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游潮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是采用适当经济的方法,提取的药材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的一类制剂,这类制剂包括了汤剂、合剂(单剂量表示为口服液)、糖浆剂、煎剂等以水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和以乙醇为溶剂的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等.成型设计应该算是后序设计,应着重从制剂处方设计和成型工艺设计两个方面入手考虑.
作者:李健;潘晓鸥;唐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抗感冒药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评价其应用安全性.方法:以<中国药学文摘>1992年1月~2002年12月共10年发表的有关抗感冒药的ADR文摘为线索检索原刊文献,收集资料,按设定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抗感冒药所致ADR42种620例,涉及146篇文献38种抗感冒药.主要表现为:血尿394例,消化道出血48例,过敏反应48例,死亡4例.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以下:共512例.结论:抗感冒药有其各自对应的适应症,在选用时应该根据临床表现选择对应药物,使用过程中避免联合、长期和超剂量用药,否则产生的ADR可引起严重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作者:管玫;陈泽莲;潘晓鸥;唐尧;扬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眶下管在上颌窦眶面的位置,对行上颌窦根治术时避免损伤眶下神经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20具成人冠状面的头部标本及25具过眶下管后端的成人冠状面颅骨标本,测量眶下管距过内眦、外眦矢状轴的水平距离;眶下管下壁的厚度;尖牙窝距眶下管的平均距离;以及尖牙窝与眶下管各点的连线和过尖牙窝垂直轴夹角的大小.结果:眶下管距过内眦矢状轴的水平距离平均值为(21.8±0.8)mm;眶下管距过外眦矢状轴的水平距离平均值为(15.2±0.9)mm;眶下管下壁厚度的平均值为(0.52±0.26)mm;尖牙窝距眶下管距离的平均值为(26.4±8.9)mm;尖牙窝与眶下管各点连线和过尖牙窝垂直轴的夹角平均值为(15.3±3.8)°.结论:提出了行上颌窦刮除术时,避免损伤眶下管内眶下神经及血管的手术深度和角度的安全范围.
作者:刘卫华;周启珂;李鑫;马大军;王绪伦;王伦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
作者:潘涛;王一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豆杉胶囊(紫杉醇复合胶囊)联合E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红豆杉胶囊2粒(0.6g)口服,每日三次,第1~21天,EP方案(顺铂30mg/m2 iv第1~3天,足叶乙甙80mg/m2 iv第1~5天),4周为一周期,共2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NC)10例,进展(PD)4例,有效率41.67%.结论:红豆杉胶囊联合E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小,可耐受.
作者:姚彪;罗秀玲;周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肝功能测定,并排除肝脏本身病变所致肝功能异常,以肝功能是否异常将477例甲亢患者分为两组,探讨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增高;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合并肝功能损害的可能性越大;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FT3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TSH明显低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其他甲亢合并症明显高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结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增高,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甲亢病程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张涛;游金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6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腹腔诊断性穿刺155例,阳性130例;B超158例,阳性149例;CT40例,阳性26例.保守治疗17例,脾切除181例,术中压迫止血保脾1例,脾修补8例,脾移植7例.结论: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应注意无外伤史的病例及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治疗应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根据各种具体情况选择治疗的方法.
作者:唐勇;张肇达;李建水;李敬东;魏永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过程和处理.方法: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5例(室间隔完整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术前8例行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术,16例持续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7例术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药物选择芬太尼、哌库溴铵、氯胺酮、少量异丙酚及异氟醚.全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大动脉调转及冠状动脉移植术,采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7例短暂深低温停循环.术中监测心电图、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体温、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球压积、血糖、电解质等.主动脉开放后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米力农、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平稳,6例由于重度低心排,不能脱机,术中死亡;3例由于重度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术后4h~13d死亡;2例由于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术后6~32d死亡;1例由于心律失常术后7h死亡;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是目前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较为理想的术式,新生儿期是手术的佳时期.围术期处理需要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维持肺-体循环血管阻力平衡.
作者:王文贤;张镜芳;罗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质量,我科进行了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改进,提高了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业务水平.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进行对比.结果:使用新方法后,病人的口腔清洁度明显改善,P<0.005.结论:使用新方法后,可以减少口腔细菌定植,减少因口腔分泌物下移引起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殷小容;廖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是1993年WHO分类中的新类型,一般认为它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年轻人侧脑室和/或三脑室内的良性神经元肿瘤,预后较好,1982年首先被Hassoun等[1]报道并命名,光镜下的特点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很难区别,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超微结构检查才能确诊.
