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舒敏保湿修复霜在脉冲激光术后处置中的疗效观察

李咏;文翔;鲜燕;李利

关键词:舒敏保湿修复霜, 脉冲激光, 护理
摘要:目的 评估舒敏保湿修复霜在脉冲激光术后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8月-2013年6月面部损容性疾病患者25例,给予1 064 nm/532 nm脉冲激光或585nm脉冲染料激光对皮损进行治疗后,随机分配患者左右面部为试验侧或对照侧,即刻予试验侧涂抹舒敏保湿修复霜+冰块冷敷60 min,对照侧涂抹红霉素眼膏+冰块冷敷60 min,此后连续涂抹14 d;分别于激光术后首日、第3、7、14天对受试部位红斑、水肿、灼热等炎症反应进行半定量判定,同时比较患者创面恢复时间及对产品的满意度. 结果 术后两侧创面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侧红斑、水肿、紧绷程度平均积分(4.5±0.3)分,对照侧平均积分(7.9±0.9)分,试验侧评分较对照侧低(P<0.05).创面脱痂试验侧平均时间(4.4±0.8)d,对照侧平均时间(6.5±1.5)d,创面脱痂时间试验侧较对照侧短(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舒敏保湿修复霜能减轻激光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其安全性、有效性高,可用于激光术后的护理.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统计南宁市邕宁区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的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了解该区免疫防控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1月-12月间南宁市邕宁区5个社区行政村或社区适龄儿童150名进行调查,每个社区行政村或社区分别从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抽取30名(1~6岁常住儿童各5名),收集血清样本进行脊髓灰质炎抗体、麻疹抗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白喉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适龄儿童150名,乙型肝炎(乙肝)抗原、抗体免疫合格率均较高,其中HBsAg免疫合格率为99.3%,HBsAb免疫合格率为88.0%,男女乙肝抗原、抗体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灰质炎Ⅰ、Ⅱ、Ⅲ抗体阳性率均达100.0%;各年龄组麻疹抗体检测结果均较满意,其中以2、3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高,为100.0%,1、4、5、6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依次为96.0%、84.0%、88.0%、96.0%;白喉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结论 该区儿童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抗体均达到理想水平,其中对脊髓灰质炎与白喉预防效果佳,但对乙肝与麻疹的预防水平还欠佳,故追踪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提高全民对免疫规划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儿童免疫接种,是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预防的关键.

    作者:何维凤;李秋莲;罗月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

    目的 通过与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进行比较,探讨NEP 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孕18d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中分离获碍原代神经于细胞,体外培养及传代后采用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进行鉴定.采用已成功构建的慢病毒载体将NEP1-40基因导入第3代神经干细胞内建立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将30只SD大鼠在第9胸椎水平进行脊髓右侧半切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伤后第7天在损伤局部分别植入细胞培养液(损伤组)、神经干细胞(NSC组)及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EP1-40-NSC组).另取10只仅行第8~10胸椎椎板切除,设置为假手术组.细胞移植前和移植后8周通过Basso-Beattle-Bresnahan (BBB)运动功能评分及网格测试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后8周,BBB测试及网格测试结果显示:损伤组大鼠BBB评分低且网格摔倒次数多,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BB评分较之增高且网格摔倒次数减少(P<0.01),而NEP1-40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BB评分高且网格摔倒次数少,和前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NEP1-40基因修饰能进一步提高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作者:汪雷;宋跃明;刘立岷;李涛;龚全;杨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敏保湿修复霜在脉冲激光术后处置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舒敏保湿修复霜在脉冲激光术后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8月-2013年6月面部损容性疾病患者25例,给予1 064 nm/532 nm脉冲激光或585nm脉冲染料激光对皮损进行治疗后,随机分配患者左右面部为试验侧或对照侧,即刻予试验侧涂抹舒敏保湿修复霜+冰块冷敷60 min,对照侧涂抹红霉素眼膏+冰块冷敷60 min,此后连续涂抹14 d;分别于激光术后首日、第3、7、14天对受试部位红斑、水肿、灼热等炎症反应进行半定量判定,同时比较患者创面恢复时间及对产品的满意度. 结果 术后两侧创面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侧红斑、水肿、紧绷程度平均积分(4.5±0.3)分,对照侧平均积分(7.9±0.9)分,试验侧评分较对照侧低(P<0.05).创面脱痂试验侧平均时间(4.4±0.8)d,对照侧平均时间(6.5±1.5)d,创面脱痂时间试验侧较对照侧短(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舒敏保湿修复霜能减轻激光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愈合,其安全性、有效性高,可用于激光术后的护理.

