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张凌亚

关键词: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米非司酮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患者40例,每日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监测子宫及其肌瘤的大小,实验室观察血尿常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愈2例(5.0%);明显有效15例(37.5%);有效21例(52.5%);无效2例(5.0%),其他监测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反应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于近期有效率高,但易复发;多疗程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口服50g葡萄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3年2月间产科门诊建卡、24~34周孕行50g葡萄糖筛查的孕妇4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GDM的发病率、高危因素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498例中GDM的发病率约为4.0%,妊娠期糖耐量低减(GIGT)发病率约为3.0%,有高危因素的病例糖筛结果异常率约为38.0%.结论:重视GDM的早期诊断,有必要对所有妊娠妇女在孕24~28周进行口服50g葡萄糖筛查.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提前筛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GDM对改善围产儿预后、减少母体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周辉;相瑞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部按摩对分娩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产科中应用腹部按摩对分娩的影响.方法:100例产妇,在产程中应用腹部按摩(观察组)对分娩情况进行观察.随机取条件相同、但在产程中未正规指导应用腹部按摩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手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潜伏期及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中应用腹部按摩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降低宫内窘迫及剖宫产率.

    作者:刘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38例食管异物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提高临床对食道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89年11月~2002年8月238例食道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获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食管异物根据病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抗炎补液治疗,治愈率高

    作者:陈瑶;王晋;余静;付尤英;王自川;罗启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尖锐湿疣的研究进展

    尖锐湿疣(CA)是发生于生殖器等部位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易误诊、漏诊,病情顽固,手术治疗极易复发,易癌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作者:闫新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广元城区人群中血脂水平的分析

    目的:了解城区人群中的血脂水平现状.方法:根据广元地区冠心病与年龄的发病关系,按年龄段划分为三个组:即26-40岁为第1组,337人;41-55岁为第2组,455人;56-87岁为第3组,352人.检测TC、TG、HDL-C、LDL-C、APOA1、APOB、Lp(a),用±s统计.结果:各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其中第2组(41~55岁),第3组(56~87岁),血脂异常人数明显高于第1组,第2组和第3组TC、TG两组之间相差不大,第3组的LDL-C、APOA1、APOB高于前1、2组,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一结果也符合该年龄段的血脂水平.结论:此次城区人群中血脂水平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已经报道的血脂水平,通过调查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加了解和重视不同层次人群中血脂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研究和防治作出努力.

    作者:姚明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劣.方法:将同期非脱垂子宫疾病的12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53例实施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对照组72例实施传统的腹式子宫全切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腹壁无瘢痕等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术式.

    作者:徐永莲;桓宗雪;吴方银;余兆芬;袁凤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测定及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价值.结果:通过测定100例正常健康人和68例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的含量,得出颅内肿瘤患者手术前与正常人群的血清TSG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血清TSGF含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SGF含量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溢;李顺君;杨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痰细菌培养标本直接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尽快、尽早地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临床常规痰标本经直接涂片镜检筛选,再用胰酶消化后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并与标准K-B法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直接药敏与K-B法结果总符合率为92.7%,经统计学处理两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痰液标本直接药敏有临床应用可行性,并提出了它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应用注意事项和建议.

    作者:谢元宏;陈知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判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加重期时的作用.方法: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的45名老年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沉、体温和临床表现,并进行比较;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反应蛋白在患者入院时的阳性率为95.56%,明显高于其他常规指标,并与临床的症状和体征相一致.在治疗后,CRP在常规检测指标还未有显著变化时已经明显下降,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发现、反映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卿克勤;张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15例临床分析

    嗜铬细胞瘤手术围术期,要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降低死亡率,必须注意与嗜铬细胞瘤切除过程中,相关生理变化导致的合并症,如:高血压危象、严重低血压、心律紊乱及低血糖等[1].本文收集我院自1998年以来嗜铬细胞瘤手术共15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病诊疗中的作用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心血管死亡以及各种原因死亡在高血压患者中均明显升高.

