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

魏玮;茅惠明;陈炳官;熊伍军;徐增光

关键词:血浆, L-瓜氨酸, L-精氨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异硫氰酸苯酯, 三氯乙酸
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三氯乙酸结合加热法除血浆蛋白,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梯度洗脱,柱温46℃,波长254 nm,进样20μl,流速1.0 ml/min;通过分析21例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病人、21例非恶性肿瘤病人和39例健康人的空腹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两种氨基酸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从0~1000μmol/L,两者 r=0.99995。L-瓜氨酸和 L-精氨酸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240μmol/L 和0.448μmol/L。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CVs)分别小于3.4%和7.2%,平均回收率在95.2%~104.1%。血浆 L-瓜氨酸/L-精氨酸的比值均值,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组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检验,P =0.009);两种氨基酸比值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71.4%。结论这一新方法可用于临床测定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与浓度相比,血浆两种氨基酸浓度比值也许是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更加敏感的指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内1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价值的 Meta 分析

    目的:探讨国内13种单一和联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面、系统检索国内数据库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0篇,共4393人,涉及血清肿瘤标志物13种。优的联合诊断标志物为 CEA+CA125+CYFRA21-1,其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和 S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95%置信区间(CI)0.81~0.91],93%(95% CI 0.89~0.95),11.8(95% CI 7.84~17.7),0.15(95%CI 0.10~0.21),81.3(95%CI 44.4~149.0)和0.910。结论联合标志物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标志物 CEA+CA125+CYFRA21-1是较为理想的诊断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彭瑛;邓正华;温先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IM-3及 Galectin-9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T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基因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10月门诊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0例(排除不符合者15例,确定入选45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实时定量 RT-PCR 法分别对哮喘患者及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 TIM-3,Galectin-9和 IFN-γ的表达情况进行同步测定,初步探讨 TIM-3,Galectin-9在哮喘发病中的潜在作用。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 PBMCs 中 TIM-3,Galectin-9及 IFN-γ mRNA 水平均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U =458.5,P =0.019;U =437.5,P =0.010;U =260,P <0.001),二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M-3/Galectin-9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TIM-3或(和)Galectin-9有可能为治疗哮喘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梁涛;张杨;许依婷;王宁;蔡鹏程;王晓蓓;胡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 EB 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并发 EB 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或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入院的202例女性 SLE 患者(SLE 组)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同期的女性肾移植供者和妇产科送检标本共203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外周血中 EB 病毒 DNA 和巨细胞病毒 DNA 结果,分析、比较 SLE 组和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SLE 患者中 EBV-DNA 的阳性率(11.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8,P <0.01);SLE 组 CMV-DNA 的阳性率(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1.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 <0.05)。128例育龄期 SLE 患者 EBV-DNA 的阳性率(10.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 <0.05);育龄期 SLE 组 CMV-DNA 的阳性率(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 <0.05)。结论SLE 患者易并发 EB 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提示 SLE 与病毒感染可能具有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宋宏岩;王红;李雷;魏红霞;陈军浩;王庆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Hepatitis E/HE)肝炎(戊肝)感染现状,为戊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体检及就诊的无肝炎正常人群1746例为对照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人群1320例为乙肝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人群615例为丙肝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戊肝抗体-IgG(抗 HEV-IgG),分析不同类型肝炎人群戊肝感染情况,并比较不同组间戊肝感染率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1746例对照组血清中抗 HEV-IgG 阳性率为3.49%,其中男性4.22%,女性2.68%;1320例乙肝组为10.9%,其中男性12.29%,女性8.23%;615例丙肝组为10.2%,其中男性12.35%,女性7.64%。乙肝组和丙肝组抗 HEV-IgG 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9.405,P <0.05),乙肝组与丙肝组抗 HEV-IgG 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 >0.05),戊肝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3~4.025,P <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抗 HEV-IgG 阳性率高于无肝炎正常人群,戊肝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加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戊肝感染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苑欢;刘爱胜;文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及 ESBLs 编码基因的流行性分析

