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研究

王森;黄太宏;高硕;陈军浩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乙型肝炎病毒
摘要:目的:了解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2015年3月的866例 SLE 患者(SLE 组)的临床资料;并收集179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丙型肝炎(HCV)抗体。分析 SLE 组与对照组 HBsAg,HBsAb 及 HCV 抗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SLE 患者中 HBsAg 阳性的共有17例,阳性率1.96%,对照组 HBsAg 阳性204例,阳性率为11.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1,P <0.0001)。男性 SLE 患者阳性率5.26%,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 <0.05)。女性 SLE 患者 HBsAg 阳性率1.64%,也低于对照组的8.12%(χ2=35.65,P <0.0001)。在21~30,31~40和41~50岁三个年龄段中,SLE 组 HBsAg 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1.86,22.78和20.36;均 P <0.0001)。SLE 患者中 HBsAb 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总:χ2=0.50,P =0.48;男性:χ2=0.12,P =0.73;女性:χ2=2.00,P =0.16)。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低于健康人群。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ysmex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校准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对 Sysmex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校准,并通过仪器之间比对验证,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对5份新鲜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进行定值,用定值新鲜全血对 Sysmex XE-2100,XS-800i 和 XN-20(A1)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系数进行校准,之后用20份新鲜全血进行仪器间比对实验。结果各仪器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均在手工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95%可信区间内。与参比仪器XE-2100相比,XS-800i NEUT%,LYM%,MON%,EOS%和 BASO%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9,0.99,0.98,0.98和0.59;XN-20(A1)NEUT%,LYM%,MON%,EOS%和 BASO%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9,0.99,0.97,0.98和0.55;XS-800i 和XN-20(A1)白细胞分类计数 NEUT%,LYM%,MON%和 EOS%均100%在可信区间之内,XS-800i 白细胞分类计数BASO%结果95%在可信区间之内,XN-20(A1)白细胞分类计数 BASO%结果90%在可信区间之内。结论该校准验证方案及比对结果满足 WS/T 246-2005《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各项指标要求。为了保证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不同实验室间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互认,要定期对仪器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与手工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作者:孟欣;王刚;袁莉;王威;张宁;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HCV 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 HCV 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447例 HCV-RNA 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通过 Sanger 测序法测定 HCV 基因的 NS5B 区基因序列,然后与 NCBI genebank 数据库中 HCV 基因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患者 HCV 基因型。结果研究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共检测出11种 HCV 基因型,分别是1a,1b,2a,3a,3b,6a,6b,1b/2a 混合型,1b/2k 混合型,6a/1b 混合型和6d/6k 混合型。其中,HCV1a 型为7例(1.57%),1b 型325例(72.71%),2a 型67例(14.99%),3a 型7例(1.57%),3b 型20例(4.47%),6a 型14例(3.13%),6b 型2例(0.45%),1b/2a 混合型2例(0.45%),1b/2k 型1例(0.22%),6a/1b 混合型1例(0.22%)和6d/6k 混合型1例(0.22%)。结论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 HCV-RNA 基因型以1b 型为主,其次为2a 型,亦可见其他型别,提示湖北地区 HCV 流行的基因型呈多样性。

    作者:吴泽刚;李艳;郑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长海医院收治的54例 MG 患者及体检的57名健康成人归为 MG 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临床分型 MG 患者的 WBC 计数、NLR 及 PLR,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评价各指标对 MG 的诊断价值。结果 MG 组的 WBC 计数、NLR 及 PLR 分别为(6.85±0.37)×109/L,2.48±0.19和118.79±6.38,显著高于对照组(5.87±0.12)×109/L,1.59±0.06和102.01±3.45(P <0.05)。WBC 计数、NLR 及 PLR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9,0.717和0.581。Ⅲ或Ⅳ型的 PLR 显著高于Ⅰ型,Ⅱ型(P <0.05)。结论MG 患者的NLR 和 PLR 均显著升高,NLR 的诊断价值更高,PLR 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刘挺挺;李虎;马炜;陈燕;谷明莉;张蕾;邓安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及 ESBLs 编码基因的流行性分析

