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李萍
目的 探讨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 ,检测231例HBV感染者,165例HBV感染康复者和135例正常对照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结果 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HBV感染组、HBV感染康复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血清HBV-DHA<1×103 copies/ml的HBV感染者组和HBV-DHA≥1×103 copies/ml组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HBV无症状携带组,两组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汉族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人群对HBV易感性及感染后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但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健;李卫宁;林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点.方法 用改良罗氏培养基间接药敏实验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10株临床分离株中对6种药物全部敏感仅有1株;两种以上药物耐药的有148株,耐药率70.48%;同时耐INH和RFP的菌株有90株,耐药率42.86%.结论 耐药及耐多药结核菌感染是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一个严重问题;临床分离的结核杆菌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分析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对控制结核病传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艳;崔晓利;张增贤;冯群岭;阎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克隆、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方法 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HMGB1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鉴定;将HMGB1基因插入pET32-A表达载体中,30℃诱导表达4h,进行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在变性条件下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后用Western-Blot证实.结果 DNA测序证明,获得了HMGB1基因,其序列与Gen 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HMGB1蛋白在原核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2%;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6 His-NTA纯化后获得目的 蛋白,Western-Blot结果 显示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成功表达和纯化了HMGB1基因.
作者:姜南艳;张伟;任君萍;顾炳权;沈建军;张惠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钩虫头部的结构,尤其是口囊结构、形态以及钩齿是鉴别本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常需经常制作此标本,以供教学之用.我们用卡拉唑黑染料E(Chlorazol Black E)(此法过去文献未见报道)对虫体进行染色制片,经二十多年教学重复使用,至今标本没有褪色,口囊内的钩齿依然清晰,效果很好.现将染色方法介绍如下:1 染色液配制甲液:95%(v/v)酒精170 ml,甲醇160 ml,冰醋酸20 ml,石炭酸20 ml,1 g/L磷钼酸12 ml,蒸馏水618 ml,共1000 ml.
作者:林丽卿;洪延波;李洁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 使用李恩明改良的Griess法测定59例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1).结论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非典型的神经递质,可能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许家超;高镇松;吴顺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家族是由PON1,PON2,PON3三大成员组成的.三者在分子结构、基因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上都有很多相似性.对氧磷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抗氧化性,这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的研究已经肯定对氧磷酶具有抗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作用,但是这种关系主要是由PON1活性决定的,而与PON1的基因多态性关系不大.对氧磷酶的活性与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呈负相关,但是其基因型与DM的关系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吸烟可以降低血清对氧磷酶的活性和浓度,酒精对PON的影响与酒精的摄入量有关,而维生素E等影响的研究结论 尚不一致,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
作者:李园园;李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引进意大利AUTOLAB-1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六年多来,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使用并认真保养,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等方面均很理想.室内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及参加陕西省室间质量控制的全部生化检验项目均由该仪器完成,并取得优良成绩.但在近的使用中发生了二次故障,影响到正常工作,现将故障原因及处理情况作以下报道,为同行遇到同类问题时借鉴.
作者:王秦芳;安银东;余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有早期辅助诊断的意义.疾病类型不同其诊断意义亦不同.方法 选择急性胸痛入院患者120例,其中急性心梗44例,心绞痛46例,非心源性胸痛30例.在胸痛发作5 h内采血做IMA实验,测定结果 用ACB值(清蛋白钴结合能力,单位:U/ml)表示,观察IMA对各组疾病的诊断价值.另选30例急性心梗入院需溶栓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开始后2,4,6,8,10,16,24 h采血做IMA实验,测定血清ACB值观察IMA对溶栓监测的意义.结果 急性心梗组、心绞痛组患者血清IMA实验ACB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梗组患者血清IMA实验ACB值与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溶栓监测中各时间段的IMA实验ACB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MA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早期指标,可用于ACS的早期诊断,且可明显提高对心绞痛早期诊断的灵敏性,但用于溶栓监测意义不大.
