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琦;陈少琼;郑浩;刘月香;方昆豪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技术早由Sutherland提出[1],是通过对心肌室壁运动速度进行彩色编码,以评价室壁运动异常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DTI-PWD技术检测室壁运动频谱(myocardial wall velocity profile),准确地进行各时相室壁运动的定量分析.本文通过对一组冠心病人的室壁运动频谱进行研究,以明确冠心病的室壁运动频谱特征.
作者:郑哲岚;徐启彬;赵君康;牟芸;钱钢;姚磊 刊期: 1998年第12期
1资料和方法使用Aloka-280型B超仪,3.5MHz线阵及机械扇形探头,选择中、晚期妊娠者共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探查宫壁和胎儿及其附属物,测量宫体下壁浆膜与胎头光环(如为臀位,则为浆膜与臀部皮肤)之间的距离(简称子宫体下壁厚度).
作者:吴锦春;段晓琳;王桂珍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患者女,36岁.一年前开始感觉左胸隐痛,并时有胸闷.近期左上胸部疼痛加重.查体: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血沉35mm/h.胸透示左上胸呈大片致密阴影,紧贴前胸壁,边缘光整且清楚.CT平扫左上见9cm×7cm×6cm软组织密度肿块影,与前胸壁关系密切,边界清楚光整,其内见环形不规则低密度区及中心略高密度影呈“孤岛“征(见图1).
作者:陈春田;田洪德;张飞雪;李建芬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为了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的颈动脉Doppler超声表现并探讨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7.0MHz探头,选择40例SAS患者作双侧颈动脉Doppler超声检查,并与40例无SAS、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相匹配的对照组比较.结果:1粥样斑块的发生率SAS组为42.5%,对照组为32.5%(P<0.05).2阻力指数(RI)测定SAS组明显高于非SAS组(P<0.01).③颈内动脉流速与颈总动脉流速比值(VIcA/VCCA)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④SAS组颈动脉频谱形态多有改变,文中列出四种波形.结论:作者认为,SAS患者颈动脉硬化多较显著,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外周阻力增加为主.
作者:沈翔;慈书平;顾克荣;周子英;全威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应用超声检查的146例绝经后妇女中82例子宫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对照,以探讨其声像图特点和诊断价值.
作者:高秀荣;迟玉花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对100例不同年龄组的正常人进行了肠系膜上动脉(SMA)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现将其血流测值报道如下.
作者:王绍林;陈惠;王桂英;李君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自1990~1997年底收治急症病人100例,均作B超诊断.
作者:宋瑞英 刊期: 1998年第12期
例1男,5岁.肉眼血尿,伴尿频尿痛尿急7天入院.查体见下腹部耻骨上方扪及界限不清包块约6cm×6cm轻压痛.右肾区叩击痛.
作者:原丰同;李培仁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对房颤病人电转复后左房收缩功能的观察.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例房颤病人转复窦性心率者于复律后1小时,24小时,2周,及4周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的A峰流速,判定房颤转复后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过程.结果:15例病人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电转复后1小时0.30±0.10m/s增至第4周0.62±0.14m/s(P<0.001);2例病人24小时A峰流速恢复正常且大于E峰流速;1例病人至转复后4周仍未出现A峰.另2例病人转复后一周复颤,其中1例未出现A峰,1例仅出现低小的A峰,且不随时间变化.结论:房颤转复后左房机械功能出现“顿抑“,从而提供临床房颤转复后应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
作者:肖竹影;吴长君;薛莉 刊期: 1998年第12期
颅内小占位病变是指直径≤3cm的病变.在神经外科手术时如果不在体表准确定位就可能造成创口过大或进入颅内找不到病变等不良后果.我院在头颅CT扫描中,共用过四种方法进行简易体表定位,现分析如下:
作者:韩丹;吴岩;李劲宏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患者女,30岁,3个月前因高位胆管癌而切除胆总管、右肝管、右半肝并行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黄疸消失.近2个月来逐渐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遂拟高位胆管癌术后、阻塞性黄疸而入院.入院后准备再次手术,术前需行胆管造影以明确梗阻部位并行胆管减压,于是送B超室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UG-PTBD).