    目的:对2012年血培养分离121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产 ESBLs 情况及 ESBLs 编码基因 blaCTX-M,bla-TEM 和 blaSHV 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血培养非重复分离大肠埃希菌121株,使用 WHONET 5.6分析耐药性;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确认试验筛选产 ESBLs 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 DNA 测序法分析产 ESBLs 菌中 blaCTX-M,blaTEMt blaSHV 基因的流行性。结果121株大肠埃希菌对广谱青霉素和二,三代头孢菌素、左旋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都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大于4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小于12%;121株大肠埃希菌中,86(88.7%)株产 ESBLs,blaCTX-M,blaTEM 和 blaSHV 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9.5%(72),38.8%(47)及4.1%(5)株;其中,2(1.7%)株细菌同时携带 blaCTX,blaTEM 和 blaSHV 基因,30(24.8%)株细菌同时携带blaCTX 和 blaTEM 基因,1(0.8%)株细菌同时携带 blaSHV 和 blaTEM 基因。结论南京鼓楼医院血培养大肠埃希菌大多产 ESBLs,以 bla(CTX-M-14)的流行为主,对大多数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徐学静;曹小利;张之烽;宁明哲;周万青;张葵;沈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6-174C/G 及-572C/G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相关性 meta 分析

    目的:研究主要评估白细胞介素6-174C/G 及-572C/G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以白细胞介素6、高血压、多态性为关键词/摘要,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英文 interleukin-6,polymorphism,IL-6,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 为关键词/摘要,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 外文数据库,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进行统计。结果该 meta 分析共计纳入6篇研究,包含1041例高血压患者与1088例健康志愿者,其中-174C/G 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无显著差异(C vs G:OR=0.50,95% CI=0.22~1.14,P =0.10),且对亚洲人种进行亚组分析时,所有结果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vs G:OR=0.75,95%CI=0.41~1.38,P =0.36)。-572C/G 基因多态性meta 分析结果表明,其与高血压患病在亚洲人群中易感性亦无相关关系(C vs G:OR =0.76,95%CI=0.51~1.15,P =0.20)。结论白细胞介素6-174C/G 及-572C/G 基因多态性与增加亚洲人群高血压易感性之间无相关性。

    作者:张养民;薛飞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已有文章介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但很少是针对易于出错的检验前的。传统的检验前质量指标针对两种差错,即标识问题和标本问题。标识问题包括无标签的标本、贴错签的标本、不完整标签的标本、来自错误患者的标本、输血标签要求不符常规。标本问题包括溶血、凝血、黄疸/脂血、不正确的灌装高度、量不足、丢失/未收到、运输中损坏和不恰当储存。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的“实验室差错和患者安全”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laboratory errors and patient safety,WG-LEPS)建立检验前质量指标模型,推进检验前质量指标一致化。该模型包括临床申请的适当性、患者标识、申请的数据录入、标本识别、标本采集、标本运输及标本适用性,每个类别下又包括很多指标,并对每个指标指定优先级,方便将其逐步引入到日常实践中。识别有价值的QIs 是检验前质量指标一致化路线图的先决条件,数据收集和报告系统的标准化在保证不同实验室收集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实验室内外不同医疗操作者积极合作和协作才能管理好大多数的 QIs。另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关于 QIs 自动化数据收集,这避免了费时的程序。IFCC 在以上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作者:张路;王薇;何法霖;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9月~10月浙江省9个城市15家医院的39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以及2012年1月~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115株大肠埃希菌,11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99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做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393株分离自全省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MALDI-TOF MS)进行鉴定。另外挑取39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中 GN-AST16药敏卡 MIC 值≥8μg/ml 或4μg/ml 的所有菌株以及少部分 MIC 值在≤0.5μg/ml~2μg/ml 之间的不动杆菌159株,这些菌株同时采用 Etest 法和 GN-AST16药敏卡对替加环素的药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93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经 MALDI-TOF MS 鉴定为317株鲍曼不动杆菌,32株皮氏不动杆菌和44株医院不动杆菌。采用 FDA 标准,115株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0%;11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7.3%;99株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6.1%。替加环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85.7%(12/14)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而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仅10.0%(12/120)对替加环素耐药。结论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不管采用 FDA 还是 EUCAST 判读标准,Etest 方法的耐药率比 GN-AST16药敏卡方法稍低。

