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史化民;周友泉
目的探讨7个血液分析检测系统血小板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可溯源的Bayer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校准物、试剂和质控物为目标检测系统,与其它6个检测系统(Coulter、CD3500、Bayer60、3台CD1700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校准物、试剂和质控物)为待评检测系统.在21个工作日内分别测定3种水平的四川通广全血质控物各10次、7次、7次和不同浓度新鲜全血样本55份.通过医学决定水平和相应回归方程计算目标检测系统与待评系统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T±25%)范围的1/2(T±12.5%)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结果3种水平的四川通广全血质控物和新鲜血标本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间的总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各水平质控物的变异系数(CV%)和总CV值均小于CLIA′88允许误差范围的1/3(T±8.3%).新鲜全血样本各系统间测定结果的信度系数a为0.996 4,各检测系统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均为部分或全部超过CLIA′88允许范围的1/2.结论各检测系统血小板测定的精密度符合临床要求,各检测系统间均存在不可比性,应采取改进措施,以保证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吕国全;顾耀松;黄宪章;王美兰;卢妙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从而引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进一步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两者密不可分.本文对50例健康人与1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16项指标的测定与比较,从而证明血液流变学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祁贺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科于2003年4月安装并使用Bayer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发现总胆汁酸(TBA)测定受其它项目的影响较大,几乎不能和其它项目同时测定,如同时测定,TBA的结果普遍都增高,只有单独测定时结果才理想,这给日常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作者:冯磊;年士艳;山德生;徐文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m-AS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19例AMI患者血清m-AST活性,同时观察其它4种心肌酶AST、CK、CK-MB、LDH动态变化.结果AMI患者,发病6 h血清m-AST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12 h迅速升高,24 h达峰值(256.5±69.5 IU/L),此后,逐渐下降,120 h时基本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AST升高的幅度差别较大,6h m-AST升高幅度略低于CK-MB、AST;12 h迅速升高,是正常的16.2倍;48 h达高,是正常的21.9倍;随后迅速下降,120 h时是正常的1.3倍,升高曲线与CK-MB相当,比AST、CK及LDH敏感.与AST、CK、CK-MB、LDH的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病6 h异常检出率依次为CK-MB>CK>AST>m-AST>LDH,24 h内不断上升,其中以m-AST与CK-MB异常检出率高,达100%,CK、AST次之,为89.5%和84.2%,LDH较低,为73.6%.48 h后检出率逐渐下降,下降速度是AST3.9倍,是CK2.7倍,CK-MB 1.2倍,LDH 5.1倍.结论检测并动态观察m-AST酶活性,可作为诊断AMI并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的一项新的生化指标.
作者:阴斌霞;王华;王香玲;赵丽华;柴丽华;岳天海;何谦;樊晓燕;王幼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及T亚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7例病人处于活动期,15例经治疗后处于缓解期.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T亚群(CD3+、CD4+、CD8+),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病人活动期T淋巴细胞Ag-NORs、CD4+细胞、CD4+/CD8+比值均升高(P<0.05),而CD8+细胞降低(P<0.05).RA缓解期T淋巴细胞Ag-NORs、CD4+细胞、CD4+/CD8+比值较活动期下降(P<0.05),CD8+细胞较活动期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T细胞在RA活动期、缓解期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淋巴细胞Ag-NORs与CD3+、CD4+、CD8+细胞和CD4+4/CD8+比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3(P>0.05),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T细胞亚群分析与RA的发生、发展、治疗有一定关系,结合二者,在观察RA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疗效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周晖;江楚文;石蕴珍;崔阳;张建军;周茂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分析前质量控制特别是对标本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为了获得各检测项目的真实结果,标本处理所造成的误差应尽可能降到低(降至实验允许差异范围内).
作者:章晋林;张小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B7、B13、B40的抗原表达,发现抗原相互杂合与交叉反应,以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NIH微量淋巴细胞毒法对HLA-B27等抗原进行检测,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法测定.结果126例初诊患者中HLA-B27阳性率为34.1%,HLA-B7、B13、B40的阳性率分别为6.3%,13.5%,11.1%.HLA-B27阳性组中HLA-B13阳性率为27.9%,HLA-B40阳性率为23.3%,分别高于HLA-B27阴性组(6.0%,4.8%),而HLA-B7的阳性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HLA-B27阳性组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指标均显著高于HLA-B27阴性组(P均<0.05).结论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及相关B抗原有助于疾病诊断和抗原交叉反应的分析,体液免疫异常及自身抗体的出现与HLA-B27密切相关.
