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荧光定量标准品制备新方法的探讨

黄竺筠;张冬雷;施建;崔之础

关键词:RNA, 标准品, 定量
摘要:目的以丙型肝炎病毒(HCV)为例,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的RNA定量标准品的制备方法.方法RT-PCR扩增目的片段,产物以pGE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经筛选和测序鉴定,阳性质粒体外转录合成cRNA,准确定量后作为标准品.结果RNA标准品具有较大的线性范围(109copies/ml~10 copies/m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也较好,CV分别为1.68%~5.97%和6.40%~10.581%.结论此法制备的RNA标准品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及T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及T亚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7例病人处于活动期,15例经治疗后处于缓解期.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T亚群(CD3+、CD4+、CD8+),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病人活动期T淋巴细胞Ag-NORs、CD4+细胞、CD4+/CD8+比值均升高(P<0.05),而CD8+细胞降低(P<0.05).RA缓解期T淋巴细胞Ag-NORs、CD4+细胞、CD4+/CD8+比值较活动期下降(P<0.05),CD8+细胞较活动期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T细胞在RA活动期、缓解期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淋巴细胞Ag-NORs与CD3+、CD4+、CD8+细胞和CD4+4/CD8+比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3(P>0.05),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T细胞亚群分析与RA的发生、发展、治疗有一定关系,结合二者,在观察RA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疗效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周晖;江楚文;石蕴珍;崔阳;张建军;周茂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义务献血前ALT初筛的意义及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探讨义务献血前ALT初筛的意义和分析成本效益.方法用干式生化法进行ALT初筛,并与微板速率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同时核算初筛的成本和效益.结果干式生化法与微板速率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1.108,0.20<P<0.50).初筛组和未初筛组的ALT异常血液报废率分别为0.078%和3.9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u=22.95,P<0.001).结论实行ALT初筛可大大降低血液报废率和避免浪费血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邬旭群;鲍自谦;陈云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表达MHC分子的研究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绝大多数为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结构十分复杂,其多样性由基因性和多肽性两方面构成.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根据结构和功能,组成MHC的基因传统上分为MHC-Ⅰ类、Ⅱ类和Ⅲ类.MHC-Ⅰ类分子几乎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外周血白细胞表达MHC-Ⅰ类抗原量多,且外周血比较容易检测,因此研究MHC分子的表达主要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

    作者:李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结核分枝杆菌标本的不同处理方法对PCR扩增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检测标本中血红蛋白(Hb)浓度对PCR扩增管中Taq酶活性的影响及消除影响的方法;探讨胰酶消化痰液的应用价值;比较淋巴细胞分离液、红细胞裂解液、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血液处理全血标本对检测结果敏感性的影响;观察SDS在结核分枝杆菌DNA(TB DNA)提取液中存在的价值及对Taq酶的影响.方法将经梯度稀释的Hb标准品与结核分枝杆菌(TB)定值质控品混匀制备成待检标本进行PCR检测;将定值Hb标准品与TB质控品混匀制备成待检标本,观察提取时100℃煮沸时间对Hb抑制Taq酶能力的影响;将结核患者的痰液分成两管,分别用4 g/dl NaOH消化、1 g/dl胰酶消化、1 g/dl胰酶消化+4 g/dl NaOH处理,比较PCR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将结核患者的外周抗凝血分别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红细胞裂解液、SDS溶血剂处理,比较PCR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用10 g/LSDS、1%(v/v)Triton、1 g/LSDS的1%(v/v)Triton、0.5 g/L SDS的1%(v/v)Triton提取液对相同的TB质控品进行TB DNA提取,观察PCR检测结果敏感性;56份痰液、34份全血按痰液、全血标本的方法处理,进行PCR扩增,比较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当Hb≥10-5g/L时,Hb对Taq酶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提取时100℃煮沸40 min与煮沸10 min的对照管结果完全一致;痰液标本处理方法的敏感性顺序为:胰酶消化+NaOH处理>胰酶消化>NaOH消化;全血标本处理方法的敏感性顺序为:红细胞裂解液法=淋巴细胞分离法>SDS溶血法;提取方法PCR检测结果敏感性顺序为:0.5 g/L SDS的1%(v/v)Triton>1%(v/v)Triton>1 g/L SDS的1%(v/v)Triton>10 g/L SDS,SDS对Taq酶的抑制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6份痰标本按上述方法处理的阳性率分别为57.1%(32/56),82.1%(46/56),91.0%(51/56),通过配对资料卡方检验,胰酶消化和胰酶消化+NaOH处理与NaOH消化法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胰酶消化和胰酶消化+NaOH处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0.1<P<0.25);34份全血标本按上述方法处理的阳性率分别为79.4%(27/34),79.4%(27/34),47.0%(16/34),通过配对资料卡方检验,红细胞裂解液法和淋巴细胞分离法与SDS溶血法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0.005<P<0.01).结论检测TB DNA标本的预处理有必要规范化.

