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分析的基因分型新技术

李菲菲;尤崇革

关键词:高分辨熔解, 无标记探针, 弹回引物, 隐蔽探针, 温度开关PCR
摘要:目的 综述基于高分辨熔解分析(HRM)的基因分型新技术.方法 介绍无标记探针、弹回引物、隐蔽探针、温度开关PCR、等位基因特异延伸PCR和低变性温度下共扩增PCR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评价其适用性.结果 这些新技术不仅避免了产物污染,提高了HRM基因分型的准确性和敏感度,而且拓展了HRM的应用范围.结论 基于HRM的基因分型新技术有望成为临床分子诊断的新方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襄阳市婴幼儿腹泻病原学调查分析

    目的 明确儿童腹泻的病原,了解各种病原在地区、季节和年龄上的分布,以及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 对襄阳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9年1月~12月就诊的1 022例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常规、病毒学、培养及药敏的检验,分析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规律、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3.2%,轮状病毒(RV)感染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细菌.非感染性腹泻占16.8%.轮状病毒秋冬季感染率高,容易重复感染和合并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以志贺氏杆菌多见.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主.耐药分析: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对氨苄西林、磺胺、头孢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襄阳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集中于11和12月份,以6个月~2岁婴幼儿为主,其次是细菌性腹泻,集中于夏秋季(5~10月份),2岁以上儿童常见,5岁以上为多,细菌多元耐药明显.

    作者:杨富强;康俊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抗菌肽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脂多糖诱导家蝇胚胎细胞MDEC-07114提取抗菌肽.将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分为40,80,160,320和640 μg/ml五个实验组,同时以PBS和培养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抗菌肽作用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观察抗菌肽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①在不同浓度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作用下,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药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越强.②各浓度组抗菌肽引起A375细胞的G2/M期升高,高浓度组(>160 μg/ml)可引起G0/G1期降低,PI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214.89,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引起的A375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4.17,P>0.05).结论 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家蝇胚胎细胞抗菌肽对A375细胞的抑制机理可能主要是阻滞细胞周期的正常发育.

    作者:张金花;贺莉芳;杨霞霞;万启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生物学变异在患者系列结果改变评价中的应用

    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固有分析变异分解为:分析前变异(sP),分析变异(sA),个体内生物学变异(s1).结合统计学原理计算各检验项目的 参考变化值(RCV),然后与实际变化差值比较判断患者一系列的检验结果间是否有显著改变.结合生物学变异探索评价患者一系列检验结果改变的显著性的方法,可以帮助临床正确解读患者的检验结果.临床实验室可以使用RCV和变化差值显著性概率为系列检验结果显著改变的临床监测提供客观的指南和帮助.

    作者:胡丽涛;何法霖;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探讨胱抑素C在慢性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在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正常人群50例为正常对照组,另选CKD患者140例,根据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分为五组进行:①组46例(Ccr≥75 ml/min);②组37例(50 ml/min≤Ccr<75 ml/min);③组24例(25 ml/min≤Ccr<50 ml/min);④组22例(10 ml/min≤Ccr<25 ml/min);⑤组11例(Ccr<10 ml/min),分别测定Cys-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采用Cockroft-Gault公式计算Ccr.结果 Cys-C值在对照组、①组、②组、③组、④组和⑤组之间进行比较,相邻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随Ccr的下降,Cys-C浓度呈阶梯状上升(P<0.05),而SCr值在①组(85.09±24.22 μmol/L)与对照组(78.06±14.25 μmol/L)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①组、②组患者中,Cys-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7.8%和86.5%,SCr的异常率分别为6.5%和45.9%,Cys-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 (P<0.05).结论 在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时,Cys-C均能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更能敏感提示早期的肾功能损害,其结果优于血清肌酐.因此,Cys-C的检测对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鑫;王开宇;兰小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和IL-8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为乳腺癌诊断提供血清学新尝试.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均来自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7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未经过化疗、放疗、内分泌及生物治疗.乳腺良性患者女性30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6岁.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女性40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3岁.所有研究对象近半年内未服用过免疫调节剂和激素类药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L-6和IL-8.结果 对照组、乳腺良性患者组以及乳腺癌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血清IL-6和IL-8水平与分期以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P<0.05).结论 IL-6和IL-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它的变化可间接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其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明;张金业;林兰;刘继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功能性缺铁代谢的鉴别应用

