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张瑞君;段秉政;鞠春梅;宋艳红;白燕;霍蓉;隋素琴

关键词:储血袋, 贮存时间, 放置方式,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不同放置方式对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FHb)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20例无偿献血者每人400 ml 的全血,24 ml 内制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品,将其等量均匀分装成10袋,随机分成2组,每组5袋,一组以直立放置,一组以水平放置,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储存,分别在储存的第7天,14,21,28,35天时随机从各组取出1袋血液,分别测定其 FHb 和红细胞溶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Hb 和红细胞溶血率在贮存的第21天时检测的结果,直立放置组分别为(217.310±48.477)mg/L 和(0.250±0.056)%,水平放置组分别为(173.972±39.027)mg/L 和(0.189±0.045)%,直立放置组的结果要高于水平放置组,统计学结果分别为 t=3.114,P =0.003<0.05和 t=3.798,P =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储存期内,储血袋水平方式放置可减少红细胞破坏,对血液的贮存更加有利。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联素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瑶族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瑶族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联素(APN)水平及其基因位点+276 G/T 和-11377 C/G 的多态性。方法瑶族、汉族冠心病患者、瑶族和汉族正常人各100例纳入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 APN 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 APN 基因位点+276G/T 和-11377C/G 的多态性。结果①两组冠心病组血清中 APN 水平明显低于两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11,8.642;均 P =0.000)。瑶族冠心病组和汉族冠心病组血清中 APN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92,P =0.076);②在 H-W 平衡检验中,四组中 APN 基因位点+276G/T 和-11377C/G 均具有群体代表性(均 P >0.05);③四组 APN+276G/T 位点的主要型别是野生型。4组间 APN+276G/T 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均 P >0.05);④冠心病组 ANP-11377C/G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民族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8,P =0.012;χ2=17.275,P =0.000);瑶族冠心病组APN-11377C/G 基因杂合程度略低于汉族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3,P =0.834)。结论同汉族冠心病一样,血清低 APN 水平和 APN-11377C/G 位点是瑶族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运端;林世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不同放置方式对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FHb)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方法选择20例无偿献血者每人400 ml 的全血,24 ml 内制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品,将其等量均匀分装成10袋,随机分成2组,每组5袋,一组以直立放置,一组以水平放置,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储存,分别在储存的第7天,14,21,28,35天时随机从各组取出1袋血液,分别测定其 FHb 和红细胞溶血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Hb 和红细胞溶血率在贮存的第21天时检测的结果,直立放置组分别为(217.310±48.477)mg/L 和(0.250±0.056)%,水平放置组分别为(173.972±39.027)mg/L 和(0.189±0.045)%,直立放置组的结果要高于水平放置组,统计学结果分别为 t=3.114,P =0.003<0.05和 t=3.798,P =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储存期内,储血袋水平方式放置可减少红细胞破坏,对血液的贮存更加有利。

    作者:张瑞君;段秉政;鞠春梅;宋艳红;白燕;霍蓉;隋素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RNA-148a 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探索 miRNA-148a 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5例膀胱癌组织和16例非癌组织,采用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miRNA-148a 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 miRNA-148a的靶基因和转录因子,构建 TF-miRNA-148a-靶基因调控网络图,并对其靶基因进行 GO 富集和 KEGG Pathway 分析。结果miRNA-148a 在膀胱癌中的相对表达量(0.0008±0.0002)明显低于非癌组织(0.0021±0.0005)(t=2.46,P <0.05),其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个软件都预测到的 miRNA-148a 靶基因268个;预测到 miRNA-148a 的转录因子60个,结合评分>80的结合位点657个;对268个靶基因进行 GO 富集分析,发现其靶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细胞分化、发育、增殖、mRNA 合成,蛋白连接等众多的生物学过程(P <0.001,相对于背景具有统计意义);KEGG Pathway 分析发现268个靶基因参与 p53,恶性肿瘤、前列腺癌、PI3K-AKT 等信号通路(P <0.05,相对于背景具有统计意义);根据构建的 TF-miRNA-148a-靶基因调控网络图,挖掘出可能调控 miRNA-148a 的转录因子有 SP1,ESR1,AP1,MYC,BRCA1等;可能受 miRNA-148a 调控的基因有 IGF1,P27 kip1,NCOA1,PTEN, SERPINE1等。结论miRNA-148a 在膀胱癌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作者:谢小娟;朱娜;潘晶晶;魏力强;陈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生活人群感染差异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生活人群感染的差异性。方法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分别对来自汶川三江地区的137例健康体检者和来自成都周边农村地区3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筛查。结果汶川三江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6.28%,成都周边农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并且排除了民族构成对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影响。结论不同湿度环境下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差异,高湿度环境可能是导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作者:胡娟;林薇;呼永河;徐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 SAA,hs-CRP,PCT 和 WBC在广东地区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患者诊断价值的多中心分析

