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星;吕祖铭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病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医疗的期望值也逐步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新业务,先进仪器设备运用于临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原因,随时受到职业暴露、职业危害和职业环境影响.以上因素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身存在巨大的压力和潜在不安全隐患.
作者:永利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诱发因素.方法:对56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6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临床特征、血脂及CT或MRI特征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病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有助于改善本病预后.
作者:唐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是评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敏感、准确、简便的新指标.本文比较Cystatin C和血肌酐(Scr)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白蛋白排泄率(UAE)分为,Ⅰ组正常蛋白尿组29例(UAE<20μg/min),Ⅱ组微量蛋白尿组18例(UAE 20~200μg/min),和Ⅲ组大量蛋白尿组15例(UAE>200μg/min).测定各组血清中的肌酐(Cr)及Cystatin C.进而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Ⅱ组糖尿病患者中所测的Cystatin C平均值高于Ⅰ组(P<0.05),第Ⅲ组高于Ⅰ组,也高于第Ⅱ组(P<0.05).而血肌酐在Ⅰ组和Ⅱ组中所测的平均值并无明显差别,只是第Ⅲ组中的血肌酐平均值高于Ⅰ、Ⅱ组(P<0.01).血Cystatin C(>0.96mg/L)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性为84%,而血肌肝(>134μmmol/L)为30%(P<0.01).结论:血Cystatin 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较血肌酐更敏感.Cystatin C是临床上评定糖尿病GFR的更可靠、敏感、简便的指标.
作者:徐勇;蒋岚;谢书和;马红艳;朱建华;何建华;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170例股骨干骨折采用了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8个月.结果:发现骨不连、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共34例,占内固定治疗的20%.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应严格遵循内固定技术原则,术中对骨部血供的保护和对骨缺损部位的植骨,术后循序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骨折满意愈合的重要保证.
作者:赵晨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是一组内源性分泌蛋白,一方面可特异性地与相应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催化活性中心的锌离子结合封闭其催化活性,抑制正常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改建和降解,在各种病理过程,如肿瘤的侵袭、转移、组织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TIMPs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及凋亡中亦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对MMPs的抑制作用无关.TIMPs共有4种,其中TIMP-1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中.在肾脏,TIMP-1由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TIMP-1及TIMP-1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文献综述.
作者:曹灵;孙兴旺;马跃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常引起病人猝死,而且心室颤动自行转复非常少见.因此,重要的决定室颤患者生存的因素之一是:从室颤发生至得到除颤治疗的时间.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秒内释放电击除颤,明显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我院心内科于2003年3月成功安置了1例单腔ICD.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非酮症高渗综合征(nonketotic hyperosmolar syndrome, NKHS)又称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hyperosmolar nonketotic hyperglycemic coma)综合征[1]是目前急诊危重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诱因较多,相互掩盖,易误诊、漏诊、误治,且多合并有多脏器衰竭,病死率高.现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2001年7月至2004年3月收治18例NKHS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周利;贺禄碧;肖先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扎子宫动脉在子宫切除术中防止或减少术中出血,保证手术安全顺利,降低中转开腹率的效果.方法:术中先寻找到子宫动脉的主干并阻断,再常规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或腹腔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术.结论:50例中除1例术中损伤膀胱改为开腹手术外,余无1例因子宫动脉大出血或韧带残端等组织出血给手术造成危险或中转开腹.
作者:丁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是指超声所能显示的胆囊壁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
作者:唐蓉;吴红樱;杨丽;胡蜀文;刘华丽;梁祯;刘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制作一套适用于医学本科实验教学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法:采用Flash作为主创软件,Photosphop、Corl draw、Premiere、Creative Wave Studio为辅助软件,通过编写课件脚本,将实验技术操作演示过程进行摄像、图片制作、Flash动画设计和实验模拟操作设计与制作等构成CAI课件.结果:制作完成的CAI软件,可对生物化学中常用实验技术进行生动形象地动画演示与模拟操作.结论:已应用于医学本、专科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软件开发成功.
作者:吴民泸;刘寒;罗文炽;罗家鸣;肖斌;郑小莉;曹高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维U颠茄铝胶囊Ⅱ中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等成分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照200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1]为展开剂鉴别维U颠茄铝胶囊Ⅱ中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等成分.结果:本薄层色谱法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好的薄层色谱.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靠、易行,可作为维U颠茄铝胶囊Ⅱ的薄层色谱法鉴别.
作者:陈菊;王中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使用一次性头皮针采血再连接输液器输液和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和输液分开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用随机法将12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抽取所需血量后,直接换接排完气的输液管输液;对照组按常规采取血液量,再按周围静脉输液法给病人输液.比较疼痛率、满意率和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1);而观察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采血时输液,减少病人的痛苦,病人家属容易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红;彭学勤;佘秋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近2年收治妇产科感染病例较多,现将由于感染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报道如下.
作者:邱义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是一种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归因理论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 Heider)有关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该理论是目前解释学习动机系统的理论.
作者:刘彬儒;高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液保护的方法,以实现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少输血或不输血.方法:对130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围术期采用血液保护综合措施:制定保守的输血指征;适宜的麻醉深度,实施控制性降压;围手术期使用抑肽酶;机器剩余血全部回输;术中仔细止血.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用血量414ml的,其中41例未输血,占30%.术中平均出血量312ml,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200ml以下,均于术后第2d上午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结论:采用严格的血液保护措施,不仅能减少心内直视手术中的用血量,而且在部分病人中能达到不输异体血的目标.
作者:施东辉;廖斌;詹福生;邓明彬;李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度脑伤合并轻度酒精中毒的病人,共32例,恢复良好.重度脑伤或/和重度酒精中毒的病人,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救治包括积极的现场急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酒精中毒和动态头部CT检查以明确脑损伤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预后.
作者:冉住国;李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60例CML慢性期住院患者;对照组:60例健康查体者.均采用美国CELL-DYN3700型自动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显著增高(P<0.01),PCT、MPV、PDW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ML慢性期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但形态无明显改变.
作者:景莉;王秦;袁凯锋;王建英;韩建群;李哓明;韩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医院药学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护、技各施其职及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然而目前在我国的医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就医院药学而言,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药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不仅要求减少疾病的发生,还要求生存质量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有药可用,还要求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由此要求有相匹配的药学水平.发展的滞后和需求的增加,对医院药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迫使我们对现代医院药学的发展作出思考.
作者:叶云;肖顺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250ml(含奥扎格雷钠80mg与氯化钠2.25g),每日早晚各1次,静脉滴注,同时用丹参3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1次/天,静脉滴注,对照组用丹参30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14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自身比较和相互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钟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时的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总结回顾国内报告的102例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并具有(AMI)样临床表现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102例,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理,讨论其诊断及误诊原因,鉴别诊断与救治方法.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结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情况十分重要,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对两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丽;杜一平;何江;林文果;罗智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