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华;高锋;高毅;康陈波;刘岩
目的:基于前期研制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证素诊断量表探索高血压合并CAS人群中证候分布规律,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方法:采集高血压合并CAS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量表评估其证素成立情况,统计分析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高血压合并CAS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男女证素成立情况不同;证素成立多的为痰证,病性证素成立多于病位证素;吸烟对火热、痰、血瘀证素的成立有影响(P<0.05);痰、血瘀、火热、肝证素的成立对斑块面积有影响(P<0.05);证素组合情况中以三证素多见,其次为四证素、二证素、五证素、一证素的组合形式.结论:痰+火热、血瘀+火热、火热+阴虚、痰+血瘀、血瘀+阴虚是证素组合的5种基本结构,痰热、瘀热、火热伤阴、痰瘀互结、阴虚血瘀是高血压合并CAS患者临床常见证候.
作者:李庆朋;孙鲁艳;丁元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青年和中老年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患者的CT特征,提高放射科医师对SPTP CT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中老年11例,青年18例)SPTP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边界、强化情况等CT特征.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例均为单发.中老年组肿瘤边界清晰5例,模糊6例;青年组肿瘤边界清晰15例,模糊3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肿瘤实性部分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实质期CT值分别为(57.6±14.9)、(58.8±12.0)HU,囊性部分CT值为(21.5±5.0)HU;青年组肿瘤实性部分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实质期CT值分别为(62.6±10.6)、(69.1±11.3)HU,囊性部分CT值为(24.0±4.6)HU.其中实性部分实质期CT值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SPTP与青年患者相比肿瘤实质期CT值更低,更易出现边界模糊.
作者:孙兆君;谢丽响;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女,75岁,7年前无诱因出现进行性吞咽疼痛,未做任何处理,近2d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刺痛样,位于剑突上方,并向胸骨两侧放射;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气喘,无咳嗽、咯血,无声嘶,无呼吸困难. 2016年5月21日MSCT示左前上纵隔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7.3 cm×4.1 cm×11.0 cm,密度尚均匀,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平扫CT值约45 HU,增强扫描欠均匀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为71、73、72 HU,内见线条状明显强化,肿块与主动脉弓及左肺动脉分界不清(图1,2). 2016年5月27日手术:取胸骨正中切口,进入纵隔,证实前上纵隔左侧有一约13.0 cm×8.0 cm 肿块,呈葫芦状,上至无名静脉后方,下至主肺动脉窗,质韧,部分包膜尚完整,与主动脉弓及左肺动脉根部等纵隔血管境界欠清,呈浸润性生长. 肿瘤与部分心包及左侧纵隔胸膜关系密切,分离过程中心包及左侧纵隔胸膜被迫打开,在避免损伤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左肺动脉的情况下完整切除纵隔肿瘤. 病理检查:大体所见,送检标本灰黄、灰红、质嫩,外有光滑包膜,镜下核分裂可见(图3);送上级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 Syn(++),CgA(局灶 +),Ki-67(约 8%+),CD56 (++),CK(+),CK19(-),PAX8(+),TdT(-),P63(-),CD5(-), CD117(-),OCT3/4(-);病理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典型类癌),见可疑脉管内瘤栓(图3).
作者:孙辉辉;程刘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位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sPH)的声像图表现及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sPH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总结临床及声像图特征.结果:下组甲状旁腺更易发生异位(22/22);甲状腺实质内(13/22)及甲状腺水平的颈动脉鞘内(7/22)是常见的异位部位.病变一般为圆形,边界清,周边有高回声包膜,内部为实性低回声肿物.大多数结节内部能探及较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结论:异位sPH有其特殊的超声表现,超声诊断该病价值较大.
