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L-2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黄勇武;蒋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 T淋巴细胞 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首诊的38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血清 IL-21,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外周血辅助性 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比率。另通过建立体外试验分析丙酮酸脱氨酶复合体 E2亚基(PDC-E2)多肽与Th17及Treg 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 PBC 组 IL-17,IL-21,Th17,Th17/Treg 和 Treg 分别为(18.23±4.12)ng/L,(512.25±18.25)ng/L,(3.98±0.98)%,(39.25±3.25)%和(3.11±0.85)%,对照组分别为(7.89±3.26)ng/L,(212.98±21.52)ng/L,(0.92±0.21)%,(12.98±3.12)%和(8.3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6,7.021,4.448,10.112,5.125;P值均<0.05)。体外试验表明,加入 IL-21的培养体系中,Th17(2.41±0.82)%,Th17/Treg 细胞比例(32.98±3.1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98±0.21)%,(12.25±3.25)%,而 Treg(4.75±0.68)%则低于空白对照组(11.8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1,6.489,8.236;P<0.05)。结论 IL-21水平升高与 PBC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通过促进PDC-E2反应而引起Th17/Treg免疫失衡,从而介导PBC的发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弹力图法与光学比浊法监测氯吡格雷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监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疗效的两种方法:血栓弹力图法(TEG)与光学比浊法(LTA)。方法用 LTA法与TEG法检测2013年2月~12月期间心内科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EG监测的血小板抑制率为(47.84±26.04)%,LTA监测的血小板聚集率为(45.64±20.92)%。患者组中 LTAADP与TEGADP存在负相关(r=-0.752,P<0.001);LTAADP与 MAADP存在正相关(r=0.789,P<0.001);TEGADP与 MAADP呈负相关(r=-0.820,P<0.001)。结论 TEG血小板图与 LTA监测氯吡格雷疗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用 MAADP联合TEGADP监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可提供更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黄媛;张伟;杨倩琳;张婷;谢之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 a[Lp(a)]、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 Hcy,Lp(a)和hsCRP水平,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组血清 Hcy,Lp(a)和 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单独检测时,Lp(a)的阳性率高于 Hcy和 hsCRP 的阳性率,Hcy,Lp(a)和hsCRP联合检测时,阳性率高于各个项目单独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Hcy,Lp(a)和 hsCRP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者联合检测对监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琳;涂欢;朱武;陈卫红;王华[;沈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2项生化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目的:根据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累积数据评价22项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收集检验科2013年1~6月22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和2012~2014年间常规化学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数据,依据 Nordtest准则,分别计算与精密度和偏倚相关的不确定度分量,然后评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利用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数据可以逐步计算出22项生化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范围为4.24~24.88,其中 ALP的扩展不确定度大,达到24.88;Na+的扩展不确定度小,仅为4.24。各类指标的扩展不确定度范围如下:电解质(4.27~18.16,Na+低,Mg高);酶类(8.12~24.88,GGT低,ALP高);小分子物质(4.88~12.44,GLU低,Cr高);蛋白与脂类(4.78~13.1,TC低,TG高)。结论使用累积的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数据评定生化定量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简便可行,可用于定期评估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包安裕;李艳;陈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栓弹力图与光电比浊法检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thrombelastography,TEG)和光电比浊法血小板聚集分析仪(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LTA)检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①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1年3~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及门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48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73岁(62~90)岁。②患者入院时均先顿服阿司匹林16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用氯吡格雷75mg/d的维持量治疗9个月后,在某次服药后2 h抽取静脉血。③同时进行 LTA和TEG检测,分别得到服药后的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用AD-PLTA-INDU表示)、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用 ADPTEG-INHI表示)。所有志愿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48例观察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ADPLTA-INDU值,41例分布在40%~80%(85.4%),7例>80%(14.6%),CV值:0.19;ADPTEG-INHI值,40例分布在10%~60%(83.3%),2例<10%(4.2%),6例>60%(12.5%), CV值:0.54;48例观察对象的(ADPLTA-INDU+ADPTEG-INHI)趋向一个常数(Mean=98%,SD=12.1),各值与 Mean做成组数据配对t检验(P双尾>0.05)。ADPLTA-INDU值和 ADPTEG-INHI值呈负相关(r=-0.75,P<0.01)。结论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较温和,且两种方法存在同一性效用,但TEG精密度较低。

