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权;张泓;李万华;孔菁;韩磊
目的评价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治疗呼吸系统和皮肤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化、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设计,选用罗红霉素作对照药.试验药: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片剂,250~500mg/次,每日2次.对照药:罗红霉素片剂,150~300mg/次,每日2次,疗程均为5~10d.结果实验组28例(呼吸系统感染1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1例)与对照组29例(呼吸系统感染1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2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与82.7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6%与83.33%,细菌敏感百分率分别为89.36%与72.3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与1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治疗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谭伟;侯杰;陈旭岩;陈亦芳;张慧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郭卓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test对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检测价值.方法从连续接触万古霉素的脑心浸液琼脂(BHIA)平板上挑取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菌株,应用万古霉素E-test试条、药敏纸片和琼脂平板对倍稀释法测定药敏结果.结果E-test检测的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MRSH109,MRSH2,MRSH13,MRSH31,MRSH60,MRSH108,MRSA73,MRSA97,MRSA102的MIC依次为:16、24、48、48、16、32、24、24mg/L,其中耐药7株占77.8%(7/9),中介2株占22.2%(2/9);琼脂对倍稀释法的MIC为:16、32、64、32、16、32、32、16、32mg/L,耐药6株占66.7%(6/9),中介3株占33.3%(3/9);药敏纸片直径依次为:14、12、10、11、10、15、13、10,13mm,敏感率为11.1%(1/9).结论E-test可以便捷直观地鉴定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与琼脂平板对倍稀释法接近,优于纸片法.
作者:吴本权;唐英春;张扣兴;张天托;饶宪;毕筱刚;周凤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汪建新;赵铁梅;张健鹏;刘又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崔皖芳;汪莹;包明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等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EF)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六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90%;0.5<FIC≤1占10%~33.3%;1<FIC≤2占0~13.3%;FIC>2为0.结果表明6种抗菌药物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作者:王睿;裴斐;柴栋;方翼;王辰允;王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林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罗国仕;任思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蔡绍曦;李章群;刘久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2001年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链球菌(SP)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用Kirby-Bauer法和E-test法检测100株SP对青霉素等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SP总分离率29.1%;SP对青霉素耐药率55%,低抑菌浓度(MIC90)0.75mg/L,MIC均值0.06mg/L;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呈低耐药率,分别为3%、3%和6%;对头孢克洛耐率15%;对头孢呋辛29%.SP对氯霉素耐药34%,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红霉素和四环素均呈高度耐药,达80%~82%.结论小儿SP耐药率远远高于成人,但阿莫西林和头孢曲松依然敏感,抗生素合理使用是重要的.
作者:陆权;张泓;李万华;孔菁;韩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尹有宽;庞茂银;匡晓芳;翁心华;何礼贤;石尧忠;潘孝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台俊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的药敏及疗效.方法对6株临床分离的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采用E-test方法,测定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等6种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同时观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治疗PRS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株PRSP均为低耐药菌株,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敏感.6例患者经治疗后,5例痊愈,1例显效,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作者:于亮;李秀春;曹文华;王靖;王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雷学锋;田俊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湖北地区自1996年开始细菌耐药性监测,革兰氏阳性球菌分离率逐年升高,近年二、三级医院均达4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MRSA 5年上升14%,医院间差异明显;VRE分离率为2%~3%,以VanB型为主;PISP+PRSP分离率为41.6%,其中儿童为65%.SMZ/TMP与氯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似呈下降趋势,而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上升.二级医院MRSA平均为8.6%.
作者:申正义;孙自镛;王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姚宏静;李承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钱小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呼吸疾病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的115例MRSA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配对法分为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组(A组,68例)和万古霉素治疗组(B组,47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MRSA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两组病人115株MRSA均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100%),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9%和78.7%(P>0.05),MRSA清除率分别为80.9%和82.9%(P>0.05).A组有5例和B组有3例出现肾功能损害,A、B组各有2例出现皮疹.结论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敏感,临床疗效良好,与进口万古霉素一致,而且不良反应较轻,适用于治疗MRSA感染.
作者:赵子文;熊剑辉;钟维农;陈裕胜;古靖灵;叶惠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廖增顺;李建国;何剑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李玮;胡志亮;张树杰;赫文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