    作者:周步全;朱建峰;王迎春;王义凤;董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9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

    目的探讨遗传性血液病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的基因诊断.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in reaction,PCR)、反向斑点杂交法(reverse dot blot,RDB)对不明原因的33例溶血性贫血、重型贫血患儿进行基因分型、突变点位检测.结果通过对33例全血标本的检测,19例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其中4例为α-地中海贫血,15例为β-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男11例,女4例;α-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男3例,女1例;19例患儿中单基因位点突变有16例,双重基因位点突变有3例.结论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对血液病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双林;倪林仙;樊茂;奎莉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HITACHI/BM-71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我院引进BM717已一年半,该仪器每小时800个测试,具有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试剂用量少,控温精度高等特点.自运行以来状态良好,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报警信息提示和故障,影响测试和工作,现就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杨洪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Sysmex-CA530血凝仪故障两例原因分析及排除

    Sysmex-CA530全自动血凝仪因操作简单,耗材少,结果准确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现将一次仪器检修过程中遇到的两例故障介绍如下.

    作者:陈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干化学法测定血浆乳酸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对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血浆乳酸进行应用与评价.方法在VITRO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乳酸,并同时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血浆乳酸的检测限为0.50~12.00mmol/L;高、中、低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3.1%,3.6%和3.8%;批间CV分别为3.9%,4.3%和4.9%;回收率为96.3%~104.8%;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相关系数r=0.981,相关方程y=0.972X+0.13;血红蛋白浓度1.0 g/L以下,胆红素浓度342 μmol/L以下,甘油三酯浓度8.6mmol/L以下,维生素C浓度30mg/L以下,对干化学法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此法测定乳酸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急诊检测.

    作者:史小波;李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配平条在ELISA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ELISA技术在基层检验领域的普及应用,洗板问题带来的误差日益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单位配备了洗板机.但在实际应用中,经调查发现,90%的检测单位的洗板机仅用于整批检测的洗板,而非整批(不足8或12孔)的检测则采用手工洗板,致使洗板机不能得到良好应用,同时,手工洗板也给检验结果带来很大误差.笔者采用试验废弃的反应条,经过处理后,作为配平条使用的方法,经过长期实验室应用,效果尚好,特介绍如下.

    作者:尹保杰;王晓丽;魏喜典;邵定国;魏聪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的实验程序优化及实际价值

    目的优化实验程序以拓展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范围.方法分别以未稀释样本及预稀释样本方式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建立两套程序.应用D-二聚体标准品分别建立两套程序相应的定量标准曲线,一条为未稀释标准曲线,另一为预稀释标准曲线.在两条标准曲线模式下,分别对D-二聚体高值质控血浆和临床收集的43例D-二聚体异常升高血浆样本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未稀释标准曲线与预稀释标准曲线对应的D-二聚体检测线性范围分别是124~3 980μg/L和498~7 960μg/L.在未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上述样本的D-二聚体均不能直接测出;而在预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所有样本D-二聚体均可直接测出,其中D-二聚体高值质控血浆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为3 328±194μg/L,43例临床样本D-二聚体结果在1 386~6 185μg/L之间,平均为3 009±1 497μg/L.结论在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D-二聚体测定中,另外建立一套预稀释程序可以拓展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范围,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D-二聚体异常升高样本不能直接测定的问题.

    作者:郑卫东;曾淑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阿利新蓝染色法检查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检测法,一直以来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而延用,尤其在疑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时.但在实际应用中,墨汁染色法受杂质及细胞成分干扰大,检出率低,特别在中枢感染的初期及恢复期,隐球菌数量较少,易漏检.现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的特殊染色法,提高隐球菌的检出率,供同行参考.