    目的:对2012年血培养分离121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产 ESBLs 情况及 ESBLs 编码基因 blaCTX-M,bla-TEM 和 blaSHV 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血培养非重复分离大肠埃希菌121株,使用 WHONET 5.6分析耐药性;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确认试验筛选产 ESBLs 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 DNA 测序法分析产 ESBLs 菌中 blaCTX-M,blaTEMt blaSHV 基因的流行性。结果121株大肠埃希菌对广谱青霉素和二,三代头孢菌素、左旋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都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大于4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小于12%;121株大肠埃希菌中,86(88.7%)株产 ESBLs,blaCTX-M,blaTEM 和 blaSHV 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9.5%(72),38.8%(47)及4.1%(5)株;其中,2(1.7%)株细菌同时携带 blaCTX,blaTEM 和 blaSHV 基因,30(24.8%)株细菌同时携带blaCTX 和 blaTEM 基因,1(0.8%)株细菌同时携带 blaSHV 和 blaTEM 基因。结论南京鼓楼医院血培养大肠埃希菌大多产 ESBLs,以 bla(CTX-M-14)的流行为主,对大多数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徐学静;曹小利;张之烽;宁明哲;周万青;张葵;沈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方法对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的比较

    目的:比较应用自动粪便前处理系统(简称为仪器法)和手工法对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抗原检测的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0份,分别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对粪便进行处理后,检测 RV 和 AdV 抗原,并用液相芯片法对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验证结果。结果仪器法检测对 RV, AdV 及二者共同感染的抗原阳性率分别是17.0%(17/100),25.0%(25/100)和12.0%(12/100),手工法的抗原阳性率分别是4.0%(4/100),13.0%(13/100)和2.0%(2/100)。以核酸检测结果为金标准,仪器法检测 RV,AdV 及二者共同感染的假阳性率分别是23.5%(4/17),20.0%(5/25)和33.3%(4/12),手工法的假阳性率分别是75.0%(3/4),69.2%(9/13)和50.0%(1/2)。采用配对资料的检验进行χ2统计分析,两种方法检测 RV 和 AdV 总阳性率,RV 的假阳性率和 AdV 假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0,52.8和47.5,P 值均<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 值为0.25, Kappa 值<0.4)。结论仪器法检测 RV 和 AdV 抗原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方面均优于手工法,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作者:伊洁;解宏杰;徐志鹏;张睿;窦亚玲;徐英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在自然环境的不断流行与重组,持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些年来,流感的频繁暴发促使流感病毒检测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相较传统的分离培养法与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更加灵敏、特异、快速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当前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文就近年来流感病毒分子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上流感病毒快速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华;陈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比较四种实验室辅助检查方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 T 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荧光 PCR、抗结核抗体试验、抗酸染色四种辅助检查方法对于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530例同时进行上述四项检查的病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四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 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进行四种检测方法之间的配对χ2检验。结果 T-SPOT 敏感度95.90%,误诊率14.33%,阴性预测值97.29%,约登指数0.82,均为高,阴性似然比0.05为低;PCR 漏诊率87.18%为高;抗结核抗体阳性似然比6.48为低;抗酸染色特异度99.70%,阳性预测值98.90%,阳性似然比153.83均为高。四种方法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SPOT 和抗酸染色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抗结核抗体具有高时效的特点,而 PCR 方法更适用于无菌部位体液的检查。

    作者:王铁山;齐墨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Sysmex 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校准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对 Sysmex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校准,并通过仪器之间比对验证,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作为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对5份新鲜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比进行定值,用定值新鲜全血对 Sysmex XE-2100,XS-800i 和 XN-20(A1)血细胞分析仪的分类系数进行校准,之后用20份新鲜全血进行仪器间比对实验。结果各仪器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均在手工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95%可信区间内。与参比仪器XE-2100相比,XS-800i NEUT%,LYM%,MON%,EOS%和 BASO%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9,0.99,0.98,0.98和0.59;XN-20(A1)NEUT%,LYM%,MON%,EOS%和 BASO%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99,0.99,0.97,0.98和0.55;XS-800i 和XN-20(A1)白细胞分类计数 NEUT%,LYM%,MON%和 EOS%均100%在可信区间之内,XS-800i 白细胞分类计数BASO%结果95%在可信区间之内,XN-20(A1)白细胞分类计数 BASO%结果90%在可信区间之内。结论该校准验证方案及比对结果满足 WS/T 246-2005《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各项指标要求。为了保证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不同实验室间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互认,要定期对仪器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与手工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作者:孟欣;王刚;袁莉;王威;张宁;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REVI Isola 自动化微生物接种仪性能评估