    目的:通过对广东地区8家三甲医院的2459例受试对象的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数据进行多中心分析,探讨联合检测三个参数在不同人群感染中的诊断效力。方法受试对象按照年龄和感染类型分组,通过 SAA 和 hs-CRP 的年龄趋势性分析、年龄组间病毒和细菌感染组的配对 t 检验,通过 ROC 曲线和参数进行3个指标的感染判断效率分析,感染病原判断的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及与细菌培养在阳性感染判断吻合性分析,确认联合诊断效力。结果SAA 和 hs-CRP 在低龄阶段的病毒和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低龄组 SAA 的 AUC 高为0.824,敏感度71.8%,特异度82.6%,高龄组 hs-CRP 的 AUC 高为0.806,敏感度84%,特异度65.1%;在低龄组能鉴别诊断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准确率可达到78.8%,而高年龄组只达到65.1%;对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的判断 SAA 的 AUC 高为0.883,敏感度只有71.2%,但特异度达到90.7%,鉴别诊断准确率达到95.2%。结论SAA和 hs-CRP 有明显的年龄趋势,SAA,hs-CRP 和 PCT 3个指标可单独和联合用于感染鉴别诊断,尤其是对低年龄人群有价值,SAA 是单独鉴别诊断好的指标,SAA/hs-CRP 比值作为感染诊断指标的价值不大。

    作者:罗强;刘振杰;徐宁;张伟红;黄艳芬;马东理;张鹏;龙燕;吴学朕;薛雄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 TAM 和 Cyfra21-1检测在食管癌诊断和化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umor associated material,TAM)和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检测在食管癌诊断和化疗疗效判定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92例初诊食管癌和术后复发食管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 TAM 和 Cyfra21-1水平,计算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另外,收集2012年9月~2014年4月化疗前血清 TAM 和 Cyfra21-1均升高食管癌患者60例,化疗2周期后再次检测 TAM 和Cyfra21-1水平,以有效患者指标下降,进展患者指标上升计算判定符合率。结果92例初诊和术后复发食管癌患者,血清 TAM 升高66例,Cyfra21-1升高47例,灵敏度分别为71.7%和51.1%(χ2=8.279,P =0.004)。对照组50例,TAM 阴性47例,Cyfra21-1阴性46例,TAM 特异度为94.0%,Cyfra21-1特异度为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 =0.695)。接受化疗患者,有效25例,进展11例,TAM 符合率为77.8%,Cyfra21-1符合率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 =0.781)。结论TAM 和 Cyfra21-1为食管癌诊断和判定疗效的有用指标,并且 TAM 优于 Cyfra21-1。

