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处理及保养

张粤;郝伟;廉科;王岚平

关键词:日立, 自动生化分析仪, 故障处理, 仪器保养, 灵敏度高, 常见故障, 自动化, 稳定性, 故障率, 机具, 程度, 操作
摘要:我科于2004年2月使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机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虽然该机的故障率低,但也发现一些常见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影响正常工作.现将我们遇到的常见故障、处理及仪器保养作一介绍,仅供同行参考.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氧磷酶的生物学特性及与疾病的关系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家族是由PON1,PON2,PON3三大成员组成的.三者在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上都有很多相似性.对氧磷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抗氧化性,这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的研究已经肯定对氧磷酶具有抗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作用,但是这种关系主要是由PON1活性决定的,而与PON1的基因多态性关系不大.对氧磷酶的活性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呈负相关,但是其基因型与DM的关系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吸烟可以降低血清对氧磷酶的活性和浓度,酒精对PON的影响与酒精的摄入量有关,而维生素E等影响的研究结论 尚不一致,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

    作者:李园园;李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实验室内部尿素测定标准化的应用价值

    目的 提高实验室内部生化项目的 可比性.方法 用cfas校准的日常检测系统对新鲜混合人血清定值,将该血清作为急诊系统的校准品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 校准后的两个系统间尿素检测结果 的允许误差EA=0.31 mmol/L,小于美国CLIA88尿素系统误差标准允许限值SE=0.50 mmol/L.结论 用赋值的新鲜混合人血清校准的急诊生化系统与日常生化系统两者间的生化结果 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鑫;王德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温度对BV Blue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温育温度对BV Blue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方法 用无菌棉拭子采集460例妇科病人阴道分泌物,用BV Blue法检测分泌物中的唾液酸酶活性,比较三种不同温育温度(25,30,37℃)对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的影响,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0例标本37℃温育条件下,BV阳性率为15.4%,30℃温育时,BV阳性率为3.3%,25℃温育时,BV阳性率为2.6%,三种不同温育温度比较,BV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温育温度对BV Blue试剂盒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引起实验室的高度重视,随时监测温箱的温度,防止由于温度的差异,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率降低.

    作者:贾忠兰;王青;徐鸿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视血气分析前的质量保证

    血气分析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尤其被广泛用于急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治疗、心肺复苏、外科手术和监护等方面.但血气分析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分析前的因素可直接影响到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做好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结果的前提.现就有关做好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作一探讨.

    作者:段宝生;曹贤;段宇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HBV-M及肝功能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各型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指标(HBV-DNA)分别与其它血清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肝功能检验用常规法.对500例各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同时测定了各型乙肝时血清TBIL,ALT,AST,ALP,γ-GPT,AST/ALT及胆红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大三阳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小三阳组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三阳与其它各型之间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临床各型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明病毒停止复制.通过相关性分析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与HBV-DNA含量之间无揶相关性,定量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HBV在血液中的复制情况,并能准确地解释感染HBV后的传染性.

    作者:石晓霞;任超杰;张秀华;陈秀生;汪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UF-10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精子细胞参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 探讨UF-10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精子细胞参数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 340份尿液标本同时用UF-100和离心镜检法进行精子细胞检测;正常人尿上清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精子用仪器检测.结果 UF-100对精子细胞检测的准确率为98.6%,阳性预测值为59.8%,非晶形盐类结晶、真菌、红细胞、细菌、黏液丝等可造成精子细胞假阳性,同样高浓度的精子细胞使得UF-100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计数结果 假性增高.结论 UF-100检测精子细胞结果 不能作为确定性报告,应通过镜检复审,以免发生误报.

    作者:陈立松;马骏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每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取空腹静脉血并即时分离血清1 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血清中sIL-2R,IL-4,IL-13的测定结果 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此外,哮喘急性发作组与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 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sIL-2R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它们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国祥;许文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磁珠法和巢式PCR检测血清HIV1RNA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磁珠法提取核酸和巢式核酸扩增HIV1 RNA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IV1+2抗体阴性的梅毒感染者、有输血/手术史的住院患者和HIV1+2抗体阳性的AIDS患者、HIV携带者、健康体验者采用上述方法 检测血清HIV1 RNA.结果 24例HIV1+2抗体阴性者血清中未检出HIV1 RNA;4例AIDS和1例HIV携带者血清HIV1RNA呈阳性,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未检出HIV1 RNA.结论 磁珠法提取核酸结合巢式核酸扩增能检出AIDS和HIV携带者血清中的HIV1 RNA及排除假阳性.

    作者:吴月平;罗文明;陈育凤;倪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产质粒介导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流行基因型及传播机制的研究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AmpC酶的流行基因型和传播机制,以及时发现并监控这些高危菌群.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耐药株采用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筛选高产AmpC酶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分析质粒介导AmpC酶的流行基因型,并通过质粒接合实验、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探讨流行基因型的传播机制.结果 16株高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中,DHA组10株,EBC组6株,未发现MOX组、CIT组、ACC组和FOX组质粒AmpC基因.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证实为DHA-1型和ACT-1样质粒AmpC基因.16株产AmpC酶菌株中10株质粒接合实验成功,DNA同源性分析显示16株质粒介导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属于14种基因型.结论 在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DHA和EBC组质粒AmpC酶,其传播途径以水平传播为主导,产酶菌克隆垂直传播居次要地位,未发生同一克隆株的流行.