    目的:评估 PREVI Isola 自动化微生物接种仪的性能。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送检呼吸道标本80份、无菌体液70份、粪便52份、拭子69份、脑脊液12份、尿液80份。同一份标本分别按照常规手工和 PREVI Isola 接种仪标本操作流程进行接种,通过与手工法相比,对 PREVI Isola 进行评估。结果用 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REVI Isola 自动化程度高,可选择合适的接种平板和贴上标签记录接种平板的类型和接种时间等;PREVI Isola 可精确地吸取标本并使用独特的接种涂布器分离接种,相当于17个接种环并排使用,划线模式重复性好;标本分离有效性:分离得到的菌种数PREVI Isola 仪器法与手工法呼吸道标本和粪便标本具有统计学差异,手工法分离得到的菌种数多于 PREVI Isola 仪器法,其它标本类型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均分离菌株单个菌落个数,PREVI Isola 仪器法分离得到菌株单个菌落的个数均多于手工法,呼吸道标本、无菌体液和粪便标本有统计学差别,其它3种标本拭子、脑脊液和尿液标本无统计学差异;均能分离得到菌株的半定量结果,呼吸道标本和尿液标本有统计学差异,PREVI Isola 仪器法分离得到菌株的分布大于手工法。其它标本无统计学差异。接种效率:如果同批次接种的标本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尿液等液体标本),且接种的平板类型相同,则仪器的接种效率比手工法高。如果同批次接种的标本类型比较复杂,相比手工法仪器的接种效率低;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标本都适合于用自动化接种仪进行接种,例如:脑脊液、导管、组织等。结论如果实验室的标本类型比较单一,或优化所需接种琼脂平板类型一致的不同标本同时进行接种,PREVI Isola 是一款高效的自动化接种仪。

    作者:刘文静;谢秀丽;宋红梅;刘世豪;杨启文;徐英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检验仪器专人集中进行周保养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检验仪器专人集中进行周保养的实施效果。方法先对所有低年资技师和护理人员进行初步培训并测试,确定入选人员,再由厂家或设备处工程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后2014年8月起正式开始实施仪器集中周保养,时间定为每周三下午或者晚上。运行两个月后由门诊负责人、设备处工程师严格按照周保养操作规程逐人、逐台、逐项进行操作考试,并现场提问;其他人员一同参加测试作为对照组。半年后向全体检验人员发出不记名问卷调查表,统计仪器保养满意率。结果7名人员入选参加周保养,包括2名主管技师,3名技师,2名护士;实验组人员 BC5390,UF-1000i, BH5100Plus 和 BH2100,C8000和 i2000,ADVIA2400考核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仪器集中周保养前,每月仪器平均故障次数为22次,实施后降至8次。实施前、后,检验人员对保养的平均满意率分别是83.0%±5.0%和98.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验仪器专人集中进行周保养能真正落实仪器维护要求,实施后该科室仪器故障的现象大为减少,这有利于提高检验质量和规避因样本周转时间(TAT)超时带来的医疗风险。

