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诊断

庞涛;赵斌;马祥兴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CT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诊断,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9例,女4例,年龄32~71岁.均行增强前、后的CT扫描.结果:9例CT平扫为均匀高密度,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增强;4例CT平扫为不均匀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变坏死部分无增强.病变大小为 3~15cm.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表现相似,但前者常无钙化、邻近骨质多为溶骨性破坏及增强表现有助于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系统的MRI诊断及影像学比较(附23例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窦瘤破裂23例,其中无冠状窦破入右心房3例,右冠状窦破入右心房4例、右心室15例和肺动脉1例.术前均行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和MRI检查,9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MRI正确诊断19例.典型表现为窦壁信号中断,破裂处窦壁漂入相邻心腔,此征象亦为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方法,辅助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陈新;林炜;赵志锋;胡连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MRI诊断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是一种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房室正常连接,心室动脉异常连接,即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

    作者:陈新;赵志锋;唐莉;胡连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肿瘤的多普勒超声及血管病理学研究

    本研究应用CDFI、PW检测104例肝肿瘤血供及血流动力学参数,47例与术后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对比,以探讨不同肝肿瘤CDFI、PW表现特征及血管病理学基础,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燕荣;赵玉珍;翟栋材;杨漪;孙心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对遮幅观片灯在临床读片中使用价值的探讨

    尽管PACS系统正在兴起,但胶片在医学影像学的地位仍不可动摇,而普遍使用的普通观片灯在观察小于其观察屏的胶片时产生的负效光会导致信号(病灶)读出率下降,这点已有文献报道[1~4];国内王先运等学者就近年出现的光照范围可随胶片大小调节的遮幅观片灯做过实验研究,结论是遮幅观片灯有助于提高信号读出率[2],但不少医院和厂商制作的观片灯,多片面追求大屏幕和高亮度,却无遮幅装置,而临床读片时,由于相邻结构密度悬殊,负效光问题更突出,为此,作者对遮幅观片灯与普通观片灯的实际使用效果作了对比研究.

    作者:薛祖平;沈云霞;何玉泉;万侃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的超声和病理分析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约为以前的1.5倍,周期无明显变化,无延长,无腹痛、腹胀.2个月前月经量增加到以前的2~3倍,经期延长至10天.

    作者:张丹;李燕东;刘剑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超诊断宫内γ型IUD环位异常25例分析

    宫内节育器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等特点,是我国应用广泛的避孕工具.本文对我站1997-01~2002-06门诊B超查环发现γ型IUD环位异常25例,进行了分析讨论.

    作者:俞平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晚期往往已失掉了其他治疗机会,为了减轻痛苦,延缓生命,探索减轻黄疸的新途径,我院自2000年以来,在超声引导和监视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1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天谋;宋曙光;郑茸娅;李亚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类颜色和运动知觉的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人类颜色和运动知觉区的特点.材料和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7名受试者行扫描.颜色刺激和运动刺激随机呈现.数据经预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激活图和局部血氧反应曲线.结果:颜色刺激主要激活第四视觉区(V4),但颞中回复合体+(MT+)也有轻度激活;运动刺激主要激活MT+,但V4也有一定激活.结论:尽管V4主要参与颜色知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参与运动知觉;类似地,尽管MT+的主要功能是运动知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颜色知觉的加工.事件相关方法可能比组块设计更为灵敏.

    作者:王岩;马林;贾富仓;赵晶辉;李德军;Sheng He;翁旭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TU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CTU检查小儿先天性UPJ梗阻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IVU检查不显影或IVU、BUS诊断不明确及临床高度怀疑泌尿道畸形患儿行CTU检查.结果:重度肾积水43只,CTU、IVU及BUS术前对其梗阻部位诊断的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8%、21%及63%.术后肾实质厚度净增长中度肾积水为0.21±0.16,重度肾积水为0.38±0.19,说明术后肾实质厚度净增长重度肾积水大于中度肾积水;手术前后肾盂显影时间分布构成比表明,术后肾分泌及排泄功能也明显改善.结论:CTU检查适用于先天性尿路梗阻伴肾功能损伤的患儿,特别是UPJ梗阻患儿术前术后的检查,CTU可作为IVU不显影或BUS诊断不明确的一种极好的替代手段.

