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病人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变化及临床意义

原荣;李军;王一羽;燕林青;柳瑛

关键词:乳腺癌, 手术, 化疗, T细胞亚群, NK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入住医院的25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接受了手术及化疗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外周血 CD3+,CD4+,CD8+,CD4+/CD8+及 NK细胞不同治疗时期的数值,统计学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期间 T细胞亚群及 NK细胞的变化,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1~3个月,CD8+显著性降低(t=2.57);治疗3~6月,NK 细胞显著性升高(t=-2.23);治疗6个月后CD3+(t=-2.25),CD4+(t=-2.07)显著性降低,NK细胞显著性升高(t=-3.56)。其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 NK细胞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患者治疗中的免疫状况,但治疗中具体数值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汕头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偏肺病毒的检出及病原学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在深圳汕头地区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标本共1217例,采用 RT-PCR方法对其进行 hMPV基因筛查,随机选取5份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将所得序列与 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同时,对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37份感染患儿标本中检测到hMPV 51份(阳性率4.49%),2,3,4月为发病高峰,感染患儿主要在3岁以下,占检出率的80.4%,5份阳性标本基因序列与 GenBank 中公布的多株 hMPV N 基因同源性达80.8%~98.4%。进化树分析显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进化族。51例阳性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临床诊断主要为支气管肺炎24例,喘息型肺炎17例,毛细支气管炎9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8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均未检测到 hMPV特异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引起深圳汕头地区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感染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流行的 hMPV株存在两种不同基因型。

    作者:刘爱玲;谭辉赟;吴敏;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毒素检测在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价值,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患者尿液内毒素含量,同时进行尿培养;检测患者血液白细胞和 CRP水平。结果379例泌尿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中,上尿路感染132例,下尿路感染247例。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1.25(7.98,13.99)×109/L,81.36(76.64,83.50)mg/L和49.57(17.28,78.37)pg/ml,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0.24(7.94,12.24)×109/L,70.46(70.46,77.32)mg/L和21.18(21.18,37.31)pg/ml,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 CRP和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以39.7pg/ml为诊断 Cut-off值,内毒素用于分辨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90.3%。结论动态浊度法测定尿液内毒素含量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艳;汪明;乔斌;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细胞浆内含有Auer样杆状小体的骨髓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全身骨痛3月入院。查体:神清,营养中等,正常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音正常,心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2×109/L,RBC 4.87×1012/L,Hb 146 g/L,PLT 272×109/L,血沉32 mm/h,肾功能:Cr 127μmol/L,UA 102μmol/L;电解质:K 3.28 mmol/L,Na 136 mmol/L,Cl 110 mmol/L,血钙:2.06 mmol/L;免疫球蛋白:IgA 4.53 g/L,IgG 6.57 g/L,IgM 1.99 g/L;血清蛋白:总蛋白60.0 g/L,清蛋白40.4 g/L,球蛋白20.2 g/L。尿常规:尿蛋白2+,尿糖4+,尿本周氏蛋白阴性。CT示:双侧肋骨多发性陈旧性骨折;双肺散在纤维灶。骨盆平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欠均匀,骨折(陈旧性?)。肾组织活检病理:符合肾小球轻微病变伴急性肾小管损伤。骨髓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浆细胞比例偏高占10%,部分浆细胞胞浆量中等,蓝染,胞浆内可见数根长短不等2~4μm类似 Auer样杆状小体(见图1),染紫红色,核偏位,染色质粗网状,该类浆细胞占8%。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为 IgA+k型,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韦巍;韦常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建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HIT)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方法人血小板4因子(PF4)与肝素形成的复合物作为包被抗原,加入待检血浆孵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孵育洗涤后加入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后测定吸光度A450nm/A630nm ,根据阴阳性标准品判定检测结果,并与 IBL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和性能评估。结果用制备的人PF4建立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待检样品和酶标抗体的佳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1500,对三份阳性标准血浆重复测定,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67%和7.76%(P均<10%)。对100人份无肝素使用史的健康人血浆测定,该方法的阴阳性参考值分别为0.304和0.456。与 IBL检测方法同时检测100份血液透析病人样品,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7.78%和97%,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和98.88%,K=0.84(K 值在0.81~1),Pexac=0.01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为优,95%可信区间为92.59%~99.17%。结论建立的 H IT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与 IBL检测方法相比性能相当、一致性程度良好,可以满足临床对 H IT患者的检测和诊断需求。