    作者:任军伟;张艳萍;丛玉隆;楚杜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建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HIT)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方法人血小板4因子(PF4)与肝素形成的复合物作为包被抗原,加入待检血浆孵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孵育洗涤后加入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后测定吸光度A450nm/A630nm ,根据阴阳性标准品判定检测结果,并与 IBL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优化和性能评估。结果用制备的人PF4建立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待检样品和酶标抗体的佳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1500,对三份阳性标准血浆重复测定,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67%和7.76%(P均<10%)。对100人份无肝素使用史的健康人血浆测定,该方法的阴阳性参考值分别为0.304和0.456。与 IBL检测方法同时检测100份血液透析病人样品,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7.78%和97%,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8%和98.88%,K=0.84(K 值在0.81~1),Pexac=0.01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为优,95%可信区间为92.59%~99.17%。结论建立的 H IT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与 IBL检测方法相比性能相当、一致性程度良好,可以满足临床对 H IT患者的检测和诊断需求。

    作者:王红梅;田晶晶;段生宝;丁少华;蒙青林;陈晔洲;陈强;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特性及与疾病发生关系的概况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也叫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PAF-AH),是冠心病和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炎症标志物,与粥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其生物学变异小,特异性高,很少受其它炎症标志物影响,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新的检测指标。由于 Lp-PLA2主要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体内Lp-PLA2浓度和活性将可能成为治疗冠心病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另外其对肿瘤的早期监测与个体化治疗也将有帮助。

    作者:王敬军;刘胜林;田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国际首次报道一例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儿童IDS基因p.Ser149Pro突变

    目的:研究一例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 Ⅱ)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该研究以一例 MPSⅡ型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外周血2 ml,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患儿 IDS基因的全部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使用正反引物对 PCR 产物进行 Sanger法测序并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检测序列图谱中所有的基因变异点。结果对 PCR产物的 DNA序列分析后发现该患儿 IDS基因的第4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c.445T>C),这一突变导致第149位密码子TCT编码的丝氨酸转变为CCT编码的脯氨酸(p.Ser149Pro)。同时该患儿父母的 IDS基因检测结果均正常,显示这一突变为新生突变。结论 IDS基因发生突变是导致该患儿发病的原因,突变 p.Ser149Pro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作者:杨丽君;郑瑞芝;傅启华;王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脊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 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95例患者CSF细胞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同时行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95例患者中有7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FCM检测有24例发现异常表型细胞,阳性率为33.80%。经形态学分析,15例发现异常细胞,其阳性率为1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ma leukemia,ALL)患者,FCM检测有13例发现异常表型细胞,阳性率为22.41%。经形态学分析,12例发现异常细胞,其阳性率为1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6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患者,经 FCM和形态学检测均有4例患者检测出异常细胞,其阳性率均为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脑脊液 FCM检测敏感性高,淋巴瘤患者行 FCM分析更有助于中枢神经白血病的诊断,是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