作者:梁键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男,61岁,10 d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伴肩背部放射性疼痛,当地医院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伴萎缩性胆囊炎. 为求进一步检查及治疗于武威市人民医院就诊,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服用药物控制尚可. MRI示:胆囊较小,囊壁毛糙增厚,囊腔内见短T2信号充填;肝胃间隙见2.4 cm×3.7 cm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缘清晰,内部信号均匀(图1). 诊断印象:胆囊结石伴萎缩性胆囊炎;肝胃间隙内囊性灶,多考虑囊肿. 患者于腹腔镜下行胆囊、肝胃间隙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肝胃间隙内大小2.4 cm×3.7 cm的囊性肿物,胆囊大小3 cm×2 cm,呈萎缩性炎症改变. 术后病理示:胆囊结石伴萎缩性胆囊炎;肝胃间隙内囊性淋巴管瘤(图2).
作者:董子颖;刘海峰;孟存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并行CTP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20例中,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肺栓塞18例,CTPA均发现肺栓塞,共发现栓子108个,左右肺动脉主干4个,肺叶动脉30个,肺段动脉50个,亚肺段及以下动脉24个.栓子在CTPA上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中央型54个,偏心型19个,混合型22个,完全梗阻型13个.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8例)、韦斯特马克征(3例)、心脏形态改变(5例)、静脉回流改变(6例)、心包积液(2例)和胸腔积液(8例).结论:128层CTPA在诊断肺栓塞、栓子定位和分型、判断栓塞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文彬;丁娟;王斌;赵宏春;郭毅;段文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职业、学历、家庭收入与乳腺密度及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随机抽取的自愿接受全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的5006例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依据2003年版美国ACR BI-RADS分类系统对乳腺密度进行分型,其中195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分析职业、学历、家庭收入与乳腺密度及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5006例中致密型305例(6.09%)、多量型3719例(74.29%)、少量型726例(14.50%)、脂肪型256例(5.11%),乳腺密度的构成与职业、家庭收入、学历有相关性(均P<0.05).195例乳腺癌中,致密型1例(0.51%)、多量型100例(51.28%)、少量型68例(34.87%)、脂肪型26例(13.33%),乳腺密度的构成与家庭收入、学历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女性乳腺密度与职业、学历、家庭收入有关,而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
作者:陈雯;刘秀梅;于代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癌患病率(9.8%~38.0%)高于普通人群(2.0%~6.4%),在肺纤维化患者中不仅检出高表达的癌标志物,还检测出标志基因的异常表达,其他影响肺间质的疾病有同样趋势.对肺间质性疾病若能通过影像学表现准确诊断早期肺癌,将极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认识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早期肺癌的CT表现及相关可能的病理基础,将有助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杨鹏;武志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腹腔镜在肾脏疾病诊疗应用中日益增加,肾血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现通过复习有关文献,对肾血管解剖变异及其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田冰;乔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萤火虫成像技术及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诊为乳腺癌并行乳腺肿块切除的180例(194个肿块)女性患者,术前均行二维灰阶超声、萤火虫成像、CDFI及超声弹性成像,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上述方法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94个肿块中,良性19个,恶性175个.弹性成像与萤火虫成像、CDFI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为90.2%,与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高度相关.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萤火虫成像、CDFI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邬亮;姚树新;何东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较常见.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而三维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诊断新技术,明显提高了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彭洋;刘军杰;丁战玲;陆丹梅;胡巧勤;龚雨涛;陈苗;李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TI-RADS)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共195个甲状腺微小结节(直径≤10 mm)完整超声检查资料,并进行T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TI-RADS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超声TI-RADS诊断甲状腺微小癌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TI-RADS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8.8%、35.5%、54.2%、97.5%、0.764.结论:超声TI-RADS分类方法对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龙;吕镔;王双龙;高小红;郭丙成;孔庆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甲状腺癌发病率已上升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超声技术作为首选技术,自引入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后诊断更准确而规范,但仍存在缺陷:诊断的不确定性、缺乏病灶硬度及内部微循环等重要信息.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等非创伤性技术可以弥补.联合应用多种超声技术,可弥补单一应用TI-RADS的不足,提高甲状腺癌确诊率,同时减少误诊带来的创伤性检查及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正雷;张煜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优劣互补性,以为手术提供更详细、准确的资料,避免肛瘘的复发.方法:对30例无其他肛肠疾病的成年人行MRI和MSCT.结果:30例肛瘘内口在CT和MRI图像上能完全显示;5例微小的瘘管、2例隐藏的小囊肿在CT上完全显现,而MRI未显示;4例在CT图像上能清晰区别瘘管腔和瘘管壁,MRI图像上无法区别;6例MRI清晰显示了肉芽组织的扩张范围,但显示较模糊;3例阻塞的瘘管在MRI图像上显示出来,CT未显示.结论:CT与MRI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各有优势,两者结合能取长补短,为制订手术方案、一次性根治肛瘘提供更详尽信息.
