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黔
医疗收费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舆论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医疗费用由国家和单位全部包揽的情况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或由社会保险机构部分承担等多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医疗费用的合理支付和控制手段不断强化,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疗费用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监督. 因此,合理、合法地收取医疗服务费用,保障医院的效益,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是医院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者:刘霞;侯凯文;张桂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新兵精神症的临床特点,了解现阶段新兵精神卫生状况,寻找影响其社会心理的相关因素,为预防部队官兵精神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陈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完成高寒山地新兵训练任务,确保每位新兵的身心健康,减少疾病,提高新兵训练成果是新兵卫勤保障的基础.多年来,我院积极探索高寒山地新兵训练医疗保障的新方法,使新兵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无烈性传染病发生,未出现重大医疗事故,现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赵敬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氟哌利多是术后镇痛常用的配伍药物之一.氟哌利多(氟哌啶)有很强的镇静和镇吐作用及对麻醉镇痛剂良好的协同作用.临床上常将(氟哌利多+阿片类药物)混合液,作为术后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用药.氟哌利多作为镇静和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用药,但有并发椎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我院自2005年开展含氟哌利多混合液的PCIA,我科已有2例发生椎体外系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敏;王元山;周全;陈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高原肺水肿(HAP E)的现场救治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303例HAP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APE诊断准确率为90.17%,误诊率为9.83%, 被误诊的疾病有:肺炎、心衰、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脑炎;死亡率:20 世纪60年代为9.03%,70年代为6.88%,80年代为5.85%,90年代为 3.52%,21世纪初为1.26%.氨茶碱、硝普钠、抗胆碱药、硝苯吡啶是治疗HA PE的有效药物,氨茶碱方案组的治疗优于硝普钠、654-2,P<0.02、0.05.结论 HAPE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缺氧,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准确诊断,及时有效的给氧等治疗是抢救的关键.
作者:王洪斌;李素芝;郑必海;姚文新;蔡志祥;程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对院方诊疗护理服务不满意,就医疗不良后果向医院提出质疑,并要求承认责任而引发的争议.这些争议大多是因为患者一方(包括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医疗行为,造成了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伤害,要求赔偿而与医疗机构发生的纠纷.为了公正合理地解决争议,医患双方越来越多的寻求司法帮助.本文就医疗行为和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谈几点看法.
作者:冯莹;赵升阳;杨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军队医院编制改革逐步深入,护理队伍成分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部队医院聘用非军人护士缓解护理人员的不足已具有普遍性,在聘用护士愈来愈成为医院护理队伍主体的今天,也给护理管理带来了需要探讨的新课题.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对聘用护士的有效管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李洁;杨晓媛;孙瑛;李世英;王丽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 ial Pneumonia,NSIP)早由Katzenstein和Fiorel li于1994年报道,他们发现有些间质性肺炎在组织学上不能被归于普通的间质性肺炎 (U 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 P)和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 IP)中,这些病例在组织学上均有间质浸润伴随着不等量的纤维化[1].
作者:何次;顾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多发于儿童,成人水痘较为少见.我队自2005年12月~2006年1月相继接诊的3名成人水痘,报道如下.
作者:刘承志;黄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病毒性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 20例.治疗组采用炎琥宁5~15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 静脉点滴,每天1~2次.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注射液10~20mg/kg/日,加5%葡萄糖液100~250ml静脉点滴,每天1~2次.4~7d为一疗程.结果降温作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罗音消失,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一周内水泡音消失分别为6.05d和7.9d.止咳分别为5.7d和6.5 d.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8±2.36(d)、11±4.56(d),χ2=5.20 19,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注射用炎琥宁可迅速达到杀菌作用,是治疗病毒性肺炎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陈新;王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于一个随时可能出现故障的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管理员,不仅要做好日常的备份工作,还可以通过创建并维持一个主数据库的镜像数据库来保证工作系统即使用主数据库故障时也能7X24不间断提供服务.
作者:李明;罗绯;马睿;童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当前,我军信息化建设正在各领域如火如荼地进行,卫生信息化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作者:陈良飞;黄成锐;刘学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科收治1例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斌;江珉;刘玉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氧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杏丁注射液防治高血压病的药理基础.方法选择血压控制正常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杏丁治疗组3 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每次75mg,每日1次,作对照,杏丁治疗组用杏丁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杏丁注射液能明显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其药理效应优于肠溶阿司匹林片.结论杏丁注射液有明确的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作者:陈吉;王玉冰;沈栩;雷蕾;韩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新兵训练是实现老百姓向军人转变的第一步,是年度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参训新战士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了解甚少和部队训练安排不够科学,加之组训指挥员偏向于急于求成,往往容易发生训练伤,不权损害了官兵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军事训练质量和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治尤显重要.
作者:易晓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活动度(PTA)、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5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对照组36例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内GMP140、PTA;SYSMEX CA-1500型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组血浆GMP140、Fib、F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T明显短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测定血浆GMP140、Fib、PT、APTT、TT及A PTT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病程发展和血栓的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宗海;胡娟;高建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PGE1)对改善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150ml+前列地尔100μg静注,每日1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检测ET、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和每分钟心排血量(CO),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并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ET水平明显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浆ET变化与心力衰竭程度成正比.结论前列地尔对改善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的疗效优于一般常规药物治疗,前列地尔可作为治疗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的辅助药物.
作者:王耀辉;乔淑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医疗行业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医疗行业对外资医疗竞争及提高自身竞争力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者:许发发;查正科;刘翔;庄江能;万世艳;王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组织病理学分级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1993年3月~2004年6月收治的2 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并用Hymas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 ,用单项有序RXC表秩和检验,分析组织病理学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例病理切片未找到,余21例病人组织病理学分级:1级1 例,2级6例,3级9例,4级5例.5例病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1~2级与3~4级比较,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显著(P<0.05).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组织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相比,更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进;柯振武;杨伟炎;王荣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心静脉留置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发展,中心静脉留置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传统输液治疗的换代产品,减少长期输液病人频繁静脉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和不适,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能使病人舒适地完成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同时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现就中心静脉留置技术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罗宏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