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祯;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CT或MRI影像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多,但采用US、CT、MRI和DSA进行综合比较诊断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对10年来经治疗的70例原发性大肝细胞癌(HLCC)患者的影像学结果作了回顾性对比研究,重点探讨MRI、CT及DSA对HLCC侵蚀血管的较特异性征象,以评价HOC的进展程度,并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海山;张宇;张惠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b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应用MRI实现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PA),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ronary angiography,MRCA)方面。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是一种有损伤性、费用昂贵的技术,并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危险,而MRCA技术具有无损伤性、适应性广泛等特点,因此,这几年来,人们发展了一些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技术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和分析。
作者:方来发;张秀阁;邱本胜;钱源诚;高元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纵隔肿块所致的肺动脉狭窄虽不多见,但在临床上早期常易被误诊。本文对该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作一描述。1材料和方法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9、37、62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活动耐力差和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病史1~4个月,其中临床拟诊为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先心病肺动脉狭窄各1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后来均由CT证实,其中实质性畸胎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
作者:刘道祯;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者,女,27岁。左腰部疼痛9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左肾区及双输尿管区无压痛及叩痛,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B超诊断为左肾轻度积水,左肾实性肿瘤。静脉肾盂造影:左肾影增大,左肾下极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显影,左肾上、中盏未显影。CT平扫:左肾影肿大,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左肾示10.0cm×9.0cm×7.0cm肿块,与正常肾实质界限不清,轻度不规则增强,其实质部分CT值76Hu,中央坏死部分无增强,CT值29Hu。左肾包膜尚完整,延迟扫描左肾下盏有造影剂。
作者:韩福刚;唐光才;黄新文;徐观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大动脉瘤(包括大动脉夹层)是常见血管疾病,尸检统计的发生率为2%~3%,在所有致死病因中,大动脉瘤居第13位。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有一定数量的症状性动脉瘤患者因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而不能行手术治疗[1~4]。用带膜支架隔离大动脉瘤是近年在北美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我国也有少数医院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根据作者在美国的工作和学习经历、结合复习近年文献,对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做一介绍。
作者:王茂强;Michael D.Dake;高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7例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结果:34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14例,嗜铬细胞瘤12例,皮脂腺瘤6例,转移瘤3例,髓性脂肪瘤2例,其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本组资料对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及CT定位、定性诊断的经验积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郑敏文;彭勇;葛雅丽;彭玉琴;郑春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纵隔肿块所致的肺动脉狭窄虽不多见,但在临床上早期常易被误诊。本文对该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作一描述。1材料和方法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9、37、62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活动耐力差和心前区闻及收缩期杂音。病史1~4个月,其中临床拟诊为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先心病肺动脉狭窄各1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后来均由CT证实,其中实质性畸胎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
作者:刘道祯;李新民;刘兰芬;苗凤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例1男,3天。因黄疸贫血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腹部可触及可浮性肿物,患儿一般状态差,反应低下。超声检查所见:左右侧肾上腺区域分别可见5.2cm×3.6cm,1.5cm×1.0cm无回声区,边界欠规整,形态近似椭圆形。患儿38天复查右侧原病灶消失;左侧病灶缩小仍可见2.1cm×2.0cm无回声区,其内可见散在强回声光点,边界不规整。3个月后复查左侧亦恢复正常。
作者:吴明君;张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比较单次激发磁共振胰胆管成像(SSMRCP)和常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CMRCP),评价SS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1例梗阻性黄疸、1例胆管-空肠吻合术后及61例无黄疸患者行OMRC、SSMRC单层及多层扫描,比较两种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三个序列均能显示胆管病变部位、疾病特征、近侧扩张胆管以及远侧正常胰胆管;显示扩张胆管直径三个序列间没有显著性差异;SSMRCP多层显示胆管病变细节较好,而SSMRCP单层显示胰管则明显优于另两种方法。结论:SSSMRCP可代替OMRCP,准确地、更快速地诊断胆管系统疾病,并能更好地显示正常胰管。
作者:刘小娟;蒋涛;李莹;翟仁友;姜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评价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2例气管、支气管行螺旋CT(GEHiSoeedAdvantageCT/i)扫描,将其数据传至AdvantageWindows 3.1版本工作站,用NavigatorSmooth软件建成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CTVB图像,并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其中4例与病理标本对照。结果:CTVB能100%地观察到段以上支气管和80%以上亚段支气管。27例中心型肺癌发现支气管狭窄23例,闭塞4例,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4例,气管狭窄2例,右中间段支气管憩室1例。结论:CTVB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观察气管、支气管腔的方法,酷似纤维支气管镜所见,但在观察支气管粘膜的表浅病变和获取组织学标本方面不能取代纤维支气管镜。