    作者:王红梅;田晶晶;段生宝;丁少华;蒙青林;陈晔洲;陈强;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Vitek-2 Compact和MALDI TOF MS对棒状杆菌属细菌鉴定能力评估

    目的:评估 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及德国 Bruker公司的 MALDI TOF MS对棒状杆菌的鉴定能力。方法方法学评价研究选择来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棒状杆菌40株,以16S rDNA测序为金标准,分别使用 VITEK-2 compact,VITEK MS及 Bruker MS进行鉴定,对其鉴定率、检测时间及耗材成本作描述性分析。结果 VITEK-2 compact,VITEK MS及Bruker MS正确鉴定至种水平的鉴定率分别为95.0%,88.9%和97.5%,平均检测时间分别为5~6 h,2~3 min和2~3 min,检测耗材成本约为50~70元、15~25元和10~20元。结论三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正确鉴定率,能够满足临床的鉴定需要,但 VITEK MS对无植酸棒状杆菌鉴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程敬伟;孙林英;徐志鹏;侯欣;徐英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

    CA-7000是日本 Sysmex公司推出的一台功能强大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是目前世界上测试速度快的全自动凝血仪之一。该仪器集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等多种检测功能于一身,采用了散射光加百分比凝固测定原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溶血、脂血及黄疸标本对凝固时间分析测定的干扰[1]。采用先进的高频振荡混匀技术,确保了样本和试剂之间能够充分混匀。我科自2013年添置该仪器以来,为血栓以及出血性疾病的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了快速准确地实验依据,有力地保证了患者口服抗凝剂剂量的安全性。该仪器在操作中出现了一些报警提示,其中有些报警是根据仪器提示无法排除的,是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和分析才得以解决。现将 CA-7000在工作中遇到的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作者:高科;王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沉默Survivin基因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 Survivin表达降低时,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 RNA 干扰技术,结合 RT-PCR,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干扰 Survivin效果。干扰 Survivn后用 MTT法和 TUNEL法检测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的情况。用 Western-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PARP,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 Survivin-siRNA干扰组,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下调,其相对表达量为0.26±0.02,抑制率为43.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 Survivin-siRNA组蛋白表达下调,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了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显示 Survivin-siRNA组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在24,48和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21.9%,37.1%和2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 Survivin-siRNA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urvivin-siRNA组凋亡蛋白PARP(89KD)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3.9倍,抑制凋亡蛋白Bcl-2降低,降低了70%,促进凋亡蛋白Bax升高,为对照组的2.4倍;同时也抑制AKT的磷酸化,磷酸化水平降低了57%,与对照组相比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 Survivin表达,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Survivin基因可成为鼻咽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王玉明;马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05~2012年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感染检测指标分析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现状,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疾病。方法对2005~2012年无锡地区(不包括县、区)无偿献血血液标本329254(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8年来,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的 HBsAg、抗-HCV、抗-HIV 及抗-TP 四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587%,0.452%,0.212%和0.509%,总阳性率为1.76%,不同年份间的抗-HCV、抗-HIV及抗-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138.24,P值均<0.01),2011~2012年 HBsAg 阳性率有明显升高,与以往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6,52.34,P<0.01),同时四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人数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中有着不同比例的分布。结论多数指标阳性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指标仍有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做好不同人群的科学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许友山;夏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I-4)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8例 RA 患者,4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 PADI-4、抗核周因子(AP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含量,应用 ROC曲线、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RA患者血清中PADI-4浓度(2.653±2.719 U/L)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872±0.292 U/L)和健康组(0.793±0.24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2,35.371,P 均<0.01);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PADI-4诊断 RA的佳临界值为1.284 U/L,此时的灵敏度为62.1%,特异度为91.4%;PADI-4阳性率(62.1%)与 APF(50%), AKA (5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570;χ2=1.715,P=0.190),与抗CCP抗体(81.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P=0.041);PADI-4水平与 APF,AKA 之间呈正相关(r=0.652,0.01,0.666,P<0.01),与抗CCP抗体之间未显示出相关性(r=0.122,P=0.357)。结论 PADI-4在部分 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PADI-4对 RA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能成为独立于抗CCP抗体之外的 RA的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

