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辅助后内侧切口及抗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赵强;陈兴爱;胡定祥;唐影超

关键词:后内侧切口, 抗滑钢板, 胫骨平台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后内侧切口及抗滑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的2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病患(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37岁)进行辅助后内侧切口及抗滑钢板的临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例效果良好,4例出现不良反应,经修复后愈合.结论:术后关节功能及切口恢复良好,外侧支撑钢板+后内侧抗滑钢板的双切口双钢板的手术方法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故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但有待大规模病例来验证.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例成年人胡桃夹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在成年患者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2001年2月至2008年1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21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1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6例.以血尿为主要的症状,其中19例(90.48%)为肉眼血尿,2例(9.52%)为显微镜下血尿.17例(80.95%)患者尿中正常形态红细胞≥85%,11例(52.38%)患者尿蛋白呈阳性,9例(42.86%)患者彩超发现平卧位左肾静脉宽处内径(a)与窄处内径(b)比值均数为4.5±2.4,直立位a/b均数为8.1±2.6.15例(71.43%)患者CT呈现左肾静脉受压表现,8例(38.09%)患者膀胱镜检见左侧输尿管口喷血.7例(33.33%)行左肾静脉下移-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平均血管阻断时间23±5.54min,血尿、蛋白尿在术后消失,其余14例(66.67%)行保守治疗,获得随访的5例患者中有3例血尿消失,2例患者仍有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结论:尿红细胞形态、肾血管彩色超声、增强CT、核磁共振(MRI)及膀胱镜检查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左肾静脉下移-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效果明确,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峰;朱育春;卢一平;曾浩;杨宇如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1.结论: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能提高HSP患儿疗效,减少肾损害,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作者:朱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组织炎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组织学上的BPH通常始于40岁,51~60岁的男性中发病率为42%,61~70岁男性为70%,而81~90岁为90%[1].而前列腺炎也是男性的一种常见病,50岁之前的发病率为11.5%,50岁之后的发病率为8.5%[2].

    作者:柳良仁;魏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研究

    目的:总结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监护治疗的经验.方法:6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脏病患者均采用经由胸小切口,直视超声引导下置入Cardiacure-TM封堵器.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5例1次封堵成功,1例术后2h发现封堵伞脱落,立即给予2次开胸封堵.1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性多源早搏,伴短阵室速.1例由术前的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转成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术后有少到中量胸腔积液.结论:虽然微创封堵术手术创伤小,但术后监护有其特殊性,ICU医师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春玲;黄晓波;张小勤;王艺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约为5%~10%,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国内外文献报道糖尿病可以改变肺结核的病变特点,致其有多变性[1,2].现将我院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表现的认识,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李俊峰;王黎洲;刘一江;张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和肠内与肠外相结合营养支持(实验组)两组,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脂等生化指标,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少.结论:肠内与肠外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对SAP患者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传湄;徐丽丹;赖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与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与年龄、病程、血清学及肝脏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以确定孰是对病理进程影响主要的指标.方法:对134例临床诊断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肝活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①病理表现为不典型增生者HBeAg阴性组少于HBeAg阳性组,而表现为慢性肝炎者前者多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HBV-DNA<105亚组分析两组病理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病理表现类型在年龄18~40岁组及>40岁组明显多于<18岁,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病理类型在免疫组化双阳性组均多于单阳性组及全阴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在炎症(G)及纤维化(S)早期(G0-1和S0-1),HBeAg阳性组多于HBeAg阴性组,HBV-DNA≥105组多于HBV-DNA<105组;而在炎症及纤维化明显期(G2、G3-4和S2、S3-4),结果却相反,但无统计学差异.③相关性分析表明,G及S与患者年龄、病程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分别校正了年龄和病程后,仅S分别与抗-HBs和年龄呈正相关;当同时校正了年龄和病程后,G及S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均消失.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表面抗原、E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体均是影响G和S的重要因素,而HBV-DNA似乎对G和S无明显影响.结论:①血清HBeAg阳性与否及HBV-DNA滴度高低对肝脏病理进程以及G和S本身无明显影响;但年龄却对肝脏病理进程有影响.②乙肝病毒对肝脏G和S的影响尚取决于患者年龄和病程.③年龄、病程、表面抗原、E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体均是影响G和S的重要因素,而HBV-DNA似乎对G及S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大凤;王林;刘亚玲;陈红;高峰;张鸿;黄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5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NAC)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分为对照组(57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治疗、门冬氨酸钾镁,血浆或白蛋白等基础治疗及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8g/d静脉滴注,疗程30d,并于用药前,用药后15d,30d分别抽血查肝功,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Bil,提高PTA,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有较好的帮助.

