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理调配,提高公共实验室利用率

孙健

关键词:教学管理, 实验室利用, 合理调配
摘要:仪器实验课是基础课之一,需要不断研究,合理调配,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率,并不断完善实验室的条件,提高实验室的功能,使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华西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对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机理.方法以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为模型,通过细胞计数及测量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同时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比较分析加入不同剂量参麦注射液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不同剂量参麦注射液组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及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活性及PGI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程度显著降低.结论参麦注射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可能与增加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PGI2/TXA2有关.

    作者:陈剑鸿;刘松青;卞修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种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胰腺癌生长的影响

    目的比较3种不同选择性的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观察罗非昔布对人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了解细胞DNA合成;用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细胞COX-2的表达;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建立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给予罗非昔布8周,观察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的COX-2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3种COX-2抑制剂均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其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COX-2抑制剂的选择性越高,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COX-2抑制剂均能诱导胰腺癌细胞的凋亡、降低胰腺癌细胞的COX-2、PCNA的表达.罗非昔布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为87.7%;肿瘤组织的COX-2、PC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3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均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对COX-2的选择性越高,对胰腺癌的抑制作用越强.罗非昔布可显著抑制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周旭春;唐承薇;王春晖;刘纯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脚气搽剂治疗足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脚气搽剂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7 d、15 d的疗效.结果 7 d内治疗组同对照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15 d后两组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脚气搽剂为一起效较快、治愈率较高的足癣药物.

    作者:徐雯宇;严炎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清火片中主要成分的薄层鉴别

    采用TLC法对清火片中大青叶、大黄、薄荷进行鉴别,效果良好.

    作者:魏玉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均匀设计法优选薯莨的提取工艺条件

    目的优选薯莨的佳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应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对提取薯莨鞣质得率的影响. 结果乙醇提取液中鞣质得率与药材破碎度和乙醇浓度成正比,与药材浸泡时间和渗滤速度成反比,与滤液收集量无关.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粉碎成粗粉(通过 10目筛),用90%乙醇作为溶剂,药材浸泡24 h,以2 ml*min-1*kg-1的速度渗滤,收集滤液为4倍药材量.结论优化出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是合理的,鞣质成分提出率高.

    作者:黄瑞松;苏青;黄永灵;丘记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伊贝沙坦(伊泰青)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QTd)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口服伊贝沙坦每日150 mg,平均4周后QTd的改变.结果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1),QTd明显缩小(P<0.05).且对高血压病向心性肥厚患者比离心性肥厚患者效果更显著.结论伊贝沙坦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还可降低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早期使用效果更显著.

    作者:余琴;刘应才;彭永权;欧阳迎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柱前衍生化RP-HPLC测定5-氨基水杨酸壳聚糖胶囊中5-ASA的含量

    目的采用RP-HPLC测定5-氨基水杨酸(5-ASA)壳聚糖胶囊的含量.方法衍生化使样品中5-ASA乙酰化,色谱柱为Nucleosil 100-5 C18,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乙腈-四氢呋喃(85∶10∶5),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5-ASA在0.78~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RSD=1.26 %(n=5).结论所用方法可测定5-ASA壳聚糖胶囊的含量.

    作者:晏媛;郭丹;李国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PLC测定利巴韦林缓释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利巴韦林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C18色谱柱,进口填料(5 μm,150 mm×4.6 mm),检测波长207 nm,流动相为水.结果进样量在0.2~0.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平均值为99.1%,RSD=1.11%(n=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李莉;李铜铃;许小红;王玮;孙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柴葛口服液的抗菌作用

    目的研究柴葛口服液的抗菌效果.方法通过体外抗菌和杀菌、动物体内局部和全身感染模型的抗感染试验,观察柴葛口服液的抗菌效果.结果抗肺炎双球菌致大白鼠呼吸道感染的ED50及95%置信限分别为0.44 ml*kg-1和0.36~1.57 ml*kg-1;抗链球菌致全身感染的ED50及95%置信限分别为0.39 ml*kg-1和0.34~1.15 ml*kg-1.结论柴葛口服液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作者:王刚;谷容;梁荆芬;刘彬;吴季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异烟肼的临床新用途

    异烟肼为常用的一线抗结核病药,常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各型结核病.近年来有关文献报道了临床新用途.

    作者:马承梅;宋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黄心胶囊解热发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心胶囊(黄心粉)由致热剂所致动物发热的解热和发汗作用.方法以酵母和2,4-二硝基酚致大鼠发热,黄心粉灌服观察其解热作用和对大鼠足跖汗腺分泌的影响.结果大鼠灌服黄心粉0.375、0.5、0.625 g*kg-1后可显著抑制皮下注射酵母后的体温升高,0.25、0.5 g*kg-1给大鼠灌服对2,4-二硝基酚皮下注射的发热亦有解热作用;给大鼠灌服黄心粉0.125、0.25、0.5 g*kg-1后,可显著和非常显著促进大鼠足跖汗腺分泌的作用.结论黄心粉具有确切的解热和发汗作用.