    目的 评价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IDA)和慢性疾病性贫血(ACD)及慢性疾病性贫血(ACD)伴缺铁性贫血(IDA)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0例慢性疾病性贫血患者和20例非贫血的表面健康体检者血清sTfR,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及转铁蛋白饱和度(TS)水平,分析IDA的诊断符合率,观察不同贫血患者铁代谢状态.结果 IDA患者sTfR和TIBC明显高于ACD患者,分别为20.12±10.08 μmol/L和3.86±3.01 μmol/L(t=16.27,P<0.01),77.01±13.98 μmol/L和33.78±6.33 μmol/L(t=43.23,P<0.01),SI和TS明显减低,分别为3.16±1.10 μmol/L和11.64±5.82 μmol/L(t=8.48,P<0.01),4.25%±1.76%和34.11%±14.07%(t=29.86,P<0.01);ACD患者sTfR与表面健康的非贫血对照人群无明显差异(t=1.125,P>0.05),但其SI,TIBC和TS则有明显差异(t分别为4.26,27.85,8.21,P<0.01).使用TS和sTfR在IDA诊断中的阳性符合率优于常规使用的SI和TIBC指标.根据ROC曲线分析,sTfR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运用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四项铁状态观察指标,对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sTfR是提示功能性缺铁状态的敏感指标.

    作者:杜振东;徐晓萍;彭凤;林炜炜;徐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细菌的筛选及基因型鉴定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6月~12月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用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筛选分离的耐药细菌中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增效试验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并通过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来确证金属酶基因型.结果 16株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双纸片增效试验阳性6株,PCR扩增阳性3株,1株VIM-2型和2株IMP-4型.结论 临床已出现产VIM-2型和IMP-4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院内感染的管理控制,防止耐药菌株播散.

    作者:聂署萍;萧王勇;黄烈;吴润香;凌利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Vitros-350干化学检测系统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的性能评价

    目的 对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CREA)和尿酸(UA)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Vitros-35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BUN,CREA和UA,验证其各项目检测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以及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仪测定BUN,CREA和UA的批内不精密度和总不精密度均达到厂家规定的不精密度且小于该科设定的质量要求.准确度方面,检测5个不同批号的室间质控品,均值与靶值的偏倚均小于允许偏倚.分析测量范围验证结果表明除CREA实测为3~1 226 μmol/L,稍低于厂家给定的4~1 238 μmol/L外,BUN(0.32~43.6 mmol/L)及UA(18~1 032 μmol/L)分析测量范围均宽于厂家给定的范围.BUN,CREA和UA的临床可报告范围分别为0.95~436 mmol/L,7~12 260 μmol/L和35~10 320 μmol/L.参考区间验证结果表明现用参考区间适用该实验室,可以继续使用.结论 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仪测定BUN,CREA和UA的主要验证试验结果均达到厂家给定的分析性能,能满足临床实验诊断的检测需求.

    作者:张建忠;沈春燕;朱晶;陈建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HE4,CA125与TSGF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HE4(人血清附睾分泌蛋白4),CA125及TS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卵巢恶性肿瘤,62例卵巢良性肿瘤及80例健康体检对照者血清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HE4,化学发光法检测CA125,全自动生化法检测TSGF水平,分析比较各项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中HE4,CA125和TS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卵巢恶性肿瘤组HE4 205.1±186.8 pmol/L,CA125 369±231 U/ml和TSGF98.6±22.5 U/ml;卵巢良性肿瘤组HE4 31.3±16.6 pmol/L,CA125 34.5±23.0 U/ml和TSGF 61.8±13.0 U/ml;健康对照组HE4 29.0±16.3 pmol/L,CA125 12.5±8.9 U/ml和TSGF 60.5±9.1 U/L;P<0.01).卵巢恶性肿瘤组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相比,三项指标的t值分别为2.86,2.78和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E4和TS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5和0.58,P值均>0.05),而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HE4,CA125和TSGF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1%,63.0%和82.6%,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E4,CA125及TSGF联检,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6.0%,阴性预测值为85.6%,均显著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对于卵巢恶性肿瘤单项标志物检测,TSGF灵敏度(81.0%)优于HE4(78.5%)及CA125(72.5%),而HE4特异度高(84.5%).结论 HE4与CA125,TSGF联检显著提高了卵巢恶性肿瘤检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提高了临床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能力.