    作者:范久波;孙莉;刘海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目的:对4种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脂蛋白(a)[LP(a)]试剂进行分析性能验证,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在 Olympus 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英国 RANDOX、浙江夸克、北京利德曼和北京九强公司生产的免疫透射比浊法 LP(a)试剂(标为 A,B,C,D)进行性能验证,对4种试剂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干扰因素(VC,胆红素、血红蛋白、乳糜)进行评估。结果试剂 A,B,C,D 的批内 CV 分别为0.64%~1.18%,3.59%~4.75%,1.33%~3.05%和1.43%~2.01%,批间 CV 分别为1.04%~1.7%,3.81%~4.93%,2.16%~4.76%和2.33%~3.21%,均小于试剂盒声明不精密度;线性范围分别为82~923 mg/L(r 2=0.997),130~935 mg/L(r 2=0.9964),120~1025 mg/L(r 2=0.9921)和117~943 mg/L(r 2=0.9995),线性相关均良好。试验浓度内的4种干扰物(VC≤10 mg/dl, Hb≤200 mg/dl,TBIL≤40 mg/dl,TG≤500 mg/dl)对试剂 A 和试剂 D 无显著干扰(偏差<±10%),但是 VC≥5 mg/dl, TG≥250 mg/dl 对试剂 B 有干扰,TG≥250 mg/dl 对试剂 C 有干扰。4种试剂检测定值血脂质控品,与靶值偏差分别为-8.07%,1.34%,-8.05%和7.38%,可满足临床需求。结论应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4种测定 LP(a)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可满足临床测试要求,但抗干扰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何谦;杨锐华;王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早产儿胃液细菌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2014年长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74例早产儿行胃液细菌培养,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8%(71/174),位于前四位的是大肠埃希氏菌30.99%(22/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13%(15/71)、金黄色葡萄球菌14.08%(10/71)和 B 族链球菌8.45%(6/71),早产儿细菌培养阳性与羊水胎粪污染、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早破有关,与妊娠期高血压、母亲分娩时发热无关。结论胃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与早发性感染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翟华丽;杨瑞利;丁丽丽;邹爱民;沈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 Neogenin 的表达特点及其与 Hepcidin,SF 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中再生蛋白(Neogenin)的表达特点,以及与铁调素(Hepcidin),血清铁蛋白(SF)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55例肿瘤贫血患者和52例无贫血肿瘤患者的血清 Neogenin,Hepcidin 和 SF 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①贫血组 Neogenin 为0.77±0.45 ng/ml,明显低于无贫血组(0.98±0.60 ng/ml)(t =2.0038,P <0.05);Hepcidin 则为6.03±4.25μg/L,显著高于无贫血组(4.51±2.23μg/L)(t =2.3195,P <0.05)。②贫血组 SF 虽也高于无贫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980,P >0.05)。③Hb 与 Neogenin 呈正相关关系(r=0.2124,t=2.2264,P <0.05),与 Hepcidin 呈负相关关系(r=-0.3101,t=3.3452,P <0.01),而与 SF 无相关关系(P >0.05)。④Neogenin 与 Hepcidin 和 SF 均无明显相关关系(均 P >0.05)。但Hepcidin 与 SF 呈正相关关系(r=0.4866,P <0.01)。结论肿瘤贫血患者低表达 Neogenin,高表达 Hepcidin。Neogenin与 Hb 呈正相关,Hepcidin 与 Hb 呈负相关。Neogenin 和 Hepcidin 在肿瘤贫血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玉娟;陆晔;王金湖;程旭;潘湘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女性 HPV 感染人群发生 HIV 感染风险的荟萃分析

    目的:研究女性人群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后继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风险。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Coe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按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并评价文献质量。收集有关女性人群 HPV 感染后继发 HIV 感染的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方法学评估,采用 RevMan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6篇,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共计9606例。HPV 感染的女性继发 HIV 感染的风险加倍(OR=2.02,95% CI:1.48~2.77)。其中高危型和低危型 HPV 感染患者发生 HIV 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OR=2.50,95% CI:1.73~3.61和 OR=2.10,95% CI:1.48~2.96。结论对所选取文献的荟萃分析提示 HPV 感染的女性患者继发 HIV 感染的风险增加,HPV 疫苗可能对 HIV 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薛渊;徐虹;沈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分析方法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三氯乙酸结合加热法除血浆蛋白,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进行柱前衍生化反应,梯度洗脱,柱温46℃,波长254 nm,进样20μl,流速1.0 ml/min;通过分析21例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病人、21例非恶性肿瘤病人和39例健康人的空腹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两种氨基酸的峰面积和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从0~1000μmol/L,两者 r=0.99995。L-瓜氨酸和 L-精氨酸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240μmol/L 和0.448μmol/L。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CVs)分别小于3.4%和7.2%,平均回收率在95.2%~104.1%。血浆 L-瓜氨酸/L-精氨酸的比值均值,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组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检验,P =0.009);两种氨基酸比值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71.4%。结论这一新方法可用于临床测定血浆 L-瓜氨酸/和 L-精氨酸浓度;与浓度相比,血浆两种氨基酸浓度比值也许是评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更加敏感的指标。

