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刘群;张萌;周亚军;李英雨;黄进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宫颈癌, 筛查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Q-PCR法对妇科门诊1 590例患者进行8种高危型HPV检测,同时取病变宫颈组织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1 590例患者中HPV-DNA阳性438例,阳性率27.5%,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分别为:慢性炎症75.1%(329/438),癌前病变22.4%(98/438),宫颈癌2.5%(11/438);523例疑似病例中HPV-DNA阳性331例,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分别为:慢性炎症50.1%(194/387),癌前病变90.6%(106/117),宫颈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高危型HPV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地区壮族、瑶族、汉族健康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1~17bw基因多态性的差异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7bw系统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 壮族、瑶族和汉族(祖上三代均为同民族)的健康个体各100例,采用 PCR-SSP方法检测上述3个民族个体的HPA1~17bw系统基因,计算HPA各系统的不配合率和基因多态性,并比较3个民族间HPA系统的基因频率.结果 基因型别a是3个民族HPA1~17bw的主要型别,而3个民族的HPA-3和HPA-15的不配合率均大于30%.比较3个民族血小板系统的基因频率,瑶族人群中的HPA-3基因杂合程度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瑶族人群中的HPA-15基因杂合程度显著低于壮族(χ2=6.209,P=0.045)和汉族(χ2=12.38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壮族人群中HPA-3,15基因杂合程度与汉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40,P=0.022;χ2=10.685,P=0.005).结论 广西地区瑶族、壮族和汉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HPA-3和HPA-15系统在3个民族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均有显著意义,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杨兰;梁秀云;曾江辉;李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他汀类药对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他汀类药治疗7天和4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清Hcy,Lp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对照组Lpa,Hcy检测结果(132.56±41.78 mg/L,11.02±4.78 μmol/L)与AMI患者PCI术前(329.37±65.28 mg/L,27.88±19.18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5.38,P均<0.05);PCI术前Lpa,Hcy与他汀类药治疗7天(312.15±48.4 g/L,23.70±10.1 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11,P均>0.05).AMI患者PCI术前与他汀类药治疗7天的TC,TG,LDL-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 Lpa和Hcy是AMI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Lpa,Hcy指标有助于AMI的诊断及早期预测.

    作者:吕晓莉;程功;李尚俭;弥鹏;郑箫;任健康;陈秀生;闫福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细胞因子ET-1,IL-1β和IL-6在脑脊液和血清中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血清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54例急性颅脑损伤(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ACI)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CSF和血清中ET-1,IL-1β和IL-6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脑脊液中的ET-1(33.27±12.74 ng/L)和血清中ET-1(78.78±33.00 ng/L)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t=9.45,P=0.000);IL-1β在脑脊液和血清中分别是7.04±3.47 ng/L和8.20±3.53 ng/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P=0.048);IL-6在脑脊液和血清中分别是4.73±1.89 ng/L和4.16±1.50 ng/L,两者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t=2.14,P=0.034),且脑脊液高于血清.对照组中脑脊液和血清中的ET-1分别是15.67±7.72 ng/L和32.34±10.64 ng/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P=0.000);IL-1β在脑脊液和血清中分别是2.57±1.10 ng/L和3.91±1.10 ng/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而脑脊液和血清中的IL-6分别是1.90±0.78 ng/L和1.76±0.65 ng/L,两者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t=3.40,P=0.003).结论 无论是颅脑损伤患者还是对照组血清中ET-1和IL-1β浓度均高于脑脊液;而两组中脑脊液IL-6高于血清,提示IL-6的表达可能是更直接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估指标.

    作者:鹿永;李娜;沈烈;程晋成;齐一龙;邵先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广西三级医院临床化学互认检验项目室内质控变异系数调查与分析

    目的 分析广西三级医院临床化学检验项目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了解广西三级医院临床化学室内质控现状,探讨合理设定临床化学质量规范.方法 分析广西50所三级医院2012年连续6个月临床化学17个项目在控数据的CV值,分析各项目不同质量规范条件下实验室分布情况并对不同质量规范进行比较.结果 ①大部分项目基于生物变异适当的质量规范和佳质量规范允许CV值分别明显小于1/3 TEa和1/4TEa质量规范允许CV值;②大部分临床化学互认项目的 CV值达到了<1/3TEa的要求,但BUN项目两水平CV值均<1/3TEa的实验室比例分别只有59.57%和72.5%;Ca水平1CV值<1/3TEa的实验室比例只有79.17%;③大部分项目基于生物变异适当的质量规范和佳质量规范的实验室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1/3 TEa和1/4TEa质量规范的实验室所占比例.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医院临床化学室内质量控制在控数据CV值总体上是满意的,各实验室应选择合适的质量规范进行使用,并通过实验室质量规范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检验质量水平.