    作者:王琪;胡燕燕;张嵘;陈功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异种去细胞角膜基质浸提液对 CHL 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浸提液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毒性的实验观察,筛选出浸提液的大无毒浓度,为进一步完成该去细胞角膜基质材料的染色体畸变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将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材料制备成浸提液,用浸提原液、1∶2,1∶4稀释的浸提液与传代培养的 CHL 细胞共同培养,同时设立阴性、阳性对照,参考 MTT 比色法评价24 h 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4稀释的浸提液既无毒性,又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采用 CHL 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依据分级结果并结合细胞形态学特征可筛选出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浸提液进行 CHL 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基准无毒浓度。

    作者:刘先宁;汪耀;肖湘华;潘士印;银勇;安娜;朱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AG)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联合给药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变化,评价血清AAG 检测在 RA 中的初步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8月在西安市第五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初诊 RA 患者88例,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和羟氯喹联合给药,于第0,6个月留取患者血清,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中 AAG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同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并记录 RA 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结果治疗后 RA 患者血中 AAG(1136.30±322.40 mg/L),RF(43.73±4.53)IU/ml,ESR(34.56±9.21 mm/h)及 DAS28(3.10±1.0)均有明显下降(P <0.05或0.01),且 AAG 与 ESR,RF 及 DAS28呈正相关(r =0.19,P =0.02;r=0.24,P =0.02和 r=0.39,P =0.03)。结论RA 患者血清中 AAG 随治疗明显变化,对 RA 的疗效有一定评价作用。

    作者:穆亚宏;王瑞;刘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生改变,尽管白念珠菌仍是大多数医院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但是非白念珠菌的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不同种念珠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耐药现象成为念珠菌感染治疗的主要问题,抗菌药物常导致临床念珠菌感染治疗失败。了解念珠菌耐药机制对提高患者预后和加强感染控制十分重要。该文对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侯欣;张丽;徐英春;赵玉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原因分析及该类标本血小板计数准确性评价

    目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评价该情况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 PDW 的标本,采用涂片观察血小板形态大小、聚集、小红细胞及细胞碎片等;对该类标本行手工血小板计数,并比较其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的一致性;复查 PDW。结果在200例 PDW 未检出的标本中104例(52%)可见大血小板,36例(18%)可见血小板聚集,28例(14%)可见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32例(16%)无明显形态异常;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或细胞碎片标本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与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全血细胞分析仪复检 PDW,有64例(32%)标本有结果,其中以大血小板标本为主(50例)。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 PDW 的原因主要有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小红细胞或细胞碎片等,该类标本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异常,应行血小板手工计数校正。

    作者:王培昌;郑宇佳;高世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CMV 感染婴儿尿液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定量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儿尿液中 HCMV DNA 含量,检测肝脏损伤指标,并比较尿液 HC-MV 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HCMV 感染的婴儿,收集其新鲜尿液,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检测 HCMV DNA,定量检测血清 ALT,AST,ALP,GGT,T-Bil 和 D-Bil 肝脏损伤指标,并进行阳性率统计;将尿液 HCMV DNA 取对数后,分别与 ALT,AST,ALP,GGT,T-Bil 和 D-Bil 进行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444例 HCMV 感染婴儿尿液 HCMV 分布范围为<2.70~7.90;血清 ALT,AST,ALP,GGT,T-Bil 和 D-Bil 的阳性率分别为24.8%,59.0%,95.7%,31.1%,16.7%和16.3%;尿液 HCMV DNA 对数与 GGT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99(P <0.05),而与 ALT,AST,ALP,T-Bil 和 D-Bil 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HCMV 感染婴儿肝损伤指标具有一定的阳性率,且尿液 HCMV 病毒载量与 GGT 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