    作者:胡恒贵;秦淑国;尚庆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ermA,ermB,ermC和msrA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出的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革兰阳性球菌药敏组合试验,同时采用 PCR方法检测 ermA,ermB,ermC和msrA等耐药相关基因。结果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 ermA, ermB和 ermC阳性的有29株,msrA 阳性的有2株。ermA,ermB,ermC 和 msrA 检测与红霉素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82.9%;与克林霉素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89.5%。结论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与其耐药相关基因 ermA,ermB,ermC和msrA的编码相关。

    作者:吴青;徐万洲;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分析 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中的意义。方法按照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 SLE分类标准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住院的 SLE患者共61例,同时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作对照。SLE实验组分为 SLE并发CVD患者22例,SLE不并发CVD患者39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 Th1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IL-17,并分析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①SLE并发 CVD组、SLE不并发 CVD组和健康对照组 Th17细胞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09±0.98)%,(1.75±0.75)%和(0.89±0.44)%,健康对照组与 SLE并发 CVD组、SLE不并发 CV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7~5.030,P值均<0.001);IL-17在 SLE并发 CVD组、SLE不并发 CV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85.64±20.76 pg/ml,75.25±28.14 pg/ml和35.06±6.58 pg/ml,健康对照组与 SLE并发 CVD组和 SLE不并发CV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5~9.954,P 值均<0.001);两组 SLE之间 Th17细胞和 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0,1.513,P>0.05)。②SLE患者血浆 IL-17水平与 SLEDAI积分和抗 ds-DNA抗体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393,P=0.008;r=0.558,P<0.001),与补体 C3水平呈负相关性(r=-0.423,P=0.005)。SLE患者中 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与 SLEDAI评分和抗 ds-DNA抗体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681.P<0.001;r=0.492,P=0.015),而与C3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27)。结论 Th17细胞和 IL-17在 SLE中表达均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心血管因素并未影响 SLE患者中Th17细胞和 IL-17的表达水平。

    作者:严静霞;高丽霞;吴霞;郭惠芳;靳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脊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 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95例患者CSF细胞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同时行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95例患者中有7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FCM检测有24例发现异常表型细胞,阳性率为33.80%。经形态学分析,15例发现异常细胞,其阳性率为1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ma leukemia,ALL)患者,FCM检测有13例发现异常表型细胞,阳性率为22.41%。经形态学分析,12例发现异常细胞,其阳性率为1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6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患者,经 FCM和形态学检测均有4例患者检测出异常细胞,其阳性率均为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脑脊液 FCM检测敏感性高,淋巴瘤患者行 FCM分析更有助于中枢神经白血病的诊断,是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