    作者:刘晓春;周微雅;何毅;周向阳;龙喜贵;唐娟;张金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rDNA ITS区测序评估API20C AUX及CHROMagar对酵母菌的鉴定

    目的 使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 )测序分析鉴定酵母菌的方法评估API 20C AUX和CHROMagar两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实验室选择快速、准确鉴定酵母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同济医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172株酵母菌,以ITS区测序分析鉴定方法为标准,对API 20C AUX及CHROMagar 24 h,48 h显色鉴定方法进行评估,计算其鉴定符合率.结果 与测序分析比较,API20C AUX鉴定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鉴定符合率均为100%,对新型隐球菌及近平滑念珠菌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5%和97.6%;CHROMagar对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24 h和48 h鉴定符合率均为100%,对热带念珠菌24 h和48 h鉴定符合率分别为85.3%和94.1%,对光滑念珠菌24 h和48 h鉴定符合率分别为70%和83.3%,对新型隐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不能进行鉴定.结论 API 20C AUX鉴定系统可以作为临床实验室常规鉴定的手段,对于CHROMagar鉴定培养基只能用于实验室对酵母菌的初步筛查,对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鉴定效果较好,对其他念珠菌及隐球菌的鉴定还需其他方法进行补充.

    作者:陈中举;孙自镛;李丽;朱旭慧;张蓓;田磊;简翠;汪玥;闫少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两种酶联免疫试剂筛查献血者血液HCV的应用比较

    目的 评估使用两种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中HCV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驻桂部队与陕西省西安某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42 620例,分别用双抗体夹心法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和间接法抗-HC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进行检测,任一种试剂检测结果阳性标本用荧光定量PCR进行确证.并根据HCV-RNA确证结果,分析每种试剂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一致性.结果 使用HCV-cAg酶联免疫(ELISA)试剂检出阳性102例,使用抗-HCV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检出阳性175例,HCV-RNA确证阳性数103例.其中HCV-cAg ELISA及HCV-RNA PCR的总符合率为99.99%(42 619/42 620),相关性检测指标Kappa值为0.979 2,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平行使用HCV-cAg与抗-HCV这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的结果与HCV-R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同时平行使用HCV-cAg与抗-HCV这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抗-HCV筛查具有较高可靠性及可行性,可以降低经血液传播HCV的危险性,并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是较为理想的试剂组合模式.

    作者:谭春泽;张献清;张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讨ELISA室内质控S与S/CO反映实验过程变异能力的差异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室内质控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选择对实验过程变异更敏感的参数作为控制指标对试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方法 ①根据ELISA试剂盒说明书中CO值的确定方式不同将试验数据分为三组:阳性组、阴性组和混合组;②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内CO和S/CO与S的相关性;③比较分析各组内S,CO和S/CO值的变异情况;④各组内分别以S和S/CO建立质控图并比较其离散趋势.结果 ①阳性组的CO与S、阴性组的S/CO与S、混合组的S/CO与S均在α=0.05水平上显著相关(P<0.05);阳性组的S/CO与S、阴性组的CO与S、混合组的CO与S相关性不明显(P>0.05).②阳性组S和S/CO各自反应试验过程精密度的能力有显著差异(CVS 23.55%,CVS/CO 10.78%);阴性组、混合组S和S/CO反应试验过程精密度的能力无明显差异(阴性组:CVS 9.37%,CVS/CO 9.03%;混合组:CVS 15.13%,CVS/CO 15.87%).③阳性组S和S/CO建立的质控图离散趋势有差异,且离散方向不同;阴性组、混合组S与S/CO建立的质控图离散趋势基本相符.结论 S/CO值作为反应ELISA试验过程变异的控制指标,当CO值来源于阳性对照时对实验过程的有效控制具有局限性.