作者:熊明辉;张挽时;王东;宋云龙;鲁晓燕;时惠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92-04~1999-04CT扫描后细针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表现如下:(1)胰腺内肿块,单发多见(18/19),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无论平扫增强均与正常胰腺分界不清;(2)胆胰管扩张(10/19),胆管扩张程度较轻,胰管在通过肿块区受压变窄,其远端扩张;(3)胰周脂肪层清晰,胰周大血管可受压移位,但未见包埋侵犯现象;(4)假肿瘤性胰腺炎可伴有胰腺内钙化及假性囊肿。结论: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及B超、ERCP等可做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肖新华;杨民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CT机的定期维护与保养(Planned Maintenance)是CT机使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平时注意维护与保养可明显减少CT的故障发生率,提高和保证CT影像质量。CT机一般每季做一次保养,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影像方面的校准;二是硬件方面的维护。现以我院PICKER IQ XIRA CT机为例,总结经验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雍素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以往肺及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是依靠X线、CT和支气管镜检查。近年来用超声研究肺及纵隔肿瘤的报道渐多。本研究用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对比观察肺及纵隔肿瘤对心血管粘连浸润压迫的程度及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
作者:周微微;段云友;曹铁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股动脉插管,对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抢救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5例,均达到满意止血效果。1材料与方法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8岁,产后出血2例,子宫全切术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2例均为前置胎盘,婴儿较大,其中1例达4.8kg,经胎吸助产分娩。产后阴道出血量约3800ml,经大量输血、补液、缩宫、止血药物治疗,血压仍不断下降,BP 5/3kPa。子宫全切术后3例患者残端感染,经二次手术造成大出血,每例出血量累计达3000ml以上,BP 9/5kPa,心率140次/min。以上患者均处于休克状态。
作者:张孟增;路福志;张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简介患者,男,35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气喘2年,加重2周入院。病前曾因发热而致上述症状加重。2年前经彩超诊断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变”。查体:一般情况尚可,颈静脉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右扩大,心率83次/min,于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在三尖瓣听诊区闻及Ⅱ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肝右肋下2.0cm,双下肢踝部以下水肿。X线检查心脏三位片示:右房左房增大。心电图:窦性心律,双心房增大。
作者:范正俊;孙荣艳;丁绍平;耿文英;赵郁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肺部少见的一种原发性良性肿瘤,多倾向于认为是肺良性神经内分泌瘤,国内外报道极少,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病历简患者,女,43岁。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半年,但无胸痛气促。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胸片:右肺中叶外段有一3.5cm×4.0cm孤立球形肿块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胸片诊断:(1)右肺中叶外段良性肿瘤可能性大;(2)周围型肺癌待排除。CT平扫:位于右肺中叶外段的球形病灶,大小3.6cm×3.8cm×3.8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边缘光整有包膜,未见周围卫星病灶及胸膜凹陷征。
作者:陈东;吕惠熙;斯光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于眶内的视神经脑膜瘤,好发于40~60年岁中年妇女,属少见疾病。1病历简介女,57岁。左眼球轻微突出,运动受限,视力下降有数月。CT检查:平扫见左眼视神经呈纺锤形增粗,肿块密度高于视神经,形成双轨征,并可见点状钙化,眶壁骨质无异常(图1)。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增强,中间视神经仍可见条状低密度(图2),诊断为左眼视神经脑膜瘤。入院后行眼眶外侧壁入路肿瘤摘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眼球正后方,灰白色,硬度中等,包绕视神经两旁。与硬膜相连,压迫视神经,视神经萎缩。镜检:肿瘤由许多大小与形态不一的细胞巢所组成,由结缔组织中隔互相隔开,可见砂粒样钙化灶。
作者:潘功茂;吴铭;夏云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历简介患儿,女,4个月。生后口唇及指端紫绀4个月来诊。查体:心率11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闻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未触及震颤。超声心动图检查:双房大,左室扩大,右室偏小,室壁增厚,测值6mm。肺动脉瓣回声增强,活动受限。大动脉起源及走行未见异常。房间隔中段见9mm回声失落区,室间隔上部探及8mm回声中断区,断端回声略强,心尖四腔切面可见三尖瓣位为强回声增厚光带(附图),活动幅度很小,无正常三尖瓣双峰曲线。彩色多普勒示:三尖瓣口无血流通过信号,房间隔水平右→左蓝色血流信号,室间隔水平左→右五彩镶嵌分流信号,肺动脉瓣口前向血流呈五彩加速血流信号,大流速3.83m/s,大压差7.85kPa。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狭窄(中度),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室间隔缺损(膜周型)。
作者:展英华;王雪;吴世慧;刘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疾患,听小骨破坏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年来,均采用X线诊断听小骨破坏。近几年,我院应用高频换能器探查中耳结构,诊查听小骨破坏108例,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与X线片对照分析。
作者:孟雅君;肖跃明;戴径捷;张锦;颜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二维超声特点和脑血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8例HIE患儿进行检测,经临床及CT证实,并与8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比。结果: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颅内结构,病变部位范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脑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对HIE诊断有操作简单、准确、无创、无并发症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崔复霞;赵昶;赵青;钱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