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珍;易营艳;宋赛兰
目的 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地震伤截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09年6月,选取都江堰市多家医院共87例康复期地震伤截瘫患者,其中观察组选取在社区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的患者,对照组选取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时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的患者,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F=8.042,P=0.009),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x2=6.464,P=0.01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U=598.500,P=0.001).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地震伤截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钟灵;晏瑛;黄玲炜;廖俊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微生物送检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培养出19株,2010年29株(多重耐药菌株1株),2011年35株(多重耐药菌株2株),并对其分布的标本类型、科室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在痰中检出率高;科室分布依次为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科;该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55%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其地区、医院新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病情、高龄、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多种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为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ICU存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应加以控制.
作者:彭蓉;章瑀颖;龙君;朱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急救队员在接到呼吸心跳骤停的求救电话后,在赶往现场的途中给予目击人电话指导如何立即心肺复苏抢救,分析其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经120呼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08例,按目击者是否接受电话指导分为未指导组(n=61)和指导组(n=47),观察两组在复苏成功率及出院(患者)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指导组47例患者中,呼吸心跳恢复12例,复苏成功率25.5%,其中7例存活,5例未留任何后遗症;而未指导组61例中,呼吸心跳恢复4例,成功率6.6%,1例植物状态出院;两组在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上有明显差异,且是否参加过心肺复苏术培训也有差异.结论 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接受电话指导后,能完成初级生命支持,为后续复苏赢得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复苏成功率.
作者:朱爱华;董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使用磁敏感加权或梯度回波加权对头颅进行MRI扫描所发现的脑微出血灶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研究的热点.现对脑微出血的检查手段,可能的临床意义,以及其对临床用药方面带来的潜在影响等进行综述.
作者:程新旺;周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痛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9月,选取痛风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遵医行为评价和疾病相关检查;对干预组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析患者存在的痛风饮食治疗的认知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认知行为总分和各单项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9例(20.0%)复发,对照组36例(37.9%)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0,P=0.007).结论 行为认知治疗可提高痛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尿酸等相关指标.
作者:晏启明;李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Box Lesion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单纯性房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要点.方法 对2011年5月-2011年9月拟行全胸腔镜下Box Lesion双极射频消融(双侧肺静脉+左心房后壁隔离)治疗的6例心房纤颤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通及各项手术准备;术后采取各项对症措施加强呼吸道、心律、引流、疼痛等监测与护理.结果 6例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7d均顺利出院.出院后4周复查均为窦性心律.结论 全胸腔镜下行Box-lesion双极射频房颤术是治疗单纯性房颤的有效手段,严密的观察及精心护理是手术顺利施行和疾患治愈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秒;江涛;曾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幕下肿瘤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收治的61例行幕下肿瘤手术患儿,根据术前访视体重、体型,自制术中体位摆放用物;并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协作使患儿体位摆放至佳手术状态,同时对患儿的相关部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结果 术前准备时间缩短约30 min,手术体位安全、术野暴露充分,无因手术体位摆放和护理因素而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较过去同等难度手术减少30~60 min,出血量无明显变化,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行患儿幕下肿瘤术,根据体重、体型,自制体位摆放用物,并予以精心周全的护理,是确保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植路君;涂雪花;程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囊性纤维化(CF)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我国,由于CF发病率低,缺乏广泛推行的诊断技术,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对该疾病的诊断量少且诊断级别低.为增强临床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将相关研究文献中目前关于CF诊断检测技术及治疗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王妍亭;杨晓东;刘韶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静脉留置针佳夹管部位及有效封管方法.方法 将2011年1月-11月12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者按不同夹管部位分为甲、乙、丙组,并予以A、B、C3种方法封管.甲组夹管于近针头1 cm内,乙组夹管于延长管中部,丙组夹管于延长管尾部.比较各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回血发生率、堵管发生率、留置天数;比较不同封管方法对空气残留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夹管近针头1 cm内回血少,堵管发生率低,留置天数长;A、B封管法优于C法,并发症少于C法.结论 正确的夹管部位可减少回血,降低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天数;恰当的封管方法可减少空气残留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章红燕;刘霞英;周秀琳;顾慧芳;傅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成都市某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其他传染病的情况,为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2月,采用网络、现场、活动场所收发调查问卷,用Excel统计结果数据.结果 共调查104例艾滋病患者,合并肝炎感染者11例(10.58%),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8例(7.69%),丙肝病毒感染者3例(2.88%);合并性传播疾病感染61例(58.65%),其中梅毒感染26例(25%),尖锐湿疣感染者17例(16.35%),生殖器疱疹感染者10例(9.62%),淋病感染者2例(1.92%),沙眼衣原体感染者4例(3.85%),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者2例(1.92%);合并真菌感染者87例(62.14%),其中耶氏肺孢子菌感染者6例(5.77%),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2例(占1.92%),隐球菌感染者5例(4.81%),组织胞浆菌1例(0.96%);合并结核感染者23例(22.12%)及非结核分枝杆菌3例(2.88%);病毒感染14例(13.46%),全部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弓形虫)1例(0.96%).结论 在MSM人群中HIV患者性传播疾病感染比例高;真菌感染率高;结核感染率高;HCV感染和弓形虫感染率低.