作者:郑宝群;林腾;肖文成 刊期: 1998年第12期
1材料与方法本文97例,男52例,女45例,年龄33~89岁.全部病例经临床确诊或CT扫描证实为脑实质出血.MR检查用ASP-015T扫描仪,场强0.15T.常规作轴位成像,成像矩阵255×256.扫描参数:SET1加权:TR/TE=500ms/30ms,T2加权TR/TE=3000ms/120ms.层厚10mm,间隔0.2mm. 方法:按发病时间先后依次阅片,将血肿按核心
作者:谢琦;陈少琼;郑浩;刘月香;方昆豪 刊期: 1998年第12期
肺淋巴管肌瘤病或称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iosis,PLAM)是一种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的罕见疾病.此病早于1937年由Burrel及Ross首先报道.Cornog和Enterline在1966年将本病正式命名为“淋巴管肌瘤病“.目前,国外共报道一百余例,国内则于1986年刘亦庸等首次报道了1例后,也不断有个案报道.本文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为提高对PLAM的认识,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病理、临床和X线、CT表现进行综述讨论.
作者:赵锡立;崔志鹏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29例脑肿瘤,评价在TCCS检查的基础上运用能量多普勒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颞窗和枕窗对29例脑肿瘤患者进行TCCS检查,采用能量多普勒显示肿瘤病灶外周及内部血流分布状况,将血流信号分级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TCCS共检出脑肿瘤28例,漏诊1例.12例Ⅲ-Ⅳ级胶质瘤均呈强回声,6例(50%)内部可见明显低回声区;其余16例Ⅰ-Ⅱ级胶质瘤、脑膜瘤和垂体瘤中13例呈强回声,回声均匀.肿瘤内血流信号能量多普勒显示分级:12例恶性胶质瘤中10例(83.3%)3级,2例2级;16例分化较好的脑肿瘤中3例2级,13例0-1级.12例恶性胶质瘤Vmnx=21.70±9.29cm/s,PI=0.68±0.25.结论:在TCCS检查基础上采用能量多普勒能较好显示脑肿瘤内血运情况,提高良、恶性脑肿瘤的鉴别诊断率.
作者:庄磊;段云友;曹铁生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本文旨在用左房压力波传递时间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价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研究了34例心肌梗塞无左室增大和20例心肌梗塞伴左室增大的患者.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了A-Ar间期和其他多普勒超声的参数.结果:心肌梗塞伴左室增大组较无增大组A-Ar间期延长(P<0.05),室壁瘤发病率较高(P<0.05).结论:在评价心肌梗塞伴左室增大和有室壁瘤并发症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时,A-Ar间期似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薛晓培;张卫兴;叶蓓莉;闻恽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对52例人流或药流后持续阴道出血的病例进行经腹和经阴道超声对照检查,旨在探讨阴道超声对流产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忠新;王心梅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患者男,24岁,主诉:肝外伤修补术后9年,间断腹胀1年.1996年DSA诊为“肝动-静脉瘘“,并行肝动-静脉瘘钢丝圈栓塞术,术后症状稍有缓解.1997年4月再次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而来院行“肝动-静脉瘘“栓塞术及缝扎术,术后症状仍旧存在,而再次入院.
作者:李玉华;王向东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患者,男,34岁,因外伤于1998年6月28日急诊住院.检查患者神志模糊,皮肤湿冷,右侧第2~8肋骨骨折,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一),右股骨中断螺旋骨折.临床诊断:胸脑四肢联合伤、腹腔内出血,腹内脏器破裂?B超检查:第一次检查显示:
作者:左俊明;于化君 刊期: 1998年第12期
目的:用客观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取代医学科研和临床中传统的主观、不稳定的定性描述方法.方法:对多处骨肿瘤X光片进行准确的形态参数测量,与临床跟踪随访结果对照.结果:不同程度的骨肿瘤形态参数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形态参数的定量分析可以为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作者:吴朝霞;陈少卿;程敬之 刊期: 1998年第12期
本文回顾了我院近几年来20例胎盘早剥病例,其中声像图表现以胎盘呈团状增厚为主要特征的病例18例,占总数的90%.说明胎盘呈团状增厚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声像图特点,以下是20例胎盘早剥病例的回顾性探讨.
作者:张敏;杨兰翊;林毅萍 刊期: 199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