    作者:喻明书;何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29例中度慢性乙肝、37例重度慢性乙肝、21例重症乙型肝炎、32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26例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乙型肝炎肝癌、32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HA、PCⅢ、C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肝硬化、重度慢性乙肝、重症乙肝和肝癌患者血清HA、PCⅢ、CⅣ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中度慢性乙肝和HBsAg携带者虽比健康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随着肝功能恢复,血清HA和CⅣ水平随之下降,但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和CⅣ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动态监测HBV感染者血清HA、PCⅢ和CⅣ水平,有助于临床肝病的鉴别诊断、分型、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

    作者:郭洪君;吴林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腺瘤的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6例采用术前影像学定位和术中单侧探查的甲状旁腺腺瘤.结果:在术前超声、CT、MRI及99mTC-MIBI核素扫描检查指导下,16例甲状旁腺腺瘤中的15例进行了单侧探查(94%),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若有良好的术前影像学定位,甲状旁腺腺瘤的单侧探查是可行的.

    作者:艾正友;李茂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常规剂量与小剂量辛伐他汀伍用复方丹参滴丸的降脂疗效及毒副作用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中西调脂药物合用的降脂疗效.方法: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接受小剂量辛伐他汀(5mg)伍用复方丹参滴丸与常规剂量辛伐他汀(20mg)治疗,检测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小a(LP(a))、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TC、TG、LDL-C,增高HDL-C.A组降低TG更明显,并有降低LP(a)的作用;B组不能降低LP(a),A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结论:小剂量辛伐他汀伍用复方丹参滴丸有全面的调脂作用,毒副作用少,更适合长期应用.

    作者:胡燕;田巨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与使用安定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安定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相关性.方法:45例患者均为COPD加重所至呼吸衰竭,其中25例用安定,20例未使用,二组间的VAP发病率、发病时间、拔管时间、治愈出院率、VAP相关死亡及病原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安定组的VAP发病率增高,机械通气时间延长,VAP相关死亡增高,但VAP的发病时间、治愈出院率及病原学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心理治疗,鼓励病人配合治疗优于使用安定,可减少VAP的发病,减少VAP相关死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周红;田雯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终止室上速的应用体会

    目的: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制及与药物终止的安全性、可靠性观察.方法: 对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168例患者,按宁佩萸<食道心房调搏术临床实用手册,1986>,刺激方式均用S1-S1非程控刺激法及S1-S2程控刺激法.结果: 在被检的168例中,调搏诱发出室上速152例,占90.4%,其中预激36例,潜在预激4例,占室上速的26.9%,房室结多径路112例,占室上速的73%,16例未诱发出室上速,占被检患者9.5%.结论: 对药物治疗不易控制的和电生理类型不清而选择药物困难的室上速、洋地黄中毒伴室上速,特别是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预激综合症或房室结多径路的室上速,食管心房调搏安全、迅速、有效.

    作者:龙泽明;刘官明;叶世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初步经验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平滑肌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操作技术.方法:对7例B超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作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栓塞,材料为真丝线段和/或无水乙醇.结果:7例13条子宫动脉(1例患者左侧子宫动脉缺如)成功栓塞12条,1条因血管内膜损伤而自然闭塞.随访观察,术后1例失去联系,5例疗效满意,1例症状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损伤小,疗效可靠,是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的安全方法.该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

    作者:卢吉银;韦章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EA在肺癌和其它肺部疾病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清CEA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与其它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贝克曼库尔特Access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108例肺癌和115例其它肺疾病患者血清CEA,并检测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CEA中位数为85.10ng/ml,其它肺疾1.95 ng/ml,正常人为1.99ng/ml.肺腺癌血清CEA显著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结论:血清CEA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与其它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舒仁明;何思春;焦鑫;王利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伴糖尿病45例的护理体会

    肛周脓肿是肛管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好发于春季、夏季,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症状为肛周持续性剧痛,局部可见肛周皮肤红肿、硬、压痛可有波动感,病人在排便平坐时会加重.

    作者:曹继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01年成都市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掌握成都市围产儿死亡原因,研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2001年成都市死亡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2001年围产儿死亡率8.29‰,其中,死胎死产占33.3%,死胎死产原因第一位是原因不明.7天内新生儿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肺炎、意外窒息.结论:降低成都市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降低死胎死产及出生窒息的发生.成都市的妇幼卫生系统还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儿科质量,强化窒息复苏培训,才能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作者:胡旭红;王劲;梅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