    作者:夏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前后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的测定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方法:将6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顺尔宁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而顺尔宁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用法为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清中CysLTs水平.结果:治疗前,RSV毛细支气管炎两组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顺尔宁可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推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口服孟鲁司特有可能达到早期干预,从另一条途径减少哮喘的发病.

    作者:李兰;樊红;胡怡萍;王智斌;蒋虹;阳倩;李敏;陈昌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对医院实施预算管理的思考

    医院预算是医院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协调工具,是医院运营管理的主线,也是医院业务运行和经营管控的重要依据和考核基础.近年随着医疗市场竞争加剧、政府主管部门要求提高及医院自身管理发展的需要,医院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已在相当部分医院得到采纳和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预算管理仍存在理论欠缺、认识偏差、重视不足、编制粗糙、实施乏力、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讨论,以引起同行关注.

    作者:张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镜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流术,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治疗组均造瘘成功,无中转分流术.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症状均有锁缓解,复查CT或MRI见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符合当今神经外科微创原则,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脑暴露少、对组织损伤小,手术费用降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永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体重指数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在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方法:于2002年6月至2008年1月, 入选在本院消化科住院的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重症胰腺炎(SAP)患者192例,轻症胰腺炎(MAP)患者408例.分析入院时体重指数(BMI)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重型胰腺炎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1);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1);疾病死亡率也逐渐升高(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BMI是导致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的体重指数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体重指数可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沈麟;黄晓波;蹇贻;陈曦;文武;谢芳;吴小英;白慎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侧裂岛叶入路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微侵袭手术对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H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患者接受经侧裂岛叶入路开颅手术治疗,14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组平均住院日、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死亡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随访6月时,手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临床预后.

    作者:周明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康惠尔透明贴防治乳腺癌术后首次化疗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惠尔透明贴防治表阿霉素(E-ADM)联合用药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名第1次大剂量(100mg/m2)静脉滴注表阿霉素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按床号的单双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静脉穿刺处对照组使用3M透明贴,实验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1例,实验组发生静脉炎9例.两组经秩和检验,W=6.638,P=0.0353. 结论:使用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预防表阿霉素联合用药所致的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华琴;陈华英;任若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方法在脊髓损伤支架成形技术中的探讨

    组织工程的提出、建立和发展,为终实现脊髓损伤的修复和真正意义上的结构、形态与功能重建开辟了新的途径.支架的生物活性、三维结构和表面微观结构,材料的降解性等众多因素都对细胞增殖,分化和组织形成有明显影响.组织工程的发展也将改变传统的医学模式,使得再生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并终用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陈果;欧林;赵任杰;梁楠;张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早产儿呼吸暂停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相关高危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对9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随着胎龄增加继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亦增加,继发性呼吸暂停与缺氧、低体温、酸中毒、脑损伤、感染等因素有关,生后2~5d为发病高峰期.结论:呼吸暂停与胎龄、体重、缺氧、低体温、低血糖、酸中毒、感染、颅脑损伤等多因素有关.对有相关高危因素早产儿应足够重视,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作者:徐冰;管利荣;吴翼君;余静;何晓芸;陈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国产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d为一个周期,至少完成两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2例(5.88%),部分缓解16例(47.06%),总有效率为52.9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5月,中位生存期为11.4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或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晏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目的:对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融合K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我科2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腰痛完全消失,植骨块完全融合,内固定材料稳定牢固,无松动及断裂,脊柱后突有效纠正,仅2例患者结核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K型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有效纠正脊柱后突畸形,恢复椎体的高度,建立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王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

    目的:分析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术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6例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后腹腔镜5例肾上腺囊肿患者顺利切除去顶,其中左侧肾上腺囊肿3例,右侧肾上腺囊肿3例.1例转开放,为双侧肾上腺囊肿.平均手术时间(45.73±1.3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35±0.45)mL.平均住院天数(7.67±0.24)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0±0.11)天.结论:经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行的治疗方式,必要时应及时转开放.

    作者:刘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明胶海绵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明胶海绵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合并严重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血管分别行超选择插管注射明胶海绵碘化油乳剂,造影观察动静脉瘘的栓塞率,血管再通率,副作用,并发症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38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经肝动脉导管注入明胶海绵碘化油乳剂约2~10mL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闭塞率为94.7%(36/38),4周后造影显示动静脉瘘再通率为5.56%(2/36),未见确切不良反应,肿瘤碘化油乳剂沉积好,患者6月生存率为94.7%(36/38),12月生存率为60.5%(23/38),24月生存率为21.1%(8/38).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注射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安全可靠,对瘘口要求不高,栓塞率高,再通率低,肿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好.

    作者:李俊;廖正银;游昕;罗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