作者:李国平;游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冲性颅脑损伤出现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7月~2004年4月收治的对冲性颅脑损伤出现迟发血肿42例.结果:首次CT扫描显示3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挫伤,5例为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余2例正常.因迟发性血肿行手术治疗30例,死亡6例.结论:在对冲性颅脑损伤中,脑挫伤是发生迟发性血肿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与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邓增赋;赵强;何东升;王德全;攀(日韦);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动脉灌注健择(盐酸吉西它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方法:3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动脉灌注健择治疗,其中28例曾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后观察肿瘤改变情况及临床受益反应(CBR).结果:无CR病例,PR:13例(34.2%),NC:11例(30.6%),PD:12例(33.3%),2例无法评价.Kaplan-Meier法计算6个月累积生存率为66.7%.频数分布法计算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临床受益率为86.1%(与文献相比P<O.01).结论:对于初治或化疗无效的病人,动脉灌注健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受益反应,并能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作者:黄明;飞勇;杨银山;谭骅;孟芳;汪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1ecystectomy,LC)后残余胆囊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5月收治的LC术后残余胆囊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11例LC术后残余胆囊均经开腹手术证实,其中6例残余胆囊,3例残余胆囊合并残余胆囊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行探察术中发现残余胆囊.所有病例均行残余胆囊切除,胆囊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残余胆囊慢性炎症改变.结论:严格把握LC的适应症和操作规范是防止残余胆囊的关键.
作者:李全生;杜景平;张肇达;周总光;杨和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妊高征(PIH)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它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研究表明约9.4%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PIH,但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瘦素是由肥胖基因(ob)编码的调节能量代谢的物质,主要由脂肪细胞合成,现已证实胎盘也合成瘦素,可调节滋养细胞的分泌功能及胎盘血管的生成,与生殖及PIH等疾病密切相关.已知瘦素受体(LepR)与IL-6,TNF-α等受体有共享的130gp亚单位,它们结合于同一受体的不同位点,在功能上可能存在某种联系.现将瘦素及TNF-α的生物学特性、与正常妊娠的关系及它们在PIH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宋海波;尚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耳内窥镜直视下,进行中耳微创手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耳内窥镜直视下,扩大小的鼓膜穿孔,清除中耳肉芽,清除胆脂瘤并加以冲洗和负压吸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54例,骨疡型6例,胆脂瘤型7例.结果:54例,单纯型中耳炎,治疗组30例中获得干耳28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24例中获得干耳9例有效率为37.5%;治疗组30例中,纯音听力检查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0db者24例,有效率为80%;对照组24例中音听力检查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0db者4例,有效率为44.4%,骨疡型6例中获得干耳4例,胆脂瘤型7例中获得干耳6例.结论:使用耳内窥镜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加上冲洗和负压吸引治疗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有效和可靠的.
作者:秦学玲;郑虹;魏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西地西菌属(Cedecea spp.)为杆状细胞,大小为0.5~0.6μm×1~2μm,符合场杆菌科一般属的特征,大多数菌株能运动,兼性厌氧.可以从呼吸道、血液标本分离得到[1~3].200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收治了一例Cedecea neteri(奈特尔西地西菌)所致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现在报道如下.
作者:王甫忠;高燕渝;吕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所致的心肌死亡,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或严重致残的直接原因[1].因此患病期间,患者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失望的病理心态.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支架置入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尚未被患者及家属所了解,因而在开展中往往会加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各种病理心态.我院对2002年6月~2004年3月65例急性心肌梗塞支架置入术患者,针对病人的各种病理心态,制订相应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牟庆云;李运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L-选择素(L-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0例正常人血清可溶性L-Selectin、ICAM-1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均与肝功能损害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L-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均参与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肝功能损害过程,血清L-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特别是后者的水平可作为反映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代小松;孙琦;袁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脏刀刺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5例心脏刀刺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生理指数(PI)、胸部穿透伤指数(PTTI)、心脏穿透伤指数(PCTI)进行评分,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评分的差异,以及院前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死亡3例,痊愈32例,创伤评分在生存者与死亡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伤者院前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分组中PI越高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心脏刀刺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缩短院前时间及紧急剖胸手术.
作者:杨绪全;汪翼;张永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对近年来超声在骨折治疗中作用的基础研究、动物实验、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加以总结.研究表明超声可通过三个方面促进骨折愈合;(1)机械刺激;(2)温热效应;(3)理化效应.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都表明超声不仅可以明显加速骨折愈合过程,而且可以用在延迟愈合、不愈合骨折的治疗上.骨折治疗时低强度超声(LIUS)比高强度超声作用更明显,佳参数是30~50mW/cm2、200us、1MHz.
作者:林旭;黄富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