    作者:李咏;文翔;鲜燕;李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工会在建设和谐医院中的定位和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医院工会的自身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和推进和谐医院的建设,是当前医院工会在新形势下需要定位和探讨的课题.

    作者:陆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饮食运动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的影响,为GDM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诊断的116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进行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发放小册子、制定运动方案等;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口头指导和宣教资料;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每3天随访1次,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及血糖异常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GDM患者OGTT空腹、1h、2h血糖降低(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DM患者OGTT空腹、1h、2h血糖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 联合饮食与运动的行为干预可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是GDM治疗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玲玲;严婷;刘俊;贺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技术探讨

    目的 对乳腺溢液导管进行选择性造影,了解其导管内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位置、数目、范围及分布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诊治所需影像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105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的资料,并进行探讨与总结.结果 除2例对比剂进入腺泡影响诊断外,其余103例均获得优质图像,清晰地呈显了溢液导管的真实情况.结论 乳腺选择性导管造影术是诊断溢液乳腺疾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张雪琴;孙加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为早期胃癌个体化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1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有无消化道出血、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肿瘤部位、大小、内镜分型、分化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黏膜下层浸润9例,其中淋巴结转移3例;黏膜内癌9例,均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9例,其中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7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分化型9例,仅有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及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内镜分型为Ⅲ型提示黏膜下浸润可能性大(P<0.05).结论 内镜下大体分型为Ⅲ型的早期胃癌,因多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不适合内镜下治疗.

    作者:蒋志凌;邓桂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胸科手术与肺损伤的防治

    急性肺损伤是胸科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参与了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械通气、高潮气量、不同的通气模式及吸入氧浓度、术中输液等均可能对胸科手术后肺损伤产生影响.现就胸科手术与肺损伤的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王茂华;牧杰;王文建;王儒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浅谈重症监护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

    目的 总结重症监护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于2012年12月20日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加强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和专科护理,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操作,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的开展,2013年的病床周转率、床护比、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均高于2012年,不良事件发生率较2012年明显降低.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

    作者:高丽琼;郭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在脊柱手术的应用.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将8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行择期脊柱手术的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为对照组(术中补液包括术前体液丧失量、生理需要量、术中体液丢失量和出血量),B组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C组为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组,D组为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组.观察各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血气等.结果 B组、D组平均动脉压较A组、C组稳定;B组、D组在扩容治疗后中心静脉压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 0.05);A组、B组术中输异体血,C组、D组术中未输异体血.结论 ANIH在脊柱手术中应用安全,可大大减少出血量,循环更稳定.

    作者:李卫;刘文值;朱月皓;李泉霖;邓义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白细胞介素-6表达与耳廓假性囊肿发病的关系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IL)-6在耳廓假性囊肿(PCA)患者的血清、囊液、囊壁组织及正常耳廓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6与PCA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9月-2013年6月68例PCA患者血清及囊液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IL-6水平,并选择10例PCA患者囊壁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二抗-酶标多聚体(Envision)二步法检测囊壁组织中的IL-6.结果 患者血清与健康者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患者囊液与健康者血清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患者囊液与患者血清IL-6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IL-6在正常软骨呈低表达,在PCA患者囊肿囊壁表达则明显增多(P<0.01).结论 IL-6高表达与PCA的发病原因具有相关性.

    作者:戴林桐;徐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2013年9月国内发表的DPB病例报道,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共报道91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31例,发病年龄(40.5±18.4)岁,病程中位数为7年.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湿哕音.90.1% (82/91)的患者有慢性鼻窦炎病史,46.1% (30/65)的患者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人类白细胞抗原-B54阳性率为42.1% (8/19).所有患者CT检查均表现为双肺弥漫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其中65.9% (60/91)伴有支气管扩张;60.0% (51/85)的患者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6.5% (31/85)的患者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4例进行了肺活体组织检查.65.9%(60/91)的患者曾被误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98.8% (84/85)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DPB在中国并不少见,但可能因认识不足而易于被误诊和漏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明显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荣春;何晨韵;骆健;梁宗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股沟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4岁,未婚.主因“左腹股沟区肿物8个月”于2012年7月9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意发现左腹股沟区一肿物,约“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平卧肿物无明显改变,未予任何处理.近6个月来左腹股沟区肿物无明显变化,偶有隐痛,为求明确诊断及治疗,就诊我院.入院体格检查:左腹股沟区可触及一肿物,呈椭圆形,约2.5 cm× 1.5 cm大小,质地中等,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平卧位肿物不消失.既往史:子宫肌瘤2年,未育,月经正常.患者自述曾有咯血病史,且胸部X线片提示左肺下野散在结节影,肺CT示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并黏液栓形成可能大,予抗炎治疗后好转,未复查CT.

