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的影响因素探讨

贺兰湘;周济兰;杨峰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DNA含量分析,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时的影响因素.方法:用FCM对用不同方法制备的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鼠肝、肺、肾组织,剪碎法优于匀浆器法; 75%~100%之间的乙醇浓度不影响DNA直方图的质量;固定1~3 d不影响DNA直方图的质量; 细胞浓度与染色剂的比例与DNA峰的形状和位置密切相关.结论:在作DNA分析时,细胞悬液的制备首选剪碎法,将细胞浓度调到适范围,并用同一温度的乙醇固定细胞,否则将会降低DNA分析的准确性.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DADE冻干质控血清瓶间差及复溶后稳定性测定

    质控血清是临床化学质量控制的必备材料,其瓶间差及稳定性直接影响质控的结果.对质控血清的瓶间差及稳定性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质控工作.19 99年我省检验中心使用DADE冻干质控血清作为室间质评质控物,选用时对其瓶间差及复溶后的稳定性进行测定,现将其测定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林增文;邹伟民;卓绮玲;江楚文;戴耀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腺苷脱氨酶和溶菌酶测定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膜腔积液,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必须对临床、实验室和X线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只有10%~20%能从胸水中培养出结核杆菌,甚至多次胸膜活检仍有20%~30%的病例不能确诊.本文通过对胸水、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A)和溶菌酶(LZM)测定来探讨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赵娟;毛达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脏疾病与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研究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与慢性乙型肝炎(CAH)、活动性肝硬化(ALH)和肝细胞肿瘤(HCC)的关系.方法:根据HBV前C区DNA序列,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HBV第1896位核苷酸G→A(A1896)的突变.结果:通过对三种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的检测,发现CAH、ALH和HCC患者血清中均存在HBV突变株,其阳性率分别为 47.22%(17/36)、53.33%(9/15)和26.08%(6/23).结论:CAH和ALH患者检出率较高,而HC C患者检出率较低,说明HBV突变与HBV在人体持续感染及感染后病情恶化有关;HBV突变是引起HCC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因素.

    作者:杨春林;秦书阳;高人焘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用Planella公式估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高LDL-C 与临床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众多流行病学、遗传学与临床研究证实,血清LDL-C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通常以高LDL-C作为冠心病的首要致病因素.

    作者:郭梅;宋艳康;丁乐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 概述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质粒介导的一类水解酶,由普通β-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多见于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诱导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作者:张银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利用Excel制作临床化学质量控制图

    随着室内质量控制活动的普遍开展,生化实验室每天都有大量的质控数据产生.用手工方式处理这些数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易出差错,使该项工作难度增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国内外相继也出现用于质量控制的专用软件包,但因价格昂贵、扩充性及通用性差等方面的原因,并未能推广使用.我们应用Microsoft的Excel构建临床化学质量控制图模板,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处理,方便、快捷、准确,效果良好.

    作者:王兴林;冷继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斑点免疫结合实验用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检测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为重症肌无力(Mgasthemia graris,MG )特异的自身抗体,对辅助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研究MG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1, 2].我们在原ELISA法的基础上,采用α-银环蛇毒素(α-BGT)包被硝酸纤维素膜(NC) 建立了检测AchR-Ab的斑点免疫结合实验(DIBA),对各类疾病患者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吟岫;虞伟;武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红细胞参数的改变对部分血流变指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血流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由于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是一种非牛顿流体,其黏度值与切变率、压力、流速、管径大小等的关系非常复杂,在测定时影响因素很多,在诸多的内在因素中,人们一直只重视红细胞的浓度(HCT)与血黏度值的关系,而事实上HCT只是与全血的高切黏度和低切黏度有关,对其它参数的影响并不大.

    作者:雷静月;邵浙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Fas系统与肿瘤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区别于细胞坏死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它是在一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一种并不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细胞程序性坏死(programmed cell death,P CD)的过程.

    作者:杨定忠;何晶;杜立学;何文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利用溶血指数(Hemolytic)校正溶血对生化测定项目的影响

    目的:利用HITACHI-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信息功能中的溶血指数校正溶血对生化测定项目的影响.方法:用溶血引起变化的溶血指数与溶血引起变化的生化测定项目的结果有显著相关的原理校正溶血对生化测定项目的影响.结果:对20例门诊抽血的病人同时测定溶血前后的28种生化结果和溶血指数,发现变化的溶血指数与溶血引起变化的TP、UA、LDH、α-HBDH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3、0.992和 0.987).结论:利用变化的溶血指数可校正易受溶血影响的TP、UA、LDH、α-HBDH测定结果.

    作者:黄文东;严达尊;喻雄文;高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西安市临检中心1995~1998年尿液化学检验室间质评总结

    为了提高我市尿液化学检验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尿液化学检验结果,我中心自1995年第二季度开始对辖区各医疗单位检验科的尿液化学检验进行室间质量评价,现将1995年至1998年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常继文;孙丽山;陈永;杨碧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病毒(HCV)NS3抗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用基因工程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制备兔抗-HCV NS3抗体,建立检测HCV NS3抗原的ELISA法.该法特异性好,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5.4% ~8.9%和7.8%~9.8%,临床检测结果表明: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0例抗-HCV-IgG 合并IgM阳性病人;250例抗-HCV-IgG病人;200例透析病人;20例白血病病人;150例普通病人;300例供血员中HCV NS3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3%,23.3%,10.4%,3.0%,5. 0%,2.6%,1.0%.结果显示NS3抗原的检测,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能更好地反映患者体内HCV的感染情况.

