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12汶川地震颅面部外伤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路涛;袁琴;邓开鸿;蒋瑾

关键词:地震, 颅脑外伤, 面部外伤, 影像学
摘要:目的:探讨5·12汶川8.0级地震中颅面部外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12~31日因地震颅面部外伤在我院行CT、MRI检查的伤员251例,其中CT检查248例,MRI检查16例.结果:放射检查阳性162例,阳性率为64.54%,以40~49岁年龄组多,为53例,其中男性41例.在放射检查阳性中,多发伤112例(约69.13%),多类型颅面部外伤同时并存103例(约63.58%).主要损伤发生率依次为软组织损伤(35.50%),骨折(22.94%),脑挫裂伤(21.21%),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10.40%),其它(共约9.92%).结论:地震造成颅面部外伤人群主要为40~49岁中年男性,多发伤、多类型颅面部外伤多见,并以软组织损伤、骨折、脑挫裂伤、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较常见.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干扰素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微波、干扰素结合自拟消疣汤熏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微波、干扰素结合自拟消疣汤(板蓝根、大青叶、紫草、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黄柏、土茯苓、苦参、薏苡仁、赤芍)熏洗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0%,治愈率为90%,创面感染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37.9%,治愈率为62.1%,并有2例并发感染.结论:本治疗方法对肛周尖锐湿疣有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能有效地防止继发感染之功效.

    作者:苑淑尊;孙小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的气象诱因和指数预报初探

    现代医学和国内外研究表明,气象因子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且不同区域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影响作用各异.本文从气象角度出发,利用2004~2007年乌鲁木齐市两所医院(乌鲁木齐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逐日高血压患者确诊人数资料、同期逐时气象监测数据和气候资料,应用气象学和统计学方法,揭示我市高血压患者数与气候背景和气象因子的密切关系-乌鲁木齐市各季高血压病的气象诱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变化大或天气骤变,其直接表现为温压湿、风速等气象因子的骤变或巨变;找出我市各季高血压病的气象诱因及主要气象因子-决定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气象指数等级的主要气象因子依次为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气温;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实际需求,本文还借鉴生活气象指数、医疗气象学等研究方法和成果,把我市高血压病气象指数等级划分为五级,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后还对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气象指数等级预报做了初步探讨,为今后开展医疗气象预报业务奠定基础.

    作者:王健;窦新英;张月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静注咪芬合剂预防颈丛阻滞期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反应.方法:择期颈部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用咪芬合剂预处理后行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直接行颈丛神经阻滞,两组病例均由专人行颈丛阻滞操作.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入手术室安静后(麻醉前)、颈丛阻滞后5 min(A)、10 min(B)、20 min(C)和30 min(D)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实验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咪芬合剂预处理用于颈丛阻滞,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的副反应.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创伤后尿β2-微球蛋白变化与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尿β2-MG变化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及儿童创伤评分(PTS)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儿童创伤严重程度提供一种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方法:检测117例创伤儿童伤后第1、3、5天尿β2-MG,并与其ISS、PTS值进行比较.结果:创伤组第1天尿β2-MG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伤后第1天尿β2-MG值与ISS呈正相关(P<0.001),与PTS呈负相关(P<0.001),动态观察儿童伤后5 d内尿β2-MG明显降低.结论:尿β2-MG可作为评价儿童创伤严重度的一种简便、快速、无创指标;动态检测创伤儿童尿β2-MG水平可以反映病情的演化趋势,随着创伤情况的好转,尿β2-MG水平逐渐降低.

    作者:刘洁;刘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齐齐哈尔地区城镇与农村患者乙肝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住院城镇及农村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情况,推测不同区域发病及免疫状况,为免疫预防及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度,2004年度,2008年度住院患者的乙肝五项检测报告,按患者长期居住地分为农村组及城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免疫力及无免疫力年度变化情况及不同组别的差异.结果:同农村组相比,城镇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无免疫率低于农村组,免疫率高于农村组.年度对比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及免疫率呈上升趋势,无免疫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有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免疫普及率相对较低,仍为发病及预防免疫的重点区域,应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李玉霞;刘延梅;吴金玲;王海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慢性肌病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CTM)的临床、EMG特点.方法:对34例CTM患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34例CTM患者均有突出的肌无力及甲状腺毒症性周期性麻痹(TPP),19例伴肢带肌萎缩,11例伴明显肌痛,并同时伴不同程度多汗、心悸、食欲亢进、双手震颤等甲亢的高代谢症状.EMG提示肌源性损害,经抗甲状腺药物及补钾治疗后,肌病症状随甲亢控制而恢复.结论: CTM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可以肌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甲亢控制后肌病症状可恢复,预后良好.

    作者:范玉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总结54例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除做好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起搏器的观察、抗凝监测和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通过严密的监测和精心的护理,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7~10 d出院.结论:做好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术后护理,认真观察患者瓣膜置换、消融术后心房纤颤治疗效果,为此类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提供了保证.

