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射频消融术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

陈赫雨;黄永丽

关键词:心脏射频消融术, 不良反应, 护理
摘要: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是通过消融电极利用射频电能消融维持心动过速折返环路的关键心肌,使其变性、毁损,从而达到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现已成为治疗某些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方法.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2年2月,在DSA下成功进行了82例RFCA.虽然RFCA安全可靠,但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单右冠状动脉并右缘支肌桥1例

    单冠状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变异,国内少见报道,同时合并肌桥者更属罕见.我们在解剖一具中年男尸时发现一起自右主动脉窦的单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右缘支肌桥;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李开荣;袁琼兰;杨朝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麻醉处理中有关的问题.方法:回顾并总结了2000年实施的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的麻醉共53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05~485(267±90)分钟.芬太尼总用量为0.5~3.6mg(31.3±7.6μg/Kg),异丙酚总用量为200~2490mg(15.3±8.1mg/Kg).术后拔管时间为10~36000分钟(1645±5687).本组除1例因术后严重心衰死亡外,余均康复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下CABG麻醉的关键在于确保麻醉平稳、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和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以及密切监测心肌缺氧情况及心功能状态.

    作者:魏继承;申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调节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对6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同服强的松1mg/d/kg,治疗组加服银杏叶提取物80mg tid×30天.结果:治疗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降低血脂、血粘度,保护肾脏.

    作者:王泽卫;温向琼;张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诊断残余胆囊伴结石12例

    我院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经B超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残余胆囊伴结石12例.现就其声像图表现和漏诊原因探讨如下.

    作者:胡福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软组织瓣修复

    我科自1985年起行口腔NFDA5面组织缺损的软组织瓣修复,下面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9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更敏;邓新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114例治疗结果分析

    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我科共收治114例重型颅脑损伤伤员,按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均经CT及手术明确诊断.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平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硬膜外腔双管自控镇痛

    目的:探讨利用硬膜外腔双管完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果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在双持硬膜外阻滞下完成手术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保留一(Ⅰ组)和两根(Ⅱ组)硬膜外导管行PCEA,记录镇痛治疗后各时段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镇静评分.结果:生命体征、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镇痛效果Ⅱ组明显优于Ⅰ组(P<0.01).结论:应用双管硬膜外自控镇痛,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屈强;石恒林;苏锡之;唐显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视觉传导路标本剥制法

    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内部结构的剥制标本,是解剖技术操作难度较大的内容之一,因为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在操作过程中层次关系不易辨认,现有资料中报道这方面操作方法的内容又不够详尽,因而使操作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作者根据多年的操作体会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拟将这部分内容作系列报道,供同仁们参考.

    作者:廖新品;杜杰;古元;戴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源性消化性溃疡27例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Pu)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称之为肝源性溃疡(Hu).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较高.本文总结我们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0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无肝脏疾病者110例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两者的关系及相关关系.

    作者:王成武;朱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2~74岁,平均52岁.手术类型:直肠癌经腹会阴根治术3例,前切除术2例,结肠癌根治术4例,阑尾切除术8例,肠梗阻松解术4例,外伤性小肠修补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淋菌性腹膜炎1例.

    作者:金心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临床病理工作中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环节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状况的改善、法制的普及,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准的要求随之增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由于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原因,医疗纠纷日趋增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给病人、社会、医院和当事医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对医学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就临床和病理工作中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环节和对策作一探讨,供广大临床和病理医生参考。

    作者:龙汉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静吸复合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循环参数的变化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麻醉及气腹对循环的影响.方法:111例择期行LC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1例,年龄68.41±4.56岁),中青年组(60例,年龄44.36±9.5岁).连续动态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一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并计算心率一收缩压乘积(RPP).结果:①气腹后5min、10min、20min,老年组HR、SBP、RPP均较气腹前增高(P<0.05),并持续至放气后10min,DBP变化不显著;中青年组气腹期DBP显著升高(P<0.05),HR、SBP无显著变化.②气腹期及放气后10min,两组HR、SBP、DBP与麻醉前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和气腹对两组循环有一定影响,但程度有限,加强管理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全麻对老年患者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杨淑萍;黄竹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带蒂手掌皮肤修复同侧手指外伤皮肤缺损

    作者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皮肤组织方面的探讨,利用人手所特有的对掌功能优势,设计出自体同侧大小鱼际肌带蒂转移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外伤缺损手术治疗方案,并成功修复2例右手食、中指第二三指节皮肤撕脱、严重指骨外露病人.术后形态及功能恢复好,随访半年,效果满意.认为该手术方式方法可取,较其它部位转移皮瓣成功率高,后期效果好.

    作者:兰宏;付光庆;陈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术矫正不良文眉伴上脸皮肤松垂

    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1年9月行手术切眉矫正不良文眉伴上睑皮肤松垂126例.较之单纯激光洗眉加重睑术的方法矫治上睑松垂术效果更好,且省时、省费.

    作者:张维苹;刘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45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5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9.6岁),同期收治的低年龄急性心肌梗塞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

    作者:何顺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宜宾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近几年我市吸毒人员呈现上升趋势,为了解我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我们分析了1998~2001年宜宾市吸毒人员HIV感染监测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宏英;郑静;王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局限性

    目的:探讨荧光素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116例(133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及检查中出现的副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表现为典型荧光渗漏72.2%,色素上皮脱离16.6%,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73.7%,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30.8%,晚期视乳头强荧光45.1%;常见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心悸胸闷,荨麻疹,晕厥等.结论:荧光素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机的探讨、鉴别诊断、追踪观察,及对患者身心影响等方面存在局限.如能结合病史、体征及靛青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关断层扫描等检查将使上述局限性得以减少.

    作者:康刚劲;郑洋;李友谊;徐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泸州市1991~199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已被列为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指标和卫生工作的三大指标之一.为掌握我市孕产妇死亡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现将1991~1997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方自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KLS合剂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自1999年12月以来在小儿麻醉中将氯胺酮(Ketaminum)、利多卡因(Lidocain)、东莨菪碱(Scopolamin)复合(简称KLS合剂),同时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满意,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今就统计资料完整的112例小结如下.

    作者:郑瑛;周昌龙;唐显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一针两点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几种阻滞方法效果及并发症的比较,选择一种阻滞完善、安全、痛苦小的方法.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4种穿刺入路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阻滞效果Ⅱ组和Ⅰ、Ⅲ组有明显差异;Ⅱ组和Ⅲ组无明显差异,但Ⅱ组多一次穿刺.各组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一针穿刺同时阻滞臂丛和锁骨上神经在锁骨骨折手术中能使阻滞更加完善且操作简便.

    作者:王信春;周敏;付述明;曾章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