    作者:张晓凡;张毅;蔡静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0例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病骨骼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儿童郎罕细胞组织细胞病(LCH)骨骼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LCH 4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CT扫描.14例分别于1个月~2年内随访.结果:本组中颅骨破坏32例,占80%;脊柱破坏9例,占22.5%;长骨破坏13例,占32.5%;扁骨及不规则骨破坏4例,占10%.嗜酸性肉芽肿以颅骨、长骨和脊柱多发,其他类型以颅骨多发.结论:LCH骨骼病变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X线平片是本症诊断的基本手段,CT对隐蔽部位病变及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

    作者:蔡金华;李强;郑鹤琳;李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介入性超声腔内给药加硬化治疗肝包虫病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腔内给药加硬化治疗肝包虫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患者在超声监视、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囊液,注入药物及无水乙醇,结合全身用药进行治疗.穿刺后进行复查和随访,长达6年.结果:18例肝包虫病患者穿刺后囊肿全部缩小,直至纤维化和钙化,治愈率达100%.结论:介入性超声腔内给药加硬化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实用、创伤轻微、疗效可靠的新方法.

    作者:祁长生;马继生;周萍;沙吾列;米和伟;李玉玲;颜社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和瘤内注射治疗肢体血管瘤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血流、血池显像显示肢体血管瘤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材料和方法:107例肢体血管瘤分布于四肢不同部位.以99mTc体内法标记自体红细胞(RBC)行肢体动脉或静脉动态显像,加肢体血池静态显像.根据显像表现,99例接受32P胶体瘤内注射治疗,并与25例手术结果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血池显像持续性浓聚;11例动脉相、10例静脉相病灶早期充盈;39例静脉充盈延迟;29例可见病灶与异常血管相连;49例主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病灶.瘤内核素注射治疗后,64例显效,35例病灶缩小;手术治疗后复发病灶核素治疗有效.结论:核素显像和瘤内注射可以反映和治疗不同亚型的肢体血管瘤.

    作者:曹丽敏;徐艳平;张文书;张利军;孙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腰部注射药液致腰大肌CT改变误诊为肿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腰部不间断疼痛半年,不慎扭伤,扭腰时疼痛加重如针刺,活动受限,向双下肢放散,俯仰卧受限.

    作者:成谷光;李素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T定量测定老年性骨密度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腰椎2~4骨质密度的CT值范围.材料和方法:测量286例60~80岁老年腰椎2~4椎体CT值.其中男98例,女188例.结果:随年龄增长骨密度CT值下降,女性较男性更明显.结论:骨质疏松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应有其不同的骨密度CT参考值.

    作者:韩邕;张立新;吕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胸部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DR)技术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胸部常规X线检查同时行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部DR能清楚显示病变,显示小病灶,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X线摄片.结论:DR胸部数字化摄影弥补了常规X线片的不足,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前景.

    作者:赵文前;孙玉芝;薛剑峰;陈海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椎管内积气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椎管内积气是指自发性椎管内气体的聚集,极为少见,目前在国内文献中仅见少量个案报道,未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报道.

    作者:魏辉;聂磊;王文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腺瘤1例超声所见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6岁.因咽喉部疼痛、心悸、乏力、发热1周来诊.临床体检左颈前区胸骨上窝偏左发现肿物,质软边界欠清,有压痛,疑为甲状腺肿物,余未发现异常.

    作者:张忱;程向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诊断,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男9例,女4例,年龄32~71岁.均行增强前、后的CT扫描.结果:9例CT平扫为均匀高密度,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增强;4例CT平扫为不均匀混杂密度,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变坏死部分无增强.病变大小为 3~15cm.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表现相似,但前者常无钙化、邻近骨质多为溶骨性破坏及增强表现有助于诊断.

    作者:庞涛;赵斌;马祥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声监导宫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宫腔镜诊断治疗学是近年来在妇科领域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分支学科,给一些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手术在宫腔内实施,视野狭小,操作不当时可致子宫穿孔.

    作者:鲁华美;杨雪鹰;徐加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8FDG-PET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

    目的:评价18FDG-PET诊断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了18FDG-PET全身及腹部成像,并与CT、B超及CA125等进行比较.结果:9例PET与CT、B超显示为阴性,且CA125正常.11例经病理证实肿瘤复发:8/11例血清CA125升高;B超及CT等常规影像检查9/11例阳性;10/11例18FDG-PET显示阳性.结论:18FDG-PET全身显像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及时探测到复发或扩散肿瘤的代谢变化,可以为卵巢癌术后随访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张书文;田嘉禾;何义杰;张锦明;丁勇;邵明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