    作者:孙雪静;万岁桂;刘聪燕;贺景娟;刘艳;张维;赵弘;徐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病人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入住医院的25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接受了手术及化疗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外周血 CD3+,CD4+,CD8+,CD4+/CD8+及 NK细胞不同治疗时期的数值,统计学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期间 T细胞亚群及 NK细胞的变化,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1~3个月,CD8+显著性降低(t=2.57);治疗3~6月,NK 细胞显著性升高(t=-2.23);治疗6个月后CD3+(t=-2.25),CD4+(t=-2.07)显著性降低,NK细胞显著性升高(t=-3.56)。其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 NK细胞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患者治疗中的免疫状况,但治疗中具体数值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原荣;李军;王一羽;燕林青;柳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0~2012年汉中地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汉中地区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从临床标本分离的1081株大肠埃希氏菌的科室分布和耐药性,用BD公司PHOENIX 100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并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确认,用 whonet 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三年共检出大肠埃希氏菌1081株,检出率16.26%;其中2010年15.33%(308/2009),2011年16.42%(362/2204)和2012年16.86%(411/2437);标本来源前三位为尿液(16.56%,20.17%和17.27%)、痰液(17.53%,14.64%和14.36%)、血液(11.04%,12.64%和18.73%);分离菌株数多的科室依次为肝胆外科、小儿科、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各主要分布科室三年来菌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分析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50%);而对单环类的氨曲南、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30%左右,对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复合剂类、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较低(0.6%~13.6%),观察期间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的年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BLs(+)菌株对一,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超过60%;对氨曲南、头孢他啶耐药率在45%左右;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药物敏感率较高(0.7%~13.3%),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明显高于 ESBLs(-)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大肠埃希氏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偶有检出。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尿液、血液等标本,科室分布以肝胆外科、儿科、妇产科多;三年间大肠埃希氏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氏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在50%以上;1081株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菌株406株(37.6%);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明显高于 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中地区大肠埃希氏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已不适用临床常规使用;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30%左右,对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复合剂类、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较低(0.6%~13.6%),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无重大变化,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敏感耐药率在逐年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缓解大肠埃希氏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控制其耐药性已经至关重要。

    作者:段发强;侯轩;辜依海;邓明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骨桥蛋白诊断卵巢癌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维普和清华同方2014年5月以前发表的关于血清 OPN诊断卵巢癌的文献。以 QUADAS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血清OPN诊断卵巢癌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以 SROC曲线法分析血清 OPN诊断卵巢癌的总体性能。结果该次meta分析共纳入6项研究,血清 OPN诊断卵巢癌的总体诊断敏感度为0.83(95%可信区间:0.78~0.87),总体诊断特异度为0.91(95%可信区间:0.88~0.94),总体诊断阳性似然比为9.00(95%可信区间:5.91~13.71),总体诊断阴性似然比为0.19(95%可信区间:0.15~0.25),总体诊断优势比为47.58(95%可信区间:27.93~81.05)。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Q值为0.80。结论血清 OPN对卵巢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晓春;孙晓冰;胡志德;孙懿;邓安梅;朱荣荣;张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毛细管电泳仪检测 HbA2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检测 HbA2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基因检测确诊的249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和1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检测。以基因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组,比较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及各亚组与健康对照组 HbA2浓度的差异性,计算毛细管电泳系统检测HbA2在不同截断值时诊断α,β及α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健康对照组 HbA2均值为(3.03±0.27)%,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 HbA2均值为(2.38±0.55)%,其中静止型、标准型及血红蛋白 H病分别为(2.61±0.46)%,(2.47±0.32)%和(1.07±0.17)%;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为(5.65±0.47)%,其中β0杂合子和β+杂合子分别为(5.71±0.48)%和(5.56±0.43)%;α复合β型 HbA2均值为(5.7±0.8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其静止型、标准型、血红蛋白 H 病亚组 HbA2浓度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1.73,5.02,12.91和33.46,P均<0.01),血红蛋白 H病组较静止型和标准型 HbA2浓度明显减低(t值分别为15.62和21.31,P<0.01),但静止型和标准型亚组之间无明显差异(t=1.50,P>0.05)。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及β0,β+亚组、α复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 HbA2浓度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55.12,44.33,38.94和9.10,P 均<0.01),β0,β+亚组之间,HbA2浓度无明显差异(t=1.79,P>0.05)。124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毛细管电泳系统全部检出;117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毛细管电泳系统只检出57例。分别以2.5%,3.5%为截断值,毛细管电泳系统检测单纯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48.72%,97.18%,93.44%,69.70%,75.29%和100%,98.59%,98.41%,100%,99.25%;ROC曲线分析表明,毛细管电泳系统检测 HbA2浓度筛查诊断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佳截断值分别为2.8%和3.7%。结论在无异常条带的情况下,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检测 HbA2浓度升高(研究中>3.7%)可用于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但不能排除是否复合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A2浓度减低(研究中<1.5%)及检出 HbH带可诊断血红蛋白 H 病;单纯检测 HbA2浓度对于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诊断无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何英;徐玉红;张银辉;杨来智;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L-2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首诊的38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 IL-21,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外周血辅助性 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比率。另通过建立体外试验分析丙酮酸脱氨酶复合体 E2亚基(PDC-E2)多肽与Th17及Treg 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 PBC 组 IL-17,IL-21,Th17,Th17/Treg 和 Treg 分别为(18.23±4.12)ng/L,(512.25±18.25)ng/L,(3.98±0.98)%,(39.25±3.25)%和(3.11±0.85)%,对照组分别为(7.89±3.26)ng/L,(212.98±21.52)ng/L,(0.92±0.21)%,(12.98±3.12)%和(8.3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6,7.021,4.448,10.112,5.125;P值均<0.05)。体外试验表明,加入 IL-21的培养体系中,Th17(2.41±0.82)%,Th17/Treg 细胞比例(32.98±3.1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98±0.21)%,(12.25±3.25)%,而 Treg(4.75±0.68)%则低于空白对照组(11.8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1,6.489,8.236;P<0.05)。结论 IL-21水平升高与 PBC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通过促进PDC-E2反应而引起Th17/Treg免疫失衡,从而介导PBC的发生。