    作者:张振;李力;徐翠香;李芒会;贺利民;马磊;赵院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制备游离血红蛋白(FHb)室内质控物,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①选取5份已知血红蛋白(Hb)浓度的正常人类全血,用蒸馏水分别以1∶500,1∶1000,1∶2000,1∶4000的比例进行稀释,充分混匀后配制成20份 FHb 溶液,检测其 FHb 浓度,并与其理论浓度进行比较。②选择高值、低值溶液各1份,作为日常室内质控物,混匀分装-20℃保存,常规条件下连续检测20天,计算两组的珚x,s 和 CV 值,绘制 Levey-Jennings 质控图;之后每周测定一次,将数据依次标记在质控图上,直至更换试剂批号;计算高值、低值两种质控物整个检测周期内的总体珚x,s 和 CV 值。结果①该20份标本的 FHb 浓度理论值和实测值(-x±s)分别为125.44±93.04 mg/L 和125.22±93.08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P >0.05)。②高值、低值质控物连续20天检测结果(-x±s)分别为303.55±3.70 mg/L 和69.29±1.88 mg/L,CV 值分别为1.22%和2.68%;高值、低值质控物整个检测周期内结果均未失控,总体(-x ±s)分别为302.56±3.99 mg/L 和69.04±1.88 mg/L,CV 值分别为1.32%和2.71%。结论FHb 室内质控物制备过程简单,质量可靠,稳定性好,适合在血站和临床实验室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马静瑶;郭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深圳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突变类型与频率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基因突变类型与基因携带率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健康体检者2500例、新生儿脐带血2500例,分别进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及携带频率分析。结果2500例新生儿脐带血标本中,检出8种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128例,检出率5.12%(128/2500),主要基因类型:-SEA/αα(54例,42.19%),-SEA/-α3.7(32例,25%);2500例成人样本中,检出7种基因突变类型101例,检出率4.04%(101/2500);主要基因突变类型:CD41-42(39例,38.61%),IVS-2-654(21例,20,79%),CD17(18例,17.82%),-28(13例,12.87%)。结论深圳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突变类型与频率有明显的地区特点与时代特点,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流行病学的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作者:张莉;黄伟忠;唐景云;黄国珍;叶国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通知流程及质量改进

    目的:分析临检急诊标本危急值报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以期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华西医院临检急诊标本的危急值结果,统计危急值通知率并分析未通知原因,于下半年开始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和每月通报危急值通知情况进行质量改进。结果2014年临检急诊标本共有危急值2648例,电话通知1950例,上半年总通知率为61.4%,下半年总通知率为81.4%,12月通知率为全年高,达97.72%。结论加强危急值通知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增强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临床的意识。

    作者:曾婷婷;邓山鹰;黄茜;粟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羧基肽酶 H不同区段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目的:构建人羧基肽酶 H 不同区段抗原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初步验证人羧基肽酶 H 不同抗原区段在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RT-PCR 方法调取目的基因,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人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的间接 ELISA 方法,评价羧基肽酶 H 抗原在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抗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获得了羧基肽酶 H 三种不同区段抗原,其中42~476氨基酸区段为较理想的抗原。以该全长抗原作为包被抗原检测9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羧基肽酶 H 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42%。结论原核克隆表达的人羧基肽酶 H 42~476氨基酸区段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鉴别诊断的候选抗原。

    作者:胡纪文;杨锡琴;宗克亮;郭兰芹;宋晓国;王国华;刘喜明;朱翠侠;赵琰枫;冯晓燕;张贺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胃腺癌患者粪便蛋白质的提取及初步质谱分析

    目的:建立一个良好的粪便蛋白质提取、分析和鉴定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索消化系统疾病无创性诊治靶标提供新思路和奠定良好研究体系。方法采用生理盐水、Tris-HCl 和尿素缓冲液三种粪便蛋白质提取体系,处理健康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癌术前、胃腺癌术后的粪便标本,通过 SDS-PAGE 进行比较,获得较好的粪便蛋白质提取方法。再利用液相串联质谱(1D LC-MS/MS)对提取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生理盐水和 Tris-HCl 缓冲液提取粪便蛋白质的效率明显较尿素法高,损失少,是粪便蛋白质比较有效和合理的提取方法。不同人群来源的粪便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正常人、胃腺癌手术前及术后鉴定到的蛋白质达一百多种,在组成和含量上个体差异明显。疾病与正常间、疾病治疗前后,粪便蛋白质指纹图谱变化大。胃腺癌术前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角蛋白,同时也鉴定到了α1-抗胰蛋白酶,但在其术后和健康者粪便中未见到这一现象。结论正常与胃癌、胃癌手术前与术后粪便蛋白质不仅有蛋白质种类的差异,而且相同蛋白质量的差异也相当明显。因此,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人粪便中胃癌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差异分析结合定量质谱的方法进行。

