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1-乙酰氧乙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冯玉麟;刘春涛;陈斌;田立景

关键词:左旋氧氟沙星, 肺部感染
摘要:目的评价左旋氧氟沙星(可乐必妥)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可乐必妥治疗组与头孢呋辛酯(新菌灵)对照组两组。剂量可乐比妥200mg Bid, 新菌灵250mg Bid,疗程分别为10.5天及10.8天。结果可乐必妥和新菌灵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3%和62.5%。两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结论可乐必妥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的第一线用药。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载脂蛋白CⅢ基因Sst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改变是否与apoCⅢ基因Sst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有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76例HTG患者及199例正常对照apoCⅢ基因Sst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研究。血脂用酶法,血清apoAⅠ、AⅡ、B100、CⅡ、CⅢ及E用RID试剂盒测定。结果 HTG患者和正常对照组apoCⅢ基因均以S1等位基因为主,S2等位基因少见,其频率显著高于白种人(0.289 vs 0.06~0.16,P<0.05)。正常对照组和HTG组S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89和0.287,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apoCⅢ基因S2S2基因型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与S1S1者无显著差异。结论未发现apoCⅢ基因Sst Ⅰ酶切位点的RFLP与中国人HTG有关联。

    作者:刘瑞;黄明慧;白怀;刘宇;刘秉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1-乙酰氧乙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左旋氧氟沙星(可乐必妥)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可乐必妥治疗组与头孢呋辛酯(新菌灵)对照组两组。剂量可乐比妥200mg Bid, 新菌灵250mg Bid,疗程分别为10.5天及10.8天。结果可乐必妥和新菌灵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1.3%和62.5%。两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结论可乐必妥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的第一线用药。

    作者:冯玉麟;刘春涛;陈斌;田立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CGRP和ET-1在肝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和内皮素-1(ET-1)在肝硬化性心肌病(CCM)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免法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大鼠心肌组织中的CGRP及ET-1分布情况。结果肝纤维化大鼠组(n=15)心脏组织中CGRP浓度(74.2130±10.3776pg/mg蛋白) 和ET-1浓度(1.4780±0.9235pg/mg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15,P<0.05);且肝纤维化程度越重,心肌组织中ET-1浓度增加越明显(P=0.004);而心脏组织中CGRP浓度并不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307)。结论心肌CGRP浓度升高可能系机体对ET-1及其他致病因子致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保护/拮抗反应。在CCM的病理生理过程中,CGRP与ET-1这两种体液因素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

    作者:傅华;杨丽;刘小菁;胡宏德;强欧;黄明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闭经危险

    目的研究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闭经危险。方法前瞻性对比研究51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生育期女性患者与22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生育期女性患者的闭经发生率及其规律。结果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组闭经率19.6%,比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的闭经率明显增高(P=0.025);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组中,年龄大于30岁组比30岁及30岁以下组闭经率高(P=0.0018)。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生育期女性患者闭经率升高。年龄愈大,闭经的危险愈高。

    作者:刘钢;陈永涛;王玲;左川;谢其冰;王忠明;林懋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饮用水电化学法杀菌时其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与电解质的关系

    目的探讨微量电解质NaCl 、Na2SO4与饮用水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生成量的关系。方法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之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墨、Ti(基)- Ti(以金属钛基表面涂钌氧化物作为阳极、纯钛金属作为阴极,以下简称为钛电极)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离子浓度的实验水样,在电流密度为5mA/cm2下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测定CHCl3生成量。结果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对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aCl,CHCl3量随〔Cl-〕的增大而增大。采用钛电极电解10分钟后CHCl3生成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而石墨电极电解产生的CHCl3量比钛电极少。结论应采用石墨为电极进行饮用水电解消毒。

    作者:贾成瑶;张飙;陈蓉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力与机械嵌合力在金属全冠固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粘结剂的粘接力与机械嵌合力在金属全冠固位中的作用。方法选用临床上常用的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对金属全冠进行粘接,而后测定金属全冠的垂直向脱位力,并将全冠粘接转化为平面粘接,测算出全冠固位力中粘接力的大小以及全冠作为一种套接形式所产生的机械嵌合力。结果①上述3种粘接剂对金属全冠(金属烤瓷合金冠)的固位力大小依次为玻璃离子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羧酸锌水门汀;②其机械嵌合力与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分别是:磷酸锌水门汀62.6%和37.4%,玻璃离子水门汀48.3%和51.7%,羧酸锌水门汀20.1%和79.9%。结论不同粘接剂对金属全冠的固位力大小不同,其产生的机械嵌合力和粘接力所占固位力比例亦有明显差别,磷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是以机械嵌合力占主要地位,羧酸锌水门汀则是以粘接力为主。