    作者:李北斗;王可风;韩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精浆弹性硬蛋白酶检测的临床应用评价与使用策略

    目的 对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筛查生殖道潜在感染/炎症进行临床应用评价,制定合理的使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11月男性不育门诊中随机选取的422例患者资料,分析精浆弹性硬蛋白酶浓度升高与精液参数、生殖道感染、炎症因素的相关性;以前列腺液白细胞升高作为男性生殖道潜在炎症指标,对精浆弹性硬蛋白酶检测限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做临床评价,绘制ROC曲线,指导临床应用.结果 精浆弹性硬蛋白酶与生殖道炎症指标(精液白细胞、前列腺白细胞)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0,0.000);与感染指标(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无统计学相关性(P=0.256,0.498,0.658);与精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以300 ng/ml作为界值,有较高灵敏度,但特异度不足(Se=88.4%,Sp=33.1%),以1 000 ng/ml,2 000 ng/ml作界值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Se=75.0%,Sp=65.1%;Se=54.5%,Sp=81.1%).结论 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可以作为男性不育门诊生殖道潜在炎症的筛查手段,但是使用要注意策略;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筛查不能够代替微生物学检查;单纯精浆弹性蛋白酶的升高,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必须同时考虑精液常规参数和附属腺炎症情况.

    作者:黄吴键;邓辉;黄群花;张燕;刘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间铜陵市立医院收治的RA患者41例,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将RA患者分为活动组26例和缓解组15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唾液酸 (SA)、尿素(Urea)和血肌酐(SCr),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并根据性别、年龄、SCr按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活动组血清CysC水平(1.19±0.48 mg/L)明显高于RA缓解组(0.74±0.16 mg/L)和健康对照组(0.73±0.1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4,4.911,均P<0.05);RA缓解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0,P>0.05).RA缓解组Urea,eGFR低于健康对照组和RA活动组,健康对照组Urea,eGFR又低于RA活动组;RA活动组SCr低于RA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RA缓解组SCr又低于健康对照组,但组间Urea,SCr和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37~1.343,均P>0.05).RA患者血清CysC与RF,CRP,SA,ESR,DAS28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1,0.369,0.346,0.325和0.503,P<0.05,P<0.01).结论 血清CysC水平与RA病情活动状态有关,其可作为RA关节炎性活动及治疗后病情缓解的观察指标.

    作者:唐四海;汪赛兵;杜荣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外源性EPO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相关红细胞参数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肾性贫血患者经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后相关血细胞参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等)水平及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肾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肾性贫血组61例,非肾性贫血组59例,对照组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各组EPO水平,采用Sysmex 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低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和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肾性贫血组EPO,HGB和HC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9,2.179,2.201;P均<0.05);非肾性贫血组HGB和HCT水平显著降低,EPO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2.819,2.145;P<0.05);给予肾性贫血患者外源性EPO治疗后,治疗有效组46例,治疗无效组15例,治疗有效组HGB,RET,HFR,MFR和HC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2.132,2.160,2.029,2.159;P均<0.05),L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6,P>0.05);治疗无效组RET,LFR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2.124;P<0.05),HGB,HFR,MFR和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3,1.898,1.919,1.834;P>0.05).结论 肾性贫血患者相关红细胞参数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研究肾性贫血患者给予外源性EPO治疗后,患者骨髓红系生长情况,从而为临床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改善贫血提供依据.

    作者:唐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临床化学定量检测项目室间质量评价靶值不确定度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化学定量检测项目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靶值不确定度的建立方法及应用.方法 收集2012年第2次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所有参加实验室1 549家的5个质评物原始检测结果,包括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总蛋白、清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共20个检验项目.各项目按照检测方法分组,参考ISO 13528稳健算法A,计算各分组稳健均值及稳健标准差.将稳健均值作为各分组靶值,用稳健标准差计算靶值标准不确定度(ux),判断是否满足:ux≤0.3(能力评定标准差).收集实验室A血清葡萄糖检测项目2012年5月室内质控长期累积在控变异系数和2012年第2,3次室间质量评价10个批号质评物的血清葡萄糖检测结果,通过自上而下方法,结合靶值标准不确定度,计算该实验室血清葡萄糖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大部分检测项目的 靶值不确定度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的靶值需在EQA结果解释时使用靶值不确定度.实验室A的血清葡萄糖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16.1%.结论 参考ISO 13528建立的靶值及其标准不确定度方法适用于我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可填补室间质量评价靶值不确定度领域的空白,提高实验室性能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为医学实验室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提供更直接的数据来源.