    作者:杜本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指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指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1例住院病人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及慢性肾功能衰竭Ⅰ、Ⅱ、Ⅲ、Ⅳ组,测定各组病人的血、尿肌奸、血CysC和β2-MG,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期肾衰病人血清CysC、β2-MG及Ccr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组病人CysC和β2-M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Cr与血β2-MG和Cys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4 3和0.831 5,Ccr与血β2-MG和Cys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2 3和-0.798 2.结论血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指标更为适合.

    作者:张耀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KX-21血细胞分析仪维修一例

    1故障现象仪器在自动清洗时,提示空白计数错误,WBC空白计数值高出正常值十多倍.

    作者:秦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anasonic多媒体呈像检查阴道分泌物中线索细胞

    阴道分泌物检查是妇科诊断和治疗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传统的生理盐水涂片法是妇科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方法[1],但由于是多细菌混合感染,给细菌的鉴定带来困难.根据病原体革兰氏染色后易与其它有形成分相区别,我科在原有计算机软件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Panasonic多媒体呈像检测仪呈像后容易观察的特点,提高了细菌性阴道病(BV)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文明;杨夕;游树林;黄仁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制改良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及应用

    当今网织红细胞(下称网红)计数虽已有先进的自动分析技术的应用,但迄今国内仍以显微镜目测法为主.目测计数原用缩小视野法,费工费时,计数精确性差,用Miller窥盘[1]后有了改善,但仍感不便,且市场上不易购得.本文设计一种改进的窥盘,改变原Miller窥盘大小方格比例和小方格位置,用电脑绘图,打印于透明投影胶片上,制成两方格面积比为10 : 1、小方格居中的改良Miller窥盘,制作简易,经济实用,效果好.

    作者:陈高远;周文良;陈秀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抗β2-GP1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随机抽取活动期LN患者33例血清中抗β2-GP1,同时检测患者血清IgG、Cs及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肾炎组相比,LN组抗β2-GP1水平明显升高(P<0.01),阳性率高达54.55%,显示抗β2-GP1与LN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抗β2-GP1可作为LN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单玉蓉;周红;陈巧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探讨HBV-DNA荧光定量分析在HBV感染诊疗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9种常见血清学组合模式下,如何选择HBV-D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照545份血清标本同时进行ELISA方法测定HBV-M及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结果①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185份标本HBV-DNA在5×102~107copies/ml之间,阳性率为100%(185/185);②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42份标本HBV-DNA在5×102~107copies/ml之间,阳性率为59.15%(42/71);③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79份标本HBV-DNA在5×102~106copies/ml之间,阳性率为34.80%(79/227);④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8份标本HBV-DNA为5×102~103copies/ml,阳性率为38.10%(8/21);⑤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2份标本HBV-DNA在5×102~104copies/ml之间,阳性率为40.00%(2/5);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1份标本HBV-DNA为5×102~103copies/ml,阳性率为33.33%(1/3);⑦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3份标本HBV-DNA在5×102~104copies/ml之间,阳性率为16.67%(3/18);⑧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1份标本HBV-DNA小于5×102copies/ml,阳性率为0%(0/1);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14份标本HBV-DNA小于5×102copies/ml,阳性率为0%(0/14).结论在常见9种血清学组合模式中,只有HBsAg(+)的血清学组合模式下,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HBV感染有重要价值.因其它血清学组合模式下,应结合肝功能状况或为进一步确诊HBV是否感染而行HBV-DNA的荧光定量检测.

    作者:李庆科;杨含腾;王兴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国际输血协会血型2004红细胞表面抗原术语

    人类100年以前发现了血型,在20世纪用不同的形式术语表达.1980年国际输血协会建立了一个工作组,采用基于遗传的数字术语对红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分类.1990年工作组出版了专著,用数字术语描述了242个红细胞抗原.

    作者:刘孟黎;牛姗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肌钙蛋白Ⅰ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76例AMI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根据cTnI水平分为二组,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TnI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A、B两组的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清cTnI是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黄小琪;唐耀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西洛他唑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西洛他唑治疗对血清可溶性CD40L的影响,了解西洛他唑对ACS斑块稳定性和免疫炎症抑制的作用.方法92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和西洛他唑治疗组48例,用ELISA法测定92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西洛他唑治疗组ACS患者治疗后血清sCD4O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ACS患者早期予以西洛他唑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该病进程.

    作者:王维;徐邦牢;黎镇赐;贝春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