拔出尿管,令病人分别向左、右翻转2周后摄片。头低足高正位片显示:尿道前列腺部少量不规则片状钡斑,左侧射精管、输精管壶腹段有钡剂充盈,并呈不规则串珠状增粗,膀胱腔壁毛糙,小梁增粗。腔内显示一花生米大小椭圆形充盈缺损,右侧壁处示一枣样大狭颈憩室影。诊断:前列腺增生症、膀胱炎、左侧输精管逆流、膀胱结石、膀胱憩室。

    作者:于红光;陈一平;陈志章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多脾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女,50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年入院。5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向背部放射,曾以“冠心病”及“心绞痛”多次行内科治疗。胸部平片示心影无异常,胃泡影位于右膈下脊柱旁。腹部B超报告:①肝脾转位;②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腹部CT平扫:肝脏外形饱满,主要位于左上腹部,肝左叶体积明显增大,胆囊位于上腹部中线区,胰腺相对短小,其头尾位置左右颠倒,胃、脾均位于右上腹部,脾由4块大致相当的小脾组成(图1,2),同时肾静脉以上的下腔静脉中断消失,奇静脉及半奇静脉明显增粗,降主动脉仍位于脊柱左侧。诊断:多脾综合征,腹腔脏器转位,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及奇静脉扩张。

    作者:全昌斌;由昆;季克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胰腺囊性疾病的CT诊断

    目的介绍不同疾病导致的胰腺囊性疾病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手术病理回顾,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方法胰腺常规CT扫描,10mm层厚及层间距,对较小病灶2~5mm薄层扫描,平扫加强化。结果 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多发性脓肿,1例囊腺瘤,1例坏死性胰腺癌,1例胰腺寄生虫性囊肿。结论胰腺囊性疾病是一组含囊病变的总称。以发病率统计常见是胰腺假性囊肿,其次为囊性肿瘤,胰腺脓肿、寄生虫性囊肿少见。

    作者:汤小俐;邵式颖;郭丹;沈比先;邹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卵巢颗粒-卵泡膜细胞瘤声像图表现及病理对照——附30例分析

    卵巢颗粒-卵泡膜细胞瘤来源于卵巢性素间质,分泌性激素又称功能性卵巢肿瘤。根据其主要的细胞成分分为: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和颗粒-卵泡膜细胞瘤。本文将30例患者声像图及病理结果加以对照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1994年1月至1999年8月住院患者30例。术前B超检查,术后病理证实:颗粒细胞瘤9例,卵泡膜细胞瘤14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7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8.3岁。使用ATL超4,3.0MHz机械扇扫探头,5.0MHz腔内探头,适度充盈膀胱经腹扫查,显示不清者经阴道超声检查,了解肿物大小、包膜、内部回声结构、子宫内膜厚度、腹腔淋巴结、腹水等情况,并记录拍片。

    作者:涂滨;迪丽努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癌细胞DNA含量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癌细胞DNA含量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方法取资料齐全者32例,用病理图像分析仪采用吸光度法对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所得数据资料与CT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瘤体直径>3cm者,DI值显著高于瘤体直径≤3cm(P<0.01);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含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DI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周围型肺癌的肿块>3cm,深分叶征、棘状突起、含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均与癌细胞的DNA含量有显著相关。

    作者:邓东;黄容泰;谬勇建;冯启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输卵管妊娠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经阴道输卵管和子宫动脉两种途径灌注氨甲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差异和特点。方法 4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别经阴道输卵管或子宫动脉途径灌注MTX,终止妊娠。结果 15例经阴道输卵管灌注治疗,成功率93%。31例经子宫动脉灌注治疗,成功率90.3%。结论经阴道输卵管和子宫动脉灌注MTX均可安全有效治疗输卵管妊娠,总体疗效相当。两者各具特点:前者可清楚显示孕囊,并可穿破孕囊直接注药;后者可同时做栓塞治疗预防破裂出血。

    作者:关守海;姜在波;单鸿;侯红英;马壮;黄明声;朱康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肾外生型错构瘤1例

    患者男,45岁,因右上腹部隐痛不适2年、触及右上腹部包块3周前来就诊。查体:肝脾未触及,右上腹腹直肌旁、肋下3cm处深压可触及一个约5.0cm×5.0cm大小的圆形包块,质中,表面光滑,轻度压痛,无明显移动,右肾叩击痛阳性。超声检查:在肝右叶下方、右肾下极前方探及一个大小为5.8cm×5.2cm×4.7cm的圆形实质性团块,大部分呈均匀低回声,少部分呈均匀强回声,包膜光整(图1)。

    作者:曹秋萍;李泉水;张蒂荣;熊奕;李沿江;皮小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彩超诊断颈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患者女,31岁。因阵发性头晕伴视物模糊4天来诊。体检:血压16kPa/8.7kPa,左颈总动脉处搏动增强,局部较饱满,可闻及杂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Aloka SSD 1700型,凸阵变频探头,频率为3.5~5MHz)所见:左颈总动脉胸段宽6.9mm,颈段呈梭形扩张(胸锁关节上,距颈总动脉起始处42mm处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宽处12.3mm,扩张段长约50mm。其内见一纤细的膜状光带与前壁相连(图1)。真腔位于近后壁处为蓝色血流,收缩期血流中心变为多彩状。假腔近前壁舒张期为明亮的红色血流,收缩期变为暗红色。膜状光带随心动周期的变动而轻微摆动,收缩期摆向假腔,舒张期摆向真腔。膜状光带下段近前壁处可见一小口使真、假腔相通。脉冲多普勒显示真腔内为层流,假腔内为涡流,两者相通处为双向频谱(图2)。心脏及主动脉未见异常。彩超诊断:左颈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陈洪良;梁素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