    作者:陈新民;孙俊;王劲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p53、bcl-2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与喉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60例喉鳞癌和8例声带息肉标本中的p53、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60例喉鳞癌中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分别为61.7%(37/60)和43.3%(26/60),并且其阳性表达率与喉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喉鳞癌的临床分期和分型无关(P>0.05)。8例声带息肉标本的p53、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本实验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喉鳞癌与p53、bcl-2基因的关系,提示此两种基因可能参与了喉鳞癌细胞凋亡的调节,对喉鳞癌的发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世喜;梁传余;唐嗣泉;林映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莱姆病螺旋体重组质粒pBX1的DNA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目的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靶抗原。方法采用377型DNA自动测序仪对莱姆病螺旋体重组质粒pBX1的插入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然后将重组质粒pBX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①重组质粒pBX1插入片段大小为477bp,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p83基因全序列相应区段相比较仅有一个碱基的变异,②成功绘制了该插入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谱;③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获得了29kd的融合蛋白;④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能与莱姆病多价抗血清呈强阳性印迹反应。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对莱姆病螺旋体83kd抗原蛋白特异性区段进行了基因重组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勇恩;鲍朗;胡昌华;李学敏;陈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总结该医院16年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1982~1998年诊治的1670例甲状腺单发结节。结果甲状腺癌330例(隐匿癌6例),良性疾患1340例;术前检查包括B超、核素扫描、针吸活检等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组恶性热结节6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13例;随访653例患侧腺叶切除患者,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率较高(19.8%),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患侧腺叶切除为佳。

    作者:龚日祥;徐惠珍;肖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源性Rb基因转染对头颈肿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外源性Rb基因对头颈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携带Rb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转染口腔鳞癌细胞株012,观察其体内和体外的抑癌效果。结果腺病毒表达载体可有效地将外源性Rb基因转染012细胞并使其表达。体内、体外抑瘤实验表明:导入Ad-Rb基因的肿瘤细胞,其细胞生长曲线明显受抑制,Ad-Rb基因治疗组裸鼠肿瘤生长为缓慢,与DL312和PBS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Rb基因可有效地转染入口腔鳞癌细胞株,并抑制其生长。

    作者:张晓晴;刘世喜;梁传余;杨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改变

    【内容摘要】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NGF和BDNF的改变。结果 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1小时后,NGF、BDNF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GF、BDNF与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有关。

    作者:曾兢;王廷华;张晓;米兰兰;高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诱导小鼠β-防御素-4基因表达及其信号传递

    目的探讨用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LPS)对小鼠β-防御素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分别给予C3H/HeJ和C3H/HeN小鼠腹腔注射LPS (4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取气管、肺、肾等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检测各组织β-防御素-3和/或β-防御素-4 mRNA的表达,并对扩增出的cDNA 片段进行测序;同步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该两系小鼠肺脏I-κBα磷酸化情况(p-I-κBα)和I-κBα的含量。结果①经LPS处理24小时后的C3H/HeN小鼠,其肺脏表达β-防御素-4 mRNA 而C3H/HeJ小鼠未见表达;②与未给予LPS处理小鼠比较,经LPS处理4小时后,C3H/HeN小鼠肺组织p-I-κBα含量明显增高;LPS处理后8小时,p-I-κBα以及I-κBα含量均呈减少趋势;至第24小时,p-I-κBα和I-κBα含量均明显减少。而C3H/HeJ小鼠肺组织p-I-κBα及I-κBα含量均未见相应变化。结论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内毒素能诱导C3H/HeN小鼠肺β-防御素-4的表达;其诱导表达作用与Toll受体蛋白-4介导的NF-κB活化级联信号传递通路有关。

    作者:蔡绍晖;杜军;陈新年;黄宁;王伯瑶;长谷川高明;王莉;马秀杨;北市清幸;长濑文彦;Takaiki Hasegawa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枇杷花三萜皂甙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枇杷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 ,MS,1HNMR,13CNMR)。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的花中经乙醇提取分离三萜皂甙元类成分。结果共获得4个三萜皂甙元类成分,并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熊果酸(ursolic acid),Ⅲ2α,3α,19α-三羟基熊果-5,12-二烯-28-酸(2α,3α,19α-trihydroxyurs-5,12-dien-28-acid),Ⅳ2β,3β,23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β,3β,23α-trihydroxyolean-12-en-28-acid)。结论化合物Ⅱ~Ⅳ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成丽;刘燕;陈凌亚;罗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供者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特异性抗原和不同输注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强度及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供体特异性全血、供体特异性脾细胞和骨髓细胞(DSBM),通过外周、门静脉和胸腺三种不同途径输注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结果供体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DSBM及通过胸腺接种途径效果佳。结论供者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并促进移植物存活,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方法。

