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不典型症状为主诉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临床分析

郑建梅

关键词:典型症状, 主诉,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 临床资料, 入院时间, 中老年, 人居, 年龄
摘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7-76岁,以中老年人居多,占76.5%,入院时间为发病后30分钟-13天,发病7天内入院者7例,其余13例发病7天后入院,均为初次发病.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在诊治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为探讨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价值.对136例女性不孕症进行腹腔镜检查,并对130例患者施行了腹腔镜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学素;林新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2例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分析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58例,其中误诊22例,现将误诊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阚光澍;黄智春;王松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颌骨髁状突骨析76例临床分析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痛,咬合关系紊乱,下颌运动障碍,如处理不当,后期常引起颞颌关节紊乱,关节强直,下颌发育障碍[1][2].本文对我科1998年-2002年间收治的76例髁状突骨折的致伤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吴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重症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

    为了探讨犬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重症渗出性红斑.方法:30例重症渗出性红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激素加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一组单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皮损持续时间,皮损进展时间,粘摸损伤持续时间,发热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焦德清;刘金芳;王晓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混合影动检影的探讨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初始阶段、精确阶段和终结三个阶段.检影验光是初始阶段的关键步骤,精确阶段主要使用综合验光仪,终结阶段包括双眼平衡和试镜架测试[1].我们将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检影过程中混合影动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饶小娟;甘宇业;兰长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喉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舌扁桃体肥大

    舌扁桃体肥大或慢性舌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2002年2月至2004年4月,我们在门诊表面麻醉下对38例舌扁桃体肥大或慢性舌扁桃体炎采用喉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随访至术后1月,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郭军;黄玉梅;杜成东;罗向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分析

    目的观察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伴抑郁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病例90例.随机分成2组:多虑平组(A组)48例、阿米替林组(B组)42例.多虑平12.5mg/日,每晚睡前口服,视患者反应1-2周适当加量,大量25mg/次,每日三次,疗程8周.阿米替林12.5mg/日,每晚睡前口服,仍视患者反应1-2周适当加量,大量25mg/次,每日三次,疗程8周.结果治疗后A、B两组药物疗效在第1周末为45.83%和42.85%,第2、4、6、8周末分别为66.66%和64.28%、79.1%和76.19%、87.50%和85.71%、89.58%和88.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幅反应和复发率差别也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二环类抗抑郁药治疗伴抑郁障碍的FD患者的疗效可靠,明显提高了对伴抑郁障碍的FD患者的疗效.

    作者:刘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为了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及其优点,对28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新式剖宫产140例,传统剖宫产14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庭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控制对策

    我市是食管癌高发地区,食管癌的死亡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外科手术切除是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方法.食管癌外科治疗因手术创面大,侵入性操作多,病情较重等因素易发生术后感染,而术后感染是食管癌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为了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我们对1993年-2003年的食管癌手术病例进行了分析,寻找感染源,提出了相关的控制对策.

    作者:杜成燕;潘红雯;彭春丽;谭清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期待治疗5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各种检查的快速,敏感血HCG检测技术的问世,阴道彩色B超的进展,水平提高,使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得到及时的确诊.成为有生育要求妇女的首选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总结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昌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节段性肠炎行阑尾切除致肠瘘1例

    节段性肠炎(Crohn)临床上极为罕见,1932年Crohn发现而命名,本病诊断不易,误诊率极高.我院在2004年收治一例,根据我院诊治情况.结合文献资料对本病之诊断和治疗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许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1998年螺旋CT机问世,标志着CT领域的重大革新,目前,普通CT机已不生产,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螺旋CT扫描的优点是扫描速度快,容积数据采集,可以重建任意部位、任意角度的图像,从而获得高质量的3D图像.本文收集了75例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鲁广华;刘宗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9例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赔偿医学分析

    目的为提高法医对交通事故所致的脑创伤性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并对遗留之后遗障碍的赔偿医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从1992年1月至2004年9月间受理的确诊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伤者59例按本文需要设计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案例GCS评分越低,预后越差,伤残等级越高.同时,该损伤所致伤残程度、伤残率均高,本组59例均致伤残,Ⅰ级伤残达12例占20.34%.结论可参照目前学术界较认可的诊断标准结合案情、伤情、排除诈伤、诈病和潜在疾病作出诊断,客观、公正地评定伤残等级及鉴定与伤残有关的赔偿事项.

    作者:李生彦;庞和平;何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工颅骨板制作工艺的临床应用

    1957年Rietz选用丙稀酸脂类作人工颅骨材料,1962年至1980年汪道新、高立达、林栋梁(1-3),分别采用牙用自凝、热凝塑胶制作人工颅骨板,显示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广阔前景,但在制作工艺上存在有不足之处即人工颅骨板边缘与缺损边缘的组织面密合度以及突凸度与健侧不对称、不谐调等问题(4).本文自1984年至今应用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操作工艺对人工颅骨板在制作上进行改进,经宜宾市一、二医院脑外科21年的临床142例病人观察,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伦;李和;敖忠邦;张平;王松;彭华;钟秋;童庆华;孟昭全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次给药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影两种检查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中,患者既需行CT增强扫描,又需行静脉肾盂造影(IVU),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由于CT增强扫描与ⅣU两种检查方法有许多共同步骤,能否一次给药做两种检查尚未见报道,笔者通过35例的临床应用,证明该方法可行,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治疗的并发症

    我院1990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有47例采用了牵引治疗,本文对其并发症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手术适应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军;蒋涛;彭加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截肢患者抑郁情绪分析与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广泛重视.国外研究发现骨科疾病抑郁情绪发生率68.75%[1].由于车祸、电击伤、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而致截肢的患者,身心受到严重损伤,抑郁情绪十分严重,分析患者抑郁情绪,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消除抑郁情绪,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侯晓倩;杨兴华;黄素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食管支架在食管良恶狭窄中的应用

    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及食管瘘,近年来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组搜集25例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保存完整的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晖;李文涛;李澎;万成;唐荣;李文;杨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直视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的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心脏直视术后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术中、术后较长时间的低血压、肾血流减少,致使肾缺血引起.本文总结10例心脏直视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LCOS)而并发ARF病人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龙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di助se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常见的重型原发性脑组织的弥散性损伤.是因头部加速运动时,脑轴索受剪刀力作用所致,主要伤及脑的中轴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基底节和第三脑室周围.临床表现以伤后立即陷入持续性昏迷和伴发脑干受压病征为主.病情重,预后差,重残率高,死亡率高,尤其重度弥散性轴索损伤其死亡率可达51%[1].临床迄今尚无治疗DAI较为可靠的药物和有效措施,故有效的护理对此类患者的转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作者:郑世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