    作者:孙雪静;万岁桂;刘聪燕;贺景娟;刘艳;张维;赵弘;徐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种方法检测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三种方法对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性与定量检测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2013年10月~2014年4月间于湖南旺旺医院就诊及体检的85例低浓度 HBsAg(ELISA法0.6<S/CO≤3.0)标本,三种方法测定低浓度 HBsAg定性结果分为0.6<S/CO≤1.0,0.6<S/CO≤3.0两组采用检出阳性率进行χ2检验;HBsAg定量结果分为0.6<S/CO≤1.0,1.0<S/CO≤2.0,2.0<S/CO≤3.0,0.6<S/CO≤3.0四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HBsAg含量相关性采用相关系数t检验进行两两分析。结果①HBsAg检出阳性率0.6<S/CO≤1.0组 CMIA法(64.0%)和TRFIA法(54.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333,P>0.05),0.6<S/CO≤3.0组 ELISA 法(70.6%)与CMIA法(89.4%)及TRFIA法(8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2,6.907,P均<0.05),CMIA法和TR-FIA法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227,P>0.05)。HBsAg检出阳性率 CMIA>TRFIA>ELISA。②HBsAg含量测定0.6<S/CO≤1.0,1.0<S/CO≤2.0,2.0<S/CO≤3.0三组除在2.0<S/CO≤3.0组 ELISA法与 CMIA法之间,ELISA法与TRFIA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1.743~3.671,P均<0.05),0.6<S/CO≤3.0组三种方法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3,2.766,4.459,P均<0.05),总体含量CMIA>TRFIA>ELISA。③三种方法测定HBsAg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t值分别为2.928,2.939,60.915,P均<0.05),其中 CMIA法与 TRFIA法之间相关性好(r=0.989)。结论低浓度 HBsAg检测应首选 CMIA法,TRFIA法次之。对于 ELISA法检测低浓度 HBsAg标本应向临床建议用CMIA法或TRFIA法复查,避免漏检;并且不建议临床对不同方法测定定量或半定量结果间进行横向比较,避免误诊。

    作者:陈明;沈群;刘宇;梁日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献血者献血心理需求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理活动特点,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献血者招募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方法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献血者的心理活动数据,分析其心理特点及顾虑。结果在献血目的方面,首次献血者有62.73%以“功利心理”为主,重复献血者则有76.01%以“奉献心理”为主;在献血顾虑方面,首次献血者中以关注“献血安全”为主,占72.69%,重复献血者以关注“献血服务质量”为主,占77.91%。结论重视献血者心理需求和顾虑,两类献血者的献血心态有所差异,各有侧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献血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满足他们的需求,消除其顾虑,可有效地提高献血者招募的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

    作者:钟炽辉;吴严竣;李丽颜;徐华馨;陈庆恺;何子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检测及免疫分子研究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检测情况,并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 TNF-α,IL-4,IL-6及 IL-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变应原。选取查体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 TNF-α,IL-4,IL-6及 IL-8的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的过敏原是粉尘螨(58例,阳性率93.5%),其次是室内尘土,观察组血清 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230.87±27.82 ng/ml vs 152.14±23.2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 IL-4,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32±12.04 ng/L vs 8.57±3.64 ng/L,152.45±24.56μg/L vs 98.56±18.63μg/L,218.79±32.91μg/L vs 142.68±23.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α,IL-4,IL-6及 IL-8水平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判断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秋剑;王登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Anti-CCP和RF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RA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类风湿因子(RF)这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112例 RA患者,86例非 RA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 Anti-CCP和 RF。结果三组血清 Anti-CCP和 RF水平分别为:RA组112.4±139.4 U/ml,171.9±216.9 U/ml;非RA组3.5±9.7 U/ml,24.6±37.6 U/ml;健康对照组0.43±0.07 U/ml,11.6±3.4 U/ml。RA患者组与非RA组比较两项指标的t值分别为2.63和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A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项指标的t值分别为2.81和2.7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 RA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两项指标的t值分别为1.74和1.86,P 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和 Anti-CCP 对 RA的敏感度分别为80.4%和71.4%,特异度分别为77.2%和94.1%;联合诊断后敏感度为66.1%,特异度高达98.5%;而非RA组RF及Anti-CCP阳性率的比较χ2=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ti-CCP可作为诊断 RA早期新的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 Anti-CCP和 RF有助于对 RA早期的临床诊断。