    作者:黄勇武;蒋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抑菌作用及抑菌机制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抵制真菌侵袭时植物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抗毒素物质。近几年研究表明 RES对各种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文对 RES干扰细胞壁蛋白质合成、细胞膜损伤和通过 RsbA介导的抑菌因子形成的抑菌机制进行了综述分析。

    作者:王鑫;张瑞;吴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因子的改变,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检测凝血因子,特别是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g)定量检测,酶法测定尿酸、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患者 PT,APTT,TT和 Fg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0.42,0.31~0.44,0.65~0.96,1.09~1.58,均P>0.05);而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与心功能Ⅲ~Ⅳ级组的TT,PT,APTT和 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0.78,P>0.05),而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 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心功能Ⅰ~Ⅱ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P<0.05)。结论凝血因子含量变化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特别是D-二聚体检测对脑梗死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尹秀华;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骨钙素与骨密度检测在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中的应用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不同性别之间血清骨钙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骨钙素水平与骨质疏松指标、其它骨代谢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8月中老年健康体检者270名,排除恶性肿瘤及慢性基础性疾病,其中男性101例,年龄50~89岁,中位年龄68岁,女性169例,年龄50~89岁,中位年龄64岁。使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检测指标为T值;分别进行血清标本中骨钙素、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检测。不同性别之间骨钙素水平的比较采用 Mann-Whitney检验,将骨钙素水平与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年龄、钙、磷和25-羟维生素 D的相关性进行 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7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的T值、骨钙素、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水平范围分别为-3.5~-0.7(中位水平-1.6 ng/ml),3.59~264.90 ng/ml(中位水平12.84 ng/ml),4.0~34.0 ng/ml(中位水平10.5 ng/ml),1.79~2.69 mmol/L(中位水平2.36 ng/ml),0.43~2.89 mmol/L(中位水平1.12 ng/ml);不同性别之间骨钙素存在差异,女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01);血清骨钙素与血清磷水平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43(P=0.001);与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7(P=0.002);与年龄(相关系数-0.157,P=0.056),25-羟维生素D(-0.156, P=0.194)、血清钙(相关系数0.055,P=0.368)均无相关性。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女性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在应用该指标时应该考虑性别因素;骨钙素与骨质疏松风险指数T存在相关性,可以用于评估骨质疏松。

    作者:谢而付;张巧娣;蒋理;张炳峰;徐华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