    作者:石明;王佳;李响;王莉;沈宏;卢一平;杨宇如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99mTc-Q3与201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清除及存留特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对99mTc-Q3和201Tl的清除及存留特性,进一步揭示99mTc-Q3和201Tl在不同流量冠脉灌注的离体兔心肌中的摄取、清除及存留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麻醉下开胸,摘取心脏,建立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采用双核素法进行离体兔心脏灌注。结果心肌对201Tl的净摄取值大于99mTc-Q3,但其改变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也比99mTc-Q3更明显。高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25分钟内,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低流量灌注组,注射示踪剂后40分钟内201Tl清除比99mTc-Q3快。高流量灌流组中观察到的201Tl早期快速清除现象在低流量灌注组中未出现,而99mTc-Q3在两组中均未见早期快速清除。结论由于201Tl的清除比99mTc-Q3清除更快,其较高摄取的优势在药物注射后10分钟时已完全丧失,故99mTc-Q3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心肌灌注显像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成中;谭天秩;李云春;匡安仁;梁正路;陈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胎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改变与宫内生长迟缓的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胎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IGF-Ⅰ和IGF-Ⅱ)的变化,探讨IGFs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的关系。方法 21只SD孕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实验组(IUGR)12只。实验组于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钳夹20分钟以建立胎鼠IUGR模型。对照组仅行开腹和关腹术。比较两组胎鼠血清IGFs的浓度及体重、身长和肝、肺、脑及胎盘的重量。结果实验组血清IGF-Ⅰ、Ⅱ浓度分别为117.92±26.58ng/ml和233.19±33.35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4.43±70.65ng/ml和397.74±23.69ng/ml)(P均<0.01),其体重、身长及肝、肺、脑、胎盘组织的重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胎鼠血IGF-Ⅰ和IGF-Ⅱ水平的降低是IUGR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IGFs在胎儿生长发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白波;姚裕家;李炜如;曾懿;杨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四川省居民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找出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增进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SF-36量表评价2249名四川居民的生命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慢性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及家庭代数、城乡分布、医疗费用负担形式等11种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但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对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疾病、经济收入、城乡分布、年龄和文化程度,婚姻对个别领域有影响。结论注意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是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分城乡和年龄制定SF-36的人群正常参考值很有必要,是否分性别制定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宁秀;刘朝杰;任晓晖;李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不孕症检查对输卵管性不孕妇女的心理影响

    目的了解不孕症诊治过程对妇女的性生活、心理及其婚姻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3~9月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并准备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进行有关性生活、心理及婚姻的调查。结果基础体温(BBT)检查使46.2%的不孕症夫妇性交频率下降,但对性生活的满意度无明显影响。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和腹腔镜检查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时,92.3%~93.2%的妇女有不同程度的悲伤和震惊。精液检查结果正常,使78.9%的不孕妇女内疚。输卵管复通手术后2年仍不怀孕,将有56.6%的妇女可能做试管婴儿,38.9%的婚姻关系不稳定,10.5%的夫妇将离婚。结论 BBT检查对不孕症夫妇的性交频率有影响,HSG、腹腔镜检查结果异常和精液检查结果正常使大多数不孕妇女有不同程度的悲伤情绪。

    作者:谭世桥;段秀蓉;唐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动力学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半流质核素胃排空试验对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动力学进行研究,包括病程、血糖水平、HbAlc、血浆胰岛素、胃动素、胃泌素、胰升糖素、镁离子浓度及BMI等。结果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胃排空延迟者占62.02%。而胃动力异常与病程、FPG、2h PPG、胰岛素、胃动素、HbAlc及体重指数均有密切关系。结论糖尿病胃动力异常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进行胃排空试验,可对本症早期诊断。

    作者:韩刚;李秀钧;田浩明;童南伟;尹萍;欧阳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O3衰老小鼠模型的DNA损伤研究

    目的探讨自由基致衰老的小鼠模型DNA氧化损伤的情况。方法通过给2月龄小鼠吸入一定量的O3,建立O3衰老小鼠模型;然后以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O3衰老小鼠模型、自然衰老小鼠和正常青年小鼠(阴性对照组)的脾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O3衰老小鼠模型的脾淋巴细胞DNA受到较显著的氧化损伤(P<0.05);其损伤程度与自然衰老小鼠相近(P>0.05)。结论 O3衰老动物模型与自然衰老近似,在衰老的研究和抗衰老药物的药理实验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幸浩洋;胡新珉;刘鸿莲;Li Yigui;李宜贵;陈友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