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君;郑瑞芝;傅启华;王剑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理活动特点,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献血者招募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方法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献血者的心理活动数据,分析其心理特点及顾虑。结果在献血目的方面,首次献血者有62.73%以“功利心理”为主,重复献血者则有76.01%以“奉献心理”为主;在献血顾虑方面,首次献血者中以关注“献血安全”为主,占72.69%,重复献血者以关注“献血服务质量”为主,占77.91%。结论重视献血者心理需求和顾虑,两类献血者的献血心态有所差异,各有侧重,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献血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满足他们的需求,消除其顾虑,可有效地提高献血者招募的成功率和重复献血者的比例率。
作者:钟炽辉;吴严竣;李丽颜;徐华馨;陈庆恺;何子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高于总肌酸激酶(CK)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已经确诊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68例,肿瘤内科恶性肿瘤病人32名,其中肝癌8例、肺癌6例、胃癌6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乳腺癌4例、卵巢癌3例以及来源于消化内科肝硬化患者16例。另选取门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于罗氏 MODUALR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 CK-MB,酶偶联速率法测定总CK活性。结果在68例心肌梗死病人血清中CK-MB单项升高21例,总 CK单项升高39例,二项指标同时升高30例;在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CK-MB单项升高11例,总活性升高3例,二项同时升高3例;16例肝硬化患者2例 CK-MB单项升高。结论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作为心肌梗死诊断指标存在一定缺陷,且CK-MB结果升高与某些重度炎症、恶性肿瘤等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华;闫福堂;袁军;任健康;吕晓丽;胡淑玲;马娟;郑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外新近发明了一种用于侵袭性曲霉病快速诊断的免疫层析侧流装置(lateral-flow device,LFD)。LFD技术利用一株抗曲霉胞外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可检测患者血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中的曲霉胞外糖蛋白。其特点是简便、快速,可单份标本操作。该文拟介绍 LFD的检测原理及其所涉及的抗原和抗体的特征,并对新的 LFD技术的诊断价值与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和PCR进行比较。
作者:张国勇;李芳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因子的改变,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检测凝血因子,特别是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g)定量检测,酶法测定尿酸、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患者 PT,APTT,TT和 Fg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0.42,0.31~0.44,0.65~0.96,1.09~1.58,均P>0.05);而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与心功能Ⅲ~Ⅳ级组的TT,PT,APTT和 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0.78,P>0.05),而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 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心功能Ⅰ~Ⅱ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P<0.05)。结论凝血因子含量变化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特别是D-二聚体检测对脑梗死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尹秀华;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现状,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疾病。方法对2005~2012年无锡地区(不包括县、区)无偿献血血液标本329254(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8年来,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的 HBsAg、抗-HCV、抗-HIV 及抗-TP 四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587%,0.452%,0.212%和0.509%,总阳性率为1.76%,不同年份间的抗-HCV、抗-HIV及抗-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138.24,P值均<0.01),2011~2012年 HBsAg 阳性率有明显升高,与以往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6,52.34,P<0.01),同时四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人数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中有着不同比例的分布。结论多数指标阳性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指标仍有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做好不同人群的科学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许友山;夏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白细胞(WBC)计数共四项检测项目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3.6.1~8.31期间新生儿科败血症患儿84例,正常新生儿14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儿血清的PCT和 IL-6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 hs-CRP水平,同时用 XE-2100检测患儿全血的白细胞。结果败血症患儿的血清 PCT,hs-CRP 及 IL-6和正常新生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6.37~10.58,P<0.01),而 WBC在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5,P>0.05)。