作者:江万里;刘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 mA)、B组(ATCM技术,50~380 mA,NI 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黄玉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与CTA对比,探讨3 T非对比剂增强静态间隔单次激发(QISS)MRA的图像主观评分及其诊断下肢动脉硬化的准确性.方法:选择32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QISS MRA和CTA检查.把全下肢动脉分为19个节段,分别评估MRA和CTA对下肢血管的显示,并使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差异.使用Kappa检验分析MRA和CTA在评估动脉狭窄方面的一致性.结果:QISS MRA的平均图像主观评分为3.71分,显著低于CTA的图像评分3.81分(P<0.001).但对于显著钙化的动脉节段,QISS MRA的图像评分高于CTA.在评估动脉狭窄方面,MRA与CTA间有很好的一致性(K=0.925±0.012).结论: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方面,QISS能作为CTA的替代检查,尤其是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而无法行CTA者,QISS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钟洪涛;吴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SPTP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28例中,12例病变位于胰头部,6例位于胰体部,10例位于胰尾部.肿块呈类圆形16例,分叶状12例.12例病灶内可见钙化.25例肿块大径>30 mm,3例≤30 mm.实性成分为主8例,囊实性为主15例,囊性为主5例.实性肿块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呈渐进性持续强化;MRI表现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6例.囊性部分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各期病灶未见明显强化;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3例肿块周围包膜完整,5例包膜不完整;MRI表现为T1WI和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结论: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CT与MRI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志翔;李景雷;周旭峰;何莎莎;李华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和栓塞对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6例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应用明胶海绵微粒或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直接出血征象34例,间接出血征象12例,栓塞止血成功率91.3%(42/46),术后30 d内再出血率19.0%(8/42),其中出现间接出血征象患者再出血率25.0%(3/12).46例术后30 d存活率87.0%(40/46).结论: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细致的腹腔动脉造影与恰当的靶血管栓塞是提高止血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薛明;郭喜田;张立军;曹树伟;门中杰;陈晓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心脏畸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检查发现NT增厚(>2.5 mm)的159例胎儿,根据NT厚度分成2.5~3.4、3.5~4.4、≥4.5 mm 3组,追踪胎儿的心脏结构情况,统计3组心脏畸形例数及发生率,分析NT增厚与心脏畸形的相关性.结果:159例中检出心脏畸形13例(8.2%),NT厚度2.5~3.4、3.5~4.4、≥4.5 mm 3组例数分别为106、41、12例,3组心脏畸形分别为1、5、7例,发生率分别为0.9%(1/106)、12.2%(5/41)、58.3%(7/12).结论:NT增厚与胎儿心脏畸形有明显相关性,且随其厚度的增加,畸形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涂伟娴;陈献明;王雪峰;王雁丽;敬宗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脑功能情况,分析静息状态下偏头痛风火候患者fMRI局部一致性(ReHo)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其中偏头痛风火候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年龄、性别匹配,均在静息态下行fMRI.将扫描图像预处理后行ReHo分析,记录患者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领域的得分情况,将ReHo改变的脑区与生存质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偏头痛风火候患者生存质量计分低于对照组.各活跃脑区ReHo值与WHOQOL-BREF量表总分及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活跃脑区中仅左侧边缘叶ReHo值与WHOQOL-BREF生理领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偏头痛风火候患者普遍生存质量偏低,偏头痛引起的患者生理领域生存质量的下降可能与边缘系统相关.
作者:李春林;吴宏赟;霍勇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