    作者:高自颖;甄拴平;刘婷;张树琪;朱海鹏;赵秋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凝血传感器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立佳的检测条件并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 ①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②观察在相对湿度50%±2%,缓冲稀释液放置室温29±2℃,缓冲稀释液4℃冰箱内放置5 min,缓冲稀释液37℃水浴箱内放置5 min,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③分别观察室温20±2℃,相对湿度61%±2%和38%±2%,标准血浆1∶20稀释的频率变化;④整个检测系统置于室温34±2℃,相对温度48%±2%的环境中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缓冲稀释液配制的1∶10,1∶15,1∶20,1∶25,1∶30和1∶40标准血浆,观察凝集反应的全部过程;⑤随机抽取西京医院住院病人凝血功能检查的常规标本50例,一份用压电石英晶体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FⅧ活性,另一份用STAGO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同时做平行检测.结果 ①结果显示温度决定反应时间的长短,反应时间由于温度上升而缩短;反应环境湿度大,反应过程充分,反应频率稳定;反应环境湿度小,反应过程不充分导致反应时间缩短.反应时间随着血浆浓度增大而缩短,且随着FⅧ的活性降低而增加,反应过程中因血浆浓度的不同,频率的变化也各不相同.②将检测系统放置室温为34±2℃、相对湿度48%±2%的环境,检测池加入乏Ⅷ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待测血浆混匀,待频率稳定后,加入CaCl2于检测池,观察反应频率,加样后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点T1,频率上升、下降,稳定的起始点为反应的终点T2,计算两点的时间即为反应时间T=T2-T1,查标准曲线得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活性.③用该方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7.4%,STAGO磁珠检测法检测50例临床标本所得平均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02.0%,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r=0.948).结论 凝血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的适温度为34±2℃、相对湿度48%±2%,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是一种实时在线检测的方法,反应的起点和终点的判别方便、可靠、准确,并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屈玲;郝晓柯;府伟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正常对照组43例,分别检测Hcy,Lp(a)和Fg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Hey,Lp(a)和Fg的浓度分别为19.48±8.42 μmol/L,373±182 mg/L和3.7±1.2 g/L,正常对照组三者的浓度分别为10.66±2.61 μmol/L,181±106 mg/L和2.4±1.0 g/L.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中各项阳性检出率为Hcy 60.3%,Lp(a) 42.9%和Fg 30.0%,而正常对照组三者的阳性率只有6.9%,11.6%和6.9%,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9%,高于三者任何一个单项阳性率.结论 Hcy,Lp(a)和Fg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

    作者:崔杰西;程训民;葛玲;毛诗海;于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分析的基因分型新技术

    目的 综述基于高分辨熔解分析(HRM)的基因分型新技术.方法 介绍无标记探针、弹回引物、隐蔽探针、温度开关PCR、等位基因特异延伸PCR和低变性温度下共扩增PCR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评价其适用性.结果 这些新技术不仅避免了产物污染,提高了HRM基因分型的准确性和敏感度,而且拓展了HRM的应用范围.结论 基于HRM的基因分型新技术有望成为临床分子诊断的新方法.

    作者:李菲菲;尤崇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LIAISON Diasorin化学发光仪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性能验证

    目的 评价化学发光仪测定甲状腺激素进行仪器性能验证.方法 用LIAISON Diasorin化学发光仪测定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和TSH的含量,分别计算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和携带污染率.结果 T3,T4,FT3,FT4和TSH的批内精密度分别是6.49%,4.07%,3.02%,3.70%和5.39%;批间精密度分别是7.32%,6.88%,7.32%,5.74%和10.95%;携带污染率分别是-4.20%,-4.04%,0.21%,-0.65%和0.05%.结论 LIAISON Diasorin化学发光仪检测系统测定甲状腺功能具有重复性好、携带污染率低等优点,符合厂家声明的结果.

    作者:贾淑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诊断研究

    目的 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Hypo-MDS,59例AA患者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以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随访并比较.结果 Hypo-MDS外周血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颗粒缺如、假Pelger-Huet畸型、成熟红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多形性,而AA患者未见上述特征.Hypo-MDS骨髓涂片红系、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频率(87.5%,62.5%,37.5%)较AA患者(20.3%,0%,0%)明显增高(P<0.01).Hypo-MDS患者骨髓切片CD34+细胞(3.87±2.89)%明显高于AA患者(0.13±0.17)%(P<0.01).Hypo-MDS的异常核型检出率(37.5%)亦较AA(3.57%)明显增高(P<0.01),且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 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及细胞遗传学的联合检测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的必要手段.