    作者:傅淑宏;魏开华;李晓霞;张拓;龚美亮;周玉;李燕燕;白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 PA,TBA 与肝穿刺活检在慢性肝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前清蛋白(prealbumin,P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与肝穿刺活检,在慢性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的慢性肝炎住院患者172例为慢性肝炎组,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 PA 和 TBA 检测,PA 采用免疫比浊法,TBA 采用循环酶法,慢性肝炎组同时行经皮穿刺肝组织学检测。结果慢性肝炎组 PA 值(179.12±8.46 mg/L)低于对照组(257.34±6.38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肝炎组 TBA 值(30.58±9.37μmol/L)高于对照组(8.16±1.59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 含量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s =-0.617,P <0.05),TBA 含量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 =0.724,P <0.05);PA 单独检测诊断阳性率为58.7%(101/172),TBA 单独检测诊断阳性率为80.2%(138/172)。两者联合检测诊断阳性率为93.6%(161/172),高于单独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PA 和 TBA 水平测定除能反映肝功能减退及肝内炎症程度以外,二者联合检测更能提高慢性肝炎诊断的阳性率,与组织学检测相比具有方便、简单、易操作的优点。

    作者:白利芬;李慧;王兴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检验质量指标: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本工具

    医学检验质量指标(quality indicators,QIs)可测量医学实验室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和所有运行过程的质量。确定可靠的质量指标是用户量化实验室服务质量的关键步骤。然而,目前有很多不同的 QIs 和相应术语都在使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提出的 QIs 进行一致化。按照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工作组启动的计划,一组临床实验室共同地建立质量指标模型。此模型包括57个与关键过程相关的(35个检验前,7个检验中和15个检验后阶段)和3个与支持过程相关的QIs。建立的质量指标模型和收集的数据提供了一致化当前可得到 QIs 计划的可行性证据,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来纳入更多的临床实验室和收集更加一致的数据。

    作者:费阳;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icroRNAs 作为结直肠癌潜在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微小 RNA(mi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内源性 RNA 分子,miRNAs 的异常表达与疾病,尤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证明,miRNAs 可以作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同时,miRNAs 可作为体内 CRC 治疗的靶点。该文旨在对与 CRC 相关的 miRNAs 的表达、功能、作用机制、靶基因等及其在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王钦君;张红春;申娴娟;鞠少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在非 HIV 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真菌(1-3)-β-D 葡聚糖及血液培养在非 HIV 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非 HIV 感染儿童马尔尼菲青霉病患儿静脉血进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及真菌(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同时对患儿静脉血进行血液培养,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对培养液进行真菌双相培养,肉眼观察菌落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结果14.45μg/L;真菌(1-3)-β-D 葡聚糖检测结果77.14 pg/ml;血液培养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液25℃菌落为菌丝相,沙保氏培养基上有水溶性酒红色色素产生,35℃为酵母相,菌落可见脑回样皱褶,显微镜下菌体见典型的扫帚状分枝和分隔菌丝。结论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真菌(1-3)-β-D 葡聚糖定量检测联合血液培养,有助于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何维娜;苏丹虹;吕东月;丁华;华建江;何玥;梁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09~2014年西安地区体检人群中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西安地区体检人群中各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流行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9~2014年陕西省西安地区体检者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 Ig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IgG,丁型肝炎病毒(HDV)抗体 IgM,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 IgM 和 IgG。结果1315例体检者血清中 HAV IgM 阳性率为0.15%(2/1315);109965例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阳性率为2.83%(3360/109965),HBsAg 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63.070,P =0.001);各年度之间男性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804,P =0.441),而各年度之间女性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总体阳性率逐年下降(χ2=18.046,P =0.003),男性体检者血清中 HBsAg 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26.9,P =0.000);41898例体检者血清中 HCV 抗体阳性率为0.79%(333/41898),HCV 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χ2=18.380,P =0.003);1079例体检者血清中未检测出丁型肝炎病毒抗体IgM;1195例体检者血清中 HEV IgM 阳性率为0.25%(3/1195),而 HEV IgG 阳性率为3.93%(47/1195)。结论2009~2014年体检者中肝炎病毒感染以 HBV 和 HCV 为主,而且呈总体下降趋势,为陕西省西安地区各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流行情况提供了资料和防控依据。