    作者:李从荣;黄俊;吕霞;彭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 并观察模型稳定性.方法 按禁食与否、不同体重、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SD大鼠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其成模率,并在以佳方式制备糖尿病模型后,分别于3,7,14,21 d和28 d对成模动物的血糖、每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 选择体重范围为201~240 g SD大鼠,禁食后以50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为佳诱发糖尿病模型方式,其成模率可达到83.3%,成模大鼠于注射后72 h,血糖均稳定维持在18.7~21.1 mmol/L左右,同时成模后即出现多饮、多尿和多食表现,其症状体征与临床病人比较相似.结论 成功制备1型SD大鼠糖尿病模型,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作者:黄琛;顾志峰;曹晓蕾;印彤;余江毅;朱晓晖;王粹芳;崔世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自由基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与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感染与自由基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显色、比色法检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血中LPO,MDA,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SOD,GSH-PX,CAT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肝炎病毒感染的种类及肝炎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的SOD,GSH-PX,CAT,LPO,MDA,TNF的含量检测,对了解肝脏损伤及肝炎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作者:崔相法;卢志明;王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CR误差分析

    PCR技术即聚合酶联链式反应,它是直接测定生物体的特定的遗传物质DNA、R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该技术自美国mulis教授于1985年发明,并因此获1995年诺贝尔奖以来,其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的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正因为其某一些优点,反而隐含了它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避免的缺点.

    作者:赵涌胜;熊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C9886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和处理

    航创HC-9886分析仪是由深圳航创公司生产的包括自动进样仪的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在国内广泛使用,具有操作简单,响应时间快等特点.下面将一年来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和维护保养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预稀释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目的 了解预稀释血样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掌握佳测定时间,得到准确可靠的测定值.方法 血液标本预稀释后放置0,5,10,20,30,60和180min后测定其各参数值,并用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现RBC,HGB,HCT,MCH,MCHC五项参数的测定结果 基本不发生改变;在30 min时,LYM%明显升高(P<0.05),GRN%明显降低(P<0.05),PLT降低在60 min,WBC,MPV在0 min时明显升高(P<0.01).结论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已稀释血标本测定应在5~20 min以内完成.

    作者:黄欢;王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某部核辐射作业人员生理指标分析及意义

    目的 了解某部核辐射人员所处的核辐射环境对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对健康的意义,为提高作战部队防护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以接触核辐射的工作人员为观察组,不接触核辐射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外周血液细胞学指标、消化道肿瘤标志物、风湿病指标,以及尿铀水平和内照射剂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目前防护条件下,核辐射对核辐射作业人员常用的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董书魁;张浩;张智杰;解梅;史杰;付捷;于敏;王欣茹;龙宪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E-9000血液分析仪鞘液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究国产鞘液的自主配方及其在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的应用.方法 优选国产鞘液的配方组成;以国产鞘液与进口原装鞘液对进口配套的全血质控物、新鲜血液标本作系统的比对实验.结果 国产鞘液与进口原装鞘液的各项检测结果 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3,相关性良好;各检测项目的 回归方程中,斜率均大于0.981,且截距非常小.结论 国产鞘液实验结果 准确、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能替代进口原装鞘液用于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配套使用.

    作者:刘更夫;龚永启;饶平妹;骆明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AVE-762智能尿沉渣分析仪计数池清洗处理

    近,我科购置了一台AVE-762智能尿沉渣分析仪,该仪器是通过显微镜数码照相技术和计算机智能识别技术结合为一体的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仪器.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仪器计数池常黏附尿液中多种有形成分,致计数出现差错.根据笔者对该仪器一段时间的操作经验,就计数池清洗处理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卢其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质控样品测定值超标问题的查找及解决

    2005年我院购进一台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该仪器以其准确、灵敏、快速的特点,为临床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为抗凝、溶栓治疗的实验检测,以及一些特殊检查前的凝血功能检测带来很大帮助.不过,仪器使用不久即出现室内质控样品APTT值总超标的现象,为此我们多方面查找原因,如复溶质控样品,严格控制溶解试剂时间,改用蒸馏水为注射用水等,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且PT、FIB质控样品测定值也出现超标.后来,经多方咨询和反复实验,终于找准了原因:为了节省试剂把用剩的旧试剂倒回新试剂瓶中继续使用,而开瓶后的试剂在氧化等作用下出现了变质,且时间越长变质越严重,试剂受到的污染也越严重,到一定程度后质控检查就无法通过.对于较为敏感的APTT,试剂变质或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尤为明显.

    作者:高相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永久性标本染色制片法

    钩虫头部的结构,尤其是口囊结构、形态以及钩齿是鉴别本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常需经常制作此标本,以供教学之用.我们用卡拉唑黑染料E(Chlorazol Black E)(此法过去文献未见报道)对虫体进行染色制片,经二十多年教学重复使用,至今标本没有褪色,口囊内的钩齿依然清晰,效果很好.现将染色方法介绍如下:1 染色液配制甲液:95%(v/v)酒精170 ml,甲醇160 ml,冰醋酸20 ml,石炭酸20 ml,1 g/L磷钼酸12 ml,蒸馏水618 ml,共1000 ml.

    作者:林丽卿;洪延波;李洁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血低温保存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样品低温(2~8 ℃)保存1 w对血细胞8个参数测定结果 的影响.方法 采集31例健康人静脉血在7d内每日测定一次血细胞的参数.结果 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在1 w内结果 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全血样品低温放置1 w仍然可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血细胞参数.

    作者:龚永启;毕红琳;刘更夫;左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