    作者:康凤凤;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支链和芳香族氨基酸同位素稀释质谱检测法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同时测定血清五种支链和芳香族氨基酸(即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方法,分析其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被测物作内标,沉淀蛋白后LC/MS/MS分离检测,标准曲线定量;对不同水平血清样本进行五次重复分析,每次每种血清重复分析3份,以考察方法的精密度;测定血清样本添加不同浓度标准品的加样回收率.收集2010年10~12月111例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支链和芳香族氨基酸及传统危险因素指标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五种氨基酸在该试验条件下分离良好,分析时间约4 min;测定不同血清水平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1.56%(1.07%~2.02%),总CV为2.03%(1.14%~3.01%);多次试验的加样回收率范围为98.34%~103.25%.测定111例健康人血清支链和芳香族氨基酸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肌酐、尿酸、载脂蛋白CII和CIII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正相关(t=0.000 02~0.046,P值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负相关(t=0.000 5~0.048,P值均<0.05).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简便精密的ID-LC/MS/MS测定血清支链和芳香族氨基酸的方法,有望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危险分析中发挥作用.

    作者:杨睿悦;李红霞;国汉邦;赵海建;王抒;董军;陈文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影响α-淀粉酶参考方法准确测量因素的探讨

    目的 通过对影响α-淀粉酶参考方法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以帮助参考实验室更好地建立和运行该参考方法.方法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只改变实验中的一个因素,检测2009A,2009B(指2009年RELA样本,下同)各10次,计算其与原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及统计学意义(允许偏倚范围设定为参考方法等效限的1/4,即±1.25%).主要探讨的影响因素有:a.反应液和样本加入步骤:a1.反应液和样本分步加入;a2.反应液和样本同时加入.b.加样方式:b1.手工加样,加样前润洗移液器,加样后不洗;b2.手工加样,加样前、后均不润洗移液器;b3.手工加样,加样前不洗,加样后回洗移液器;b4.稀释配液仪加样.c.混匀方式:c1.反应全程不搅拌;c2.搅拌至反应延迟时间(delay time)的2/3时停止;c3.反应全程搅拌.d.α-葡萄糖苷酶浓度:反应液中溶液2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1 014 ku/L)的比例为d1 100:1,d2 100:0.5,d3 100:0.8和d4 100:1.2.e.调节起始试剂pH方式:e1.静止条件下达到方法要求;e2.搅拌条件下达到方法要求.结果 ①a2,b1,c1,d4方法检测样本(2009A,2009B,下同)结果,相对偏倚为-0.44%~0.40%(t=-1.00~4.45,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b2,b3和c3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为-2.14%~17.0%(t=-37.21~26.5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③d2,d3方法检测两样本结果的相对偏倚为-0.47%~-0.04%(t=1.191~12.92,2009A样本结果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2009B样本结果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④e2方法检测两样本结果的相对偏倚为-0.48%和0.11%(t=2.523,1.728,2009A样本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2009B样本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通过对实验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优化了方法步骤,对参考方法的建立和运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韩丽乔;庄俊华;郑松柏;李云;黄宪章;王建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汉中地区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和防御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状况及其对防御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孕妇2 251例参与该研究.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B族链球菌.ELISA方法检测阴道冲洗液(VLF)中防御素HBD-2和HBD-5水平.结果 2 251例孕妇中,生殖道定植B族链球菌有810例,占36.0%,高于国内相关报道.B族链球菌定植孕妇阴道冲洗液中的HBD-2和HBD-5水平明显高于GBS非定植组(9.8±9.3 mg/L,77.5±66.4 mg/L vs 7.2±7.5 mg/L,27.3±21.7 mg/L).结论 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状况值得重视,防御素在B族链球菌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彦春;何三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L-17和IL-22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i infection,RRTI)患儿血清IL-17和IL-22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它们在RRTI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期间30例RRTI就诊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恢复期采集外周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2水平,将患儿组治疗前、恢复期及对照组血清IL-17和IL-22测定数据进行两两比较,作相关分析.结果 ①RRTI患儿治疗前、恢复期及对照组血中IL-17水平分别为24.13±8.80 pg/ml,14.37±8.22 pg/ml和12.07±5.27 pg/ml,治疗前与对照组、恢复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1~6.4432,P值均<0.01);IL-22在治疗前、恢复期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76.64±45.25 pg/ml,18.97±8.78 pg/ml和20.13±10.28 pg/ml,治疗前与恢复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69 1~6.941,P值均<0.01);患儿组恢复期血清IL-17和IL-2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0 2,P值>0.05;t=0.472 7,P值>0.05).②患儿组治疗前血清IL-17和IL-22水平呈正相关(r=0.593 1,P值=0.000 6<0.05).结论 RRTI患儿组治疗前血清IL-17 和IL-22 水平与恢复期、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水平高低随病情轻重、病程而变化,提示IL-17 和IL-22参与了RRTI的发病过程,是判断RRTI患儿免疫状态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荣佼;王金燕;周玉明;田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FQ-PCR法对妇科门诊1 590例患者进行8种高危型HPV检测,同时取病变宫颈组织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1 590例患者中HPV-DNA阳性438例,阳性率27.5%,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分别为:慢性炎症75.1%(329/438),癌前病变22.4%(98/438),宫颈癌2.5%(11/438);523例疑似病例中HPV-DNA阳性331例,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分别为:慢性炎症50.1%(194/387),癌前病变90.6%(106/117),宫颈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高危型HPV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群;张萌;周亚军;李英雨;黄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蛋白质的氨甲酰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氨甲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修饰,来自于异氰酸和特殊的游离功能基之间的非酶促反应.氨甲酰化的蛋白质涉及在各种疾病的进展中,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中.该综述阐述了氨甲酰化过程的生化基础,及在蛋白质分子衰老中它的作用,并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的临床关联.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uPA-uPAR拼接结合变化与肝硬化患者恶变趋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引起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型受体比值(uPA/suPAR)及uPA-uPAR拼接结合的变化与肝硬化恶变趋势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4月肝硬化初诊患者133例,经3年随访后分为病情稳定组和恶变组,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其血浆中uPA和suPAR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初诊患者、恶变组的uPA及其受体(uPAR)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肝硬化恶变组uPA/suPAR值较稳定组患者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6,P=0.00<0.05);肝硬化初诊患者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19,P=0.24>0.05).uPA和uPAR在恶变组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初诊患者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43~6.091,P值均<0.05).结论 uPA/suPAR比值的变化可能存在uPA-uPAR拼接变异体结合的改变,其与肝硬化患者恶变趋势密切相关.