    作者:王芳;杨萍;曹春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微粒活化标记物CD62 p和PAC-1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微粒活化标记物 CD62 p和 PAC-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9月住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46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表面活化标记物 CD62 p和 PAC-1的阳性百分率,观察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之间结果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血小板活化标记物 CD62 p及 PAC-1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36.36%±9.62%,7.18%±8.20%,42.74%±14.60%和8.81%±12.5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6.82%±9.13%和1.0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0~5.853,P<0.01)。冠心病组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的阳性百分率为42.74%±14.60%,高于高血压组36.36%±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4,P<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存在血栓前状态,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小旦;赵成艳;何晓琳;马荣;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深圳地区儿童腹泻A组轮状病毒检测和基因型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 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2007年8月~2009年2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413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A组轮状病毒基因,阳性者再采用巢式 RT-PCR 分别针对病毒 VP7,VP4基因保守区进行 G/P型别检测。结果413份粪便标本 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52.5%(217/413),轮状病毒腹泻在深圳的主要流行季节是10~次年1月份,2岁以内的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1.2%(198/217)。对217份轮状病毒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流行的轮状病毒G型分型依次为G3(52.1%),G1(31.3%),混合 G型感染(6.0%),G2(1.8%)及 G9(1.4%);P型分型依次为 P[8](85.7%),P[4](6.0%)及混合 P型感染(1.4%);G型和P型的组合以 G3P[8](47.5%)为常见,其次为 G1P[8](30.4%)。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G3P[8]和 G1P[8]是2007年~2009年深圳地区的主要轮状病毒流行株,此外混合型并不少见。

    作者:王琼;张银辉;何涛君;黄烈;杨来智;吴润香;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GRP78研究新进展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1977年发现的一种分子伴侣,具有多种功能的内质网常驻蛋白。在肿瘤组织中, GRP78呈高表达及异位表达,参与内质网应激状态下肿瘤的发生发展,而细胞表面的 GRP78以受体形式参与信号转导功能。因此,GRP78作为肿瘤治疗靶点和生物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国内外学者发现,在非肿瘤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中,GRP78也呈高表达,预示了其应用前景。该文将从 GRP78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上的意义、在非肿瘤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欣;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骨钙素与骨密度检测在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中的应用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不同性别之间血清骨钙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骨钙素水平与骨质疏松指标、其它骨代谢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8月中老年健康体检者270名,排除恶性肿瘤及慢性基础性疾病,其中男性101例,年龄50~89岁,中位年龄68岁,女性169例,年龄50~89岁,中位年龄64岁。使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检测指标为T值;分别进行血清标本中骨钙素、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检测。不同性别之间骨钙素水平的比较采用 Mann-Whitney检验,将骨钙素水平与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年龄、钙、磷和25-羟维生素 D的相关性进行 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7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的T值、骨钙素、25-羟维生素D、钙和磷水平范围分别为-3.5~-0.7(中位水平-1.6 ng/ml),3.59~264.90 ng/ml(中位水平12.84 ng/ml),4.0~34.0 ng/ml(中位水平10.5 ng/ml),1.79~2.69 mmol/L(中位水平2.36 ng/ml),0.43~2.89 mmol/L(中位水平1.12 ng/ml);不同性别之间骨钙素存在差异,女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01);血清骨钙素与血清磷水平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43(P=0.001);与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7(P=0.002);与年龄(相关系数-0.157,P=0.056),25-羟维生素D(-0.156, P=0.194)、血清钙(相关系数0.055,P=0.368)均无相关性。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女性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在应用该指标时应该考虑性别因素;骨钙素与骨质疏松风险指数T存在相关性,可以用于评估骨质疏松。