作者:胥建中;温贤敏;陈敏;曾义岚;林晓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气道异物患儿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经验.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991例气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85例患儿1次手术取净异物,4例患儿2次手术取净异物,2例死亡.结论 气道异物起病急,病情危重,术前准确、及时的评估患儿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可减少或避免气道异物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谭敏;蒋红英;赵会玲;余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化学疗法(化疗)期间采用集体操锻炼方式对促进术后康复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4月,将90例乳腺癌术后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康复训练方法锻炼患侧上肢功能,在第6个周期化疗结束时,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及肺功能.结果 试验组患肢肩关节活动度及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体操运动方式结合瑜伽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作者:黄小珍;易营艳;宋赛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梗死区心肌存活性对左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2月208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接受静息状态下18氟-脱氧葡萄正电子断层显像进行心肌代谢显像检查,根据基线梗死区心肌有无存活分为两组,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血运重建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梗死区心肌存活状态对于左室重构以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PCI术后12个月,有存活心肌组左室射血分数(46.7±6.98)%高于无存活心肌组(45.1±7.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存活心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17±3.89)mm小于无存活心肌组(55.46±4.7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的比值两组随访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后的患者,在有存活心肌的情况下,心功能改善明显;而梗死区无心肌存活的患者,12个月后,心功能减低,左室重构更加明显.
作者:依力米努尔·阿合买提江;彭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和舒芬太尼+艾司洛尔组(C组).A组用芬太尼4 μg/kg,B、C组用舒芬太尼0.6 μ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在气腹前加用艾司洛尔.3组均常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记录各组在气腹前(T1)、气腹30 s(T2)、气腹5 min (T3)、气腹15 min (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BIS值.结果 T1时C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值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A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IS明显增加,B组有所上升,ⅢC组各时段变化不明显.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能更好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心血管反应和抑制BIS的增加.
作者:舒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辅助愈合治疗系统(V.AC.Therapy)在胸、腹、背部断层皮片游离移植术后加压固定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游离断层皮片修复21例胸、腹、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43岁.其中瘢痕切除后创面13例,皮瓣切取后供瓣区形成的创面8例.创面位于胸部7例,腹部9例,背部5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范围12cm× 10cm~18cm× 15cm.游离移植的断层皮片厚度为0.6mm,在缺损部位移植断层皮片后,使用V.A.C.Therapy固定皮片,压力范围100~125 mm Hg(1 mm Hg=0.133 kPa).结果 住院时间19~32 d,平均24d.21例植皮均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皮区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游离移植皮肤色泽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破溃,无明显凹陷.结论 应用V.A.C.Therapy加压固定的游离断层皮片,成活率高,效果可靠,是一种安全实用的固定方法.
作者:王立夫;陈默轩;苏新;章宏伟;侯祚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幕上手术后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干预结果.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2例经幕上手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病例的临床资料.1例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经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1例患者因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结果 2例幕上手术患者均在术中或(和)术后大量引流脑脊液,术后发生出血部位均位于远隔幕下,均行积极手术干预,恢复良好,格拉斯预后评分均为4分.结论 过度引流可能为引起幕上手术后形成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前、术中、术后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少量间断引流脑脊液可以尽量避免发生.
作者:蒋耀峰;那世杰;黄玉杰;王斌;杨咏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2年2月份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71.14%,其中单用率为79.27%,二联使用率为20.73%;住院患者使用频率排行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应用多的是头孢硫脒;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为93.27%;产科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强度高为77.37,妇科为67.19;所有患者临床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仅为39.3%.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符合相关规定,需要加强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作者:刘辽;王华飞;徐文芳;熊婷婷;蒋丹;贾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受累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病变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2011年1月-10月对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4例骶髂关节、28例腰椎及14例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结果 AS患者的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则表现为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及囊状破坏、面下骨硬化或吸收等改变.结论 AS骶髂关节、腰椎小关节及髋关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赵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贵州地区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 842例患者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技术、宫颈刮片、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HPV第2代捕获杂交法检测、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结果 贵州地区女性人群的HPV平均感染率为21.87%.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39例(2.12%),官颈癌2例(0.11%).结论 医院内就诊女性宫颈病变检出率高,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有助于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邱芳;张兴芳;张志军;蒲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17岁.因腹胀20余天、加重伴咳嗽咳痰1Od于2012年1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1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70 mmHg(1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腹部饱满,腹肌紧张,下腹压痛,无反跳痛,下腹可疑液性囊块.
作者:鄢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