    作者:张鹏;解娟;刘文康;王华;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 CXCR4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趋化因子 CXCL12及其受体 CXCR4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入院接受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病理标本,年龄55.6±19.2岁,以正常子宫内膜26例为对照组,年龄52.3±16.5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趋化因子 CXCL12及其受体 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 FIGO 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XCL12和 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2%和69.23%,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则分别为34.62%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6,P <0.01)。CXCR4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程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且与分化高低呈正相关(r=0.386,P <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除 CXCR4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外,CXCL12和 CXCR4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 >0.05)。结论CXCL12和 CXCR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这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作者:郑福利;党淼;张淼芳;王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群甲状腺激素与血清 NT-proBNP 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 N 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甲状腺功能紊乱疾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3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组)、6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组)、3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组)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NT-proBNP 水平;对比分析各组别老年人群与中年人群血清 NT-proBNP 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甲亢心组、甲亢组、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 NT-proBNP 结果分别是827.61±626.13,107.18±54.46,162.94±134.14和68.76±39.21 pg/ml。甲亢心组、甲亢组、甲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 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458,4.312,3.794;P =0.000,0.000,0.001);甲亢心组、甲减组与甲亢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8,2.232;P =0.000,0.032)。甲亢心组、甲减组、正常对照组老年人群血清 NT-proBNP 水平高于中年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16,-2.510,-2.653;P =0.007,0.016,0.014);甲亢组老年人群血清 NT-proBNP 水平高于中年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0, P =0.890)。多元回归分析示甲亢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 FT4(r =0.224,P =0.033)存在正相关;甲减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 T3(r=-0.363,P =0.022)存在负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对血清 NT-proBNP 的水平有显著性影响,血清 NT-proBNP 水平对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人群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孙继红;张艳;剌梅;肖曼丽;沈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结核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与结核抗体试验在诊断骨关节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与分析结核感染 T 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与结核抗体试验在诊断骨关节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无锡锡山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324例疑似骨关节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法将入选者分为 T-SPOT.TB 试验组和结核抗体试验组,每组162人,T-SPOT.TB 试验组患者采取结核感染 T 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结核抗体试验组则采取结核抗体试验,对比分析两组诊断方式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T-SPOT.TB 试验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3%和84.00%,结核抗体试验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0.44%和53.8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184.62,P <0.05;χ2=7.86,P <0.05)。T-SPOT.TB 试验组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16.00%和6.57%,结核抗体试验组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26.92%和59.56%,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7.86,156.18,均 P <0.05)。此外,T-SPOT.TB 试验组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7%和70.00%,结核抗体试验组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1%和14.74%,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20.27,73.06,均 P <0.01)。结论与结核抗体试验相比,结核感染 T 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诊断骨关节结核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高等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钱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和β2微球蛋白参考区间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这两个肾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互联网向2014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特殊蛋白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单位发送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的参考区间调查表,收到反馈结果后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07和 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参考区间来源、统计学分析、正态性检验、不同检测系统与总体结果的比较,以及参考区间应用前的验证情况。结果分别有106和127家实验室上报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的结果,分别覆盖了24和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只有5家和2家实验室进行了参考区间的性别分组,有3家实验室进行了参考区间的年龄分组。约75%的实验室采用试剂厂家说明书所给出的参考区间。所有组的组中位数和众数基本一致。所有项目和分组第2.5和第97.5百分位数差异较大。半数以上的实验室都未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参考区间下限和上限的中位数分别为(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mg/L)0.55和1.09;β2微球蛋白(μg/ml)1.00和2.80。结论目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和β2微球蛋白检验项目所应用的参考区间有一定的差异,所用仪器试剂和检测系统多样,建议建立适用于我国,并且较为规范和统一的参考区间。该次调查所得两个项目参考区间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0.55~1.09 mg/L;β2微球蛋白:1.00~2.80μg/ml。

    作者:钟堃;王薇;何法霖;张妍;赵彦;李国华;王治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