而 PCT,IL-6和 hs-CRP三项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98.81%,特异度为90.24%,高于其中任何一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 PCT在检测新生儿败血症,0.5 ng/ml≤PCT≤2 ng/ml时,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PCT>2 ng/ml时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菌感染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6.37~35.05,P<0.05)。结论 PCT,hs-CRP和 IL-6的检测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为早期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玉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 a[Lp(a)]、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 Hcy,Lp(a)和hsCRP水平,用 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组血清 Hcy,Lp(a)和 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单独检测时,Lp(a)的阳性率高于 Hcy和 hsCRP 的阳性率,Hcy,Lp(a)和hsCRP联合检测时,阳性率高于各个项目单独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Hcy,Lp(a)和 hsCRP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者联合检测对监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琳;涂欢;朱武;陈卫红;王华[;沈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日渐成为了当今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肿瘤的第三类高度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证明外周血中存在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循环 miRNA检测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等自身特性,决定其对各类糖尿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初步介绍循环 miRNA的来源与特性,特别是国内外研究循环miRNA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志物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韩泽平;何金花;黎毓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全身骨痛3月入院。查体:神清,营养中等,正常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音正常,心律齐,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2×109/L,RBC 4.87×1012/L,Hb 146 g/L,PLT 272×109/L,血沉32 mm/h,肾功能:Cr 127μmol/L,UA 102μmol/L;电解质:K 3.28 mmol/L,Na 136 mmol/L,Cl 110 mmol/L,血钙:2.06 mmol/L;免疫球蛋白:IgA 4.53 g/L,IgG 6.57 g/L,IgM 1.99 g/L;血清蛋白:总蛋白60.0 g/L,清蛋白40.4 g/L,球蛋白20.2 g/L。尿常规:尿蛋白2+,尿糖4+,尿本周氏蛋白阴性。CT示:双侧肋骨多发性陈旧性骨折;双肺散在纤维灶。骨盆平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欠均匀,骨折(陈旧性?)。肾组织活检病理:符合肾小球轻微病变伴急性肾小管损伤。骨髓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浆细胞比例偏高占10%,部分浆细胞胞浆量中等,蓝染,胞浆内可见数根长短不等2~4μm类似 Auer样杆状小体(见图1),染紫红色,核偏位,染色质粗网状,该类浆细胞占8%。血清免疫固定电泳为 IgA+k型,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韦巍;韦常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I-4)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8例 RA 患者,40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 PADI-4、抗核周因子(AP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含量,应用 ROC曲线、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RA患者血清中PADI-4浓度(2.653±2.719 U/L)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组(0.872±0.292 U/L)和健康组(0.793±0.24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32,35.371,P 均<0.01);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PADI-4诊断 RA的佳临界值为1.284 U/L,此时的灵敏度为62.1%,特异度为91.4%;PADI-4阳性率(62.1%)与 APF(50%), AKA (5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570;χ2=1.715,P=0.190),与抗CCP抗体(81.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P=0.041);PADI-4水平与 APF,AKA 之间呈正相关(r=0.652,0.01,0.666,P<0.01),与抗CCP抗体之间未显示出相关性(r=0.122,P=0.357)。结论 PADI-4在部分 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PADI-4对 RA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能成为独立于抗CCP抗体之外的 RA的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
作者:胡恒贵;秦淑国;尚庆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清 sTNFR-1,sIL-2Ra和 IGF-1在食管癌抑郁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探讨了相关血清指标取代Zung抑郁状态问卷(DS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可能。方法120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以DSI和 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 sTNFR1,sIL-2Ra 和 IGF-1。结果诊断为抑郁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32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51例未出现抑郁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血清sTNFR-1水平为2.28±0.76 ng/ml,sIL-2Ra为234.54±59.43 ng/ml,IGF-1为297.68±53.47 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56~9.274,P 值均<0.05);在小抑郁到严重抑郁中血清 sTNFR-1水平分别为1.92±0.42 ng/ml,2.11±0.35 ng/ml,2.33±0.46 ng/ml;sIL-2Ra为215.52±46.21 ng/ml,243.64±61.55 ng/ml,276.78±47.22 ng/ml;IGF-1为272.71±77.48 ng/ml,311.58±91.61 ng/ml,337.75±81.54 ng/ml,这些血清学指标随患者抑郁程度而增加(F=5.084~5.283,P值均<0.05)。