    作者:包旭;陈淑杰;杨云霞;包定元;周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RP-HPLC测定甘草酸单铵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

    目的建立甘草酸单铵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使用RP-HPLC,YMC-Pack ODS-A柱(S-5 μm,150 mm×6.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四氢呋喃-5%醋酸铵(5∶9∶3∶4),流速1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58 nm,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游离药物.结果甘草酸单铵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2.5~25 μg*ml-1(r=0.9999,n=5),加样回收率在99.4%~100.7%之间,RSD= 2.23%.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用于甘草酸单铵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

    作者:李晓光;翟所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川芎与天麻的不同配伍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正常和缺氧状态下[Ca2+]i的影响

    目的遵循传统医学的药物配伍理论,研究川芎与天麻不同配伍对正常及缺氧情况下神经元胞浆[Ca2+]i的影响,寻找中药配伍和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培养4~6 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分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95%乙醇本底对照, 尼莫地平阳性对照,实验组(1~5号药对,川芎与天麻的比例分别为4∶1、1∶4、4∶0、0∶4、1∶1,各药对分别配制成50、100、150 μg*ml-1 3个浓度),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持续通入94.5%N2和5.5%CO2的混合气体4 h制备缺氧模型,一部分在正常状态下孵育4 h,以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3为胞浆内Ca2+指示剂负载神经元,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药对对神经元胞浆[Ca2+]的影响.结果缺氧4 h后神经元胞浆内[Ca2+]较缺氧前明显增加,川芎的醇提部分、川芎与天麻以1∶4配伍作用时,较小剂量(50 μg*ml-1)对正常及缺氧时的神经元均有降低胞浆[Ca2+]的作用(P<0.05),川芎的醇提部分100 μg*ml-1作用明显减轻缺氧神经元钙超载的同时不影响正常情况下神经元胞浆内外的钙离子平衡,与此同时其它川芎与天麻的配伍或只降低正常情况下的胞浆[Ca2+],或无作用,或在大剂量时出现反转作用.结论川芎醇提物以及川芎与天麻以一定比例配伍时具有拮抗神经元胞浆[Ca2+]增加的作用,与剂量相关,支持中药配伍理论,为创新中药的发展提供细胞学基础.

    作者:廖松洁;周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姜黄素体外增敏抗肿瘤药物作用

    目的探讨姜黄素与抗癌药物长春新碱、阿霉素合用对KB及KBV200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MIT法测定药物的体外杀伤作用,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细胞内阿霉素蓄积测定.结果姜黄素与长春新碱、阿霉素合用,在KB及KBV200细胞中均有增敏作用.蓄积实验说明,在KBV200细胞,其增敏作用与增加细胞内阿霉素蓄积有关;而在KB细胞中的增敏作用与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无关.结论姜黄素通过不同机理增敏抗癌药对敏感细胞KB及其耐药细胞KBV200的毒性.

    作者:张慧珠;杨林;李小娜;李兰香;任雷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之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PLC对37例接受万拉法新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分析血药浓度与口服剂量和HAMD、HAMD减分率以及TE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万拉法新血药浓度与口服剂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5040, P<0.01);血药浓度与HAMD评分、HAMD减分率之间无相关性;血药浓度与TESS评分之间无相关性;口服剂量与HAMD评分、HAMD减分率之间无相关性;在观察的第一周末,口服剂量与TESS评分存在正相关(r=0.4860, P<0.05),其余时间未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论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时,没有明确的浓-效关系,血药浓度监测的价值问题需结合其活性代谢产物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况伟宏;李进;黄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PLC测定替米沙坦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新药替米沙坦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并对该药进行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03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 为流动相,并用磷酸调pH3.5,检测波长295 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主要合成的中间体和降解产物可以完全分离.结论所用方法灵敏、准确、可靠.

    作者:丁雪琴;晁若冰;廖靓;李国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测定Al3+的含量

    目的探讨利用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测定Al3+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用氢氧化钠的标准溶液作滴定剂,采用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对Al3+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的结果与络合滴定法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的精密度可小于 0.2%,经 F 检验表明与络合滴定法相当;t 检验结果表明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的均值与络合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精度散射光度滴定法可以用于Al3+的含量测定.

    作者:何宁;李成容;林涛;李琳丽;易涛;詹先成;陈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PLC测定心可宁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可宁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Inertsil C18柱(5 μm,150 mm×4.6 mm );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pH 3.0)(20∶80); 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原儿茶醛进样量在0.0553~2.213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n=9);方法精密度RSD=0.50% (n=6). 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旭东;龙荣辉;刘兆雄;彭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硝呋太尔工作参照品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硝呋太尔参照品含量的方法. 方法用国外参考品及测定方法进行传递测定.通过C18色谱柱反相分离,分别用流动相乙腈-02%碳酸铵(36:64),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流动相乙腈-水(40:60)及激光蒸发光检测器(ELSD)测定硝呋太尔及相关物质的含量. 结果传递测定硝呋太尔含量为99.6%.DAD法为99.9%,RSD=0.13%;E LSD法为100.0%,RSD=0.47%.结论两种测定方法,能互相印证,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硝呋太尔工作参照品含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邹丽;杨蕾;刘仲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方青娜油对消炎痛/乙醇引起小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

    目的研究复方青娜油对小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消炎痛/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同时给予复方青娜油并观察其作用.结果复方青娜油0.5 ml*kg-1灌胃组与模型组比较P<0.001;0.25 ml*kg-1灌胃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0.125 ml*kg-1灌胃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复方青娜油对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量效关系明显.

    作者:刘诣;陈淑杰;莫正纪;郭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华西药学杂志

华西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四川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