    作者:吕树文;程利梅;那春龙;郑俊;刘艳丛;谢守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节液中尿酸检测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尿酸浓度值的变化.方法 对118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抽取关节液进行尿酸含量检测,并对其中的31例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抽取关节液进行尿酸检测.结果 118例患者其关节液中尿酸含量(男性99名,尿酸值555±160 μmol/L;女性19名,尿酸值461±42 μmol/L)均明显高于同期所有膝关节关节炎患者的平均水平(男性335±133 μmol/L,女性237±78 μmol/L).31例患者经治疗后有30例关节液中尿酸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检测关节液中尿酸含量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池继敏;邹明;张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部病变的关系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的病例168例.其中浅表性胃炎45例,萎缩性胃炎32例,消化性溃疡53例(胃溃疡28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癌38例;正常对照组54例.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Ⅰ/PGⅡ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消化性溃疡组血清PGⅠ,PGⅠ/PG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浅表性胃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GⅠ无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的比值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胃疾病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汉园;蒋玉英;王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乌鲁木齐地区高血糖人群相关检验项目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糖人群相关项目如全血黏度、三酰甘油(TG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血糖(GLU)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椎板式血液流变仪测血液黏度,用酶法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GLU,TG,TC,HDL-C和LDL-C.结果 1 613名人员中高血糖者83人,占体检人数的5.15%,其中男性51人占高血糖者的66.3%,女性32人占高血糖者的33.7%.高血糖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低切值(t=6.38 P<0.05),全血黏度中切值(t=4.8 P<0.05),TG(t=5.86 P<0.05),TC(t=6.8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t= 6.0 P<0.05),全血黏度高切值(t=1.51 P>0.05),血浆黏度(t=1.51 P>0.05)和HDL-C(t=1.12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与全血黏度低切值回归方程为Y=0.935X+15.78,r=0.979,与TG回归方程为Y=0.544X-1.765,r=0.801.结论 该次研究的高血糖人群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中切值,TG,TC和LDL-C值与对照组有差异,而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浆黏度、HDL-C与对照组无差异,且GLU与全血黏度低切值及TG呈正相关,与全血黏度中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液黏度、TC,HDL-C,LDL-C无相关性.

    作者:刘艳;郝万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弱应答原因与机制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不同个体的应答效果有差异性,其应答特征与遗传和免疫机制关系尤为密切,明确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提高乙肝疫苗的应答率对于有效防护乙型肝炎意义重大.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旭华;陈月;吴文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靶向BIRC5,Bcl-2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佳干扰序列的筛选

    目的 针对设计合成构建的BIRC5和Bcl-2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进行有效靶序列筛选,探讨其对靶基因的封闭和抑制作用.方法 将BIRC5和Bcl-2 siRNA慢病毒质粒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细胞BIRC5和Bcl-2 mRNA表达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IRC5和Bcl-2 mRNA抑制率分别为35%~76%和30%~72%,所设计的siRNA序列不同程度降低和下调其mRNA及相应的蛋白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无此作用(P>0.05).结论 设计合成的siRNA干扰序列能抑制其靶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不同的干扰靶点其抑制效果不同,本实验成功筛选出两对佳干扰序列作为对肿瘤细胞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饶国洲;李昂;苟建重;朱永进;孙慧玲;张引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量值溯源性的建立

    目的 应用参考方法[1]对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进行校准,建立其量值溯源性.方法 采用手工目视显微镜法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对新鲜全血进行定值,以确定靶值;用该手工定值的新鲜全血对五台血液分析仪的DIFF参数进行校准,建立白细胞分类计数量值溯源性;校准完毕后进行新鲜全血比对试验.结果 DIFF参数手工分类靶值:NEUT,LYMPH,MONO,EOS和BASO分别为67.25%,26.58%,3.92%,2.00%和0.25%,五台仪器检测结果与手工分类靶值相比较,均在可信允许范围内;新鲜全血比对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应用参考方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实现其检测结果具有溯源性和准确性,同时可促进不同临床实验室DIFF检测结果互认.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仪器分类参数校准的效果,实验室应定期进行人员手工分类能力比对.

    作者:李明勇;李焱鑫;陈梅;张春平;李玉芹;李慧;王仁胜;周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