结论血清 sTNFR-1,sIL-2Ra和 IGF-1水平可作为护理干预的评价指标,但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作者:王闽辉;陆勤美;徐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CA-7000是日本 Sysmex公司推出的一台功能强大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是目前世界上测试速度快的全自动凝血仪之一。该仪器集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等多种检测功能于一身,采用了散射光加百分比凝固测定原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溶血、脂血及黄疸标本对凝固时间分析测定的干扰[1]。采用先进的高频振荡混匀技术,确保了样本和试剂之间能够充分混匀。我科自2013年添置该仪器以来,为血栓以及出血性疾病的治疗、预后判断等提供了快速准确地实验依据,有力地保证了患者口服抗凝剂剂量的安全性。该仪器在操作中出现了一些报警提示,其中有些报警是根据仪器提示无法排除的,是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和分析才得以解决。现将 CA-7000在工作中遇到的报警原因及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作者:高科;王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 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95例患者CSF细胞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同时行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95例患者中有71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FCM检测有24例发现异常表型细胞,阳性率为33.80%。经形态学分析,15例发现异常细胞,其阳性率为1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ma leukemia,ALL)患者,FCM检测有13例发现异常表型细胞,阳性率为22.41%。经形态学分析,12例发现异常细胞,其阳性率为1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6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患者,经 FCM和形态学检测均有4例患者检测出异常细胞,其阳性率均为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脑脊液 FCM检测敏感性高,淋巴瘤患者行 FCM分析更有助于中枢神经白血病的诊断,是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的重要补充。
作者:孙雪静;万岁桂;刘聪燕;贺景娟;刘艳;张维;赵弘;徐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例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 Ⅱ)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艾杜糖-2-硫酸酯酶(IDS)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该研究以一例 MPSⅡ型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外周血2 ml,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患儿 IDS基因的全部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使用正反引物对 PCR 产物进行 Sanger法测序并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检测序列图谱中所有的基因变异点。结果对 PCR产物的 DNA序列分析后发现该患儿 IDS基因的第4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c.445T>C),这一突变导致第149位密码子TCT编码的丝氨酸转变为CCT编码的脯氨酸(p.Ser149Pro)。同时该患儿父母的 IDS基因检测结果均正常,显示这一突变为新生突变。结论 IDS基因发生突变是导致该患儿发病的原因,突变 p.Ser149Pro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作者:杨丽君;郑瑞芝;傅启华;王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价值,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患者尿液内毒素含量,同时进行尿培养;检测患者血液白细胞和 CRP水平。结果379例泌尿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中,上尿路感染132例,下尿路感染247例。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1.25(7.98,13.99)×109/L,81.36(76.64,83.50)mg/L和49.57(17.28,78.37)pg/ml,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0.24(7.94,12.24)×109/L,70.46(70.46,77.32)mg/L和21.18(21.18,37.31)pg/ml,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 CRP和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以39.7pg/ml为诊断 Cut-off值,内毒素用于分辨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90.3%。结论动态浊度法测定尿液内毒素含量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艳;汪明;乔斌;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 Th17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中的意义。方法按照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 SLE分类标准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住院的 SLE患者共61例,同时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作对照。SLE实验组分为 SLE并发CVD患者22例,SLE不并发CVD患者39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 Th1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IL-17,并分析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①SLE并发 CVD组、SLE不并发 CVD组和健康对照组 Th17细胞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09±0.98)%,(1.75±0.75)%和(0.89±0.44)%,健康对照组与 SLE并发 CVD组、SLE不并发 CV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7~5.030,P值均<0.001);IL-17在 SLE并发 CVD组、SLE不并发 CV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85.64±20.76 pg/ml,75.25±28.14 pg/ml和35.06±6.58 pg/ml,健康对照组与 SLE并发 CVD组和 SLE不并发CV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5~9.954,P 值均<0.001);两组 SLE之间 Th17细胞和 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0,1.513,P>0.05)。②SLE患者血浆 IL-17水平与 SLEDAI积分和抗 ds-DNA抗体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393,P=0.008;r=0.558,P<0.001),与补体 C3水平呈负相关性(r=-0.423,P=0.005)。SLE患者中 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与 SLEDAI评分和抗 ds-DNA抗体滴度之间呈正相关(r=0.681.P<0.001;r=0.492,P=0.015),而与C3水平呈负相关(r=-0.534,P=0.027)。结论 Th17细胞和 IL-17在 SLE中表达均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心血管因素并未影响 SLE患者中Th17细胞和 IL-17的表达水平。