    作者:谢而付;张巧娣;蒋理;张炳峰;徐华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沉默Survivin基因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 Survivin表达降低时,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 RNA 干扰技术,结合 RT-PCR,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干扰 Survivin效果。干扰 Survivn后用 MTT法和 TUNEL法检测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的情况。用 Western-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PARP,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 Survivin-siRNA干扰组,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下调,其相对表达量为0.26±0.02,抑制率为43.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 Survivin-siRNA组蛋白表达下调,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了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显示 Survivin-siRNA组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在24,48和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21.9%,37.1%和2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 Survivin-siRNA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urvivin-siRNA组凋亡蛋白PARP(89KD)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3.9倍,抑制凋亡蛋白Bcl-2降低,降低了70%,促进凋亡蛋白Bax升高,为对照组的2.4倍;同时也抑制AKT的磷酸化,磷酸化水平降低了57%,与对照组相比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 Survivin表达,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Survivin基因可成为鼻咽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王玉明;马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

    目的:用新鲜抗凝全血在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各项参数与参考仪器比较,校对检测仪器使得同一份样本在不同型号仪器上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参加室间质评结果满意的 Sysmex XE-2100作为参考比对仪器,各仪器性能评价合格后,用不同浓度的抗凝全血在Sysmex XS-800i,Sysmex XT-4000i和Sysmex XT-1800i上进行测定,后用Sysmex XE-2100测定结果作为靶值,分别与其它仪器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XS-800i与比对仪器 Sysmex-2100的偏倚:WBC 2.85%,RBC 1.44%,HGB 0.75%,HCT 2.11%和PLT 5.53%;XT4000i与比对仪器 Sysmex-2100的偏倚:WBC 1.26%,RBC 0.95%,HGB 0.68%,HCT 1.35%和 PLT 2.68%;XT-1800i与比对仪器 Sysmex-2100的偏倚:WBC 5.21%,RBC 1.96%,HGB 1.60%,HCT 1.96%和 PLT 4.95%,XT4000i,四台血细胞分析仪 WBC,RBC,HGB,HCT, MCV和PLT各项参数的偏倚都在允许范围。结论当实验室有多台血细胞分析仪时,应定期对血细胞分析仪保养维护并定期做好各仪器间比对,及时发现问题校准仪器,确保各仪器间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李鹏;张宁;庄贵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湖北地区 HCVNS5B基因天然耐药位点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湖北地区 HCV流行特点及 HCVNS5B基因天然耐药位点分布情况,为临床 HCV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2011年3月~2014年4月253例 HCV患者标本,利用一代测序法进行 HCVNS5B基因部分序列测序确定亚型,将所测 HCVNS5B基因核苷酸序列在线比对,找出天然耐药位点记录统计。结果253例患者共四种基因型6种亚型,1a亚型3例、1b亚型192例、2a亚型38例、3a亚型3例、3b亚型11例和6a亚型6例。共发现13个天然耐药位点。2a 亚型天然耐药位点和变异数量较复杂,涉及13个天然耐药位点,其次是1b亚型。其中主要天然耐药位点是 L159F(475-477)占26.42%,C316Y(946-948)占16.98%,V321I(961-963)占15.09%和 S282T(844-846)占12.58%。结论在湖北地区 HCV流行情况和我国较一致,以1b亚型为主,2a亚型次之。HCVNS5B基因天然耐药位点较多较复杂,呈现一定分布特点,2a亚型天然耐药情况复杂,有13个天然耐药位点,1b亚型天然耐药位点有 L159F和C316N。可以为该地区 HCV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为该地区 HCV流行病学提供资料支持。

    作者:卢恩昌;童永清;李艳;吴泽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的特点及与CHF预后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原因。方法收集因 CHF于天坛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CHF组),同期住院的70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SPE的差异。出院后电话回访 CHF患者以观察不良事件率(再住院率或死亡率)与 SPE的关系。同时分析 SPE和其它生化指标的关系来探讨 CHF患者 SPE异常的原因。结果 CHF组β1-球蛋白水平为(6.01±1.06)%,明显高于对照组(t=3.417,P<0.001)。CHF组β1-球蛋白≥6%的患者与<6%的患者相比在出院后7~24个月内的事件率明显增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β1-球蛋白与血肌酐、尿酸和血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F患者 SPE中β1-球蛋白水平较心功能正常患者升高,β1-球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增加了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免疫活化致肾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王蕊;刘子矜;王德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