作者:张东玲;朱广博;郭禹;刘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水平,并探讨其与其它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和SLE患者组(37例)血清BLyS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BLyS水平升高,提示BLyS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作者:刘才旺;倪红兵;鞠少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尿微量清蛋白干化学试带对58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尿液总蛋白浓度测定及使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测定.结果 与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结果 相比,干化学试带法测定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79%.干化学试带法测定阳性标本的尿总蛋白浓度与阴性标本相比,结果 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辉;王帆;曾耀;胡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E-9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在临床应用已久,每小时可检测120个标本,它具有自动、手工和预稀释三种检测模式,能满足临床不同标本检测要求.SE-9000采用了流式细胞技术和直流电阻法与射频法相结合的检测技术,具有多通道检测和试剂系统,可以专门检测幼稚细胞(IMI)、末梢血干细胞(HPC),可以设置不同年龄段参考范围,数据动态连续观察,还具有全自动网织红细胞检测系统.我院使用6年来,该仪器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但近半年来由于该仪器已老化,故障较多,笔者在这里讨论的是较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作者:郝婉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国产鞘液的自主配方及其在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的应用.方法 优选国产鞘液的配方组成;以国产鞘液与进口原装鞘液对进口配套的全血质控物、新鲜血液标本作系统的比对实验.结果 国产鞘液与进口原装鞘液的各项检测结果 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3,相关性良好;各检测项目的 回归方程中,斜率均大于0.981,且截距非常小.结论 国产鞘液实验结果 准确、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能替代进口原装鞘液用于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配套使用.
作者:刘更夫;龚永启;饶平妹;骆明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实验室内部生化项目的 可比性.方法 用cfas校准的日常检测系统对新鲜混合人血清定值,将该血清作为急诊系统的校准品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 校准后的两个系统间尿素检测结果 的允许误差EA=0.31 mmol/L,小于美国CLIA88尿素系统误差标准允许限值SE=0.50 mmol/L.结论 用赋值的新鲜混合人血清校准的急诊生化系统与日常生化系统两者间的生化结果 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鑫;王德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一氧化氮(NO)是脊椎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无机小分子,早发现于巨噬细胞,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胍基末端上的氮氧化而成,自1987年证实内皮衍是舒张因子的本质即为NO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作为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也是介导细胞免疫和细胞毒作用的重要物质,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由于NOS是合成NO的关键酶,因此,NOS/NO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现将其与肿瘤的相关研究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刘庚勋;肖创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Roche E170检测系统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项目的 检测低限、功能灵敏度进行验证.方法 对空白样品进行连续20 d在天间重复性实验,验证TSH检测低限;制备系列低浓度的TSH样品,验证其功能灵敏度.结果 Roche E170检测系统测定TSH的低检测限为0.005 μIU/ml,与Roche厂家产品说明书声称的一致;其功能灵敏度该室验证值为0.011 μIU/ml,与Roche厂家产品说明书声称有差异(0.014 μIU/ml).结论 实验室必须验证和建立本实验室条件的分析灵敏度,为甲状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低值结果.
作者:郑沁;黄亨建;张国福;张林;郭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AmpC酶的流行基因型和传播机制,以及时发现并监控这些高危菌群.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耐药株采用酶提取物改良三维试验筛选高产AmpC酶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分析质粒介导AmpC酶的流行基因型,并通过质粒接合实验、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探讨流行基因型的传播机制.结果 16株高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中,DHA组10株,EBC组6株,未发现MOX组、CIT组、ACC组和FOX组质粒AmpC基因.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证实为DHA-1型和ACT-1样质粒AmpC基因.16株产AmpC酶菌株中10株质粒接合实验成功,DNA同源性分析显示16株质粒介导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分属于14种基因型.结论 在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DHA和EBC组质粒AmpC酶,其传播途径以水平传播为主导,产酶菌克隆垂直传播居次要地位,未发生同一克隆株的流行.
作者:李从荣;黄俊;吕霞;彭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1988年PCR技术被成功地应用于检测血清HBV DNA以来,因其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简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HBV DNA的检测,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被改进,该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几种新PCR改良技术.
作者:王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于2001年、2006年先后引进一台深圳希莱恒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IMS-972型电解质分析仪,该机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由于长期使用,积累了大量操作及故障处理的经验,现将该机的一些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分述于下,供同仁参考.
作者:田居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肠道小RNA病毒组所致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原体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和非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对照组)为观测对象,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脑脊液标本肠道小RNA病毒组及柯萨奇病毒(COX).结果 病脑组肠道小RNA病毒组总检出率为34.5%,其中COX为29.1%;对照组未检出此类病毒.结论 RT-PCR是检测肠道小RNA病毒较实用的方法 ,肠道小RNA病毒组尤其是其中的COX是导致病脑的重要病原体,应列为病脑病原体常规检测.
作者:杨亚平;关慧臻;薛承岩;张凤侠;李桂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感染与自由基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显色、比色法检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血中LPO,MDA,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SOD,GSH-PX,CAT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肝炎病毒感染的种类及肝炎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的SOD,GSH-PX,CAT,LPO,MDA,TNF的含量检测,对了解肝脏损伤及肝炎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作者:崔相法;卢志明;王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