作者:严静霞;高丽霞;吴霞;郭惠芳;靳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研究监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疗效的两种方法:血栓弹力图法(TEG)与光学比浊法(LTA)。方法用 LTA法与TEG法检测2013年2月~12月期间心内科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EG监测的血小板抑制率为(47.84±26.04)%,LTA监测的血小板聚集率为(45.64±20.92)%。患者组中 LTAADP与TEGADP存在负相关(r=-0.752,P<0.001);LTAADP与 MAADP存在正相关(r=0.789,P<0.001);TEGADP与 MAADP呈负相关(r=-0.820,P<0.001)。结论 TEG血小板图与 LTA监测氯吡格雷疗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用 MAADP联合TEGADP监测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可提供更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黄媛;张伟;杨倩琳;张婷;谢之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根据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累积数据评价22项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收集检验科2013年1~6月22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和2012~2014年间常规化学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数据,依据 Nordtest准则,分别计算与精密度和偏倚相关的不确定度分量,然后评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利用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数据可以逐步计算出22项生化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范围为4.24~24.88,其中 ALP的扩展不确定度大,达到24.88;Na+的扩展不确定度小,仅为4.24。各类指标的扩展不确定度范围如下:电解质(4.27~18.16,Na+低,Mg高);酶类(8.12~24.88,GGT低,ALP高);小分子物质(4.88~12.44,GLU低,Cr高);蛋白与脂类(4.78~13.1,TC低,TG高)。结论使用累积的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数据评定生化定量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简便可行,可用于定期评估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包安裕;李艳;陈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用日立7170生化分析仪的室间质评回报靶值结果来评价Vitros350干式生化分析仪回归校准后的10个项目的准确度。方法用相同质控品分别在两台仪器上测试后上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将 Vitros350卫生部室间质评回报结果代入回归校准方程后所得的数据与日立7170室间质评回报靶值结果进行偏差分析,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规定的总误差范围为标准,在参考区间内,偏差<1/2CLIA’88允许总误差,作为可比性的判断标准,即符合要求,在参考区间外,偏差<CLIA’88允许总误差,作为可行性的判断标准,也符合要求,仪器也无需校准。如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则必须以日立7170为标准仪器,重新做 Vitros350的回归校准工作。结果7个项目的偏差均<1/2CLIA’88允许总误差的要求,偏差(%)范围分别为 LDH 0.16~-9.89,CK 2.92~6.25,ALT -4.64~-8.07,TBIL 0.08~2.67,TP-0.37~4.41,ALB 2.74~4.77,URIC 1.04~3.0,不需要重新校准。而 GLU和CREA只有1份在参考区间外的标本的偏差>1/2 CLIA’88允许总误差,而<CLIA’88允许总误差的要求,其余标本的偏差范围均<1/2 CLIA’88允许总误差,偏差(%)范围分别为 GLU -0.99~5.41,CREA-2.0~9.6,按规定,也无需校准,而BUN所求的偏差(%)范围为-23.7~-29.6,>CLIA’88允许总误差,则必须重新做回归校准工作,以保证仪器的准确度。结论用临床生化分析仪的卫生部室间质评回报靶值结果来评价 Vitros350回归校准后的准确度是可行的,是经济的、适用的。
作者:史光华;姜慧英;王鹏飞;张庆;刘连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肠球菌溶血素的毒力,为肠球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临床感染的诊断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取30只清洁级 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1~4组按10倍梯度以每只1 ml的量腹腔注射5×107 cfu/ml~5×1010 cfu/ml的 EF A7,第5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同样方法另取30只小鼠腹腔注射5×107 cfu/ml~5×1010 cfu/ml的 EF A7 cyl mutant,比较原始株、变异株感染小鼠的 LD50,并在感染后连续一周每天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另取7组小鼠用同一细菌浓度(5×109 cfu/ml)分别进行腹腔注射 EF A7和 EF A7 cyl mutant,分别在感染后6 h,12 h和24 h比较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急性期细胞因子TNF-α的浓度。结果肠球菌溶血素 EF A7 cyl mutant在小鼠腹膜炎模型中的半数致死量(LD50)比原始株肠球菌 EF A7降低了100倍以上。在相同细菌感染浓度下(5×1010 cfu/ml),EF A7 cyl mutant组和原始株 EF A7组小鼠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 A7 cyl mutant组和原始株 EF A7组6 h和12 h外周血白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 A7 cyl mutant组和原始株EF A7组腹腔注射感染小鼠6 h后腹腔积液中的炎症因子TNF-α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球菌溶血素在小鼠腹膜炎致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是肠球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作者:蒋燕成;张志珊;强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