    作者:谢而付;黄珮珺;赵中建;陈丹;张炳峰;潘世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深圳地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之间的关系,评价检测 Hcy 在 MA 诊断治疗、预后及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方法检测实验组(192例营养性 MA 患者其中包括单纯叶酸缺乏贫血患者69例、单纯维生素 B12缺乏贫血患者60例,同时缺乏叶酸和单纯维生素 B12缺乏贫血患者63例)、对照组(200例来自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体检且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和治愈组(已治愈实验组的192例单纯营养性 MA 患者)叶酸、维生素 B12、Hcy 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做比较,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 B12,Hcy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3.21,2.78,P <0.01);对照组与治愈组做比较,血清中的叶酸、维生素 B12,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98,0.77,P >0.05);营养性 MA 患者不同缺乏物质各组间 Hcy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2,P >0.05)。结论营养性 MA 患者血清中的 Hcy 水平高于健康人血清中的 Hcy 水平,高水平 Hcy 与营养性 MA 存在相关性,可通过监测血清中 Hcy 的水平变化指导营养性 MA 的治疗。

    作者:何涛君;赵洁;王余雪;但巧云;姜鸿媛;莫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在自然环境的不断流行与重组,持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些年来,流感的频繁暴发促使流感病毒检测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相较传统的分离培养法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更加灵敏、特异、快速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当前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文就近年来流感病毒分子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上流感病毒快速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华;陈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HPLC-MS/MS 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浆伊马替尼与达沙替尼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浆伊马替尼与达沙替尼浓度的 HPLC-MS/MS 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处理,采用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 Ultimate XB-C18,柱温65℃,流动相为含0.1 ml/dl 甲酸和2 mmol/L 乙酸铵的水和含0.1 ml/dl 甲酸的甲醇,梯度洗脱。质谱检测方式为电喷雾离子阱正离子模式,MRM 扫描,监测伊马替尼 m/z 494.5>394.3,达沙替尼 m/z 488.3>401.3。结果伊马替尼浓度在0.05~7.5μ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 =5.6×105 X +5×103(R =0.9998)。达沙替尼浓度在5~250 n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 =211X +66.6(R=0.9996);日内及日间 RSD 均小于10%,平均回收率为96%~10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检测的特异度及灵敏度高,适用于血浆伊马替尼与达沙替尼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王磊;周枫叶;姜春菲;陶蓓蓓;刘红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三氯乙酸结合加热法除血浆蛋白,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梯度洗脱,柱温46℃,波长254 nm,进样20μl,流速1.0 ml/min;通过分析21例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病人、21例非恶性肿瘤病人和39例健康人的空腹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两种氨基酸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从0~1000μmol/L,两者 r=0.99995。L-瓜氨酸和 L-精氨酸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240μmol/L 和0.448μmol/L。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CVs)分别小于3.4%和7.2%,平均回收率在95.2%~104.1%。血浆 L-瓜氨酸/L-精氨酸的比值均值,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组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检验,P =0.009);两种氨基酸比值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71.4%。结论这一新方法可用于临床测定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与浓度相比,血浆两种氨基酸浓度比值也许是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更加敏感的指标。