    作者:周英群;吕小平;李山;覃锦耀;詹灵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体滴度检测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急性期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抗体滴度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急性期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2012年6月~2013年6月103例住院患儿血清MP抗体滴度,比较2周后抗体滴度变化≥4倍和<4倍的例数差异;并通过与MP-DNA荧光定量PCR法做比较,分析MP抗体滴度在诊断儿童MP急性期感染的符合程度.结果 MP抗体滴度≥1:80与抗体滴度≥1:160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变化≥4倍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0,P=0.01);抗体滴度≥1:160与抗体滴度≥1:320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变化≥4倍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0.830);MP抗体滴度(滴度≥1:160)用于检测患儿急性期感染的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93.8%,Youden指数为8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45和0.938;MP抗体(滴度≥1:160)与MP-DNA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一致率为88.3%,κ值为0.765.结论 MP抗体滴度≥1:160提示患儿急性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胡洪波;魏中南;郭虹;金正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83株肠杆菌科产ESBLs菌的基因型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基因型及感染现状.方法 收集武汉市第三医院2012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双纸片协同初筛试验为阳性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确证ESBLs阳性菌,采用PCR技术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确证试验为阳性的产ESBLs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共收集333株ESBLs初筛试验阳性的肠杆菌科细菌,运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确证ESBLs阳性菌2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90株,肺炎克雷伯菌66株,奇异变形杆菌10株,普通变形杆菌6株,阴沟肠杆菌11株.283株产ESBLs菌中,66株TEM-1基因阳性(23.32%),0株SHV基因阳性(0%),103株CTX-M-15基因阳性(36.40%),3株CTX-M-3基因阳性(1.06%),2株CTX-M-14基因阳性(0.71%),45株菌TEM-1和CTX-M-15两种基因型同时阳性(15.90%),64株细菌未检出ESBLs基因(22.61%).结论 该院为流行的产ESBLs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较为流行的耐药基因型是CTX-M-15和TEM-1.

    作者:张亚兰;王骋;胡佳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