    作者:郭满盈;李谋深;李保仝;李越希;杨毓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TS/PMS用于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性检测的实验探讨

    将MTS/PMS显色系统用于人红细胞超氧化歧化酶总活力测定.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检测待检样品在500 nm处的吸光度值,然后查SOD标准曲线得SOD实测值并通过换算[SOD(U·gHb-1·ml-1)=50×实测值÷36.8÷AHiCN]求得样品中的SOD总活力.该法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批内CV3.36%,批间CV4.31%)等特点.100名正常人的红细胞SOD总活力为91.3±17.8U·gHb-1·ml-1.

    作者:闻平;邰宏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3H]-油酸标记的大肠杆菌底物测定血清磷脂酶A2活性的方法及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酶A2(PLA2)活性测定动力学特点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3H]-油酸标记大肠杆菌膜为底物,观察不同条件下PLA2的作用特点,选择适反应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评价试验.结果:PLA2的适pH为8.0~8.5;当Ca 2+≤8 nmol/L时,PLA2活性呈Ca2+浓度依赖性;PLA2催化水解大肠杆菌膜磷脂的反应有底物饱和性,其表观Km为6.0 μmol/L;血清用量在2~14 μl内呈线性关系(r=0.924 8,P<0.05);蛇毒PLA2在0.5~10 ng范围内呈线性(r=0.960 4 ,P<0.01);当血清用量为10 μl,反应在25 min内呈线性(r=0.929 9,P <0.005).批内CV为6.2%,批间CV为9.3%,回收率为92.6%;轻度溶血、1.06 mmol/L的TG及0.16 mmol/L的Triton X-100对该法无明显干扰;48例健康人血清PLA2活力的95%可信区间为461.9~623.2 u/L((x)±t0.05,vS(x)).结论:以[3H]-油酸标记的大肠杆菌膜为底物测定血清磷脂酶A2活力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特异性较强,准确度满意的放射化学分析法.该法较为简单、快速、适于临床批量测定以及科学研究.

    作者:李廷富;涂植光;康格非;徐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F-820血细胞计数仪常见故障排除

    F-820血细胞计数仪是日本东亚医用电子株式会社推出的一部用于临床实验室体外诊断的半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软件设计合理、结果较为稳定、准确的特点,适合于门诊检验室使用,现就我们在使用该仪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故障及其解决办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林美琼;邓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oulter(x) Ac*T diffTM分析仪各参数误差及旗标原因分析

    Coulter○ R Ac*T diffTM分析仪具有分析速度快捷,预示报警等优点.但无论何种仪器目前仍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检验,IC SH推荐手工法为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参考方法,为了更加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分析数据,我们总结了Coulter○ R Ac*T diffTM分析仪各参数误差及旗标原因,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德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对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中胆红素的评价

    目的:评价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方法 :钒酸氧化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实验及其重氮法相关和干扰因素实验.结果:批内CV总、直接胆红素分别为0.8%与1.3%.日间CV为1.8%与1.7%,平均回收总胆红素为101 .1%,直接胆红素100.1%.与重氮试剂法相关(J-G法)总胆为Y(本法)=1.015X( 重氮法)-0.119,r=0.998,直接胆红素为Y(本法)=1.101x(重氮法)+0.81,r=0.952.相关良好,血红蛋白浓度和脂血分别高达3 g/L和9.0 mmol/L不干扰.结论:该法简单、快速、稳定,而且对溶血、乳糜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比重氮法小.

    作者:沈瑛;刘茜;刘巍;宋克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尿液分析仪检测血酮体的研究及应用

    目的;研究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血酮体及其应用.方法:在1994 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中酮体中毒病人48例抽血3 ml肝素抗凝,离心后取血浆,以尿液分析仪作检测为研究组,传统方法作对照组,同时检测血酮体.结果:研究组血酮体为3.62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酮体(0.48 mmol/L),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 5).回收率试验研究方法为98.8%,对照方法为98.9%,统计学检验无差异.结论:尿液分析能检测血酮体,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作者:杨玉;宠彩连;张伟;伍开锦;梁炎;张丹;韦明梅;王丁;刘浩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MD-1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K值的影响因素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中、小型医院检验科已普遍使用,但在酶活性与体内代谢产物测定时由于不采用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而通常应用酶动力学反应线性期中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值(A/min)乘以计算因数K值(即理论K值)的方法,求酶活性反应浓度或体内物质含量,因此常常存在理论K值的可靠性问题,通常情况下,酶活力的计算因子K值主要由郎伯-比尔定律推导(即A=E·C·L),而实际应用中仪器性能不同和操作人员加样是否手法一致准确等因素均可导致结果误差.本研究针对该现象,对仪器的K值进行了检查与较正,同时探讨了不同操作人员间加样对K值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平;李明;胡慧敏;雷忠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D-610血细胞计数仪堵孔后的样本不宜再测(摘要)

    CD-610血细胞计数仪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样本受尘粒污染等原因,在测WBC 等项目发生堵孔后的样本,常用重复分析法或稀释分析法处理.

    作者:陈天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