    作者:魏玮;茅惠明;陈炳官;熊伍军;徐增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国8个长寿地区40岁以上人群血清 SOD,MDA 和 hsCRP 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长寿地区中、老年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和高血压、糖尿病与上述三个指标的关系。方法以中国8个长寿之乡参加2014年长寿县市“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居民作为目标对象,有2467名40岁以上人群参加调查且留取了足量的静脉血,其中40~岁组22名,60~岁组249名,70~岁组521名,80~岁组679名,90~岁组548名,100~岁组448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等信息,由临床医生采用统一的检查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 SOD,MDA, hsCRP 和 GLU。并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上述三个指标含量的差异和高血压、糖尿病不同患病情况的受试者上述三个指标的差异。结果40~,60~,70~,80~,90~和100~岁男性 SOD 分别为55.55±8.82,54.49±6.74,55.47±8.42,56.40±8.37,57.45±8.71和57.38±7.72 U/ml,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98,P <0.01),女性为59.36±10.98,56.08±7.98,57.41±8.54,57.38±8.18,59.16±7.71和57.90±8.66 U/ml,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667,P <0.01);男性 MDA 分别为6.92±4.02,6.10±4.35,5.66±3.83,5.83±3.66,5.39±2.68和4.80±2.34μmol/L,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98,P =0.052),女性 MDA 分别为8.93±8.20,7.23±4.57,6.47±3.67,6.42±4.12,5.59±2.88和5.85±3.73μmol/L,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4,P <0.01);男性 hsCRP 阳性率分别为11.8%(2/17),14.8%(26/176),19.3%(62/322),23.5%(77/327),26.1%(57/218)和43.4%(33/76),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4,P <0.01);女性 hsCRP 阳性率分别为20.0%(1/5),16.4%(12/73),15.6%(31/199),20.7%(73/352),22.7%(75/330)和28.0%(104/372),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8,P <0.01)。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组 SOD 分别为55.65±8.73,55.35±7.82,57.32±8.45和57.24±8.01 U/ml,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694,P =0.011);MDA 分别为6.67±4.79,5.16±2.70,6.01±3.87和5.66±3.15μmol/L,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594,P =0.001);hsCRP 阳性率分别为28.9%(54/187),29.5%(28/95),21.4%(275/1288)和21.2%(181/853),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9,P =0.033)。结论①机体在增龄过程中有保持氧化-抗氧化功能稳定的能力,但体内炎症较为普遍,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明显增加。②SOD,MDA,hsCRP 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临床上反映人体内氧化应激程度可靠的指标。

    作者:白雪梅;于培红;殷召雪;施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AST 试剂中 NADH 含量变化对线性范围影响的研究

    目的:评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试剂中还原型辅酶(NADH)含量变化对试剂盒线性范围的影响。方法对两个具有不同 NADH 含量的同一品牌 AST 试剂的线性范围、精密度、灵敏度、试剂空白等性能指标分别进行验证,利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浓度的方法测定 NADH 的摩尔消光系数,进而评估 NADH 浓度变化对分析性能的影响。结果较高及较低 NADH 浓度 AST 试剂的 R1试剂中 NADH 浓度分别为0.21 mmol/L(基础吸光度为1.1876)和0.13 mmol/L(基础吸光度为0.7567),NADH 浓度降低可造成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减小,检测上限由1629 U/L 降至1263 U/L。NADH 浓度变化对两种试剂的精密度、灵敏度、试剂空白等性能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AST 试剂盒的 R1试剂中NADH 浓度降低(基础吸光度减小)可造成样品检测线性范围减小,因此实验室通过合适的线性评估方案定义其 AST 试剂能够满足线性范围的基础吸光度标准,对于判断试剂质量、保证高值结果准确是很重要的。

    作者:穆润清;王银铃;颜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PC)及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基因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PC)及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基因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45例肺癌患者、150例非恶性肺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晨起空腹外周血,应用甲基化特异性 PCR 法检测APC 和 DCC 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 APC 及DCC 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6.53%(65/245)和36.33%(89/245);非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 APC 及 DCC 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67%(4/150)和8.00%(12/150);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 APC 及 DCC 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0;肺癌组与非肺癌组、健康志愿者组相比,APC 和 DCC 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 APC 及DCC 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灵敏度为52.65%,特异度为89.33%,联合检测与单独 APC 检测相比,敏感度与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联合检测与单独 DCC 检测相比,敏感度有统计学差异(P <0.01),但是特异度差异不明显(P >0.05);③甲基化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临床 TNM 分期等没有相关性(P >0.05)。结论APC 和 DCC 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

    作者:马丽颜;梁静;周建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早产儿胃液细菌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2014年长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74例早产儿行胃液细菌培养,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8%(71/174),位于前四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30.99%(22/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13%(15/71)、金黄色葡萄球菌14.08%(10/71)和 B 族链球菌8.45%(6/71),早产儿细菌培养阳性与羊水胎粪污染、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早破有关,与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分娩时发热无关。结论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与早发性感染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翟华丽;杨瑞利;丁丽丽;邹爱民;沈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