    作者:石蓉;陈玉华;仇桂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载脂蛋白J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载脂蛋白J(Apo J)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载脂蛋白,其结构与Lipocalin家族相关联.Apo J优势表达于高密度脂蛋白中,载脂蛋白J与载脂蛋白AI一起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复合物,参与末端补体反应,为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颗粒的成分.人类Apo J基因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存在,在大脑、肾上腺髓质、垂体前叶和后叶、卵巢、睾丸及肝脏中的mRNA水平很高,胸腺、脾、肾、肺、心、乳腺及膀胱等较低.Apo J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在许多病理过程中也有所表达.本文主要介绍载脂蛋白J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功能:参与脂质转运,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起重要作用;对抗动脉粥样硬化起着协同的作用;与组织的损伤修复有关、抑制补体活化及保护细胞膜等功能.目前载脂蛋白J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尚处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载脂蛋白J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郑晓梅;刘亮;李小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6例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非小细胞肺癌56例,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56例每例接受3个周期化疗,其中CR 3例, PR 27例, SD 13例,PD11例,总有效率(CR+PR)为53.57%.发生静脉炎5例,药液外渗致局部糜烂1例,肾功能损伤4例,骨髓抑制3例,口腔溃疡2例,大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和综合护理,顺利完成化疗.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比较理想,护理人员操作要规范观察要仔细,处理要及时.

    作者:韩晨旭;任加良;王惠琴;陶艳;贾媛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门诊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糖尿病系统性教育干预对于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其他指标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血糖控制欠佳或对自己病情控制不满意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包括集中授课、个别辅导、派发健康教育小册子、定期回访等),动态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饮食、运动等自我管理的改变,随访6个月.结果:经强化糖尿病教育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糖血脂控制良好.结论: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殷雪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组行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行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有11例(55%)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按照GCS表进行预后判断,恢复良好7例(35%),中残8例(40%),重残2例(10%),植物生存2例(10%),死亡2例;术后治疗组患者均在1~3月内行早期颅骨修补并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未出现并发分流管堵塞,并发颅内感染2例;有33例(88%)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按照GCS表进行预后判断,恢复良好20例(56.6%),中残9例(23.7%),重残8例(21.1%),植物生存1例(2.6%),未出现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恢复脑的生理结构,明显缓解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袁小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为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遗传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生物定向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作者:高瞻;唐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与同期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将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9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病例分为A组,将同期226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病例分为B组,比较两组之间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进食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复发和转移率.结果:在上述观察指标中,在A组分别为(13.3±1.8)枚,(3.6±0.9)d,1/59(1.69%),4/59(6.78%),2/59(3.39%),(12.4±0.9)d,6/59(10.17%);B组分别为12.8±1.5,3.2±0.8,1/226(0.44%),8/226(3.54%),6/226(2.65%),11.7±1.5,23/226(10.6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良好的手术技巧,术后积极辅助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避免二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也无明显增加.

    作者:胡俊川;王前清;冯强;高聪;郭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仿真人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对女性患者,常常涉及到其隐私部分给实践课示教、临床见习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对仿真人模拟教学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实践课教学方法及效果进行了介绍及分析,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31I-chTN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与预防

    目的:探讨碘[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131I-chTNT)注射液单疗程局部注射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与预防措施.方法:自2005年5月到2006年10月收治病理诊断的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别进入对照组(TNT)和试验组(BCNU),其中对照组14例,试验组12例,分别使用卡莫司汀注射液和131I-chTNT治疗.观察甲状腺功能(TSH、T3、T4、FrT3、FrT4),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变化.结果:TNT组和BCNU组患者治疗前后TSH、T3、FrT3、FrT4、T4的测量结果,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FrT3之外,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131I-chTNT单疗程局部注射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期间对甲状腺功能有明确影响.在使用131I-chTNT前必须有口服碘溶液,保护甲状腺功能.

    作者:刘承勇;朱永晖;刘铁坚;陈贵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8例FD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8例给予西药西沙必利、泮托拉唑、谷维素,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加阿普唑仑;治疗组60例给予自拟柴芍四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及对照组的西药部分,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症状积分情况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疗效显著,是治疗FD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许忠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肝癌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及护理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1例肝癌患者,监测其围手术期的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等变化情况,分析射频消融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射频消融术后早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肝功能减退,应加强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杨静;赵晓梅;李茜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时高氧疗和/或肺泡复张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吸痰后的应用和影响.方法: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即吸痰时高氧供吸痰前1 min给予100%氧供并贯穿整个吸痰过程共持续2 min(高氧法);研究组采用高氧-复张法(结合法)即采用高氧法与复张法密闭式吸痰方法吸痰,复张法即吸痰后即刻调节PEEP水平到2.0 kPa(20 cm H2O),通气10 s.观察吸痰前1 min、吸痰后1、3 min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后除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氧法吸痰后1 min PaO2、SaO2较基线水平有所升高,结合法吸痰后3 min PaO2、SaO2升高(P<0.05).结论:高氧法可短暂改善密闭式吸痰所引起的缺氧,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给予结合法吸痰能够保持吸痰前后全过程较好氧合状态,纠正吸痰所导致的低氧,改善肺的顺应性,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覃纲;韦柳青;姜福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低龄患儿腹部外伤6例的有效性护理

    总结了6例5岁以下外伤性低龄患儿的有效性护理,通过帮助父母走出恐慌、指导患儿的饮食、安抚患儿的心理;术后注意三个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输液管道通畅、引流管的通畅;重点三个观察:生命征、腹部情况和并发症,是术后患儿护理的安全保障,除一例伤势过重死亡外,其余痊愈出院.

    作者:张静;杨顺秋;商艳霞;王泽姣;普雪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138例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增加了老年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而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当这种反应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1].为了解除或减轻老年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成活率,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开始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勇;谭俏菊;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