作者:李士军;袁宏;王滨;曹华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65株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基因qacE-sull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5株大肠埃希菌及1株ATCC25922的qacE-sull基因.结果65株大肠埃希菌的qacE-sul1基因的阳性率为58.46%.结论大肠埃希菌耐消毒剂的qacE-sull基因携带率较高,可能是该菌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应引起我国医院消毒界的重视.
作者:王家平;王苏建;张洪亚;张晓梅;糜祖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5)]对批间CV值较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不易掌握的EIA质控提出新的方法,运用双质控物的比率来控制CV值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EIA质控拓展了思路.但我们对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供各位同仁在检验医学工作中参考.
作者:肖友益;杨厚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76例AMI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根据cTnI水平分为二组,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TnI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A、B两组的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清cTnI是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黄小琪;唐耀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壳聚糖的降脂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壳聚糖剂量实验组,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给养高脂饲料28 d前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低、中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实验组的差异极为显著(P<0.001);低剂量实验组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脂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高剂量实验组的差异极为显著(P<0.001).结论壳聚糖具有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和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作者:郑铁生;王亚娜;宗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AVL COMPACT2型血气分析仪,是一台微型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该仪器具有精密度高、操作简单、方便、标本用量少等特点.我院引进已有多年,临床反应良好.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见了该仪器经常出现的几个故障,并探索了一些解决办法,现作如下介绍.
作者:罗书久;唐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指标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1例住院病人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及慢性肾功能衰竭Ⅰ、Ⅱ、Ⅲ、Ⅳ组,测定各组病人的血、尿肌奸、血CysC和β2-MG,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各期肾衰病人血清CysC、β2-MG及Ccr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组病人CysC和β2-M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Cr与血β2-MG和Cys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4 3和0.831 5,Ccr与血β2-MG和Cys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2 3和-0.798 2.结论血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指标更为适合.
作者:张耀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β2-GP1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随机抽取活动期LN患者33例血清中抗β2-GP1,同时检测患者血清IgG、Cs及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肾炎组相比,LN组抗β2-GP1水平明显升高(P<0.01),阳性率高达54.55%,显示抗β2-GP1与LN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抗β2-GP1可作为LN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单玉蓉;周红;陈巧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使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血细胞分析仪MEK-4200,购买原装试剂成本高,其稀释液用量大,为解决依赖进口试剂价格昂贵、运输不便等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1~4],自配了稀释液,经几次改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效果良好.其实验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郝万鹏;沈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人类100年以前发现了血型,在20世纪用不同的形式术语表达.1980年国际输血协会建立了一个工作组,采用基于遗传的数字术语对红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分类.1990年工作组出版了专著,用数字术语描述了242个红细胞抗原.
作者:刘孟黎;牛姗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ELISA技术在基层检验领域的普及应用,洗板问题带来的误差日益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单位配备了洗板机.但在实际应用中,经调查发现,90%的检测单位的洗板机仅用于整批检测的洗板,而非整批(不足8或12孔)的检测则采用手工洗板,致使洗板机不能得到良好应用,同时,手工洗板也给检验结果带来很大误差.笔者采用试验废弃的反应条,经过处理后,作为配平条使用的方法,经过长期实验室应用,效果尚好,特介绍如下.
作者:尹保杰;王晓丽;魏喜典;邵定国;魏聪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异硫氰酸胍裂解、酚-氯仿抽提、异丙醇沉淀法直接抽提结核分枝杆菌rRNA,地高辛标记探针斑点杂交,酶呈色观察结果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用该法检测76例临床标本.结果该法至少可检测1.6×102/ml个结核分枝杆菌;20种其它分枝杆菌和9种非分枝杆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份强阳性和弱阳性标本抽提结核分枝杆菌rRNA重复杂交5次,结果完全一致;46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检出阳性26例,30例非结核病人痰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简便,无需特殊仪器,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郭乃洲;周步全;严爱华;王万相 刊期: 2005年第06期
Sysmex-CA530全自动血凝仪因操作简单,耗材少,结果准确而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现将一次仪器检修过程中遇到的两例故障介绍如下.
作者:陈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故障现象仪器在自动清洗时,提示空白计数错误,WBC空白计数值高出正常值十多倍.
作者:秦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