    作者:仇秀娟;谭嗣伟;梁存河;许连姬;王志强;金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肿瘤内科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用药;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4天用药;21d为1个周期.对照组30例,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用药,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用药;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输注2h,第1~2天用药;后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10 min及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第1~2天用药,21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学疗法(化疗).观察两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0%、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食欲增加率(治疗组70.0%、对照组43.3%)、体质量增加率(治疗组60.0%、对照组33.3%)及Karnofsky评分好转率(治疗组63.3%、对照组30.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大部分为Ⅰ~Ⅱ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8、5.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8、9.2个月,较对照组延长.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中位生存期延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轶超;彭晔;杨秀芳;谢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621例急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急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响程度.方法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1 62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就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1.79%,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79.31%),胃肠道与泌尿道感染次之(6.90%);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PANSS)、是否合并躯体疾病、保护性约束时间、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抗菌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段、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时间、PANSS阳性症状、PANSS阴性症状、保护性约束时间、MECT、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副反应评分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急重性精神疾病的特点与不同治疗方式,应建立筛选表格,对医院感染的高危患者实施综合目标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李水英;周茜;张秀英;王强;申文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讨论早期准确识别并处理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2年6月-12月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操作的698例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术后相关并发症护理.结果 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穿刺点疼痛238例(34.0%),张力性水疱67例(9.6%);出血48例(6.9%).经相关护理,大多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得到控制,仅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经外科手术治愈后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需密切的临床观察和及时的护理.

    作者:王瑶;杨丽超;文碧;贺泽霞;任玉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原发性前列腺未分化肉瘤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因“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2个月”于2011年5月入我院泌尿外科治疗.患者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长大,质地偏硬,中央沟消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前列腺前后径7 cm,回声不均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0.72 ng/mL.腹部增强MRI提示前列腺形态失常,其内见巨大囊实性不规则混杂信号,呈分隔样,不均匀强化,大截面约6.5 cm×6.1 cm×5.3 cm(图la);肝右前叶下段散在异常信号(图lb).

    作者:詹文丽;谭平;王显丁;曾浩;赵思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816份干部健康体检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干部健康体检中受检者对体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策略.方法 对2014年6月-7月816名体检者采取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根据体检中心管理制度和方法确定服务效率干扰因素,制作量表和问卷,调查受检者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和基本信息,分析其相关性,用于管理决策.结果 816名体检者中共396人问卷得分>6分(48.5%),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良好;420人得分≤6分(51.5%),接受检查前准备水平低.男性较女性接受检查前准备状态更低(x2=4.318,P=0.038).结论 干部体检中,注意加强对受检者体检相关知识宣教.

    作者:唐怀蓉;张琼英;王淇;陈蓓蓓;雷亚莉;甘尽然;冯超;黄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螨类致敏原在海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分布特点及在急性加重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海南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螨类致敏原的分布特点,以及致敏性因素在COPD急性加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6月65例COPD患者、58例非过敏性其他疾病患者及34名正常对照者行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以上65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临床观察,分析SPT结果与急性加重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螨类致敏原SPT阳性率与非致敏性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螨类致敏原中热带无爪螨SPT阳性率高.而COPD患者SPT阳性组与阴性组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的发生可能有外源性致敏原所致超敏反应因素的参与,对于海南省COPD患者,热带无爪螨可能是重要的致敏原.但COPD急性加重与过敏并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谢甜;黄奕江;高芳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思乐扣预防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思乐扣预防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并观察腹腔引流及导管固定装置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 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纳入60例安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透明敷贴固定组和思乐扣固定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通过填写自行设计的问卷,由患者自行评价腹腔引流及引流管固定装置对生活的影响.结果 透明敷贴固定组发生8例次非计划性拔管,思乐扣固定组无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思乐扣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透明敷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7,P=0.008).两组患者大多认为腹腔引流及引流管固定装置对自己生活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66,P=0.444).结论 思乐扣用于固定腹腔引流管,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且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引流期间的主观体验.

    作者:刘琼芳;贾怡;张晓霞;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