    作者:魏玮;茅惠明;陈炳官;熊伍军;徐增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循环 microRNA-499诊断 AMI 的 Meta 分析

    目的:评价循环 microRNA-499(miR-499)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NCBI,PubmMed,EMBSASE 数据库2015年5月以前发表的关于 miR-499诊断 AMI 的文献。以QUADAS 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 meta-disc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miR-499诊断 AMI 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以 SROC 曲线分析 miR-499诊断 AMI 的总体性能。结果该次 meta 分析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国人研究7项,SCI 文献7项。miR-499诊断 AMI 总体诊断敏感度为83%(95%CI:0.81~0.85),总体诊断特异度为81%(95%CI:0.78~0.83),总体诊断阳性似然比为4.53(95%CI:3.12~6.58),总体诊断阴性似然比为0.22(95% CI:0.14~0.33),总体诊断优势比为22.73(95%CI:10.78~47.93)。综合 S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90,Q 值为0.84。结论miR-499对 AMI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高明;张国明;夏永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1年6月~2015年3月期间的54例 HCC 组织、46例癌旁组织、22例肝硬化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的 GPC3表达情况,分析 GPC3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 GPC3蛋白,肝癌组织 GPC3评分(7.39±3.64)和阳性率(81.48%)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15±0.99,13.04%)、肝硬化组织(0.32±0.56,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肝癌临床分期的增高,GPC3评分逐步升高,Ⅲ/Ⅳ期(10.05±3.59)与Ⅰ期(4.31±3.41)、Ⅱ期(7.14±3.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PC3阳性率也升高(Ⅰ期69.23%,Ⅱ期81.81%,Ⅲ/Ⅳ期89.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癌组织 GPC3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血清HBsAg、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肿瘤直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无关(P >0.05),与是否并发肝硬化相关(P <0.05),GPC3高表达率与血清 AFP、肿瘤直径、是否并发肝硬化、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均相关(P <0.05)。结论GPC3在HCC 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表达水平与 HCC 的病情进展相关。

    作者:杨文丽;申旺;黄秀芳;李青;刘琼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已有文章介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但很少是针对易于出错的检验前的。传统的检验前质量指标针对两种差错,即标识问题和标本问题。标识问题包括无标签的标本、贴错签的标本、不完整标签的标本、来自错误患者的标本、输血标签要求不符常规。标本问题包括溶血、凝血、黄疸/脂血、不正确的灌装高度、量不足、丢失/未收到、运输中损坏和不恰当储存。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的“实验室差错和患者安全”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laboratory errors and patient safety,WG-LEPS)建立检验前质量指标模型,推进检验前质量指标一致化。该模型包括临床申请的适当性、患者标识、申请的数据录入、标本识别、标本采集、标本运输及标本适用性,每个类别下又包括很多指标,并对每个指标指定优先级,方便将其逐步引入到日常实践中。识别有价值的QIs 是检验前质量指标一致化路线图的先决条件,数据收集和报告系统的标准化在保证不同实验室收集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实验室内外不同医疗操作者积极合作和协作才能管理好大多数的 QIs。另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关于 QIs 自动化数据收集,这避免了费时的程序。IFCC 在以上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作者:张路;王薇;何法霖;钟堃;王治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HCV 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 HCV 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447例 HCV-RNA 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标本,通过 Sanger 测序法测定 HCV 基因的 NS5B 区基因序列,然后与 NCBI genebank 数据库中 HCV 基因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患者 HCV 基因型。结果研究检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共检测出11种 HCV 基因型,分别是1a,1b,2a,3a,3b,6a,6b,1b/2a 混合型,1b/2k 混合型,6a/1b 混合型和6d/6k 混合型。其中,HCV1a 型为7例(1.57%),1b 型325例(72.71%),2a 型67例(14.99%),3a 型7例(1.57%),3b 型20例(4.47%),6a 型14例(3.13%),6b 型2例(0.45%),1b/2a 混合型2例(0.45%),1b/2k 型1例(0.22%),6a/1b 混合型1例(0.22%)和6d/6k 混合型1例(0.22%)。结论湖北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 HCV-RNA 基因型以1b 型为主,其次为2a 型,亦可见其他型别,提示湖北地区 HCV 流行的基因型呈多样性。

    作者:吴泽刚;李艳;郑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